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民间文学210第三小组(肖苏梅)研究报告
[打印本页]
作者:
肖苏梅
时间:
2015-1-8 09:35
标题:
民间文学210第三小组(肖苏梅)研究报告
民间文学调查研究综述
花木兰形象研究
民间文学课堂210第三小组
小组成员:肖苏梅 敬笑笑 洪婉静 张丽
张乾 叶帆 韩涛 刘一帆
作者:
肖苏梅
时间:
2015-1-8 09:36
构架
一、研究价值
二、历时性研究
三、影视剧中的木兰研 究
四、田野调查
作者:
肖苏梅
时间:
2015-1-8 09:38
一、花木兰形象研究价值:
文学作为一种“为人生”,为美而生的形上艺术形式,不仅观照着我们的现实生活,也灵动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作为其支流的民间文学更是因其独特的品格,丰富着文学的殿堂,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中说:“我在这里遇见了自己的灵魂”,在文学叙写的所有活动中,其价值与意义是完美自足的,每一次创作和阅读,都是和自己的灵魂相遇,在这样的过程中,一切都够了。因此,本文欲以研究的核心价值就是想藉民间文学宏伟的美学殿堂,温暖一切走近此间的人们。“做有温度的民间文学”是本文秉持的核心理念。其次,美好的想法总是必须有踏实的行动才能实现,民间文学的内容卷帙浩繁,头绪杂乱,如何在众多的话题中做出一个既能体现民间文学自身特色,又能够不失时代气息,对我们的思想、生活有所脾益的选择,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选择“花木兰故事”作为课题原因有三,其一,中国文化绵延渊长,诞生过众多动人的民间故事,而故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素材,不管是俚语俗称、诗歌典故、书画笔墨都充盈期间,花木兰故事诞生时间较早,流传近两千年,不可谓不具有代表性,探讨它在历时与共时两个层面上的发展变化,不仅能让我们清晰掌握这个故事在不同的时间内如何发生变化,还能藉此管窥民间文学的创作与流变,体味其中蕴含的深刻文化精神。其二,近些年来,以花木兰故事为代表的传统民间故事不断被搬上影视屏幕,成为构筑今天人们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这些民间故事在不断被改编的过程中,其变化又有怎样的决定因素,人们对这种民间故事被改编的看法是怎样的等等问题,是了解我们今天生活的一种全新视角。其三,中国民间文学不仅仅浸润着中国的文化国土,随着国力昌荣,中国文化早已走进世界,面临着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民间文学作为中华文化一张独特的名片,因其绚烂多姿的色彩,使中华文化独具特色,花木兰故事是进入西方社会较早的民间故事之一,通过共时层面上对中西不同文化视域中这个故事变化的考察,能够让我们在更为广阔的立场观照自己的民间文学,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民间文学必须要展现自身魅力的价值所在。
二、《花木兰》故事的历时性研究:
民间文学作为一种生动的文学形态,是具有自身的独特性的。首先要明白的是,在民间文学变异性与传承性的作用下,其在形式上有怎样的发展变化,即民间文学的历时关系。作为民间文学的变异性,其不仅仅决定了民间文学开放、包容的创作姿态和阅读方式,也成为了历时性变化的根本动力,因为历时不是静态的过程,它要求主体在具有自身内容后能够随着时间的变迁,不断呈现不同的时代风貌,因此,变异性成为了历时过程产生的起点;其次,变化不等于能够被记忆,很多东西是在不断的发生变迁,但是也正因为这种变化而迷惑了人们的眼睛,不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最终被遗忘。民间文学的传承性又使民间文学克服了被遗忘的命运而使其成为文化共同体的生动内容,民间文学一方面在不断变化,另一方面其中某些稳定的因素则随着时间的变而逐步沉淀在了历时的空间结构中,这些稳定的因素则是民间文学本身所代表的独特气质、精神内核,它们在披上时代内容的外衣之后,就作为时间的使者而被我们所记忆。任何民间文学想要成为文化精神的一部分,都必然经过这样一条路,本文谈的花木兰故事也概莫能外。
花木兰的形象最早出现在号称“乐府双壁”之一的《木兰辞》,这一时期的木兰形象更多的寄寓是儒家传统的道德观念——“忠”、“孝”,而且突出的表现了“孝”这个主题。《木兰辞》开篇即叙说木兰因为“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而抛弃女妆,代父从军,此后将“尽忠”之事的战争描写几句带过,描述木兰功成以后退身回家,继续侍奉父母。可以说,这个时候的木兰形象完全是符合魏晋南北朝时期整个社会以孝为先的社会风尚的。到了唐代,木兰这个形象并没有时代殷荣,兵戈不常而消失,而是持续地被人们记忆着,其中杜牧的一首《题木兰庙》最为典型:“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推上祝明妃”。