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东寻遗:阅东北民俗百科全书
[打印本页]
作者:
朱卿
时间:
2014-10-28 11:59
标题:
关东寻遗:阅东北民俗百科全书
关东寻遗:阅东北民俗百科全书
2014年10月11日 00:00 来源:长春日报 作者:
草苫土房篱笆寨、百褶皮鞋脚上踹、养活孩子吊起来……这些都是老东北的真实写照。繁衍生息在这片黑土地上的民族历史您了解多少?他们有哪些独特的风俗习惯?在长春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内,您可以穿越空间,找寻东北地区各常住民族民俗文化的发展变迁。
东北首家综合民族民俗博物馆
大大的椭圆形外观,红色砖体“底座”古朴典雅……长春世纪广场东南角这个酷似“飞碟”的特殊建筑就是东北首家综合民族民俗博物馆。
“博物馆外形是一个清朝官帽的造型,整个展馆以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古代和近现代民族为主体,利用实物、图片、模型、标本、音像等资料和形式,展现不同时期主要民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和文化艺术。”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馆长李平说,展馆共分四层,地下一层,地上共三层。
据李平介绍,展馆地上一层展区为6000平方米,包括东北古代民族民俗和东北近现代民族民俗两大部分。展馆二楼分为东北地区有代表性行业作坊和专题陈列展区,整个二楼展区近3000平方米。此外,三楼将建成长春历史与发展展区,展出面积为3000平方米。
在博物馆古代东北民族民俗展区内展出的是青铜时代东北地区的青铜器。通过这些展品我们发现,先民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就可以生产出这么精细的器具,每个器具都是不同的,都是有讲究的,不仅刻工非常细腻,而且花纹非常清晰。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为了征集展品,他们寻访了60多万公里,展品中的每一个物件都有自己的故事。除了展品可圈可点,民俗博物馆的展示方式,也是静动结合,古今相连。
到了近现代展区,市民们就比较熟悉了,近现代已经有汉族、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12个民族在此生活、繁衍生息。虽然都是生活在东北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但这12个民族每一个都有自己鲜明的民族性格和生活习俗。这里不仅有文物,还有历史,不仅有知识,还有趣味。
3D半景画 让你分不出真假
博物馆中有很多1∶1复原的3D半景展示画,其中位于一楼大厅中央的150平方米满族农家传统院让人瞬间就感觉回到了过去。
正房居中,东西厢房在侧,宽敞的大院内摆放着马拉的大车、磨盘和辘轳等农耕用具,后院还有猪圈和鸡舍。记者踏门而进,一位拟真老人叼着烟袋嘴在炕上坐着,旁边是哄孩子的吊篮,对面还有一只母鸡孵着鸡蛋,很有东北乡村风情韵味。
围绕农家院的四周有近10个半景画,它的特别之处是运用3D画面把当年人们的真实生活场景复制下来。走进“东北先民渔猎生活场景”图前,记者惊呆了,两位猿人下身围着兽皮,吃着捕杀到的山羊,还有呈现在眼前立体的一望无际的草原和山川,逼真至极!此外,还有浩浩荡荡的“闯关东”迁徙画面、“鄂温克族生产生活”场景等。
23处场景真实还原百年老街
沿着楼梯走上三楼,呈现在眼前的是古香古色的城门,城门上“百业坊”三个大字格外醒目。
在“城内”的赫哲族展区前,一套鱼皮做的衣服格外引人注意。“历史上的赫哲族以鱼为衣食主要来源,曾被称为‘鱼皮部’,他们用鱼皮、兽皮做衣服和各种生活用品。”李平饶有兴致地介绍,鱼皮制衣技艺是赫哲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其制作流程有选料、剥皮、晾干、熟软、剪裁、缝制、装饰等。
“这一层我们主打的是场景还原,就是将很多店铺、作坊的前身呈现出来,比如说我们现在的,那个年代叫钱庄;我们现在的鞭炮场,那个时候叫炮仗铺……”李馆长介绍说,整个楼层布置23个场景,它们将为游客展示出百年老街的风貌。
关东寻遗:阅东北民俗百科全书-中国社会科学网
http://www.cssn.cn/kgx/kgsb/201410/t20141012_1359227.shtml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