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喜迎两会】民俗学、人类学研究的云南传统及积淀
[打印本页]
作者:
朱卿
时间:
2014-10-8 08:57
标题:
【喜迎两会】民俗学、人类学研究的云南传统及积淀
人类学云南研究的百年回望
一百年来, 云南的人类学研究经历了 以下几个阶段。
西方探险家、 旅行家、 传教士、 新闻记者、 学者、 官员等对云南社会生活与文化特点的记录。 尽管这些还算不上人类学研究, 但却为从事历史人类学研究积累了生动、 鲜活、 珍贵的资料。 这些资料所包含的殖民主义目 的十分清楚, 且直言不讳。 例如英国圣道公 会传教士 塞缪尔·柏格 里 ( P ollardSam ue l) 的 《云南北部见闻录》、 《云南北部的碉堡 》、 《未被踏查过的中国地方》 等, 法国天主教传教士保禄·维 尔亚 ( V ial Paul中 文名 邓 明德 )的《云南罗罗文研究》、《罗罗的历史、宗教语言、及文字》、《罗 罗与苗子》 等, 法国神 父彭 茂德( Jean Theodore M onveig) 的 《西藏、 打箭炉及 维西 》, 法国传教士利埃达尔的《云南罗罗 ——华南的一个土著部族》, 法国传教士田 德能 (A lfred L-ietard, 1872- 1912 ) 的 《云南 罗罗: 中 国南方的原始民族之一 》等
英国旅行家李特的 《滇西北旅行记 》, 科尔洪( Colquhoun A. B. ) 的 《横渡金沙江 》, 澳大利亚人莫里循 (M orrison George Ernes t) 的 《在中国的一个澳大利亚 人: 穿越中国 到缅甸的一次 安静之旅 》, 英国人安德森 ( John A nderson ) 的 《滇西探险报告 》、 《从曼德勒到勐缅 》、 巴克 ( E dw ard Co-lborrne B aber) 的 《从大理到腾越: 格罗夫考察团笔记》、 法 国 探 险 家 安 邺 ( Garn ier M arie Joseph Franc is) 的 《柬埔寨以北探路记》, 法国外交官方苏雅 (A uguste F ranco is) 的《领事的眼光》。 英国记者柯乐洪的 《从广州到曼德勒旅行记事 》、 《在掸人中 》, 英国人丁格尔 的 《丁格尔徒步旅行 记:从上海到缅甸》, 英国军官戴维斯 (H. R. D av is)的《云南: 联结印度和扬子江流域的链环 》等。
云南真正的 人类学研究 始于 20 世纪 20 年代末, 1928年夏, 俄国 人类学家史禄国夫妇、 中山大学教授容肇祖和中山 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助理杨成志, 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派遣, 到云南开展人类学调查, 但实际的调查工作由杨成志一人独挑。 他于 1 928年 9月 从昆明出 发, 经嵩明、 寻甸、 会泽到巧家, 深入彝族聚居区学习罗罗语, 调查社会组织、 生活习 惯、 语言文字、 思想信仰等。行程约 400公里, 过村落 200余, 于 1929年 12月回到昆明。 杨成志是在云南从事人类学研究的先行者, 主要著作有 《云南民族调查报告 》、 《罗罗族巫师及其经典 》、 《罗罗族的文献发现 》、 《罗罗的语言文字与经典 》 等。 杨 成志的学生江应樑只 身一人深入大凉山 彝族聚居区、 滇西德宏傣族 7个土司 地, 作长期深入的田 野研究, 撰著 《彝族凉山奴隶制 》、 《云南西部的擺夷研究 》等。 凌纯声、陶云逵、 芮逸夫于 1934 年在云南做田 野研究, 并对纳西、 佤、 傈僳、 傣、 拉祜、 哈尼、 德昂、 景颇等做了 深入研究。 方 国瑜参与中缅 边界的界务交涉, 周 历傣、 拉 祜、 佤聚 居区, 写 成 《滇 西边区考察记 》。 生活于西双版纳的李佛一在当地做了较深入的调查, 写成《车里 》 一书。
20世 纪 50 年代是 云南人类 学研究的 一个高潮。 抗日军兴, 北京、 南京的学术机构、 大学与学者纷纷播迁云南, 昆明成为一时的学术中心。 在吴文藻的帮 助和 领导 下, 云 南大学 成立 社会 学系。1939年, 在洛克菲勒基 金资助下, 吴文藻代表燕京大学建立云南大学 )燕京大学社会学实地调查工作站。 1940年昆明遭日 军飞机轰炸, 社会学实地调查工作站迁到呈贡魁阁 , 故又称魁阁工作站。 在吴文藻、 费孝通的领导下, 魁阁工作站培养和造就了 20世纪中国杰出 的人类学专家: 许烺光、 田 汝康、 谷苞、 林耀华、 史国衡、 瞿同祖、 胡庆钧、 李有义、 王康、 张宗颖等, 推出 了一批具有经典价值的人类学论著: 《禄村农田》、 《易村手工业》、 《玉村的农业与手工业》、 《祖蔭下》 、 《芒市边民的摆》、 《滇缅边境傣 (泰 ) 族宗教仪式研究 》、 《个旧 锡业矿工生活》、 《昆厂劳工》、 《内 地女 工 》、《汉夷杂区经济 》、 《传统的乡村行政制度 6》等。 同时, 云南大学在方国瑜的组织、 领导下, 成立了西南文化研究 室。 编辑出 版 |《西 南边疆 》 杂志, 出版 《国立云南大学西南文化研究丛书 》 十种。
20世纪 50年代, 社会学被当作资产阶级、 殖民主义的 “反动学科 ”被取缔。 人 类学中的体质人类 学归 到 自 然 科 学 中属 于 生 物学 学 科, 称为“人类学 ”。 考古人类 学与人类学分离, 归属历史学学科, 语言人类学归属语言学学科, 文化人类学的名 称不再使用, 代之以民族学作为学科名 称, 并因边疆民族地区政治、 经济、 社会、 边界等问题的需要得以保留 , 但已经归属于历史学科, 失去了 独立学科的地位。