盛唐气象开放,含包一切的气势,使木兰这个不知为自己考虑,为了尽孝为家的形象也发生了变化,原来弯弓征战的假男子花木兰并不只是一个没有自由意志的人,而是能够在深夜无眠的梦里回忆起自己的女儿之身,为自己的回家无望的愁绪酣畅的抒发出来,这个曾经画眉的花木兰,第一次以柔美的形象被人们记忆下来。而到了元代,木兰又有怎样的形象变化呢?元人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云:“ 将军魏氏, 本处子, 名木兰, 毫之憔人也。世传可汗募兵, 孝烈痛父毫赢, 弟妹旨稚呆, '溉然代行, 服甲胃, 佩键囊, 操戈跃马, 驰神攻苦, 钝锉成阵, 胆气不少衰, 人莫窥其非男也, 历年以纪, 交锋十有八战, 策勋十二转。朝勤天子,喜其功勇, 授以尚书。隆宠不赴, 恳奏还视。拥兵还憔,造父室, 释戎服, 复闺装, 举旨惊骇。咸谓` 自有生民以来, 盖未见也' 卫兵振旅还, 以异事闻于朝。召复赴闭, 欲纳宫中, 将军曰` 臣无媲君礼制' 。以死誓拒之。势力加迫, 遂自尽。所以追赠有孝烈之溢也”。这个故事的重点不在于木兰替父从军和战场杀敌,而在于木兰故事在这里的结局“势力加迫,遂自尽”,原因是木兰认为“臣无媲君礼制”。我们知道,宋元之间,随着理学兴起,封建王朝不断走向高度专制,君臣礼法、伦理纲常日益严峻,花木兰形象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也隐喻性的烙上了时代的印记。到了清代,这种文化语境更是将木兰形象完全神话,清代无名氏《木兰歌·引》云:“委身事君, 忠也克敌制胜, 勇也辞封拒赏, 廉也事亲终身, 孝也久处戍役, 守身弗失, 贞也五德具焉, 烈丈夫犹难, 一女子能之, 不亦可嘉乎哉”,完全将封建社会的所有道德封赏给予了木兰,使她成为了这种道德语境十全十美的模范和榜样,应该说,是有鲜明的时代痕迹的。
以上,本文简单的叙述了木兰形象历时上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目的在于说明在历时到共时的变迁之中,到底是什么样的因素促成了这样的变化,为共时性的研究做简单的铺垫,使其有一个以时间为维度的依靠,也为比较木兰形象在共时之中发生的变化树立标尺。
三、 花木兰影视剧形象分析:
花木兰的故事因其本身的传奇性及孝道与爱国的主题,不断被改编被演绎,而她的形象也在不断改编中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与内涵。本文从影视剧角度分析花木兰形象的改变,选取了豫剧花木兰,电视剧花木兰(1998赵文卓版),电影花木兰(2009赵薇版)以及美国迪士尼版动画片(1998)四部影片,从几部影片花木兰形象的演变和中美花木兰形象的差异两个角度出发。
1、豫剧花木兰
在豫剧花木兰中,代父从军的主要剧情没有改变,而是花木兰身上更多了英雄气概,救国于危难之间,力挽狂澜,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例如其中的一个片段“某夜,木兰外出巡营,忽听群鸟飞鸣,她料想必是敌兵前来偷袭,惊起宿鸟。便禀告元帅,建议四面埋伏,智擒敌酋。果然,敌军中计,突力子被擒”。在这里,花木兰的机智和作用体现的淋漓尽致,爱国意识也体现的更加明显。除此之外,豫剧花木兰中还回答了有关于男女是否平等的问题。
“刘大哥讲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你要不相信哪,请往这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这千针万线都是她们连哪。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儿不如儿男。”
这是豫剧花木兰中一段有名的唱词。从唱词中我们可知,它反复强调“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一点。在女性主义角度看来,这一段唱词是话马兰面对男权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地位发出宣言和控诉,认为女子不比男子差,是女性意识和女性主体觉醒的体现,这样的勇气和底气是值得肯定的。在这里,花木兰明确打出“男女平等”的旗号。
豫剧花木兰选取这样的角度去演绎,主要原因还是受时代影响。50年代初,抗美援朝爆发,当时的口号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因此爱国意识在豫剧花木兰中着重强调。当时也正直新中国成立初期,废除了压迫妇女的封建制度,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上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力,男女平等成为时代的特点,因此在豫剧花木兰中提出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口号,唱出女子也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总之,在豫剧花木兰中,花木兰是一个孝敬父母,爱护国家,尊崇男女平等的形象。
2:电视剧花木兰
