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210课堂明淇小组调查报告 [打印本页]

作者: 明淇    时间: 2015-1-8 14:34     标题: 210课堂明淇小组调查报告

以下是我们小组的调查报告,经历了这么久的努力,大家都辛苦咯!实地调查只是我们整个课题的一部分,晚些时候我会把修改好的论文也附上来。
作者: 明淇    时间: 2015-1-8 14:38

关于董永孝文化在孝感市传播情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小组成员:明淇、饶阳、周俐、许师洁
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试验2班
调查时间:2014年11月15日
调查地点:湖北省孝感市(董永公园&湖北工程学院外)
调查目的:了解董永孝文化在孝感当地的传播情况
调查内容: 1、孝感市民对董永传说的了解及对孝文化的态度和意愿
           2、孝感政府对董永孝文化的宣传力度和措施及其社会反响

一、孝感市简介
孝感,中国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地级城市,中国孝文化之乡。地处于湖北省东北部,长江以北,汉水之东。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而得名。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蕴。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遂置县名“孝昌”。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庄宗李存勖因孝昌县名之“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讳,遂根据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衾温被和孟宗哭竹生笋等孝子感天动地的故事,改孝昌县为孝感县,是为“孝感”得名之始。今天的孝感,大力弘扬古孝子的孝德遗风,大打孝文化品牌,于1996年、2002年连续开展了两届“十大孝子”评选活动,涌现出了“全国敬老好儿女”周玉兰等一批新时期孝子,树立了社会新风,促进了和谐孝感建设。

二、董永传说及孝文化概况
注重孝道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道德传统。这个道德传统从孝的自然现象化为人的孝的念头,再由念头发展为孝的观念。孝的观念经过思想家、理论家的归纳、升华,创立了孝道。封建统治者倡导、推行孝道,从而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出现了上至统治者本人,下至平民百姓的孝行。随着对孝行的表彰、传播、教化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孝文化。封建孝文化变革到今天,成了现代孝文化,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孝文化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走过了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
汉代统治者积极倡导“以孝治天下”,“孝”成了当时社会的强大风气,在这种氛围之中产生了许许多多著名的孝子,卖身葬父的董永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博兴陈户镇)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董永是一个以孝行著称天下,虽举过孝廉得到过全国性的荣誉,却没有作过官的普通百姓。朝廷、官方出于统治人民的需要,把他作为孝道的典型来加以拔高、塑造与神化,最终把他塑造成了孝的化身,民间百姓把董永当成处在社会最底层的贫苦农民的典型代表,家贫母丧,辘车载父,肆力田亩,及至父死却无钱下葬,唯有典卖自身才能安葬老父。这样的故事是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他的故事最能引起千百万劳苦大众的强烈的思想共鸣,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能够在广大劳苦大众中间代代相传。可以说,为了广泛推行和强化孝义,于是随之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孝文化,孝文化中很需要有典型人物,因为各种因素产生了共同合力,能为统治者和平民百姓共同接受,所以这个典型便被圈定了董永。

三、调查简记
我们在到达了孝感后,根据先前做好的调查计划,第一个调查地点是董永公园,这也是我们主要的采访地点之一。董永公园位于孝感市城区槐荫大道东段,距武汉市60公里。孝感公园在1984年建成,孝感市正处于文化经济发展阶段,为了提升孝感的城市档次,弘扬孝文化,宣传董永诚孝、朴实的精神,董永公园应运而生。 不知是否是星期六的原因,公园里确实有不少的游客,老人、小孩和年轻人各群体都有,我们在这里完成了不少的调查采访。入口广场的台面上是董永公园的主题“爱心传万世、孝德铸千秋”,我们首先来到较为重要的景点董永祠,董永祠位于公园中部,其入口前矗立着董永和七仙女携手挽臂的玉白色雕像。祠的两端走廊上用雕像和灯光简要讲述了董永传说。正厅有董永的金色蜡像,背后墙上是各种字体的“孝”字,两边陈列有关于董永的文物、碑帖、族谱、名人字画等。出董永祠我们来到孝文化陈列馆和孝文化长廊,遗憾的是陈列馆今天并没有开放,旁边就是雕刻着二十四孝图的曲形长廊分别记载着流传千古的二十四孝子的故事,其中包括董永卖身葬父。最后我们去了董永及其父亲的墓,以凭吊先人的方式结束了董永公园的行程。
        之后我们去了湖北工程学院,主要参观了大学前的孝文化长廊。这里面不仅有公认的古代二十四孝,还有新编古代二十四孝和现当代的二十四孝,宣扬了孝文化在当代的传承。

