标题:
【讲座信息】赵志军:“五谷”的传说和考古证据
[打印本页]
作者:
朱卿
时间:
2015-3-27 16:24
标题:
【讲座信息】赵志军:“五谷”的传说和考古证据
时间:2015年3月28日(周六)下午2:00—4:00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报告厅
专家简介:赵志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 后赴美国攻读植物考古学,获人类学博士学位。1997年入美国史密森尼研究院(Smithsonian Institution)做博士后。1999年回国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现任该所科技考古中心主任、动植物考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从事植物考古研究,先后前往百余处考古遗址指导和开展浮选法,推动和普及植物考古在中国考古学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兴趣是农业起源。对中国稻作农业和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开展过系统研究,并对岭南热带地区原始农业起源进行过探讨,据此建立了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三条线并行发展的新模式。目前的研究集中在华夏文明形成与古代农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史前农作物的传播等问题。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过80余篇学术论文,并著有《植物考古学~理论、方法和实践》一书。
内容提要:“五谷丰登”是句常见的成语,形容农业年成好,粮食丰收。但古代是否真有五谷,哪五种谷物,尚未定论。近些年由于植物考古的普及和发展,各地考古遗址陆续出土了包括农作物在内的大量古代植物遗存。分析发现,秦汉以前古代农业耕种的确实就是五种农作物,即水稻、粟、黍、大豆和小麦。这与古代文献记载的五谷不仅数目相同,而且品种也完全吻合。水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全球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生。水稻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先民为全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其意义远超于后来的“四大发明”。粟和黍两种小米也起源于中国,是古代北方旱作农业的主体农作物。黄河中游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黄色的小米、黄色的土地、黄色的河,共同孕育出了辉煌的中华文明。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类作物,国内外学界一致公认大豆起源于中国,然而关于进口转基因大豆的争论却成为当前的热门社会议题,令人感慨万分。五谷中小麦的经历最为传奇。小麦起源于西亚,后向四周传播,成为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赖以生存的粮食作物。最新考古发现证实,距今4000年前后小麦传入中国。但外来的小麦似乎没有获得中国古代先民的青睐,直至汉末小麦才逐步取代粟和黍两种小米成为北方旱作农业的主体农作物,并最终形成了现今中国“南稻北麦”的农业生产格局。
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 > 国博讲堂 > 详细
http://www.chnmuseum.cn/tabid/1767/Default.aspx?itemid=8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