木兰的故事发展到这个时候,改变之处颇大。赵文卓版的花木兰更是牵扯了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等众仙人进来。首先是花木兰代父从军感动到了王母娘娘,这个情节算是对中国传统孝道的赞赏和嘉奖,孝能感动天。然后就有了王母娘娘与玉皇大帝打赌花木兰定能出人头地,并派下稣吉利下凡协助她,而玉皇大帝却策反了稣吉利去破坏花木兰从军之事。这里也体现出一种封建社会男子对女性的压迫不让女子出头的现象。后面剧情中多次出现因各种事由不同的人劝或者逼迫花木兰及早退役,找个如意郎君,而花木兰果断拒绝,坚持一日为达到理想,坚决不退役。在这里,花木兰形象中已经包含了实现自我价值的一部分。
本部花木兰的电视剧区别于前人的最大特征就是加入了感情戏,全剧一半的篇幅都跟感情戏相关。花木兰与李亮在军中相识,战争结束后嫁入李家,又由此产生了种种婆媳纠纷,两人感情受到阻碍等等。而李亮更是发出了“独生子与丈夫难为,不如带兵打仗”的感叹,花木兰也感到筋疲力尽,提出要分开。这部戏的下部展示了“战场上骁勇的女英雄也要过寻常老百姓的日子,我们万世传颂的花木兰也要面对人间烟火的琐碎”。但究其原因还是封建世俗对男女尊卑的偏见引发的。
电视剧花木兰中,花木兰孝顺父母,忠君爱国的形象仍然保留,加入了花木兰自身女性意识与自身价值的体现,以及爱情主题和女英雄也要过平凡人生活忍受封建世俗对女性的偏见的情节。
3:电影花木兰
到2009年赵薇版电影花木兰,忠孝两个元素仍然被运用,但故事的叙述核心变为“情感”。
电影对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初衷,来自于对父亲的情感,而不仅仅局限于由于传统文化宣扬的孝道。父亲准备出征时悲伤的气氛,使得花木兰背负着对父亲的情感与责任走上了代父从军的道路。花木兰作为女性,怀着女性感性的特质走上战场,对朝夕相处的士兵一个个倒下、血染战场的怜悯,使得她更加厌恶战争,对生命逝去的伤感,都萦绕在她身边。而被她认为生命的救赎的文泰,更是她情感的寄托点。有别于前面影视剧表现的花木兰心中以爱国为中心以感情为调剂,这部电影中的花木兰感情上占据了她心中的制高点。文泰遭遇敌军围困后,花木兰不顾文泰让她守护好粮草的叮嘱,不考虑这是不是敌人调虎离山之计和大军丢失粮草的后果,不顾一切去营救文泰。而陷入爱情后,花木兰显然比文泰更容易失去理性,以至于感情得不到回应时失去对战斗的信心,再一次导致了战场的失利,而文泰不得不选择假死的方法使花木兰成长,真正强大起来,最后也选择对文泰放手,使文泰去履行她自己的使命。
显然,电影这样子布局除了要创新区别于前代花木兰影视剧的原因外,更多的受到大众心理的影响。现代大众可能更多的喜欢恢弘的战争场面和细腻的感情,于是花木兰的形象有了更丰富的血肉,也成功展现了花木兰从弱小到强大的转变。
在这部电影中,电影叙述的主角由原来的花木兰变为现在的花木兰和她背后作为精神支柱的男人。此时的花木兰的形象有忠孝,但更多的是身为一个女性对爱情的渴望,爱情在她心中占据着绝对地位,成为守候爱情的形象,更多了女子气。
4:迪士尼版花木兰
1998年,美国迪士尼动画片MuLan以西方文化视角演绎了木兰的故事。较于《木兰诗》,影片添加了木兰相亲、暗恋李翔、智取匈奴、身份暴露、营救皇上的情节,强调了木兰对自我身份的追求。
MuLan并不是一个遵守封建社会礼教的形象。相较于中国所展示的花木兰代父从军前算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形象,MuLan她本来就不像一个封建社会中娴静文雅的女孩子,当被逼的去穿上合适的衣服去相亲,她对此显得很是反抗,感觉格格不入,最后喊出了“敞开我的胸怀,去寻找,去呐喊,释放真情的自我,让烦恼不再”。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怀疑与突破封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
在这部影片中,MuLan女性身份的暴露所受到的迫害与抵制也更明显更突出。因为是女子,所以她之前的功劳全部否定,宰相要以叛国罪斩杀她,李翔不再相信她所报的敌情,甚至在寒冷的雪原被抛弃。“也许我不是为了我爹,也许我只想证明我自己的能力”,在这个时刻MuLan解剖了自己的内心,影片这样展现使得男性女性矛盾更加突出,女性身份并不代表着弱小,并不意味着被否定。最后,在MuLan独自一人救了国王后,她获得了肯定,父亲以她为傲,她喜欢的李翔也上门提亲,皆大欢喜。前后的对比,更是对男权社会的讽刺。她所追求的也并不只是男女平等,而是女性个人价值的实现。
迪士尼版的MuLan相较于中国的花木兰,个性更为张扬,更多的是为了表现自我,通过个人奋斗实现自身价值,被女性主义者推崇。
下表即为几部影视剧中花木兰形象的比较:
(下面的表格影视剧中表现的侧重点的有无,只是提及均定义为无。)
孝道 爱国 爱情 勇敢 智慧 冲动 痴情 牺牲精神 男女平等 自我价值的实现
豫剧花木兰
+
+
+
+
+
电视剧花木兰(1998赵文卓版) + + + + + +
电影花木兰(2009赵薇版) + + + + + + + + +
迪士尼版花木兰 + + + + + + +
四、田野调查:
我们研究花木兰这个形象问题,可能更大的一部分是对今天人们对这个人物形象的看法,借助影视剧这么一个新型的平台,我们可以发现处在大众文化里的观众对花木兰都有每一时代整体的印象和个体自己独到的理解。
