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民间文学240课堂柯勇小组课题讨论区 [打印本页]

作者: 柯勇    时间: 2014-11-11 12:15     标题: 民间文学240课堂柯勇小组课题讨论区

因为全体成员仍有没有成功注册的,因此,小组进展情况上传到论坛比较晚。本组课题为《水之江城——武汉市“水”元素特色地名收集调查研究》。
    课题来源:“水”元素所指大致可以归为三类,自然水型的地名、人文水型的地名以及水故事型地名。
    课题目标:通过收集整理出江城武汉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生活中能够体现江城武汉特色的“水元素”地名,窥探我们生活的这个曾经被称作“百湖之城”的地方在过去的历史岁月的发展变迁和这些地点现如今的发展情况与遗留情况。
    课题进展:
    第一阶段:在进行实地调查寻访之前,小组内部组织了多次讨论,对各环节进行分工安排。
    第二阶段:本小组一共有成员13人,其中有5人负责前期从网络上(主要是百度地图)标记出可能与“水”元素相关的地名,并将所标记出的可能地点重新制成路线图,为实际调查阶段做准备。
    第三阶段:2014年11月9日星期日,我们小组成员中另外8人分工并进行了小组课题的田野调查部分。
              调查区域:主要以武汉的主要城区,大致以城市轨道交通二号线所经区域以及附近地区为主,武昌区、洪山区、江汉区、江岸区和硚口区。
              调查内容:我们按之前所标记的地点进行逐一走访并采访和咨询了当地的居民以及相关人员,询问了此地地名的来龙去脉和相关的故事、传说和历史事实。
              问题的初步发现:此次实地调查,既确定了一些符合课题需要的地名,同时也排除了若不进行实地调查容易引起混淆的地名,同时,在寻找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在网络上所不能看到的地名。同样的,有些符合要求的地名,当地的住民对它的来龙去脉还比较熟悉,有些地名则不为他们所熟悉,因而,对于这些情况,还需要后期相关文献(如地方志)的查找。
              目前,本小组的实地调查结果正处于汇总整理阶段,后续仍有文献查找、问题处理,书面报告撰写等环节。最后,由于课题特点所限,本小组课题的最终成果将采取调查报告呈现的方式。
请各位组员就本组课题形成、讨论和实际调查进展等情况进行发言,可以阐述自己对课题的理解,发表自己在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环节的看法,提出个人所遇到的问题等等,总之畅所欲言,同时也欢迎其他组的成员和游客参与讨论,么么哒~
作者: 柯勇    时间: 2014-11-11 12:17     标题: 一楼镇楼

坐等大家 光临
作者: 黄晨    时间: 2014-11-11 12:21     标题: 对选题的理解

首先,我觉得这个课题是很接地气的。湖北素来有千湖之省的美称,武汉更是处在长江和汉江交汇处,被两条江分为三镇。再者武汉城区有东湖、南湖(这是我目前所知的),面积甚大。尽管近年来由于城市发展,许多湖泊被填埋殆尽,但是水域还是甚为扩大。所以调查水元素是很符合武汉的地方特色的。
作者: 黄晨    时间: 2014-11-11 12:29     标题: 对选题的理解

再者的话,对地名的研究操作性是有的,毕竟就在武汉,地区不远,而且当地人对武汉应该是有一定的了解的。此外,图书馆有地方志可供查阅。相比之前大家提议调查伯牙子期的知音文化,这个的课题的操作性相对好一点,而且难度相对较小吧!当然,我觉得知音文化也是不错的,但是对这个肯定要做一定的纵深研究,很多资料我们可能找不到。考虑到同学们的能力和其他因素,所以我觉得还是水元素的选题好了吧。
作者: 华师大吴依婷    时间: 2014-11-11 12:29     标题: 对选题的操作可行性的理解

武汉与水有关的地名很多,其中不乏有传说和历史渊源的地名,例如华师大附近的虎泉、卓刀泉、积玉桥等等。因此我们的选题的可操作性是很强的。
作者: 谭慧芳    时间: 2014-11-11 12:31     标题: 在实际调查中的感受

我们小组以积玉桥为出发点,往余家头一站一站的走过去并询问街道上的老人家。我发现有些街道的路名确实很有意思,例如三层楼等,这些地名的背后大都有故事。这些民间故事也是民间文学,可是一路过去,跟水有关的地名很少,问了些老人也不能说清楚背后的故事。想寻找到跟武昌区民间地名跟水有关,并发掘出它背后的故事还是挺难的。
作者: 黄晨    时间: 2014-11-11 12:35     标题: 对选题的担忧

由于是地名调查,我们肯定要询问当地的居民,而且是常住民。可是,如果由于某些地方历史太过悠久,都没人能知道地名由来咋办?二来,地名中含水元素的虽多,可也较分散。
作者: 谭慧芳    时间: 2014-11-11 12:36     标题: 选题的理解

武汉被长江分成三大块,是个与水有很深的的渊源的地方。在很久以前,武汉没有发展的时候,应该会有很多小河经过现在已经发展成商业区或住宅区的地方。而因为人口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那些小河或许被填平了,但是因为它而生成的附近的地名或许没有变。或许有些地名跟以前的地名也是不一样的,可以通过询问老人得知背后的故事
作者: 黄晨    时间: 2014-11-11 12:38     标题: 回复惠芳

引用:
原帖由 谭慧芳 于 2014-11-11 12:31 发表
我们小组以积玉桥为出发点,往余家头一站一站的走过去并询问街道上的老人家。我发现有些街道的路名确实很有意思,例如三层楼等,这些地名的背后大都有故事。这些民间故事也是民间文学,可是一路过去,跟水有关的地名 ...
这也和我的担心是一样的。水元素的地名虽多,可分布在武汉诸多地区,在一定范围内的含水元素的地名还是比较少的
作者: 王燕君    时间: 2014-11-11 12:41     标题: 对选题的理解

我觉得这个选题很新颖,因为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集体性特征。从民间中来,到民间中去。所以选题应该与民间的生产生活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地名作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必须要频繁接触到的事物,其集体性不言而喻。而一个地名的取得,也是需要经历一定的历史过程。鲁迅说过,路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路名的来源有诸多的研究价值还是很大的。且武汉的一些地名也相当有特色。水元素在许多地名中都有。范围确定在这里,角度新颖,可谓匠心独运。
作者: 王祉薇    时间: 2014-11-11 12:41     标题: 武汉人助力小组课题研究

小组成员有湖北籍武汉人,熟谙武汉方言、民风民俗,对小组的课题进展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 谭慧芳    时间: 2014-11-11 12:42     标题: 回复 7# 的帖子

