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潘绥铭的研究,不能毁在发票上
[打印本页]
作者:
飞花辞树
时间:
2014-11-18 13:35
标题:
潘绥铭的研究,不能毁在发票上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高路
被誉为“中国性学第一人”的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绥铭教授,因“科研资金使用不明”受到了行政处分,从二级教授降为三级教授,提前退休。
科技部通报的情况称,潘绥铭教授承担的课题在审计时发现问题。报道中则说潘绥铭教授被处分提前退休,是因为潘教授长期主持对中国性工作者的大型访谈,其中牵涉到给性工作者访谈报酬的问题,开不出发票所致。
一张发票,弄了个晚节不保,不少人感叹潘教授实诚,这个世界上只有愁没地方报销的人,还有为没发票发愁的人?最年轻的院士弄虚作假都能转移科研经费,有人连把开房票也算在了科研经费里,潘教授居然连凑数这一招都不会,这世界上还真有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啊。
挪用科研经费的确是科研腐败的一大弊端,需要严管严控。然而在潘教授这里,情况却有特殊性。他所研究的领域本身就处于灰色地带,不管是开发票还是别的什么费用,估计都不太可能拿得上台面,所以存在问题是必然的事。找小姐,不管你是干什么的,都不可能有发票,但是不给钱又似乎说不过去,她们的成本是时间,人家愿意花时间跟你聊一聊,是需要成本的,潘绥铭未必没有变通的办法,那么多科研工作者乱开发票,潘绥铭自然也能拿一堆发票来充数,但我想他可能不屑于这么做。
她们虽然被社会所不耻,但在潘绥铭的眼里,她们都是养家糊口的可怜人,与她们接触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她们有血有肉有感情也有自己的思想,并不是空有一副臭皮囊。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多重身份,她是“小姐”,她也是别人的女儿,也可能是妻子或者孩子他妈,她这一个身份,我们可以选择无视,但没有办法抹杀她别的身份。她们也是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高发群体,不对她们的行为模式、活动规律展开研究,怎么能有针对性地防控艾滋病呢?不对这些贫困人群进行面对面的观察,又怎么直面社会的短板所在呢?
所以,这项研究本身是非常有意义的。潘绥铭背负着被污名化的可能,义无反顾地坚持了十多年,如果不是一颗责任心驱使,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有几个人愿意每天在乌烟瘴气中工作呢?有人愿意这么做,并且做得这么仔细认真,为社会积累了第一手的详实资料,我们应该感谢他们才是。
社会学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发明家可以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社会工作者必须走入民间,走入他的研究对象身边,否则,你连发生了什么都不知道,又该如何对症下药。
发票的问题可大可小,钱用到了哪,我想,那么多访谈对象、那部曾经轰动社会的专著就足够说明问题了。希望有关方面将潘教授的发票问题向社会作进一步公开,是错就该一查到底,确有情可原,也该给个说法,还人清白。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