基于这么一种研究目的,我们小组同学便在这方面分两步走。一个是在网络上发调查问卷,另一个是对不同的人做访谈。双管齐下,目的是看看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各个文化层面的人对花木兰不同的认识,经过这一系列的调查访谈,使我们对大众对这个人物了解情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自网络上发放调查问卷之时,我们就有了明确地认识,我们这个万罗问卷主要是针对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因为大学生是我们的主力军,对事物的看法已经养成了成熟的认识,但思想还没有理性化。其次是初高中生和硕士博士生,这三大群体在我们的问卷中涉及的面较小。我们想,由于设计问卷非专业人士,其中还存在许多的漏洞和不足,在给别人发问卷时,很多人也给我们反馈问卷的有些问题设置需要再斟酌,而且有些题目的问法也欠佳。我们小组的人感到很高兴,这不仅在专业上提醒我们注意,更加在细节方面也督促我们需要做得更好,使我们收获到了不止是一点点,相信在今后的研究路上,会走得更好。以下便是我们在回收的170份有效问卷时得到的信息:
1、当今的大学生们主要是通过教科书和影视剧来认识花木兰这个人物的。分别占81.76%和80%,从这一个数据看,我们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单一,不大喜欢看书或者是听戏剧等等方式,大部分的青年对花木兰的形象认识也只是停留在一个感性的的层面,凭借着初中课本上的花木兰形象,老师对我们的灌输,在我们的思维里形成一个先入为主的认识,不太关注花木兰在我们现实社会里的具体意味。有的大学生甚至不知道有这个人物的,占1.18%的人以前不知道这个人物,这可能是各地的教科书的差别,有的教科书没有收录汉乐府的《木兰诗》,因此也就不清楚了。从这一点来看,人们对对于某一知识的获得仅仅是源于某种特定的需要,比如说是高考要求,课外很难去拓展或者是有兴趣学习。另外就是他们从影视剧中获得的可能较大,不少人都表示通过影视方面来获取对花木兰的印象,他们们至少都看过一至两部的关于花木兰的影片,比较著名的有豫剧电影《花木兰》、1998版梁咏琪和赵文卓主要的《花木兰》、美国迪斯尼版的《Mulan》以及2009年赵薇陈坤主要的电影《花木兰》。这些影片都是大众获得的对花木兰这个人物的一个主要的认识,也是对其中一些情节的主要想象。而填写问卷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九零后,他们也都对这些影片有多多少的了解,这应该是一个时代的共鸣吧。
2、在触及花木兰人物形象时,大部分人选择的是孝顺、爱国、机智勇敢、巾帼英雄品质,可可以说,这是一贯以来大家对花木兰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了,刻板印象。不过,也不能够要求大家对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突破性的认识,这么几点是花木兰身上最突出的光环,从古至今,我们这个社会就不断被教育要学习她的这些优点,因为,这是整个社会的普世价值,不仅在我们国内有市场,甚至在国外,也是信奉爱国、英雄的,为什么花木兰会走出国界,在美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关键是价值观的接受,尽管美国的花木兰与中国的花木兰还是有那么一些差异,不影响人们对这个人物共性的认识。而在中国,一直以来,孝文化就在我们文化中根深蒂固,况且木兰的替父从军本身就是冲着孝顺去的,之后衍生出来的各种说法,都基本上是从孝的基点中出来。关于爱国是每一个时代的主题,虽然美国这个个人主义盛行的国家,他们的政府也极力宣传爱国的重要性。我们中国也一直是在提醒青年不忘爱国,在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公民的第一条就是爱国。也因此,花木兰的爱国精神在时代的前进中不断被加强、强化,极力地被宣传。关于机智勇敢,恐怕是人们对影视剧刻画的木兰形象的认识,一般四五十集的电视剧,都是细心地渲染花木兰怎么样发挥她的聪明才智对抗匈奴,最后立下汗马功劳的事迹,而在关于花木兰的文字记载中,恐怕没有这么详细的记述。总之,花木兰的形象认识与历史,宣传,与今天的影视剧的刻画分不开的,人们普遍受到主流意识与当今媒体力量的影响。
3、当问到花木兰在改编电影电视剧中,花木兰有什么不足之处时,大家都普遍认为人物形象太过完美而失真、一味的牺牲自己缺乏争取缺乏自我价值意识、或者对男性普遍是顺从,依附男性,在君臣方面,也是封建的愚忠思想……不过这些方面,在今天看来,花木兰不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女性,我们对她的判断,也仅仅是从我们今天的价值观去评判古代的一些思想。花木兰确实存在种种问题,不过我们也仅仅是从改编的影视剧中去了解她。不过每一个改编的影视剧,都不免带有导演、编剧的思想,但这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我们整个社会对这个人物的大概的印象。不过,我们整体上认识到了花木兰的缺点,这也是很好的,至少我们在自己原有观点上学会了思考,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历史,都是这样不断进化,我们总是能够找到适应我们社会的,以及那些被淘汰的。