这个确实可以有,例如我们去紫阳湖公园的时候。问了好几个老人家,只能得知在他们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存在这个湖,至于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就不得而知了。我们还需要借助地方志等看一下能不能找到答案
作者: 黄晨    时间: 2014-11-11 12:43     标题: 调查情况

由于我们实践先行,发帖较晚,所以我就直接说说我们组的调差结果吧!
作者: 华师大吴依婷    时间: 2014-11-11 12:44     标题: 洪山区调查小组的初步成果(1)

我们小组负责洪山区的调查,在查看纸质地图和网络地图之后,我们选定了卓刀泉、虎泉、杨家湾、龙王咀、野板桥、平湖门、花堤街、鲶鱼套、螃蟹岬9个地名为调查对象。
    在卓刀泉和虎泉的调查非常顺利,我们在卓刀泉寺遇到了寺中的印修居士。居士很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卓刀泉与虎泉的来源。我们以照片和录音等材料记录了下来。
   1、卓刀泉:相传东汉末年,蜀将关羽驻兵于武昌伏虎山,因缺水,羽以刀卓地,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
   2、虎泉:东汉末年,此地有一老虎,好吃人。民众向关羽求救,关公就到山上将老虎降服了。故那山就叫伏虎山;原本老虎饮水的泉水处就叫虎泉。
作者: 华师大吴依婷    时间: 2014-11-11 12:44     标题: 洪山区调查小组的初步成果(1)

我们小组负责洪山区的调查,在查看纸质地图和网络地图之后,我们选定了卓刀泉、虎泉、杨家湾、龙王咀、野板桥、平湖门、花堤街、鲶鱼套、螃蟹岬9个地名为调查对象。
    在卓刀泉和虎泉的调查非常顺利,我们在卓刀泉寺遇到了寺中的印修居士。居士很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卓刀泉与虎泉的来源。我们以照片和录音等材料记录了下来。
   1、卓刀泉:相传东汉末年,蜀将关羽驻兵于武昌伏虎山,因缺水,羽以刀卓地,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
   2、虎泉:东汉末年,此地有一老虎,好吃人。民众向关羽求救,关公就到山上将老虎降服了。故那山就叫伏虎山;原本老虎饮水的泉水处就叫虎泉。
作者: 华师大吴依婷    时间: 2014-11-11 12:44     标题: 洪山区调查小组的初步成果(2)

我们小组负责洪山区的调查,在查看纸质地图和网络地图之后,我们选定了卓刀泉、虎泉、杨家湾、龙王咀、野板桥、平湖门、花堤街、鲶鱼套、螃蟹岬9个地名为调查对象。
    在杨家湾和龙王咀以及野板桥的调查就相对艰难。
   1、杨家湾:这里作为新开发的地区,大都是新迁来的居民,原本的住户都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了。因此我们也没有问到什么。我们打算再查查县志。
   2、龙王咀:按照百度地图,这个地方应该在中南民大校区内,但是我们到那里时并没有找到那个地方,询问校内人员也没有任何收获。我们怀疑这个地方是不是在民大修建时被拆了,。当然具体情况还需查阅资料才有答案。
  3、野板桥:这个地方比较偏远,我们乘车到了那里的板桥中学,中学正好放假了。询问当地居民,他们只说一直都叫这个名,不知其来源。想来还是要查县志才能知道。

[ 本帖最后由 华师大吴依婷 于 2014-11-11 13:01 编辑 ]
作者: 柯勇    时间: 2014-11-11 12:46     标题: 看法

引用:
原帖由 黄晨 于 2014-11-11 12:38 发表

这也和我的担心是一样的。水元素的地名虽多,可分布在武汉诸多地区,在一定范围内的含水元素的地名还是比较少的
就像如果我们从来不进行实地调查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武汉有多少分布着水元素的地名,可能我们进行实地调查之前,所认为的武汉这么大的地方,包含有水元素的地名会非常多,而进行实地调查之后,虽然所发现的水元素地名不多,但这也正是只有经历过实地调查才能得到的结果啊
作者: 王祉薇    时间: 2014-11-11 12:47     标题: 武汉人与水

湖北省号称;千湖之省,武汉市也别称为江城,大江大湖大武汉。武汉民众对江河湖,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武汉人的生活离不开水,武汉的地标文化与水也曾有着剪不断的联系。
作者: 郑铃于    时间: 2014-11-11 12:47

选题充分体现出民间文学在民间的这一个性质并且适合当地实际情况,与地理、历史等因素相关联。
可行性较强并且能够激发大家对于民间文学的兴趣。
作者: 柯勇    时间: 2014-11-11 12:49     标题: 不仅有湖北佬的说法,还有武汉佬呢

引用:
原帖由 王祉薇 于 2014-11-11 12:41 发表
小组成员有湖北籍武汉人,熟谙武汉方言、民风民俗,对小组的课题进展有一定的帮助。
嗯嗯,田野调查少不得原汁原味武汉佬的帮助啊
作者: 王祉薇    时间: 2014-11-11 12:49

我觉得随着城市的扩大新建,有许多湖畔河流消失了,这些地名也随之消失了,比较古今,这正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变迁啊
引用:
原帖由 柯勇 于 2014-11-11 12:46 发表

就像如果我们从来不进行实地调查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武汉有多少分布着水元素的地名,可能我们进行实地调查之前,所认为的武汉这么大的地方,包含有水元素的地名会非常多,而进行实地调查之后,虽然所发现的水元素地名 ...

作者: 柯勇    时间: 2014-11-11 12:51     标题: 我们选题的初衷所在

引用:
原帖由 王祉薇 于 2014-11-11 12:47 发表
湖北省号称;千湖之省,武汉市也别称为江城,大江大湖大武汉。武汉民众对江河湖,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武汉人的生活离不开水,武汉的地标文化与水也曾有着剪不断的联系。
而最近几十年来,城市建设,人口增长,很多与此相关的地点都已经不复存在或急剧减少,只剩下这些留存在人们口头的地名,作为了它们曾经存在过的见证
作者: 黄晨    时间: 2014-11-11 12:52     标题: 调查区域

我们小组由三人构成,我、谭慧芳、邓雪芹。我们小组的调查区域是武昌区。武昌区区划纵深很长,基本上是沿着长江一条带状区域,但是也有区域和洪山区比较接近,甚至与洪山区重合。经过商量,我们小组主要调查沿着长江的带状区,而与洪山区重合或接近的地方则交给另外的小组。我们小组在积玉桥下车,上午的调查区域基本上沿着和平大道,从积玉桥步行至余家头,一路调查。
话说路程还是有点远的好么,俺们还是步行,心酸啊
作者: 谭慧芳    时间: 2014-11-11 12:52     标题: 对于调查范围的想法

因为武汉很大,那么水流支系也很多很广。水元素的可调查范围就很广很散,除了大地名之外,有些小巷子也会有跟水元素相关的。但因为小组女生居多,出于安全考虑,在实际调查时,一般选择大路上可看到的地名来调查。
作者: 王祉薇    时间: 2014-11-11 12:53

哇 真是收获多多啊 等不及想要看你们的录音稿了。还是武昌的湖水多啊,这也是符合地理常识的~
引用:
原帖由 华师大吴依婷 于 2014-11-11 12:44 发表
我们小组负责洪山区的调查,在查看纸质地图和网络地图之后,我们选定了卓刀泉、虎泉、杨家湾、龙王咀、野板桥、平湖门、花堤街、鲶鱼套、螃蟹岬9个地名为调查对象。
    在卓刀泉和虎泉的调查非常顺利,我们在卓刀泉 ...

