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23期活动计划(2015年3月21日周六上午9:00) [打印本页]
作者: 敬文沙龙 时间: 2015-3-17 23:43 标题: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23期活动计划(2015年3月21日周六上午9:00)
http://zjwsalon.chinafolklore.org/blog/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23期活动计划
(2015年3月21日,周六上午9:00-12:00)
诸位同仁好!
“敬文民俗学沙龙”(Jingwen Folkloristic Salon)于2004年1月10日──钟敬文教授去世两周年的祭日──在京成立,迄今已举办过22期主题讨论活动。本沙龙以钟敬文先生的名字命名,是以继承师大的民俗学精神,保持学人间的交流与对话,共同推进中国民俗学诸多理论问题的探讨为基本宗旨而建立的一个同人学术论坛。
今年3月20日是钟敬文教授诞辰纪念日。第二十三期“敬文民俗学沙龙”活动将于3月21日上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请大家相互转告。现将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上半场:主题演讲
题 目:何为蟒古思?——蒙古英雄史诗蟒古思形象演变的轨迹
演讲人:陈岗龙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教授)
评议人:斯钦巴图(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研究员)
下半场:讨论
主持人:万建中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教授)
时间:2015年3月21日(周六)上午9:00-12:00
地点:北师大主楼7层励耘学术报告厅
时间:2015年3月21日(周六)上午9:00-12:00
地点:北师大主楼7层励耘学术报告厅
【内容简介】
本次讲座主要讨论中国民俗学奖获奖著作《蟒古思故事论》中研究的蟒古思形象的演变问题。蟒古思是蒙古民间文学特别是蒙古英雄史诗中最具特色的形象,多头一体的蟒古思不仅有早期蒙古史诗部落社会象征意义,而且还有深厚的宗教内涵。蟒古思形象的演变和文化史意义的丰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蒙古英雄史诗的发展演变轨迹。多角度阐释蟒古思形象,对蒙古英雄史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本讲座,主讲人也希望谈谈《蟒古思故事论》出版以来自己继续研究蒙古英雄史诗的一些学术心得。
欢迎各位同人踊跃参与,积极发言!
敬文民俗学沙龙
2015年3月17日
附件:
作者: 若只如初见 时间: 2015-3-18 16:25
准备明日微信平台主推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3-20 20:29 标题: 呼伦湖与莽古斯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蒙古族部落里有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子叫贝尔。一天,妖魔 莽古斯 带领着狼虫虎豹杀向了草原,他依仗头上带着的两颗神力无比的碧水明珠,肆虐着草原,河水被吸干,牧草枯黄,牲畜倒毙。施放弥天的黑雾抢走了呼伦姑娘。贝尔为了草原,为了呼伦姑娘,与妖魔莽古斯拼杀。呼伦假意取悦莽古斯:“你头上的明珠若给我一颗,日后便应允你的愿望。”莽古斯忘乎所以,连声说好,把其中的一颗递给了呼伦。呼伦知道一颗珠子就是一汪碧水,为了滋润草原,她毅然把珠子放入口中,訇然化作茫茫碧水。莽古斯傻了眼,身上少了一颗珠子,神力减少了一半,贝尔追上了莽古斯,拉开张如满月之弓,一箭射中了他的心窝。贝尔缴获了另一颗明珠,带着胜利的喜悦四处寻找呼伦,这时才知道呼伦已化作滋润草原的女神。悲怆的贝尔发誓永远守护在呼伦的身边,当即吞下了另一颗珠子,顿时呼伦湖之南又出现一泓碧水。乡亲们为了纪念他们,就把这两座湖分别取名呼伦湖和贝尔湖。
作者: 孟令法 时间: 2015-3-22 17:25
从多哥的讲述中,我分明看到这是一个有关地方风物来历的解释性传说,在这个传说中体现了人们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百姓面对自然而敬畏自然但又希望战胜自然,获取美好生活的心态!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3-25 16:37 标题: 沙龙实况报道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 ... mp;extra=#pid166969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5-3-26 15:20
