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线上活动】相机生殖器:性别、时尚与经济折射的中国摄影流行文化 [打印本页]

作者: 玛吉阿米    时间: 2015-1-14 13:04     标题: 【线上活动】相机生殖器:性别、时尚与经济折射的中国摄影流行文化

你喜欢拍摄吗?你是否已经习惯于将生活中的饮食、旅行、随感、惊喜等记录下来?
       如果你是男孩,你是否喜欢拍姑娘?如果你是女孩,是否喜欢被拍摄?如果拥有一台单反相机,男孩是不是多了一样“把妹”的神器?
       你喜欢自拍吗?为什么大多数男性羞于自拍而大多数女性倾向自拍?社会性别角色是谁设置的?为何大多数人认为喜爱自拍的男性有同性恋倾向或称其为“娘炮”?你是不是很羡慕罗晓韵通过三脚架、快门线完成高质量自拍?
        ……
       针对这些问题,我在2014年年初通过问题格的方式采访了22位摄影爱好者,并基于他们的访谈资料完成了一篇英文论文 Gender, Trend, and Economics: Analyzing the Camera in China with Three Theories of Folklore (性别、时尚与经济:通过三种民俗学理论分析中国摄影文化)。在这篇论文中,我使用功能主义理论(Functionalism)、女性主义理论(Feminist Theory)和马克思主义理论(Marxism Theory)三种民俗学的理论分析正在中国兴起的摄影文化。这22位受访者包括12位男性和10位女性,绝大多数为中国年轻人,其中包括女摄影师林海音,人人网摄影达人“这世界唯一的你”的作者李阳洋、女摄影师傅瑞琪、张爱迪等。十分感激这些认识或不认识的摄影爱好者接受我的采访。


邀请函


        2014年年初,作为专业摄影师或摄影爱好者的您曾接受过我关于中国流行摄影文化和女性摄影师的采访。我通过邮件给你发送了问题格,您及时回复了我的相关问题。时间如梭,一年过去了,我成立了“攻玉FF民俗学与女性前沿拾粹”公共平台(微信号:folklore_feminism),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对您曾经的帮助给予回应。考虑到时差的关系,拟定于北京时间2015年1月18日晚十点在YY语音频道ID:83938607(名称:民俗、传统文化与女性)举办攻玉的第一次在线论坛,讨论您曾经参与的话题 Gender, Trend, and Economics: Analyzing the Camera in China with Three Theories of Folklore (性别、时尚与经济:通过三种民俗学理论分析中国流行摄影文化)。我将在那里对基于包括您在内的大量访问所做出的研究报告做一个反馈。热切期待您的参与和讨论!
                                                                                                                                                                                                                                 1月8日

       我现在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攻读民俗学博士,并希望把我的研究往公共民俗学的领域推进,即这些研究不是晦涩的,是活生生的,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这才是“民俗即生活”这个定义的最好诠释。随着科技的发展,拍摄已经成为一件没有门槛的行为,手机就可以产生相当高质量的照片。我也是个摄影爱好者,2013年通过兼职购买了人生第一台单反相机宾得k5。记得很久以前,一个爱好摄影的朋友跟我说,相机镜头的形状和其伸缩的性质模拟男性的性器官,这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当镜头对准人的时候人会产生不自然的感觉,因为镜头产生了和男性生殖器一样的攻击性和威胁感。所以,把攻玉的第一个话题定义为“相机生殖器”是恰如其分的。
       最近很火的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的纪录片你看了吗?这位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女摄影师以其终身未婚的保姆身份,拍摄了十万多张芝加哥街头景物和人像的照片。这些照片她在世时被洗出的不及十分之一,而在今天,它们却成为了标志性的街头摄影大片和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她的照片中,有很多都是通过镜子、橱窗反光的自拍,最有趣的一张是她抓拍到街头搬运镜子的工人以及其搬运的镜子中反射出的她惊喜的微笑。 薇薇安只是众多迷恋自拍的女摄影师中的一个,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多地愿意出现在影像资料中?是否跟“被凝视的身体”有关?如果说男性凝视女性身体的权利是父权制的表现,为什么女性自己仍然喜爱凝视自己?