作者: 柯勇    时间: 2014-11-11 12:54     标题: 论发帖和回复的格式

请大家在发帖回复的时候,标题为你想要说的点,如是论述我们的选题初衷、选题环节、田野调查还是抒发感想,从而方便讨论完之后进行检索,如果想要就某些同学的观点进行进一步阐发,请用引用
作者: 王燕君    时间: 2014-11-11 12:54     标题: 对选题的理解二

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水元素是一个相对来说有些模糊的概念。如果与水相关的都纳入的话,那涉及的范围会非常广。且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含有水元素的地名寻访到有价值的民间故事。而有些含有水元素的地名的故事性资源却并不丰富。所以个人觉得其实可以就研究几个具有代表性,实际操作上有较好调研的地名来寻访。比如可以沿着一条地铁线来寻访,而发现有价值的,可以有详有略地进行收集,而不是大面积地撒网,为寻找共性而最后变得很琐碎和松散。
作者: 黄晨    时间: 2014-11-11 12:56     标题: 调查区域

必须说到的是,地名肯定是很多的。这些小地名就更不用说了,因此如果对小地方也调查,那么工程量将及其浩大,因此我们小组调查的地名是相对较大的地方,不是什么街什么巷之类的。这样数量也在可掌控的范围以内。
作者: 柯勇    时间: 2014-11-11 12:56     标题: 实际调查环节

引用:
原帖由 黄晨 于 2014-11-11 12:52 发表
我们小组由三人构成,我、谭慧芳、邓雪芹。我们小组的调查区域是武昌区。武昌区区划纵深很长,基本上是沿着长江一条带状区域,但是也有区域和洪山区比较接近,甚至与洪山区重合。经过商量,我们小组主要调查沿着长江 ...
可是按照武汉市区域发展的状况来看,武昌洪山地区属于开发较晚、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小的,因而,相关水元素地名就会要多一些
作者: 王祉薇    时间: 2014-11-11 12:57

摸摸头,我们在汉口那边调查也走了很多路,一路上我们都是靠地铁,以地铁站为起点,走到我们要寻访的地方,再回到另一个或同一个地铁站。
引用:
原帖由 黄晨 于 2014-11-11 12:52 发表
我们小组由三人构成,我、谭慧芳、邓雪芹。我们小组的调查区域是武昌区。武昌区区划纵深很长,基本上是沿着长江一条带状区域,但是也有区域和洪山区比较接近,甚至与洪山区重合。经过商量,我们小组主要调查沿着长江 ...

作者: 黄晨    时间: 2014-11-11 12:58

引用:
原帖由 王燕君 于 2014-11-11 12:54 发表
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水元素是一个相对来说有些模糊的概念。如果与水相关的都纳入的话,那涉及的范围会非常广。且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含有水元素的地名寻访到有价值的民间故事。而 ...
我和君姐有同感。我也想过沿着地铁线的站点调查,一来便利,二来地点明确,三来,我看了看2号线,其实与水有关的是有几个的。
作者: 柯勇    时间: 2014-11-11 12:59     标题: 回复 27# 的帖子

君姐,我已经在帖子里阐述了我们选取的地点类型和范围了,而且也并非一定报着非有名故事不录的心态,能寻访到什么都是我们事先所不知道的,最后,你还打算就区域来纠结啊?我觉得目前的区域选择是很合理的
作者: 柯勇    时间: 2014-11-11 13:01     标题: 选题区域

引用:
原帖由 黄晨 于 2014-11-11 12:58 发表

我和君姐有同感。我也想过沿着地铁线的站点调查,一来便利,二来地点明确,三来,我看了看2号线,其实与水有关的是有几个的。
我也和你们有同感,嗯,没错
作者: 黄晨    时间: 2014-11-11 13:01

引用:
原帖由 柯勇 于 2014-11-11 12:56 发表

可是按照武汉市区域发展的状况来看,武昌洪山地区属于开发较晚、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小的,因而,相关水元素地名就会要多一些
可是再晚也不会晚几十年吧!要知道武汉市的发展速度可是很快的。关键的是,原来就得有水元素的地名存在吧,不然能生造出来吗?还有就是,我们调查的区域多靠近长江,但跟水沾边的却不多,而且与水相关的地名怎么说呢,都很赤裸裸吧,什么沿江大道啊之类的
作者: 黄晨    时间: 2014-11-11 13:02

引用:
原帖由 柯勇 于 2014-11-11 12:59 发表
君姐,我已经在帖子里阐述了我们选取的地点类型和范围了,而且也并非一定报着非有名故事不录的心态,能寻访到什么都是我们事先所不知道的,最后,你还打算就区域来纠结啊?我觉得目前的区域选择是很合理的
既然调查都进行到这份上了,就坚定做下去吧
作者: 王祉薇    时间: 2014-11-11 13:03     标题: 武汉话

调查的那天是不是第一次听我说武汉话?有没有很大妈的感觉?哎 武汉话啊
引用:
原帖由 柯勇 于 2014-11-11 12:49 发表

嗯嗯,田野调查少不得原汁原味武汉佬的帮助啊

作者: 黄晨    时间: 2014-11-11 13:04     标题: 具体调查结果

1、        积玉桥。大致在和平大道和中山大道的交汇处,原来有一条河,这条河由沙湖通过来,可行船,河上面有一座桥,叫做积玉桥。大概在上个世纪50年代左右,由于城市发展,就将这条河填满,积玉桥拆毁。但当地人沿用旧称,成这个地方为积玉桥。
首站告捷,一下车就问到人了。可惜忘了拍照片回来
作者: 谭慧芳    时间: 2014-11-11 13:04     标题: 调查时遇到的困惑