4、当涉及到花木兰是否可以当做女性解放的代表时,大部分人是同意的。我们的几个问题当中设计了相关的问题,大家的选择度都很高,树立起女性自尊自爱自强的典范、打破女子不如男的界限、体现了女性的个性解放,这样的答案居高不下。我们分析,不论是从古到今,花木兰就被赋予了女性的自由主义色彩,很早人们就有这样的看法,最著名的便是越剧唱段:“刘大哥说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使我们逐渐意识到男女平等的重要性,可以说,在今天提倡男女平等的今天,我们的这种观念就更加强烈了。不过在以前那个时代,能够意识到男女应该平等就很了不起了,花木兰的替父从军是否有这个意识,这我们今天无从揣测,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对她的这种做法怀着深深地敬意。
5、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崇尚自由、梦想。与传统的观点相比,这可能具有很大的颠覆性,不过,这样的选项也是有很多人认可的,比如:追求个人价值、崇尚自由、拼搏的理想等。这些认识很大一部分是受到时代的影响,在今天的教育中,我们更多的要求去追梦,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不管男女,没有任何限制,只要有梦想,就一定要去实现,这不是为了任何人,而是为了我们自己,证明自己的价值。在今天崇尚个人主义的时代,以及国外的一些思想极大地影响我们的价值观,个人主义在我们今天有很大的市场,以及外来的英雄主义,在很大程度上解体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集体主义和民族英雄主义。因此,木兰的形象认知对当下来说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6、关注点更加倾向于人物的情感生活。如今的电视电影在很大程度上更加关注爱情这方面,可谓是无爱不欢啊,几乎没有哪部电影电视纯粹脱离爱情的,爱情在今天是一个很大的主题,受到人们的追捧,人们的爱情观更加大胆开放。花木兰影片中就有绝大部分涉及到情感爱情的,有的影片甚至就是赤裸裸的以爱情为主题的,让观众体验到一场感人肺腑的爱情盛宴。比如赵薇主演的电影《花木兰》,男女主角的炮火中相拥互诉衷情,显得大胆而开放。不过,这些也是迎合时代的价值观的,没有那个观众愿意再去看那种沉重庄严、教育意味浓厚的影片,大家更多的是喜欢轻松幽默,有爱情点缀的影视剧,观众们也更喜欢看各种细节,如花木兰在军营中如何与一群男人相处,如何与男主角擦出爱的火花等等。
访谈总结
我们所做的访谈主要是针对各个年龄阶段的,我们小组成员一大早就在高职、佑铭等人们聚集运动锻炼的地方,“堵”住各种锻炼的老年人、中年人和青年人,询问他们关于对花木兰的看法。
1、对花木兰持有一种褒扬的态度。有这种观点的人大部分是中老年人,并且特别是女性,她们一听到花木兰就特别地激动,认为花木兰是我们今人应该学习的榜样,不管在什么方面,花木兰都是每一个时代应该学习的榜样,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基于这种观点,我们想,之所以花木兰形象这么的光辉,应该是与他们接受的教育和经验相关,老一辈的人思想一般都很单纯,而花木兰形象自古就被定义成为这么一个完美的形象,甚至有点被神化了,百姓对她的崇拜就像对关羽的崇拜。关于这一点,我们认为这是一贯的对花木兰的人认识。
2、对花木兰持有一种辩证的观点。这类群体主要是年轻人,他们认为花木兰虽然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并不是那么完美的,一种观点是人无完人,不是每一个人都是那么完美的。他们根据时代提出了一些疑问,又根据自己对女性的解读,认为花木兰在某些方面有欠缺。比如说相貌、举手投足、性格方面,并不是很完美的形象。
3、与当代的女汉子对比起来看。年轻人绝大部分认为花木兰与今天的女汉子很像,或者说就是一个女汉子,但是他们又认为,花木兰其实是兼具萌妹子和女汉子的双重性格的,上战场是男性,晚上是女性。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啊。而中老年人则认为花木兰就是一个女性的形象,他们不认可女汉子这一说法,也不太清楚这其中的定义。甚至还有的人极尽贬低今天的女汉子其实是对女性的侮辱,女汉子就是搞得人不男不女,缺乏女性的特征。这两种看法也是可以看出年龄不同,他们的思想观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具体的展现的就是社会发展两代人之间接受的教育与生活的现实之间的差异。