       为了更好的与大家交流,我决定请大家进入我yy语音的面对面课堂。即每次讨论前我会事先在微信公共平台上发出邀请,标明论坛举办的时间。攻玉的yy语音频道ID是83938607,名称是:民俗、传统文化与女性。具体操作方式是:
1.下载yy语音(一款类似QQ的同步视音频软件)
2.注册一个自己的ID
3.搜索账号83938607 ,你就会直接进入“民俗、传统文化与女性” 的公共课堂
        yy语音是我见过的最简单易行的多人面对面的交流软件。大家可以在线上直接提问,我还可以同步ppt等。每一个话题的讨论当然是实时的,但是我会尽量保存视频并上传优酷,那些没有第一时间参与话题讨论的朋友可以去优酷看课堂讨论视频。每一期的讲述和讨论我都会控制在半个小时内。现代社会时间即金钱,不浪费时间就是对大家最大的礼貌,所以我会尽量让每一期讨论给大家带来的信息和知识都与大家在上面所花费的时间等值。而且,我真的很感谢接受我采访的广大朋友们,所以很想通过这样一个亲切直接的方式将你们的声音和我的研究成果反馈给大家。这个平台还仍然是实验性质的,其中的问题我会慢慢调整,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以下是一些访谈内容的精彩摘录:

【女性】
林海音:我对摄影真正感兴趣是2012年暑假,在我拍摄了七个肿瘤之后,在2012年的寒假我决定要做全职摄影师。国内的女性摄影师相对男性来讲,在个人宣传上会更有优势,尤其当这个女摄影师愿意站到公众视线里主动推销自己的business,会更容易吸引人们的关注。国内现在可以找到很多类似的例子。但另一方面,女摄影师也很容易因为推销自己而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当这个女摄影师越来越多的收到人们的关注时,也会有很多人开始对她的实力产生猜测,或慢慢去忽视她的作品,而更关注女性摄影师本身的生活。因此这也是我选择在美国发展自己的事业的原因,因为我不希望自己陷入这样的境地。而能有更多的时间专注在拍摄上。美国的女摄影师会更相信自己的能力,更加独立,人们也更愿意关注摄影师自身的实力,而不去管她是男的还是女的。
易如:女性看到的世界可能是完全不同,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通过镜头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其实就像是多了一股水源,多了一双眼睛,多了一个解法,多了一个答案。我本人觉得没必要认为专业相机就是象征男性气质的,也没必要把性别分的那么清楚,把不一样表现出来,就是贡献了多样性,提供了更多地可能性,让这个事情变得更有趣,更好玩。
张爱迪: 由于身边人都知道自己会拍照更多时候都是给别人拍照,没有被拍的机会,即使身边有人能给自己拍照,也常常是因为技术原因拍的模糊不清、大小不当啊等结果让自己还是一直以来特别郁闷的。太认同(“别人拍自己总拍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而十分期待一个自己分身一样视角的人出现”)这种感觉了!!这话说到心里去了T__T
傅瑞琪:不存在是否隐去自己的女性特点之说,双方只要都放松,不要去刻意过分在意镜头的存在就好。女性摄影师的视角必然会与男性不同。
陈林希:专业相机的使用群男性占多,但不能认同专业相机代表男性气质。人人大概都有表达自我的欲望,影像是一种表达途径,女性摄像者越多,意味着自我表达的意愿越来越强。
宋歌:没有一个行业是女性无法涉足的,只是多了一个展示并释放自我的平台而已,也并不能说这是什么所谓的趋势。我想摄影是要靠主观视觉的,不可能摒弃掉自我感觉,这也就决定了作品中一定会带有性别符号,即使是非刻意的我想(女性)呈现出来的也与男性不同。
张平:偶尔会自拍,所以我比较羡慕罗晓韵,她能把自己和别人都拍得很好。
卓娜:极度认同“把妹”一说!男生有相机肯定会提升吸引力和追求异性成功率,比如把异性拍得很美啊什么的就会让这个异性对他好感直升,或者看起来很木讷的男生竟然喜欢摄影,会让人感觉他还是有品位有爱好有追求有一丝艺术气息的。