在每一站向老人询问关于这个地名有关的故事时,我们也会询问老人家知不知道附近跟水有关的地名。我们在往三角路走的时候,遇到一个老人,他说前面就是三角路还有一个三角塘,是武汉很出名的。可是再往前走的时候,询问另一位老人家的时候,我们被告知没有三角塘这个地方。到最后快走到四美塘的路上,询问一个老奶奶,她说三角塘就是四美塘。到四美塘公园询问当地老人的时候,又被告知没有三角塘,从很早以前就是四美塘。这是不是表现了民间文学的口头性,以及变异性呢?
作者: 王扶桑    时间: 2014-11-11 13:04     标题: 对选题的理解

我觉得祉薇说的:“我觉得随着城市的扩大新建,有许多湖畔河流消失了,这些地名也随之消失了,比较古今,这正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变迁啊”,很有启发性。
通过水元素地名来反映城市化的影响很具现实意义。
作者: 黄晨    时间: 2014-11-11 13:06     标题: 具体调查结果

2、        三层楼。三层楼是武汉比较有名的一个地名,据老奶奶介绍,当年这里是一片泥巴地,四处的建筑都是平房,没有楼房。而这里有一座茶馆,茶馆有三层楼,故此片区域为三层楼。
PS:我们现在展示的是所有调查结果,不是每个地名都包含水元素。就像柯勇说的,不能说没有故事就不录,那不相关的就不录吗?实践调查不可能调查到的就正好是你恰恰需要的,对吧
作者: 黄晨    时间: 2014-11-11 13:07     标题: 具体调查结果

3、        河校。文革时期就有。这不是个地名,而是当时我们调查的那个地方(武昌区新河街小学附近)原来有一个学校,所谓的河也不过是条小水沟。据说现在那个地方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学校,但不知道是什么学校。
作者: 王扶桑    时间: 2014-11-11 13:08     标题: 关于调查过程

我想问下大家当时的调查过程是怎么样的啊?
是随机寻访路人,然后进行问询并录音和记录的吗?
需要记录受访者信息么?需要分年龄段对同一问题进行采访的吗?
作者: 谭慧芳    时间: 2014-11-11 13:08

现在还是要往这个方向进行下去吧,毕竟我们在这次调查中也并不是一无所获
引用:
原帖由 黄晨 于 2014-11-11 12:58 发表

我和君姐有同感。我也想过沿着地铁线的站点调查,一来便利,二来地点明确,三来,我看了看2号线,其实与水有关的是有几个的。

作者: 柯勇    时间: 2014-11-11 13:08     标题: 调查区域

引用:
原帖由 黄晨 于 2014-11-11 13:01 发表

可是再晚也不会晚几十年吧!要知道武汉市的发展速度可是很快的。关键的是,原来就得有水元素的地名存在吧,不然能生造出来吗?还有就是,我们调查的区域多靠近长江,但跟水沾边的却不多,而且与水相关的地名怎么说 ...
这么说吧,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老师也曾经说过,当年武汉的繁华在汉口那边,武昌这边都是山啊水啊,荒郊野岭的地方,其次是,从历史上看,汉口那边本来就比武昌等地区发展的要早和快,无论是咱们国家的封建王朝时期还是近代,无论是殖民地开商埠还是近代革命,汉口那边的地区发展和这些事情都息息相关,自然而然的就离不开这些事件的影响,比如带有殖民的色彩的命名,上关、下关。比如带有革命色彩的命名,如建设路、武胜路等等。而相对的,武昌这边属于后发式城市发展,是处在相对和平的年代下发展,人们在对这片荒郊野岭进行开发的时候,由于没有什么特殊或者很少特殊的事件,自然而然出于习惯性的依据那里的特色,比如什么山,什么水
作者: 黄晨    时间: 2014-11-11 13:08     标题: 具体调查结果

4、        三角路。三角路是我们此次调查中最扑朔迷离的地方,问了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叫三角路。
作者: 王祉薇    时间: 2014-11-11 13:09     标题: 试回答慧芳的困惑

你问的老人生活背景肯定是不同的,比如有祖上就是武汉人的,可能听父辈们讲过什么地方是什么地方。也有是十几年前才搬过来的,可能对武汉的地理变迁不甚了解,在他的知识常识框架里,没有这个地方 毕竟武汉的流动人口很大
作者: 王扶桑    时间: 2014-11-11 13:10

引用:
原帖由 黄晨 于 2014-11-11 13:06 发表
2、        三层楼。三层楼是武汉比较有名的一个地名,据老奶奶介绍,当年这里是一片泥巴地,四处的建筑都是平房,没有楼房。而这里有一座茶馆,茶馆有三层楼,故此片区域为三层楼。
PS:我们现在展示的是所有调查结果,不 ...
等等等等,那啥,不是光调查名字里有水元素的地名吗?
是沿着一条线路把所有有名的地点的名字都调查一遍吗?
我有点疑惑
作者: 谭慧芳    时间: 2014-11-11 13:10

应该是看到个老人家就会上前询问,我们小组只选择了老年人采访,并没有分年龄。也没有询问受访者信息。
引用:
原帖由 王扶桑 于 2014-11-11 13:08 发表
我想问下大家当时的调查过程是怎么样的啊?
是随机寻访路人,然后进行问询并录音和记录的吗?
需要记录受访者信息么?需要分年龄段对同一问题进行采访的吗?

作者: 黄晨    时间: 2014-11-11 13:10

引用:
原帖由 柯勇 于 2014-11-11 13:08 发表

这么说吧,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老师也曾经说过,当年武汉的繁华在汉口那边,武昌这边都是山啊水啊,荒郊野岭的地方,其次是,从历史上看,汉口那边本来就比武昌等地区发展的要早和快,无论是咱们国家的封建王朝时期 ...
你说的也没错,我同意,可是总归来说还得有人知道是不
作者: 柯勇    时间: 2014-11-11 13:11     标题: 选题的感想

引用:
原帖由 黄晨 于 2014-11-11 13:06 发表
2、        三层楼。三层楼是武汉比较有名的一个地名,据老奶奶介绍,当年这里是一片泥巴地,四处的建筑都是平房,没有楼房。而这里有一座茶馆,茶馆有三层楼,故此片区域为三层楼。
PS:我们现在展示的是所有调查结果,不 ...
就像现在这个时候,就是要大家把想说的都说出来,然后再解决,不要当时不说,事后又来抱怨,这样的心态是不好的。既然要做,那就好好做。会收获什么都是事先所预计不到的,只有去做了,才会知道能收获到什么,会遇到哪些麻烦。
作者: 黄晨    时间: 2014-11-11 13:11

