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芬兰2015年暑期学校之数字民俗学(申请已结束) [打印本页]

作者: 山间野人    时间: 2014-12-12 17:50     标题: 芬兰2015年暑期学校之数字民俗学(申请已结束)

主题:数字时代的民俗学

地点:图尔库大学的研究站Seili岛

时间:2015年6月11日至18日

申请:该暑期学校主要面向博士生,博士后,但和其他研究人员也欢迎参加。暑期学校参加名额为20人(包含10名教师)。暑期学校的语言是英语。该轮申请已经被延长至2014年10月6日(表格关闭于11时45分UTC + 2)。所有的申请程序都是在网上用这个发送的在线申请表格。参加者将自己的应用程序的基础上选择,申请将在2014年11月20日接收到通知。

参与费用为500欧元,其中包括学费,住宿和三餐为学校的图尔库市的期间,以及旅行Seili研究站。遗憾的是民俗者组织没有补贴费,因此鼓励申请人寻求其他的资金来源,对于那些接受了暑期学校信件的人亦可提供建议。

暑校内容围绕民俗学视野下的互联网和数字文化调查,主题演讲嘉宾包括安内巴兰,特雷弗·J·布兰克,劳里Harvilahti,罗伯特·格伦·霍华德,蒂莫西·劳埃德,琳内·S·麦克尼尔,和亚科索米宁。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活动和社会现实的一个核心部分。我们开展的工作,我们寻求的信息和我们的自由时间,单独或通过公用的转向互联网。互联网在现代社会已经有力地塑造了属于社区认同,形成了社区意识。这些群体的日常交流和民间传说,其生产于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传播模式的影响,但通过数字环境和技术手段的条件下成型了。其自在地变迁于数字和现实世界之间。通过社交媒体、互联网用户,从信息搜索者到用户改变信息,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参与者,其业余和专业活动之间的界限已经相当模糊,信息生产者和公众之间的互动是民俗学关注的核心,但互联网使其具有更多的可辨性。数字民俗学可以广泛地使用从媒体或其他方式获得的已知材料,甚至从商业化的文化生产中借用材料。因而(数字民俗)最为典型的特征是合并了商业、流行文化、媒体和民间传说。

什么样的形式是民俗学式的研究,或者说在数字时代什么样的问题能纳入我们的研究?文化和社会的变化如何影响了民俗研究的方法论,特别是民俗学式的问题?在互联网,社会和专业界限模糊的背景下何为民俗学的对象?民俗学建立在互联网研究上的身份是什么?在日常交流从口头转向数字的背景下,民俗学者将借助何种工具进行研究?数字化的民俗生产如何适应和保护我们既有的文化传统观念?亦即档案和其他大事记式的存储中心式如何用来开展互联网上的记录和编目工作?

暑期学校的课程包括五个主题:在线社区和创造力; 作者和流行文化; 新的遗产和策展; 作为民俗学场的互联网; 数字档案馆,互通性与惯例。

每个主题将占用一天,有两个全会讲座和与会者介绍讨论环节。

1,网上社区和创造力
在互联网上人可以做跟在很多其他地方一样的事情。然而,互联网提供了各种新的环境中去实施,从而引发各种新的社区和公共性的形式。一个社区在互联网上的外部行为越来越频繁。在互联网上个人创造力的激发在许多方面,例如模因(复制的天赋),你的视频和博客。在互联网上进行日常沟通和民俗表演都是基于数字形式,主要特点是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形式进行视像,混音,操纵图片和媒体产品的汇集。

2.著作权和流行文化
文化参与所涉及的专业性,业余性和强调对等组之间的界限模糊。个人和社区自愿和自发产生的信息公布在互联网上。有些自学成才的团体挑战科研,生产出一些有趣的内容和建构的一些档案供公众使用。权力由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扩散到自学成才的专家,这是一个多层的现象。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在互联网上的特殊意义是他被当初真实性的,而事实上,一个人并不代表被视作专家权威的一个组织。

3.新的遗产和策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其中的文化遗产的方式和调查可以被呈现。这种变化还需要考虑的正是文化传承的真正含义。当下,新的文物,官方机构以外所发生的数字化,自发、自愿都是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在任何时候,无数的网页可能会发现,使人们能够回忆或分享他们的悲惨事件的经验,他们已经经历了在一起,或唤起他们的记忆。在另一方面出现了聚集,如现代叙述和模因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档案个别地盘。虽然这样的档案都没有出现专业的领导下,网站的站长安排,目录,并添加上下文信息给他们,就像专业人士。他们有特殊的特性,即任何人都可以参与他们的维修和方向的一部分。这样的收藏不仅仅满足记录的作用,而是作为利用这些文化表现形式整体的一部分。

4.互联网作为民俗学手段:方法和学术伦理
互联网本质上是无处不在的和动态的,对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东西,这取决于服务和应用程序使用。数字民族志是基于民族志的,或者是基于互联网的。但是因为它仅仅是一些社区工作或某些现象只出现在互联网上,实地考察工作者的研究领域通常是打开和关闭互联网。互联网研究需要特别强调学术伦理的问题,因为,尽管易于访问,并不是所有的公开可用的互联网可以自由使用的研究。除了一般research-ethical指导,研究人员必须遵守一个摇摆不定的公共和私人之间的关系,并注意时间和地点的新含义。

5.数字档案馆,互通性和惯例
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化始于1980年代互联网的传播。目前研究材料的网上采集和收集经常发生,数字时代也带来了信息系统,研究平台和数据库,这提高了材料的使用效率。数字世界的互通性要求通用标准、技术上可访问的应用程序,以及档案或类似组织责任感的提升。基于这个任务,数字世界建构的关键是建立一个为研究服务的国际性构架。

更多信息:

佩卡Hakamies教授  秘书长  安妮黑墨

图尔库图尔库大学

pekhak@utu.fi anheimo@utu.fi


FFSS 2015年组委会


佩卡Hakamies,民俗学教授,图尔库大学; 主席

劳里Harvilahti,民俗档案馆主任,芬兰文学社

安妮黑墨,博士后研究员,民俗学,图尔库大学; 秘书长

卡里姆考斯基,大学老师,民俗学,图尔库大学

雪峰Knuuttila,民俗研究的名誉教授,东芬兰大学

Pauliina拉特瓦拉,协调员,芬兰地方遗产联合会

莉娜Marander-Eklund的研究总监,民俗学,埃博学术大学

乐天Tarkka赫尔辛基,民俗研究的教授,大学

Sinikka Vakimo,民俗研究的教授,东芬兰大学

玛丽亚Vasenkari,编辑秘书,图尔库大学; 秘书



本信息为谷歌翻译,准确信息详见:http://www.folklorefellows.fi/?page_id=2648

[ 本帖最后由 山间野人 于 2014-12-12 18:03 编辑 ]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