各个年龄段对花木兰整体的看法。这个观点可能有点偏激,但是就我们采访的人来看,确实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认识,我们就分老中青三代人吧。首先,对于老年人来看,尤其是女性,花木兰是不容置疑的神圣的,在她们的了话语中,更是多了一份对花木兰的冷静的思维,认为她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女英雄,但同时她也是一名旧社会的受害者,假如花木兰来到我们现实社会时,她也能够适应我们当代的生活。她们如今已经不看花木兰的电视机了,觉得花木兰离我们很遥远了。接着是中年人,中年人似乎“火气”很冲,脾气很大,在接受我们的提问时,也是有一点抵触的,要不就是直接拒绝。有一个学历在博士以上的中年人的观点似乎更加偏激,他不赞成我们今天的影视剧改编花木兰,认为都是炒作,没有实事求是,误导了青少年,他们从来不看今天的改编影视,也不赞成女汉子的看法,认为花木兰就是一个单纯的女性形象,不能被今天的文化污染,搞得人家男不男女不女。大力贬低今天的综艺节目,认为在娱乐至死的现今,人们的性别意识在淡薄……总之,中年人在社会历史批判方面比较猛烈,能够代表社会中的大部分人的观点。在采访年轻的一辈时,我们得到的数据差异最大,我们明显看到一个断层现象,00后的小朋友不知道花木兰是谁,甚至有一些大学生也不清楚花木兰这个人物形象。不过,他们的回答总是能够代表个人的偏好,个人的独立意识,但是基本的几个主流意识还是没有变,譬如:孝顺、爱国、机智勇敢。其他的还是能够听出一些他们作为年轻人自己的心声,比如说在涉及到木兰的女性形象时,他们大部分都是认为花木兰是“双性同体”的,又比如问到花木兰是不是完美时,他们大部分回答
作者:
肖苏梅
时间:
2015-1-8 09:39
“否”,并且回答的内容千奇百怪,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认为她太剽悍了,应该温柔一点,还有的说她不是英雄,只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还有的说人都有缺点,并不都是完美等等一些自己的见解。年轻一代他们可以说是对这种“过气”的东西不太关注,但是要是问上他们,他们也能够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这些看法千差万别,仅仅也只是代表个人的看法,不能说是这整个一代所有的观点,因此,在这杂而多的意见背后,足足可以看出我们的年轻人接受的一些快餐文化,并且对事物倾注的情感较少,他们关注的不过是一些随即消逝的东西,不过他们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作者:
肖苏梅
时间:
2015-1-8 09:43
花木兰研究现状调查-自定义查询
作者:luxiaoguo 时间:2014年12月7日
调查背景: 参考资料
调查方法:
开始时间:2014-11-29 结束时间:2014-12-7
样本总数:170 份
原始数据来源:
http://www.sojump.com/report/4119501.aspx?qc=
本报告分析内容:自定义查询
本报告样本筛选规则:
本报告包含样本数量:170份
数据与分析:
第1题 您的受教育程度为( )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初中 4 2.35%
高中 10 5.88%
本科 150 88.24%
硕士及以上 6 3.53%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70
第2题 您之前有听说过花木兰这个人物吗( )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是 168 98.82%
否 2 1.18%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70
第3题 你觉得影视剧中塑造的木兰形象符合你心目中的木兰形象吗()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符合 32 18.82%
基本符合 117 68.82%
不符合 21 12.3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70
第4题 你更喜欢中国版的电视剧还是迪士尼动画版的花木兰?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中国版 109 64.12%
迪斯尼动画 32 18.82%
都喜欢 18 10.59%
都不喜欢 11 6.47%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70
第5题 你觉得是否应该把花木兰当做女性主义的符号?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是 86 50.59%
否 64 37.65%
不清楚 20 11.76%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70
第6题 东方的花木兰和西方的花木兰相比较,你更喜欢哪一个()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西方 15 8.82%