董永祠


孝感动天浮雕

董永祠


湖北工程学院二十四孝宣传墙


孝感市青少年孝文化实践基地


董永墓


新编二十四孝

四、问卷调查
为了更好的了解市民的想法,我们准备了以下问题:
1.年龄:
30岁以下             30-60岁               60岁以上
2.是否本地人:      
是          否
3.是否知道孝感名字的由来?
4.是否了解董永故事?
5.是否知道董永故事中卖身葬父情节?(若在第4个问题中说到,跳过)
6.您对董永故事中卖身葬父情节怎么看?(若不知道,则简要说明)
7您所在的社区是否有举办过宣传董永孝行的活动?
8.您是否知道政府关于宣传董永孝行的有关活动或节目?
9.您怎么看政府的这些宣传?效果如何?(若不知道,则跳过)
下列问题根据年龄划分:
青年人:你和你的同龄人是怎样向长辈尽孝的?
中年人:请问您是否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向父母尽孝的意识?
老年人:您认为今天的年轻人应当怎样尽孝?
根据以上问题,我们在董永公园、商业中心、湖北工程学院、小区等地访问了各年龄层的市民,总结出如下四点重点。
(一)关于是否了解孝感名字的由来和董永故事
青年和中年不管是当地人还是非当地人,大多数都知道孝感市名称的由来是当地在古代出了几位孝子,孝行感天动地,所以叫做“孝感”。但是青年在复述情节时,往往倾重于七仙女的情节。也有小部分青年人只知道七仙女的情节而完全不知道卖身葬父的情节。大多数中年都了解董永传说的大概完整的情节,并且一部分有讲述给子女。老年人大多是随子女务工而在孝感居住,对孝感文化关注不高,本身文化程度也不高,所以并不知道孝感名字的由来和董永故事。
(二)怎么看待董永卖身葬夫的事情
青年人在对待这个问题的时候,大部分都是赞赏的态度。在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同时也看见了董永行孝行为中有争议性的问题。有人认为董永传说作为古代流传下来的故事,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着重突出的行孝行为虽然精神值得赞同,但行为在现在看来有些过分。也有人认为这种卖身葬父是古代对孝行的宣传,在当下是不现实的。但并没有人对这种行为完全否定。即使有一小部分人并不了解卖身葬夫的情节,也从字面上认为是好的行为。中年和老年人对于董永的卖身葬夫行为有比更肯定的态度,认为其很好地体现了孝道。一部分人认为是贫穷让董永无可奈何的做出这种行为。一部分人认为这种行为应当大力倡导给现代的年轻人,是一种能让父母欣慰的行为。
    (三)对孝感政府的孝文化宣传的了解及态度
青年人的了解程度是一半一半。半数青年提到董永公园的建设、湖北孝感学院外的街道墙面宣传以及公共场所的宣传;另外半数青年则表示不了解或者没有在意这方面的活动。而在了解政府宣传措施的青年中,绝大部分认为这些宣传措施无用,并未起到太大的宣传作用,达到提高民众对“孝”的意识。中年人也是相似的比例,半数的中年人表示并未见过铺张的关于孝道的广告,孝文化的体现也基本集中在董永公园内,而像董永祠、陈列馆这样极有意义的场所又较少开放,所以认为政府对孝文化的宣传不是很到位;另外半数中年人表示在网站上及户外均有关于孝道的宣传,并且知晓政府举办的一些推行孝道的活动,但这些人认为看到的都有,但仅仅是看到而已,并不会起到深度的作用。我们采访到的老年人都对政府举办的宣传活动基本无了解,自然也无态度。
(四)对现今人们如何行孝有何看法
青年人基本都有孝敬父母的意识,表示要多回家,多花时间陪父母。一部分中年人认为现代年轻人多数不很注重孝道,而更注重钱财;也有中年人认为当今大多数年轻人还是有孝心的,只有少数是自私的。另外有些中年人表示带小孩看过二十四孝史,并讲解这些故事,但小孩还小,需要慢慢培养这方面的认识;但有些中年人尤其是女性表示对孩子长大后没什么期待,只要他自己过好就行。老年人的态度多半较弱,只表示应当尊敬父母、老人,要讲孝道。
(五)现今人们对于行孝受赏的看法
在和市民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对于七仙女的情节更为了解,而且他们觉得董永与七仙女的幸福生活是对董永行孝的赏赐。

五、反思总结
    通过实地探访调查,我们了解到,孝感市民对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基本了解,且持称赞态度。但我们认为,这种态度本质上只是对董永的孝道精神的认可,而并非对卖身葬父这个行为本身的称道。在董永生活的年代,要过度贫穷需要卖身来解决,这其中存在着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而在现代,我们并无“卖身”这一说,要扭转贫困的状况,可以谋生、就职,通过劳动、以合约的方式获取财富,这期间人与人是平等的,没有阶级概念。也就是说,时代在变,政治经济人伦道德各方面都在变,优良的孝道精神可以也需要被传承,而具体的孝道行为却不自觉地随时代变化,类似于“卖身葬父”的行为就会被历史所淘汰。新时期有新时期的孝行用来推广借鉴。我们在孝感当地的湖北工程学院外的宣传壁画上,不仅看到了“古二十四孝故事”,“新编二十四孝故事”,还有“新时期二十四孝故事”,我们看得到一个渐变的过程,这就是很好的例子。另外,政府虽然采取了各种推行孝文化的宣传措施,以及定期举办孝子评比活动,群众看得到、意识得到,但并未产生强烈的反响,人们普遍认为没有深刻影响,起不到良好的效果。我们认为,政府应当在推行的时候把握深度和角度,固然要贯通古今,但也要切合实际,避免作秀的嫌疑。孝道的精华不仅仅凝聚在贫苦特殊人家,也产生在千千万万户不同的平凡人家里,要从学校、公共场合、住宅小区等多方位宣传,才能深入人们的孝道意识,从而营造的道德风气,把特殊案例变为普遍现象。孝感市坐拥优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理应成为国家风气闻名的“孝市”,为其他地区树立榜样,而不仅仅是拥有这样一段先人留下的传说而已。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