酷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5-3-27 00:59 标题: 讲座综述
第23期敬文民俗学沙龙成功举办
2015年3月21日,第23期敬文民俗学沙龙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北师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单位的民俗学、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各专业的师生约50人热情参与。
此次沙龙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陈岗龙教授主讲,讲题为“何为蟒古思——蒙古英雄史诗蟒古思形象的演变”。
沙龙分上、下两半场。上半场由陈教授主讲,北师大文学院万建中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的斯钦巴图研究员进行评议。陈教授首先为大家放了一组17年前记录其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珍贵旧照,钟敬文、马学良、仁钦道尔吉、满都呼等先师影像逐一回溯,温馨感人。随后,陈教授从两个版块——其蒙古中小型史诗研究与东蒙古“蟒古思故事”研究出发,依次剖析了蟒古思形象在蒙古英雄史诗不同阶段的演变历程,并阐释了“小史诗如何步步丰满为大史诗”的核心问题。陈教授认为,短篇史诗主题从“征战型单篇”、“婚姻型单篇”演进为“复合型——失而复得”;从“单篇”到“复合”,体现了蒙古社会部落联盟的状况。根据史诗内容,陈教授指出蒙古英雄史诗不仅是一种“文学样式”,也与“蒙古社会部落联盟结构”对应关联;史诗中英雄间的“系谱”——如父子、兄弟,象征着各部落地位等级秩序。
基于上述观点,陈教授进而梳理了蟒古思形象的流变。他认为,早期蟒古思“多头”形象是众多敌对部落联盟的符号象征,史诗遵循“保护自己部落、征服蟒古思”的民俗模式。其后,陈教授结合对短篇史诗《锡林嘎拉朱巴图尔》的研究,认为随着藏传佛教的渗入,英雄具有护法神特征,蟒古思则附上一些萨满教神灵特性;英雄与蟒古思的斗争,和佛教护法神镇压萨满教“翁滚”可互解——是宗教斗争的结果。
陈教授认为,现存为数不多的蟒古思故事据源头底本丰富而来。史诗艺人可凭头脑中的“想象文本”,演唱具体的“表演文本”,延传史诗口头传统,累月经年,逐渐使短小的史诗篇什丰赡为大型的蟒古思叙事。在此过程中,陈教授着意强调佛教观念北渡对蒙古英雄史诗的根本性影响。结合长期田野经验,陈教授讲述了今日蟒古思故事演唱场合、配套乐器“朝尔”、舞蹈“羌姆”、唐卡造像、佛经典籍等多样化内容,厘清了它们与蟒古思故事密不可分的关系。他最后总结道:经历漫长过程,蟒古思史诗从简易短篇化为宗教色彩浓厚的大部头著作,蟒古思亦从多头恶怪形象化为佛教护法神形象。他的讲演以三个反思性设问作结。
万建中教授认为,陈岗龙教授的讲演生动、有趣、精彩而富有启发性。从部落结构、民族认同、宗教渗透等角度考察作为“元文本”的蒙古英雄史诗,解读“反面形象”蟒古思,显出其多年来扎根学问的深邃思考和学术魄力。
斯钦巴图研究员评议。他认为,陈岗龙教授的讲演资料丰富,对史诗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演唱传统及背后依托的宗教、历史、文化内容阐述得深入细致。巴图研究员赞同陈教授“蒙古中、小型史诗反映部落联盟结构”、“大史诗从小史诗发展而来”、“佛教强烈影响蟒古思故事”、“蟒古思形象呈现历时变化”等观点,提出可从史诗中的蟒古思叙事出发,探查民众对佛教的理解,寻绎“佛教民间化”之路径。巴图研究员同时认为,需要注意在神话、传说、故事等其他民间文类中蟒古思的形象差异性,以比较眼光区分看待。
下半场为自由讨论。就陈岗龙教授讲演内容及所提议题,在场师生各抒己见,研讨气氛热烈。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研究员点评道:从史诗与民族、历史、国家等维度进行综合研究,视域开阔,具有可资深拓的学术空间。随后,在场的青年学者和研究生们纷纷从各自理解出发,提出了与讲演相关的学术问题。陈岗龙教授认真聆听、耐心记述,并逐一进行了详细生动的回应。
本次沙龙从上午9时始,持续至12时。师生们“平等讨论”、“民主对话”、畅所欲言。沙龙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杨泽经 综述)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