引用:
原帖由 王扶桑 于 2014-11-11 13:10 发表


等等等等,那啥,不是光调查名字里有水元素的地名吗?
是沿着一条线路把所有有名的地点的名字都调查一遍吗?
我有点疑惑
我们是沿和平大道一直往余家头哪个方向调查的。这些,我在前面的帖子有说,而且下面的备注信息你看到了吗
作者: 柯勇    时间: 2014-11-11 13:12     标题: 哈哈哈哈

引用:
原帖由 黄晨 于 2014-11-11 13:10 发表

你说的也没错,我同意,可是总归来说还得有人知道是不
所以我说的是相对而言,不是说没有,看我多么的严谨
作者: 王祉薇    时间: 2014-11-11 13:13

我们小组没有分年龄段……没有做的那么仔细,因为开始我们设定的目的只是了解这些地名背后的故事,所以大家可能都是问的年龄比较大的市民。
没事,这词初步了解后,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增加一次实地调查。
引用:
原帖由 王扶桑 于 2014-11-11 13:08 发表
我想问下大家当时的调查过程是怎么样的啊?
是随机寻访路人,然后进行问询并录音和记录的吗?
需要记录受访者信息么?需要分年龄段对同一问题进行采访的吗?

作者: 谭慧芳    时间: 2014-11-11 13:13

因为有些地方的地名可能在以前并不是现在这个地名,我们寻访的区域距离长江很近,或许以前用的地名就有水元素。所以想通过一站一站路的询问看能否找到是否以前是跟水有关而现在地名里面没有水元素的
引用:
原帖由 王扶桑 于 2014-11-11 13:10 发表


等等等等,那啥,不是光调查名字里有水元素的地名吗?
是沿着一条线路把所有有名的地点的名字都调查一遍吗?
我有点疑惑

作者: 黄晨    时间: 2014-11-11 13:14

引用:
原帖由 王扶桑 于 2014-11-11 13:08 发表
我想问下大家当时的调查过程是怎么样的啊?
是随机寻访路人,然后进行问询并录音和记录的吗?
需要记录受访者信息么?需要分年龄段对同一问题进行采访的吗?
我们采用询问的方式,同时有录音。对于受访者的年龄,我们一般选择年龄偏大者,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询问过中年人,确实证明选择老年人是对的,很多地方不说中年人不知道,连80多岁的老人都不知道
作者: 黄晨    时间: 2014-11-11 13:15

引用:
原帖由 柯勇 于 2014-11-11 13:12 发表

所以我说的是相对而言,不是说没有,看我多么的严谨
别自恋了大妈
作者: 黄晨    时间: 2014-11-11 13:15     标题: 具体调查结果

5、        徐家棚。就是有一个人搭了一个棚
6、        赵家墩(不是很重要的一个地方,也没问出点什么)
作者: 黄晨    时间: 2014-11-11 13:16     标题: 具体调查结果

7、        四美塘。有两个说法。其一,有老人说四美塘原来叫三角塘,至于为什么叫三角塘就不知道了,我们推测,如果四美塘叫三角塘的话,那么三角路可能跟这里有关。但是说四美塘就是三角塘的人比较少。其二,有人说四美塘名字的由来是由于四个美女掉到了塘里。具体年代不明,有说很久远的,至于四个美女的名字就更无法得知了。
作者: 华师大吴依婷    时间: 2014-11-11 13:16     标题: 洪山区调查小组的初步成果(3)

我们小组负责洪山区的调查,在查看纸质地图和网络地图之后,我们选定了卓刀泉、虎泉、杨家湾、龙王咀、野板桥、平湖门、花堤街、鲶鱼套、螃蟹岬9个地名为调查对象。
      平湖门、花堤街、鲶鱼套3个地区在一片。平湖门是武汉的老城门。我们在平湖门下车后,在户部巷前面的一处广场上遇到了许多当地的老人。他们绝大多数是土生土长的武汉呢人。于是我们就向他们询问这三个地名的来源。但是结果并不理想。其中一个老人滔滔不绝地讲了很久关于平湖门水厂的历史,就是没讲平湖门的由来。
      由于交通问题,我们没有去花堤街和鲶鱼套。我们就在平湖门那里继续询问。老人们都只说到了鲶鱼套原本是一条小河,至于他的来历并不是很清楚。有的老人猜测是不是因为地形像鲶鱼 。我们在网上倒是找到了一则关于鲶鱼套地名的神话故事,但是其真实性还有待考证。至于花堤街的来源就不清楚了。(我们几乎忘了问这个地名 )。
作者: 谭慧芳    时间: 2014-11-11 13:17

作为晨姐这一小组的,我也深深有这个感受,因为有个叔叔在我们询问三角塘、四美塘的时候还扯出了五角塘。而且老爷爷、老奶奶的态度也会比较好
引用:
原帖由 黄晨 于 2014-11-11 13:14 发表

我们采用询问的方式,同时有录音。对于受访者的年龄,我们一般选择年龄偏大者,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询问过中年人,确实证明选择老年人是对的,很多地方不说中年人不知道,连80多岁的老人都不知道

作者: 王燕君    时间: 2014-11-11 13:17     标题: 故事性问题

我觉得,我们的第一目的还是搜集城市水元素地名背后的故事。故事性越强,便越有价值。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的了解到河湖的某些变迁,那就是地理学层面的问题了,而不是我们民间文学该讨论的范围。所以,故事性太重要。有故事,才叫文学,如果是地名的表层研究,那更贴近的是语言学而不是文学。拙见。
作者: 黄晨    时间: 2014-11-11 13:18     标题: 具体调查结果

关于四美塘的补充:我觉得关于地名的由来的诸多版本,这和神话有诸多异文是一样的,毕竟故事传说什么的一直在流传,那么它除了继承性,肯定还有变异性,在这点上我和慧芳的观点基本吻合。
作者: 王祉薇    时间: 2014-11-11 13:19     标题: 对选题的理解

我觉得我们要是从这个角度选题的话,就需要查阅地方志,采访一些对武汉地理历史变迁十分熟悉的学者专家。
引用:
原帖由 王扶桑 于 2014-11-11 13:04 发表
我觉得祉薇说的:“我觉得随着城市的扩大新建,有许多湖畔河流消失了,这些地名也随之消失了,比较古今,这正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变迁啊”,很有启发性。
通过水元素地名来反映城市化的影响很具现实意义。

作者: 郑铃于    时间: 2014-11-11 13:19     标题: 回复 58# 的帖子

那这种带“塘”之类的广义上也就能看成跟水相关的了吧。
作者: 黄晨    时间: 2014-11-11 13:20     标题: 具体调查结果

8、        余家头。据调查,该地叫余家头是因为以前(大概上个世纪40年代)在这个地方有一家姓余的大户人家,而且该地姓余的人很多。由于该地处在长江边上,有一些小码头(不知名),又按照字面意思,我们推测的结果是这样的:当年这里有一家姓余的大户人家,在这里开了一家码头,叫余家头,以后就沿用这个名称了。
作者: 谭慧芳    时间: 2014-11-11 13:20