东方 123 72.35%
都不喜欢 10 5.88%
都喜欢 22 12.94%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70
第7题 您是从哪些渠道听说过她的( ) [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长辈的口中 56 32.94%
教科书上 139 81.76%
报刊杂志书籍 52 30.59%
电影电视剧或动画片 136 80%
戏剧 40 23.53%
歌曲 21 12.35%
其他 10 5.88%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70
第8题 在您的心目中,您认为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 [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巾帼英雄 155 91.18%
孝顺 115 67.65%
忠君爱国 77 45.29%
具有男子气概 76 44.71%
机智勇敢 119 70%
善良温婉 48 28.24%
不贪慕名利 62 36.47%
具有牺牲精神 79 46.47%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70
第9题 你怎么看待木兰代父从军这件事( ) [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弘扬中华孝顺的美德 130 76.47%
忠君爱国的表现 62 36.47%
打破女子不如男的界限 112 65.88%
体现了女性的个性解放 80 47.06%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70
第10题 你在观看影视剧中对木兰印象比较深刻的是( ) [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战场杀敌 69 40.59%
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124 72.94%
与男性相处的惊险瞬间 51 30%
获得爱情 36 21.18%
有主见,谋略胜过男性 88 51.76%
辞官回家 44 25.88%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70
第11题 在美国动画片《花木兰》中,与中国影视剧中花木兰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 [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更活泼大胆更开放 118 69.41%
更具有独立性 58 34.12%
更具有主见 46 27.06%
更乐观开朗 42 24.71%
有性格有脾气 41 24.12%
对爱情积极主动 65 38.24%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70
第12题 中国影视剧改编的花木兰中,你觉得人物形象有什么缺点() [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一种封建的忠君爱国思想 68 40%
一味对别人做出牺牲 75 44.12%
缺乏自己的主观意识 40 23.53%
缺乏理想抱负,对生活少激情 26 15.29%
人物编的太完美而失真 94 55.29%
爱情被动者,依附男性 41 24.12%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70
第13题 你在观看花木兰的影视作品时更注重那些方面? [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战争戏 78 45.88%
感情戏 79 46.47%
配乐 44 25.88%
画面 75 44.12%
没印象 23 13.53%
其他 15 8.82%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70
第14题 花木兰故事在中国流传甚广,随着各类影视剧的热播,木兰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如果将木兰形象和当下流行的女汉子形象相比较,你是否觉得二者有相似性?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非常相似 12 7.06%
比较相似 51 30%
不太相似 81 47.65%
完全不相似 26 15.29%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70
第15题 你认为花木兰在影视剧只中不断受到改编的原因是什么? [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提倡孝文化 76 44.71%
倡导忠君爱国的思想 39 22.94%