【男性】
李阳洋:(坚持每天拍摄自己女朋友并上传社交网络的点子是)自己想的,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可能觉得这样子比较好记录。也算是一个感情的见证。(对帖子突然火了)没有太特殊的心情,在线下还是普通人。我比较淡定。过程很简单,因为人人相册分享数达到一定量级,上了热门话题,然后被几家网站转载了图片,接着微博大V开始转载,就这么火了。(“码农女神”)那就是个称呼而已,她也是个普通的女孩子,不是女神,当然如果能够因此让大众对程序员的正常生活有一定了解也是好事。对生活基本没什么影响,有些电视节目找或者代言找都被拒绝了。如果说社会根源大概就是大家都跟风上吧,而且难得一个和其他事例完全不一样的女孩子一夜之间爆红,是一个很好的话题点。
何应竹:很多人都那么说,不过我肿么木有遇到过?妹子,哥有单反,快来搭讪吧!我觉得吧,妹子们没那么肤浅,玩相机的哪那么容易把妹啊。
欧米茄:年轻人中真正热爱摄影的也很有限,摄影对于他们而言依然是一种社交方式,可以借助摄影更自然的去接近异性。摄影确实可以增加男生“把妹”的成功率,因为我有一个好朋友就是这么做的,而且他也做得很成功,是一个非常现实和典型的例子。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男生意识到这一点了在逐渐加入这个行列,至于经济能力的体现倒是次要的,因为女生对电子产品大多不感兴趣,在意的是否能把自己拍漂亮。
倪斐:欧美摄影注重主题表达,亚洲摄影里面日韩包括一些东南亚国家注重人性的挖掘和体现,中国人要么重技术要么装逼。认同“在中国,单反似乎成为一种情调的经济能力的体现”这个观点。我的理解:1. 效仿,尝试自己动手拍好看的照片,这部分人有可能真爱好摄影  2. 群体影响,看见身边朋友在玩,觉得自己不玩会落后甚至不合群  3. 标榜自身文艺小清新的工具。
刘禹:拥有单反不不一定与摄影的专业成正相关的体现,尤其是单反日趋普及、微单、手机等摄影器材性能不断提高、后期软件功能愈发强大的当下,人人都可能创造不错的摄影作品。
周文祥:就现在中国大众摄影来看,摄影已经不是一种“艺术”,只能算一种娱乐活动,群众不需要高雅和深刻的摄影研究,既然是一种娱乐活动,那么互相攀比器材无可厚非。值得注意的是这跟热爱摄影没任何关系,中国近年的相机销量直线上升并不是青年对摄影的热衷,而是一种攀比和炫富的现象作怪,这也是中国特殊大环境下的产物。
熊迪:摄影=拍照,中国;摄影=艺术,欧美。单反不算是经济能力的体现,贵的单反才是。有钱秀器材;装文艺逼;为妹子;爱好;当作专业,个占20%。
灰迹:用一句软文来形容,自从我学会了摄影我的女朋友就多了。拥有相机或许会多一种与人交流的借口,当然我只吸引女生。。。
温智凡:亚洲人更喜欢制造额外或者抽象效果(比如用物理滤镜或者通过变化相机位置来创造花样),而欧美国家的摄影师们则更注重客观场面和纹理细节的有效捕捉。从对机器的认识角度来说,中国人会情不自禁地问“你是什么机型?”、“哇,你的跟我一样啊”、“哇,好炫的器械”;外国人多半会说哇,“好好的角度,很好地构图”,顶多咨询一下你拍摄具体照片时的各项参数,而对你的相机类型和镜头型号很少问津。
穆天乐:个人看来,亚洲以日本摄影师为代表而兴起的清新风格影像,即善用胶片,并通过一定前期取景和后期处理制造出淡饱和、低对比的作品,与欧美普遍的浓郁风格影像有着明显的区别;不仅是单反,由“富士X100”开始兴起的相机复古风正席卷全球。拿着一台有格调的相机,比一台相同画质水平的单反,会让摄影爱好者显得更有品味,现在市场上的高端单电相机产品、单反产品(最近发布的尼康Df)以及目前被称为“相机中的奢侈品”的徕卡相机,都是主打复古牌。拥有这样的相机,应该会是情调和经济能力的双重体现;经济越来越发达,随着旅游的发展与推广,相机也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这首先是一种需要。比如很多家庭都有卡片相机。需要层面满足后,就开始了更高层次的追求,例如画质、例如相机造型。
王嵩阳:花几万块钱就可以跟“艺术家”沾边,这买卖简直太划算了是吧。尤其是对男人而言。相机是精密仪器,大多数男人对精密仪器是没有抵抗力的, 这是从人猿第一次拿起石头当工具时就开始写进男人基因的东西。机械感、昂贵价格、艺术创作属性,所以相机是个显示男性魅力的好工具。人类有记录历史的欲望,也有艺术创作的欲望,相机把这两条完美的结合了。记录历史不用多说,有太多瞬间值得我们记录。而说到艺术,“你想创造艺术吗?”“想。”“会画画吗?”“最多会画小鸡啄米图。”“会乐器吗?”“口哨算吗?”“会唱歌吗?”“天生五音不全,你敢听我就敢唱。”而相机,只要摆弄几个按键,就能拍出一副“作品”。“作品”!多么高大上的词,只要玩摄影你就能拥有。这诱惑力够吗?有助于把妹是确实存在的。车展漫展的时候,一人拿着D4+大竹炮,一人拿手机拍,你觉得showgirl会对谁微笑?努力吸引异性关注是雄性天性,孔雀会开屏、火鸡会脖子红,而男人作为既有社会性又有动物性的玩意,一方面秀肌肉,一方面秀地位、钱包,是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都会发生的。在街上看见一帅哥拿着一台巨大的专业单反,不自觉的会生出“此人乃高富帅”的想法,即使事实可能是此人只是影楼小伙计偷了影楼的家伙出来得瑟的。即相机是可以作为象征物,表示自己的雄性吸引力的。另外,或许粗大的镜头隐约的暗示了男人的某个地方也有类似的水平?)
(本文使用图片著作版权归薇薇安.迈尔及无名氏所有。)

[ 本帖最后由 玛吉阿米 于 2015-1-14 13:10 编辑 ]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