老奶奶说赵家墩以前是个大荒原,然后就没了。我可以猜测,在这大荒原里住的几户人家都是赵姓吗?
引用:
原帖由 黄晨 于 2014-11-11 13:15 发表
5、        徐家棚。就是有一个人搭了一个棚
6、        赵家墩(不是很重要的一个地方,也没问出点什么)

作者: 黄晨    时间: 2014-11-11 13:20

引用:
原帖由 郑铃于 于 2014-11-11 13:19 发表
那这种带“塘”之类的广义上也就能看成跟水相关的了吧。
对,确实有关,四美塘除了是个地名,它还确确实实存在耶
PS:请用引用,谢谢
作者: 黄晨    时间: 2014-11-11 13:21

引用:
原帖由 谭慧芳 于 2014-11-11 13:20 发表
老奶奶说赵家墩以前是个大荒原,然后就没了。我可以猜测,在这大荒原里住的几户人家都是赵姓吗?
你都说了这只是猜测,猜猜就好,我们的调查还是要有依据
作者: 王扶桑    时间: 2014-11-11 13:21     标题: 关于调查范围

引用:
原帖由 黄晨 于 2014-11-11 13:11 发表

我们是沿和平大道一直往余家头哪个方向调查的。这些,我在前面的帖子有说,而且下面的备注信息你看到了吗
哦哦哦,知道了。
确实,有些地方存在改名的可能性,沿线路调查更清晰也更全面。
就是那这个调查的范围要怎么表示呢?
本看是调查几个区和水元素相关的地名(我原来理解的是目前被普遍接受的地名中与水有关的)。
那现在要说重要线路附近地名的调查吗?
作者: 黄晨    时间: 2014-11-11 13:22     标题: 具体调查结果

9、        紫阳公园。紫阳公园主要是因为中心位置有一个紫阳湖而得名。紫阳公园历史可能比较悠久,我们询问了一个在当地出生和生活的80多岁高龄的老爷爷,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此地叫紫阳公园,只是人们一直这样叫。推测在;老爷爷出生之前就有这个名称了。
作者: 黄晨    时间: 2014-11-11 13:23

引用:
原帖由 王扶桑 于 2014-11-11 13:21 发表



哦哦哦,知道了。
确实,有些地方存在改名的可能性,沿线路调查更清晰也更全面。
就是那这个调查的范围要怎么表示呢?
本看是调查几个区和水元素相关的地名(我原来理解的是目前被普遍接受的地名中与水有关 ...
哥,由于你没参加调查,你要问的在这里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我们可以在群里聊
作者: 王扶桑    时间: 2014-11-11 13:26     标题: 关于查阅地方志这个环节

引用:
原帖由 王祉薇 于 2014-11-11 13:19 发表
我觉得我们要是从这个角度选题的话,就需要查阅地方志,采访一些对武汉地理历史变迁十分熟悉的学者专家。
嗯,但是找专家不容易啊囧。
还有我浏览了一下研究过程,发现不管怎样查阅地方志是绕不开的环节。
那么是不是可以把地方志作为基础,先找到一些有效的可用的信息后再结合实地调查呢。
我是从实际角度出发考虑的,这样也可以对实地调查有一个指导作用,比如哪些地名地方志中没有记录,必须通过实地调查来了解。
作者: 王扶桑    时间: 2014-11-11 13:27

引用:
原帖由 黄晨 于 2014-11-11 13:23 发表

哥,由于你没参加调查,你要问的在这里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我们可以在群里聊
OKAY,群里专门讨论过是吧。
作者: 谭慧芳    时间: 2014-11-11 13:30

我们确实是带着这个目标去询问和调查的,但是事实并不总能如人意。毕竟现在民间故事的传承性很薄弱,或许在询问老人家的时候我们能知道点故事梗概,但其中的故事细节就不得而知了。能知道些河湖的变迁也还是不错的,这也是这个城市的一部分。
引用:
原帖由 王燕君 于 2014-11-11 13:17 发表
我觉得,我们的第一目的还是搜集城市水元素地名背后的故事。故事性越强,便越有价值。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的了解到河湖的某些变迁,那就是地理学层面的问题了,而不是我们民间文学该讨论的范围。所以,故事性太重要。有 ...

作者: 华师大吴依婷    时间: 2014-11-11 13:34     标题: 洪山区调查小组的初步成果(4)

最后一个螃蟹岬,是我在地铁站乘地铁时问到的(那天地铁人挤人,加上我手机没电了,所以没有录音)。螃蟹岬之所以叫螃蟹岬,是因为其形像螃蟹的大钳。
作者: 黄晨    时间: 2014-11-11 13:34     标题: 对于后续工作的想法

目前我们的调查部分已经完成,调查结果也进行了总结。那么后续阶段就进行到查找资料的环节,毕竟我们出来实地调查,还是需要文献资料等来支撑。所以我觉得下一步,就要查找资料了。查找资料的话也并不是在网上百度一下就出来了,因为网上的东西也不可全信。查资料的同学还需要到图书馆等地方查找地方志等相关资料,使得这个课题既有调查所得也有理据支撑。
这里就请组长分配人员。切勿再付拖沓。还有有的同学没有参加调查,甚至在之前的论坛都不回帖,也不参与讨论,请这样的同学负起责任来,不要将所有的工作都推给队友。既然能分享成果,就也要承担自己该做的事情,且认真做好。
作者: 华师大吴依婷    时间: 2014-11-11 13:41     标题: 调查后的一点想法

我觉得我们不能只将视线放在这几个区,其实武汉还有很多与水有关的地名,都府堤、花桥、汉口长堤街、洗马长街、丹水池等等。
作者: 王扶桑    时间: 2014-11-11 13:42

引用:
原帖由 王燕君 于 2014-11-11 13:17 发表
我觉得,我们的第一目的还是搜集城市水元素地名背后的故事。故事性越强,便越有价值。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的了解到河湖的某些变迁,那就是地理学层面的问题了,而不是我们民间文学该讨论的范围。所以,故事性太重要。有 ...
地名背后有故事就最好了。
不过我觉得起地名的时候大多应该还是按地理环境来取的,这种名字的来源也最容易比人熟记。
而有故事的地名不仅本来就少,而且因为故事流传受限很容易失传,再加上与地方环境没有直接联系所以很容易被遗忘,变成当地人也不知道为什么取这个名字了。
作者: 黃凱霖    时间: 2014-11-11 17:42     标题: 对选题的理解

