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感谢信】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致何彬教授的感谢信
[打印本页]
作者:
南池子
时间:
2014-10-17 21:56
标题:
【感谢信】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致何彬教授的感谢信
敬爱的何老师:您好!
中国民俗学会第八届代表大会暨2014年年会已经圆满落幕。
团队成员从学会秘书处得知,您对中国民俗学会及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寄予着殷切关怀与无私支持。本次年会共有13位团队志愿者的论文入选,获得参会资格;他们正是在您的慷慨资助下,前往昆明与会并参与会务工作,获得差旅报销。会议期间,9位民俗学网志愿者团队成员(张多、周波、苏长鸿、高健、张志娟、王学义、林海聪、彭佳琪、胡玉福)及1位主站编辑(王娜)与两位学会秘书(邵凤丽、黄雯)获得中国民俗学会·生命树奖。
在此,所有参会的志愿者向您表示衷心感谢,感谢您对学会与志愿者团队的关心与爱护!
最后,祝老师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参会成员(张多、周波、苏长鸿、高健、张志娟、王学义、王鑫、朱卿、程鹏、刘慧、李娟、孟丹丹、林海聪)
2014年10月13日
作者:
南池子
时间:
2014-10-17 21:58
标题:
【回信】何彬老师:应该谢谢你们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团队以及参会成员的各位
你们好。
因为有外国客人来访日本,我不便外出 ,没能参加这次会议,有点遗憾。
你们是最辛苦最有功劳的人,参加会议并获奖是非常应当的。
身在海外的我一直凭借你们全力维护着的学会网获得各种信息和知识,
应该谢谢你们才是。
祝愿团队今后日益发展,我们的民俗学网站也更加活跃。
谨祝秋安
何彬 于东京
[attach]31248[/attach]
作者:
齐鲁青未了
时间:
2014-10-17 22:00
感谢何彬老师对我们的资助。
今后将更加努力,维护好论坛的正常运行。
作者:
刘慧
时间:
2014-10-17 22:06
谢谢何彬老师!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4-10-17 22:16
@何彬老师
衷心感谢何彬老师多年来对中国民俗学网络平台的鼎力支持,感谢您对团队同学一如既往的关爱。难忘赤峰您带来的美味点心。您身在海外却依然尽最大努力帮助青年学子们,善莫大焉。再次衷心感谢!愿您吉祥如意并向您致敬!
顺祝
恭安
作者:
朱卿
时间:
2014-10-17 22:21
很荣幸加入这样一个团队,也很感谢在背后默默付出的老师们,我们也将继续努力做好
作者:
张志娟
时间:
2014-10-17 23:44
感谢何彬老师!
作者:
老陶成局
时间:
2014-10-18 06:19
作者:
山间野人
时间:
2014-10-18 12:25
感谢何老师。您一直关心学会,学界后辈的发展。向您的善行表达最诚挚的感谢!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4-10-18 12:47
感谢何彬老师!
定当继续努力做好志愿者工作!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4-10-18 16:04
感谢何老师!
作者:
大高
时间:
2014-10-18 17:31
引用:
原帖由
张多
于 2014-10-17 22:16 发表
@何彬老师
...难忘赤峰您带来的美味点心...
感谢何彬老师
在太原我也吃过老师带来的点心
作者:
辛巴达
时间:
2014-10-18 18:02
从日本大老远带点心,礼轻情意重啊。。。
作者:
南池子
时间:
2014-10-18 18:08
标题:
回复 12# 的帖子
何彬老师在赤峰年会上也给大家带了和菓子和清酒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4-10-18 18:59
秉承不耻下问的态度,积极求助于度娘:
和菓(同“果”)子是一部分日式点心的统称。型态有非常多种,一般有团子、麻糬、馒头、铜锣烧等等。主要的原料包括:米、面粉、红豆、砂糖、葛粉,并依照不同的口味添加不同的特殊食材。
作者:
辛巴达
时间:
2014-10-18 19:54
标题:
回复 15# 的帖子
在中国,很多方言里也把点心统称果子。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4-10-18 20:11
标题:
回复 16# 的帖子
你这么一说
我就想起来 我家那里好像就是
作者:
唐小样
时间:
2014-10-18 20:26
想起何彬老师在赤峰年会的时候带来的日本清酒
作者:
木兰山人
时间:
2014-10-18 21:44
非常感谢何老师对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团队的大力支持!
作者:
lishihu
时间:
2014-10-18 22:12
感谢何彬老师的捐助。祝老师在异国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作者:
caiseshamo0716
时间:
2014-10-19 10:17
感谢何彬老师,祝老师在他乡开心、幸福
作者:
传媒虫子
时间:
2014-10-23 21:47
这样的学术界前辈,如今不多啊!
实实在在扶持后学,帮人帮到实处
作者:
辛巴达
时间:
2014-11-9 20:40
这样的学术界前辈,如今不多啊!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