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非遗学社开展“田野调查的工作方法及调研报告的写作技巧”讲座 [打印本页]

作者: 张起帆    时间: 2015-1-16 23:55     标题: 非遗学社开展“田野调查的工作方法及调研报告的写作技巧”讲座

“非遗”田野调查讲座,非一般的感觉   
     
(通讯员 王建科 张起帆)想知道有关田野调查的工作方法及调研报告的写作技巧吗?1月16日晚,文学与传媒学院非遗研习学社在该院附101教室对此开展了一次讲座活动,本次讲座由鄂西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柳倩月教授主讲,全社绝大多数同学参与讲座。
     柳教授强调,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尤其要重视对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要写出有价值、有意义的调查报告。第一,要抓准一个点,并对此作深入调查,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第二,不能坐井观天,一定要付诸实践,可深入基层,必要时蹲点观察,更要不惧艰辛,迎难而上。第三,敢于开口,要有亲民的态度,主动与受访者亲近,用热情感化受访者。 第四,不能违背法律与社会道德底线,切莫引起纠纷,只要求大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以免犯错。
     柳教授还就田野调查的基本类别及分工等作了大致介绍,推荐同学们上中国知网、中国民俗学论坛等网络平台研习专家们的成果,并与他们多交流。
     最后,柳教授还以自己亲身经历鼓励同学们去尝试,她特别动员大家积极参与该社即将开展的第一次实践活动“家乡的年俗”调查活动,并动用身边一切人脉,可让亲朋好友加入自己的调查行列,使调查结果更全面、可靠、真实。
     “听了柳教授的讲座,我突然对田野调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前不明白,原来农村有这么多值得挖掘的东西。现在我才恍然大悟,要做大学问往往需从小处着手、从点滴做起,这次回家一定要针对家乡的风俗做一次调查,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该社与会社员钟平鹏同学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道。
     “现在,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灭绝的处境,我想,田野调查正是将这些优秀文化传承下去的好方法。冲着我对这方面的兴趣,今后我会坚定地走下去。”该社副社长刘涛如是说。

[ 本帖最后由 柳倩月 于 2015-1-17 00:19 编辑 ]
作者: 张起帆    时间: 2015-1-17 00:05     标题: 图为柳倩月教授讲座(姜毅/图)

图为柳倩月教授讲座(姜毅/图)
作者: 柳倩月    时间: 2015-1-17 00:14

谢谢学社宣传部\学术部的几名理事同学,撰稿这样快,报道这样快,真是了不起!

顺便补充,田野调查作为工作方法,并不是说只在农村才叫“田野”,一个城镇社区、一个街区、一条街道,都是“田野”,甚至调研工作还可以把博物馆也叫做“田野”,关键就是要亲力亲为亲身体验,获得第一手资料
作者: 柳倩月    时间: 2015-1-17 00:18

这几天是期末考试期间,辛苦同学们了
作者: 土家寨子    时间: 2015-1-17 13:22

昨晚半夜到校,没有能参加。今早出去过早,南门有个卖汤圆的婆婆,放民歌。跑去问,这些都是您唱的,她笑说:不是,这都是磁带,我以前喜欢唱呢,现在老了,没事,自己卖汤圆,又听自己喜欢这些玩样儿。 然后我笑着说,您真好,谢谢。
这和前几天看新闻说,一边拉提琴,一边卖东西的老伯一样动人。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