我認為我們小組的選題可操作性強,選擇我們大學所在城市——武漢進行調查,更有利於調查工作的實施與推進,探訪武漢民間,同時能使小組的成員進一步了解武漢,調查“水”元素地名,從這個角度感受江城的魅力。
作者: 黃凱霖    时间: 2014-11-11 17:51     标题: 後續工作

由於現在不在武漢,無法參與實地調查,希望能利用台灣這邊的圖書館資源,幫助
小組研究工作的實施。
作者: 王祉薇    时间: 2014-11-12 17:24     标题: 关于地区的拘束性

引用:
原帖由 华师大吴依婷 于 2014-11-11 13:41 发表
我觉得我们不能只将视线放在这几个区,其实武汉还有很多与水有关的地名,都府堤、花桥、汉口长堤街、洗马长街、丹水池等等。
是的! 我觉得既然我们选的区域里与水有关的地名比较少,那么我们可以将区域以外的比较有特色的地名纳入进来。本来这就是一个人为的划分。
作者: 刘佳    时间: 2014-11-12 23:25     标题: 实地考察中的感受

不好意思来晚啦
1.首先我们小组这次调查的组员都很积极,大家调研的氛围很好。
2.但是这次因为是第一次调研,没有经验,所以太过松散,没有询问到太多有用的信息。
经验教训:
1.事先应当准备好问题,逐节深入。
2.调查的地方事先应当查资料,地方志之类的,尽量调查典型地区,这样有收获的机会大一些。
3.关于询问人,最好能找有景点里面管理的人,老人最好,比如我们调查的卓刀泉寺。没有景点的话最好找闲逛的本地老人,不要拦住人就问。
4.调研人员分好工,一个询问一个记录。有条不紊。
作者: 邓雪芹    时间: 2014-11-13 20:41     标题: 调查感受

我们小组在实地调查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以观察的方式进行的,一路上步行,询问当地的居民,了解了关于武汉地名中与水有关的地方的来历和历史渊源。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个老爷爷说的关于积玉桥的来历,曾经那个地方还是一个有水有桥的地方,而现在却已被高楼大厦覆盖了曾经的模样,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城市在变迁过程中变化。
作者: 邓雪芹    时间: 2014-11-13 20:46     标题: 田野调查

阅读了田野调查的技术以后,我觉得我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还应该多结合几种方法去进一步调查,促进调查的全面性。比如利用问卷法以及摄影技术来完善我们的调查。还应该进一步明确分工利用文献法、个体访谈观察等多种方法进行!
作者: 邓雪芹    时间: 2014-11-13 20:58     标题: 回复 60# 的帖子

我也觉得我们调查这个年龄段的人比较好,因为是关于武汉地名的调查,时间估计比较早才能知道那个时候有关的故事,因此老人知道的比较多,而且询问的是那些在晨练或者比较悠闲的老人,这样他们才有时间和耐心给我们讲一些他们知道的故事。所以在接下来的调查中可以适当找一些别的年龄段的,但是大多数还是老年人!
作者: 邓雪芹    时间: 2014-11-13 21:02

引用:
原帖由 谭慧芳 于 2014-11-11 13:04 发表
在每一站向老人询问关于这个地名有关的故事时,我们也会询问老人家知不知道附近跟水有关的地名。我们在往三角路走的时候,遇到一个老人,他说前面就是三角路还有一个三角塘,是武汉很出名的。可是再往前走的时候,询 ...
我觉得可以体现口头性,可是变异性算不上,因为只有一个老奶奶说这个地方原来叫做三角塘,大多数都说是四美塘,所以也许是这个老奶奶记错了,不具有说服力。
作者: 邓雪芹    时间: 2014-11-13 21:08

引用:
原帖由 刘佳 于 2014-11-12 23:25 发表
不好意思来晚啦
1.首先我们小组这次调查的组员都很积极,大家调研的氛围很好。
2.但是这次因为是第一次调研,没有经验,所以太过松散,没有询问到太多有用的信息。
经验教训:
1.事先应当准备好问题,逐节深入。 ...
我觉得刘佳说的经验教训里面的有一点很有感触,就是要在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最好查找一些资料,这样操作起来才不至于很迷茫,而且调查才更加有目的性!
作者: 邓雪芹    时间: 2014-11-13 21:12

引用:
原帖由 王扶桑 于 2014-11-11 13:42 发表


地名背后有故事就最好了。
不过我觉得起地名的时候大多应该还是按地理环境来取的,这种名字的来源也最容易比人熟记。
而有故事的地名不仅本来就少,而且因为故事流传受限很容易失传,再加上与地方环境没有直接 ...
是的,桑桑说的我就在调查中遇到好几个,即使是老人,而且一下子问了很多,他们都说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是叫做这个名字,因此具体是什么原因什么故事导致了这个地名,还是不知道或者很模糊
作者: 王扶桑    时间: 2014-12-16 14:00     标题: 关于武汉地名的研究

同志们,我们是不是应该对我们的调查有一个总结啊?~
作者: 王扶桑    时间: 2014-12-16 14:03     标题: 关于武汉地名的研究

我们对可以找到的论文文献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发现学者对武汉地名的研究主要分在四个大块里。
一、语言学角度。
从构词法、字符音节、语素角度等角度对武汉的地名进行分析。
作者: 王扶桑    时间: 2014-12-16 14:08     标题: 关于武汉地名的研究

比如吴振国老师在《地名文化的多维度解析——以武汉地名为研究样本》中就进行了武汉地名的内部结构分析。
地名属于语言符号的一种,主要功能是人们标注和识别其居住、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在语言学上,地名称为专有名词,在结构的划分上,一般地名的后部分称为通名,是指地名的一般性;地名的前部分称为专名,反映地名的特殊性通过对地名构成的内部结构分析,可以窥见地理命名的基本理据。
作者: 王扶桑    时间: 2014-12-16 14:11     标题: 关于武汉地名的研究

1、通名
通名是指表示该事物范畴的名词,如大范围的通名可到省、市、县,小范围可到村、街、巷、在笔者收集的地名中,武汉大多数地名是以路、街、巷、里、桥、楼、墩、湾、村、湖、大道等作为通名,其中有434 个是以路为通名,119 个以街为通名,路和街占了全部通名的 68%,是城市通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名大体上可分为地理地貌与市政建设两个大类。
作者: 王扶桑    时间: 2014-12-16 14:12     标题: 关于武汉地名的研究

2、专名
专名是指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名词,如白鹭街,白鹭是专名,街是通名,有些专名是人名、地名或单位名,如张之洞路、岳飞路、黄石路、香港路、社科院路、烟厂路等等。人名类专名又可以分为全名和姓氏专名,使用全名的有张之洞路、岳飞路等;只有姓氏的有杨家湾、董家墩等、地名类专名,如随州路、南京路、香港路、台北路等,一般是外地城市、单位名类的专名,如邮科院路、水厂路等等,一般是具有地标性的大型单位。
作者: 王扶桑    时间: 2014-12-16 14:18     标题: 关于武汉地名的研究