树立起女性自尊自爱自强的典范 116 68.24%
追求个人价值 74 43.53%
向往建功立业的志向 10 5.88%
崇尚自由、拼搏的理想 65 38.24%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70
第16题 如果说木兰起初替父从军是对传统父权社会被迫认同和屈服,那么你是否认为战争胜利后木兰辞官回乡是对自身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对父权社会的反抗?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是 51 30%
否 94 55.29%
不清楚 25 14.71%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70
第17题 你从书籍中看到的花木兰形象与影视剧中的形象区别大么?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不大 65 38.24%
比较大 89 52.35%
很大 13 7.65%
完全不同 3 1.76%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70
第18题 你看过几部关于花木兰的影视电视戏剧改编作品?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没看过 25 14.71%
一到两部 125 73.53%
三四部 20 11.76%
很多,几乎都看过 0 0%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70
作者:
肖苏梅
时间:
2015-1-8 09:44
花木兰访谈调查
感谢您的参与,本问卷将用作学术的研究,不会用作它途,更不会泄露您的信息,你可以放心。再次感谢您的参与。
1、你好,请问你的年龄阶层是( )
0—14 15—24 25—34 35—44 45—54 55—64 65—74 75—84 85—94
2、你所接受教育为( )
基本未接受教育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 硕士研究生 博士及以上
3、你知道花木兰这个人物吗( )
是 否
4、你了解花木兰是通过哪些渠道的( )多选
A教科书及老师的教授 B 报刊杂志 C长辈口中 D 网络影视剧及动画片 E戏曲等艺术 F相关的旅游参观景点 G其他……
5、你心目中的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
A男性化形象比较突出B女性的形象比较突出C兼具女汉子和萌妹子的双重性格
6、你认为花木兰是一个完美的女性人物吗?( )
是 否 很难讲清楚
7、针对第6题的选择,请您写出您的理由。
8、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值得我们当代人学习的一个榜样吗?
是 否 很难讲清楚
9、你认为她有什么值得或者是不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0、在当今的一些花木兰改编影视剧中,你看过哪些( )多选(直接打勾)
没看过
美国迪斯尼动画片《Mulan》1998版
中国电视剧《花木兰》1998版梁咏琪、赵文卓主演
中国香港电视剧《花木兰》1998粤语版王喜、陈妙瑛、罗家英、傅明宪、韦家雄、刘永健、张玉珊 主演
电影版《花木兰》赵薇、陈坤主、胡军、房祖名,2009年上映
电视剧《花木兰传奇》,主演侯梦瑶、郭品超、吕良伟、刘德凯,2013上映
1927版《花木兰从军》,主演胡姗 朱刚 张振铎 章志直
豫剧《花木兰》电影
〈1939版花木兰〉 邝山笑 陈云裳 郑生 李幽慈 黄寿年
〈1951版花木兰〉 任剑辉 甘露 石燕子 罗艳卿 刘桂康
〈1961版花木兰〉 麦炳荣 凤凰女 陈锦棠 陈好逑 半日安
〈1964版花木兰〉 凌波 陈燕燕 朱牧 金汉 杨志卿
《北魏冯太后》 吴倩莲 饰 冯太后 沈傲君 饰 花木兰 张铁林 饰 太武帝 王庆祥 饰乙浑
抗日题材电影《代号花木兰》 吴静一,王尹,郝婷婷,罗鸣主演
11、你认为花木兰不断改编成电影电视不断受到重视并且逐渐走向国际的原因是什么( )多选
A机智勇敢 B孝顺父母 C忠君爱国 D刚烈不屈 E不追求功名利禄F向往自由和自我 G追求自身的价值 H改变男女的社会身份 I打破女子不如男的社会偏见 J在紧急关头拯救了男性和整个社会 K走出了女性自尊自爱自强的一步 L总是做出牺牲去迎合大众的利益
12、你觉得花木兰与当今时代的女汉子有没有相似性。( )
有 没有 不好比较
13、在电视电影中,你最喜欢观看什么情节( )多选
A木兰战场上英勇杀敌 B木兰为军机大事出谋划策 C木兰为掩盖自己的女儿身所做的种种努力 D木兰与军中男性的日常细节生活 E木兰的感情生活 F木兰取得功名后衣锦还乡 G木兰的女妆亮相H木兰过上正常的女性生活 I木兰受到压迫误解之后的选择
14、最后一题啦,你觉得平时对这个人物感兴趣吗?她适不适合生活在我们现代?我们今天要怎么去发扬她的品质?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