20世纪 50年代的云南的民族研究集中在云南省历史研究所与云南大学历史系。 主要工作是: 少数民族社会历 史调查, 民族 识别, 编写少 数民族/三种丛书 0。 云南大学历史系的 师生在参加这三项工作之外, 注意开展少数民族历史的研究。 在方国瑜的组织领 导下, 成立中 国少数民族历 史教研室, 开展少数民族历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编写了《中国民族史 》、 《彝族史 》、 《傣族古代史 》、 《傣族近现代史 》、《白 族历史 》 等讲义, 油印供学生与学者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参考资料。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云南的民族学∕ 人类学逐步复兴并走向兴盛。 云南民族研究所成立, 云南省民族博物馆成立, 云南大学成立人类学专业、 影视人类学研究所、 人类学博物馆、 民族研究院。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成立民族研究所, 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人类学工作者, 人类学通过云南研究逐步推进本土化。 台湾、 香港的人类学 者到云南来做 田 野研究, 与云南学者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国外学者到云南来学习 、 研究, 先后有十几位国外人类学的青年学生以云南研究获得博士学位。 国外学者与云南学者在人类学研究中的合作取得不少令国际人类学界赞赏的成果。 云南的人类学研究登上国际舞台 , 人类学云南研究逐步走向国际化。 人类学云南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有不少具有典型范式, 对丰富和发展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产生了积极作用 。
节选自林超民《人类学云南研究的意义》 原载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
[attach]31151[/attach]
作者:
朱卿
时间:
2014-10-8 09:00
魁阁:中国现代学术集团的雏形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 ... hlight=%BF%FD%B8%F3
魁阁:一段鲜红的记忆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 ... hlight=%BF%FD%B8%F3
魁阁时代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 ... hlight=%BF%FD%B8%F3
作者:
朱卿
时间:
2014-10-8 09:02
标题:
相关研究的学术论文
[attach]31152[/attach]
[attach]31153[/attach]
[attach]31154[/attach]
[attach]31155[/attach]
[attach]31156[/attach]
作者:
朱卿
时间:
2014-10-8 09:04
标题:
相关电子书目
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少数民族卷)》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 ... 1%B9%FA%CA%B1%C6%DA
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编印:《民俗周刊》第1-26期(RAR)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 ... &extra=page%3D3
江应樑:《滇西摆夷之现实生活》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 ... &extra=page%3D3
龚锐:《圣俗之间: 西双版纳傣族赕佛世俗化的人类学研究》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 ... &extra=page%3D7
作者:
朱卿
时间:
2014-10-8 09:11
标题:
相关电子书
许烺光著. 祖荫下 中国乡村的亲属·人格与社会流动.台湾版(PDF)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 ... =%D7%E6%D2%F1%CF%C2
林耀华著. 凉山夷家.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 ... hlight=%C1%B9%C9%BD
作者:
朱卿
时间:
2014-10-8 09:19
标题:
柏格里
塞缪尔·柏格里,亦译作“波拉德”(REV·Samuel Pollard,1864—1915),英格兰人,出身下层社会的一个宗教世家。“少懔家箴共承天命”(《柏格里墓志铭》)——从小就受到了“福音”、“圣光”的熏陶。经其主动申请,他作为基督教英国卫斯理宗循道公会联合传教团(the United Methodist Church)的“差遣员”,于1887年东渡中国。
柏格里先生在云南省昭通传教十五年,但收效甚微,总共仅有信徒三十人左右。1904年7月12日,经安顺传教士党居仁的介绍,贵州省威宁苗族同胞找到柏格里学道,而后人数日渐增多。
1904年秋天,柏格里开始到威宁苗族山区进行传教活动,次年,大官寨(今小海区松山)土目安荣之捐出石门坎方圆六里的一块地皮,他遂组织苗族群众兴建了礼拜堂、学校、住宅及医院。柏格里布道时不计艰辛,穿苗服草鞋、习苗语,与苗胞同吃同住,他反对对苗族的歧视,还舍医舍药,深得苗族同胞信任。
柏格里以石门坎为中心,向邻近滇东、黔西、川南的苗、彝等族群众宣传基督教义,广收信徒。到1915年,他已成为“基督教圣道公会西南教区石川联区”的负责人,所辖支堂约五十个,拥有信徒六万之众。
同时,还兴办了教育事业。至1912年,石门坎的教会学堂即“光华小学”已发展为高级、初级男女两部;1915,光华小学已有学生四百人左右,设有教室、宿舍、礼堂、游泳池和运动场等。该教区石门坎以外的数十个分堂都附设有光华小学的分校。
由于苗族同胞“读汉文相当费力”(苗族《溯源碑》),柏格里到石门坎以后,在汉族人李司提反、苗族人杨雅各等的帮助下,经过数月苦心研究,创造了现在被称为“滇东北方言区的老苗文”。柏格里利用这种文字翻译了《马可福音》和《马太福音》。
1915年9月,光华小学流行斑疹伤寒,柏格里夫妻悉心,照料患病师生,不意操劳之中他本人亦被传染,旋即去世,终年五十一岁。
试评柏格里及其在石门坎的活动
http://www.shimenkan.org/book/drd/a/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4-10-8 16:16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