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张怀群)摩托之城《台湾泾川西王母朝圣之旅20年》108 [打印本页]

作者: 张怀群    时间: 2015-1-5 16:44     标题: (张怀群)摩托之城《台湾泾川西王母朝圣之旅20年》108

十字路,又一个十字路。
从旁边看去,从第一大饭店九楼窗口望下去,或在车上掠过一个又一个大街的十字路口,斑马线上,齐刷刷停着摩托车的墙,排得如训练过一般,如仪仗队,如在表演,谁也不指挥,谁也不理会谁,各操各的心,各想各的事,脸上没有丝毫慌乱、紧迫、家无隔夜粮的表情,平静、超脱、心满意足,但也不喜笑颜开、左顾右盼,在静静地等待着红灯的数字变化。
哗地,绿灯亮了,风一样不见了摩托车墙,小鸟一般飞向四个方向,大街恢复了正常,汽车一辆跟一辆。摩托车道上,但见千车竟发,万轮飞驰,无喇叭、无超速、无追尾、无接吻、无碰撞,掌握有度的各插其缝,各行其车,他们要去工厂,去公司,去货栈,去学校,去郊外。时光不等人,时间不够用的氛围让人觉得一座台北城拧紧了光阴的发条,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每个人都如线拽着一般,在流水线上有序地运行。
摩托多是深蓝色的,几乎全部是轻便的,女式化的,轻巧的一手可轻轻拎起。摩托又都很旧,很朴素,价钱肯定很底,很少见红色的、白色的、豪华的、高大的。座位小巧玲珑,车子小巧玲珑,人小巧玲珑,如水哗地散开、收扰,去追赶心中的梦,收获心底的幸福指数。
这是下层劳动人民的交通工具,是老百姓的家常车,太多了,多得让摩托车队成了台北一大风景。这是私家汽车太多,车满为患,无泊位,无车道,堵车避免不了,费用又太高。也是一部分人买不起车,大多数是买车不用车,用车不划算,相当部分喜欢骑摩托,骑摩托便于运动,多晒阳光浴,快捷,手续少,操的心少,不考虑泊位。
台湾人,精明到家表现在摩托族里,帐算得精确到家,我的就是我的,哪怕一元钱;你的我决不要,哪怕是一万元;浪费一元我也不,消费必需的却不心疼,该花的当天必须花完。一切为了目的而花钱,花钱的形式和手段不多考虑,人们担心的风波和战争对台湾人来说,只是记者的事,电视台的事,他们这些老百姓过日子都来不及,从不讲、不问、不传、不听小道消息,也不以奇怪眼光打量大陆去旅游观光的人,更不稀罕外国人,都是这个城市的一员,大家各忙各的,有什么好奇的。
如果把现有摩托换成汽车,台北大街小巷就全摆满了车,出不能出,入不能入,大家都瘫痪了,干什么事业?享受什么生活的美好?青春就凝固了,青丝在等待中告别,皱纹在等待中悄悄附身。台湾人聪明,不声不响都去买最便宜、型如飞鸟的小型摩托,钻空子,奔向前方,追赶自己的前程,巨大的购买力造就了摩托制造业,型号、功能一月革一次命,无噪音,少污染,人人如孩子驾着童车溜达一样,飞速行驶,跑完每天必须的几百公里路。人不见汗水,不见劳累过度的痛苦表情,力不从心的人和表情还未见到,平静从容让人羡慕他们的心态。
大商场之外,大机关门前,文化娱乐设施前,广场一侧,成了摩托的海洋,一字儿摆过去,几千辆为单位,有没有人看,挂不挂牌,看不出来,随便摆在茬口上,又去抽出来骑去,停车场又成风景。
这就是2004年10月台北的交通状态,称摩托时代也许恰当。走出台北,经过高雄,经过云林,去了台南、台东,去了花莲,在任何一个城市,摩托都是主要坐骑,农村和城市连得太紧密,高速公路和快速公路上,却不见摩托,摩托不是长途之奔马,仅仅是连接城市之内街道和连接城乡接合部的短平快工具。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