二、自然地理影响的角度。
如董玉梅的《武汉地名文化纵横谈》中提到:
“武汉依水而生,山水在武汉自然环境中占有相当份量。与山水有关的地名便形成武汉地名系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有关山的地名举例:武汉共有以山、峰为名的地名120个。在地名中也很容易寻找到山的痕迹。在与山有关的地名中,主要有根据山形、传说和事件命名这几种情况。但无论是哪种命名,山名中含有历史文化的成份足以和历史地名相媲美,而且有些地名本身就与军事、历史地名相重叠。
作者: 王扶桑    时间: 2014-12-16 14:20     标题: 关于武汉地名的研究

就山本身而言,依山形而定名在武汉山体中比较常见。比如龟山、蛇山、螃蟹甲、狮子山、鸡头山等皆以山形而得名。这些酷似动物的山形,让城市变得更加灵动而充满生命的活力。
就水而言,武汉为百湖之市。两条大江穿城而过,郊区众多河流汇成一个巨大的水网。从方位来说,武汉的湖泊布满四面八方。东湖,南湖,东西湖、西北湖,北湖。严东湖,严西湖。湖泊的色彩也有不同,比如墨水湖、黑泥湖;武昌的紫阳湖在唐代时便是风景优美之处,湖水清澈、荷叶满湖,宋代陆游、黄庭坚都来到此地,张之洞举办洋务时,这里有布、纱、丝、麻四局。张之洞也曾在这里设过茶亭,用来接待过往官员。足以说明此处风景优美。有些地方,湖已不存,早已成为聚落,但仍保留着与湖有关的地名,如湖边坊、垸子湖,紫阳路、马沧湖路、东湖路、晒湖路等等。
作者: 王扶桑    时间: 2014-12-16 14:53     标题: 关于武汉地名的研究

三、城市化影响的角度。
比如:城市规划的要求对地名的影响;把地名作为城市特殊的信息系统等等。
城市特殊的信息系统这一点可能理解起来有困难。
邵荣霞在《武汉地名的文化内涵》中提到:“地名既是伴随着城市从孕育到生长的全过程的沧桑之物,因而是最可靠的历史凭证,历史地名如同无形的考古发现和出土文物,它是忠实纪录城市身世的最准确的文书档案。80年代地名普查统计,武汉地区面积为137平方公里,大小街道里巷2千余条,其中大道17条.路378条、街368条、里巷1231条,各有名称,极少重复。此外还有地片数百条,其它地名数千条。急计全市城区有现实地名8666条,历史地名3596条,有些是自然流传的,有些是政府及组织命名的,有些则是更动的地名。武汉地名的文化内涵有深浅之分、隐显之分,有些还属于“地名之谜”和待考的悬案,较有历史考古价值。
作者: 王扶桑    时间: 2014-12-16 14:53     标题: 关于武汉地名的研究

比如:方位·标识·纪念—浅表性文化内涵的地名
武汉有大量地名的命名意义一看便知,它或表示地理方位,或起标记作用,或含纪念意义,可以分为几种。其一,以所处地理方位命名的地名,如沿河大道、沿江大道、拦江路、紫阳路、马沦湖、洲头街、洲尾街等。这些通过常规方式命名的地名数量极大。其二,由地名演化出的地名,即将街道所联接的两地为名,如路狮路、鲁磨路、汉群路、青王路、沙军路等,建国以来新辟的街道常以此法为名,有鲜明的标识作用。其三,以祖国疆域省市地名命名,如抚顺路、北京路、上海路、山海关路、长春街。这种命名方式在其它城市中也大量存在,但此街道与彼省市并无丝毫联系,只是纯粹的标记作用。但在武汉的这类地名有其时代特征,它成批地产生于原租界之内,这些由政府命名于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的地名,用以纪念祖国大批疆土被收复的吉庆之义。其四,以姓氏和人名命名,如易家墩、赵家条、熊家台、钟家村、徐家棚、任家路、张美之路、刘歌生路……这些地名表示该姓氏的人及家族
首居这一地段的意义,或为其土地的拥有者,或为街巷里分房屋的业主及其家属等。这些地名大多为口头流传,能因之追溯其源而古风犹存。
作者: 王扶桑    时间: 2014-12-16 14:53     标题: 关于武汉地名的研究

四、社会历史文化
这其中又可以分为历史影响;楚文化的影响;文化心理的影响。
历史影响——
地名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地名文化源远流长,世代相传,既有人类向大自然拓荒足迹的反映,也有人类逐步走向文明的痕迹地名与文化紧密相连,不仅有着地理标识作用,更有文化传承的价值社会的发展,朝代的更替,仍有一些地名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在历史的长河中保留下来武汉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武汉的地名记录着城市发展的轨迹,也体现出深厚的底蕴。
作者: 王扶桑    时间: 2014-12-16 14:53     标题: 关于武汉地名的研究

1、历史传说留下来的地名
历史文化内涵地名不仅仅是简单的符号,更是文化信息的载体,通过地名的考察可以获得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信息。如果某一地方有着独有的历史与命运,地名便是这历史命运的容器,比如古琴台、知音村、断琴口,就有着俞伯牙和钟子期弹琴听琴的传说武汉的一些店铺喜欢供奉关公,可见关羽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已经神化了洗马长街,相传关羽驻夏口时曾在这里洗马,故得名;又如卓刀泉,传说关羽在此驻营时,没有水喝,就用青龙偃月刀在
地上卓泉取水,一刀下去,泉水直喷,解了燃眉之急后人为了纪念关公,就将此地取名为卓刀泉。据说朱元璋派他的六儿子朱桢把守武昌,军队于是在此屯田,朱桢的仓库就称为广埠屯。
作者: 王扶桑    时间: 2014-12-16 14:54     标题: 关于武汉地名的研究

2、来自经典古籍中的地名
武汉有江城的美称,来源于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和卢郢“黄鹤何年去杳冥,高楼千载倚江城”的诗句。崔颢的《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其中的黄鹤楼鹦鹉洲汉阳是古代的地名,这些地名也因崔颢的不朽诗句而广为流传惠济路的地名亦取自于典故晋代陆机谢平原内史表"记载:皇泽广被,惠济无远,意为施惠于人一元路取自《公羊传:隐公元年":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意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四维路取自管子"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含义;楚材街取自惟楚有才的牌楼名;还有积庆里来自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里仁巷取论语:里仁篇"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之意。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