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陈勤建:民俗学研究的对象和边界——民俗学在当下的问题与思考之一
[打印本页]
作者:
朱卿
时间:
2014-12-10 15:21
标题:
陈勤建:民俗学研究的对象和边界——民俗学在当下的问题与思考之一
载《西北民族研究》,2014年第三期
摘要:
民俗学研究的对象和边界是我国民俗学自身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如何认识和厘清这个问题关系到民俗学学科存在的合理性和独立性。本文侧重比较各国民俗学界关于民俗学研究的对象和边界这两个基础问题的认知历史,明确"民众日常生活中反复出现的传承性的生活文化"是民俗学研究对象和边界的核心内容,进一步讨论民俗学自身研究对象存在的不确定性及其形成原因,对由此引发的当下关于民俗学学科独立性的忧虑、疑惑作出回应,认为民俗学研究在其研究对象和边界的基本问题已明确的基础上应有其开放性立场和现代眼光。
关键词: 民俗学研究;;对象和边界;;学科独立性;;合法性
参考文献:
1 本人演说的题目是《民俗学在当下的问题和思考》。本文仅涉及其中一个问题,故另起题名。
2 陈永超.我对于民俗学的学科理解[J].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http://www.pkucn.com/chenyc/viewthread.php?tid=184
3 周作人是现代民俗学史上最早使用民俗学术语的人为学界共识,但实际上folklore一词译为汉语的“民俗学”更早出现于1908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颜惠庆主编的《英华大辞典》,第1365页lore词条下释例有“folk-lore,野史,民俗学”。
4 江绍原.现代英吉利谣俗及谣俗学[M](周作人序).上海:中华书局,1932.
1 有贺喜左卫门.民俗学资料的意义(1953)[C]//有贺喜左卫门著作集(8).东京:未来社,1969:47.
2 王铁仙,王文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文学学卷[G].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29.
3 参见陈勤建.20世纪中日民俗学学术倾向及前瞻[J].民俗研究,2001(,1).
4 参见陈勤建.当代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3.
1 [英]查·索·博尔尼.民俗学手册[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
2 [美]阿兰·邓迪斯著,陈建宪等译.世界民俗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5.
3 William Graham Summer.Folkways.Boston:The Athenam Press.1906.p.5.
1 陈勤建.中国民俗[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5-6.中国民俗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50-51.
2 同上,第56页。
3 参见吴平,邱明一编.周作人民俗学论集[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1如,张竞生1923年5月14召开筹备会,建议成立风俗调查会;陈锡襄.风俗学试探[J]《.民俗》周刊,1929:57-59.
1 柳田国男,关敬吾著,王汝澜译.民俗学研究的出发点[C]//域外民俗学鉴要.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54.
2 钟敬文主编,许钰、董晓萍副主编.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3 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第一章.
4 钟敬文.民俗学与中国民俗学[EB/OL].中国民俗学网[.引用日期2014-04-30]
5 高丙中.民俗生活: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和学术取向[J].民俗研究,1991(,3):8.
1 董晓萍.现代民俗学讲演录[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2.
2 董晓萍.新时期民俗学研究与国家文化建设的基本问题[J].西北民族研究,2013,(1):6.
3 刘铁梁.中国民俗学发展的几个阶段[J].民俗研究,1998(,4):81.
4 刘铁梁.中国民俗学思想发展的道路[J].民俗研究,2008(,4):33.
5 刘铁梁.感受生活的民俗学[J].民俗研究,2011(,2):23.
6 赵世瑜.传承与记忆:民俗学的学科本位——关于“民俗学何以安身立命”问题的对话[J].民俗研究,2011(,2).
7 施爱东.倡立一门新学科——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鼓吹、经营与中落[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354.
1 黄永林.新时期民俗学研究范围与方法的探索[J].民俗研究,2011(,4):55.
2 耿羽.民俗学的对象、功能和方法——评《倡立一门新学科——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鼓吹、经营与中落》[J].民族文学研究,2012(,3):49.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