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苗汉杂居村落的丧葬——城步县彬昌村
[打印本页]
作者:
荆楚苗乡
时间:
2014-10-6 23:11
标题:
苗汉杂居村落的丧葬——城步县彬昌村
丧葬礼仪过程
棺木:棺木在当地被人们称为“冥房”, 六十而 “寿”,人年满六十之后才能做。做“冥房”必须先经由风水先生选定日子,做的中途儿女必须盛情款待木匠,棺木完工之日,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之下,选吉时“杀生祛邪,移棺正位”,以庆祝老人家在百年之后有自己的安身之处。完工之后上漆,漆是从自然生长的漆树上割;棺木是盖子呈龟背形,下部为长方体的葬具,一头大一头小,一般是放在偏楼上,或者是放在猪栏上。若年轻人不慎去世,就去专门定做,用墨染黑。
置麻布:老人年满六十后要置办少许麻布,放在箱子最底层,待老人去世之后,供老人直系亲属使用,宾客所用麻布后来采购,当老人闲暇之时老人家会把白麻布拿出来晒,以防发霉。
寿衣、寿鞋:老人在世时亲自置办。
选择墓地:也就是俗称的看风水,墓地的选择有时是去世的人生前自己选好的,不过大多是人去世之后,后人请风水先生看的,家乡将看风水的人称为“地仙”。风水先生根据逝者的生辰八字,逝者逝去的时辰,以及当年哪方利,踏勘村里的祖坟山(村里称阴山)确定的,村里的祖坟山是早已确定好的,外人严禁葬入。墓地一定要选好,因为人们相信风水的好坏将影响逝者在那边的生活,以及子孙后代的前途和命运, 影响子孙后代的升官发财、升学就业等等,这主要反映了生者希望逝者在那边住得好,也反映了生者对死者的“寄托”,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
落气:落气之时要哭丧,烧落气纸,鸣鞭炮,给逝者喂口饭,以免让逝者做饿死鬼;家底丰厚的人家通常会在逝者的嘴里放点银器,免得逝者在另一个世界没钱用。如果落气时子女全在身边,人们会说老人的子女很孝顺。
报丧:当老人落气之后,鸣炮报丧,报丧分为两种:首先是给村里的人,该村是唐姓占绝大多数的传统宗族型村落,村里有人去世,孝子必去每家每户报丧,各家要放鞭炮,孝子下跪要赶快扶起来,并说“起得快,发得快”,孝子报丧之后,各家要马上去孝子家帮忙;其次是给亲戚报孝,以前是人亲自去,现在通常是打电话通知。
成立治丧机构:给村里报孝之后,村里人马上到孝子家,由孝子确定一个总管,总管必须德高望重,懂乡土应酬,一经确定,总管立即安排村民进行各项具体治丧事务,如挖墓穴、购买物资、贴挽联、礼生(写喜包、作祭文)、迎接亲友、炊事、把子(抬棺人,一般安排十二或十六个)、吹鼓手、后勤等。
穿寿衣、寿鞋:逝者死去之后,由逝者儿女给逝者沐浴穿衣、换鞋,或是另请穿衣人,寿衣为单数,一定不能为双数,一般为五至七件,应是死单不死双的意,表达人们的美好意愿。
开庙门:人逝去之后,逝者的儿女或者侄儿女带上祭品由家族长辈领着,去村里的土地庙里祭告,这个过程必不可少。该村人认为,人死后不能马上到阴间去,而是先要到土地庙报到。开庙门仪式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表达对死去亲人的留念,希望死者的魂魄不要马上离开;二是表达当地人对土地的崇拜,当地人视土地为生命之本,万物之源。讲究入土为安,不仅死者的肉体要融入大地,死者的灵魂也要到主管土地的土地爷那里去报到。三是表示认祖归宗。
戴孝:在该村的丧葬礼仪中,根据与逝者关系的亲疏远近,按传下来的规矩戴孝,死者的儿女、媳妇、侄子、孙辈、外孙子女为死者戴重孝,称为“披麻戴孝”, 自丧葬礼仪开始直到丧葬礼结束,五服以内家族成员以及其他亲友用白麻布在头上缠一圈,与逝者辈分相同的以及通常是在手臂上缠白麻布,轻孝与重孝的区别是戴孝的位置。
哭丧:这个过程贯穿在整个丧葬礼仪过程当中,当某人去世之后,他们的亲人必定痛苦流涕,即使那些平时不孝的人此时也会大哭、痛哭,因为此时不哭,会让人们觉得他们不孝。哭丧主要反映了两层意思:一是表达自己的悲伤之情,二是通过哭达到一种感情的宣泄,三是追求一种内心的安宁,表达对逝者的敬重。
入殓:给死者换衣后,举尸入棺,俗称入殓、合殓,是向死者进行遗体告别的仪式。举尸时,孝子要抬死者之首。自古以来,死者生前喜爱的器物和用过的东西,都要代表性地挑选几件随棺入葬。
设灵堂:入殓之后就是设灵堂,“灵堂”通常是设在正堂,在外逝世的一律不准入正屋,棺材摆在堂屋中间,棺材前摆放一供桌,供桌上有香炉、供品等。桌下点一盏油灯,称为“长明灯”,也称“引路灯”。一方面是为逝者照亮、指引到达另一个世界的道路;另一方面是为了祈祷逝者灵魂不死,在阴间能够长命。油灯从丧礼开始直至丧礼完毕绝对不能熄灭。这主要反映的是一种“万物有灵,灵魂不灭”的观念。
鼓乐:由总管安排懂“鼓吹”的组合而成,一般是六到八人。鼓吹乐器有唢呐、大鼓、大锣 、小锣 、凸锣、大钹、小钹等八种 ,该村每房都置办一套,由各房中人轮流保管,当地习俗,凡有吊唁者来,进门时必放鞭炮,鸣鼓乐,丧事中必敲锣打鼓。
唱葬歌:这是该村丧葬习俗中一个古老的传统,在逝者逝去的第一个晚上要唱老人歌。一般是从晚上八九点开始,直到第二天早上天亮。中间十二点休息一下,老人歌的内容有“孝子歌、孝女歌”、唐太宗、明朝洪武皇帝。唱老人歌是该村一种生者悼念亡者,表达哀思的一种方式。老人歌是伴随着低沉鼓乐节奏咏唱的。深沉的夜幕下,动人心魄的鼓乐 ,质朴粗犷的音调,透出令人哀婉沉重的居丧吊唁气氛。
吊唁:当地风俗是停尸居丧。吊唁是该村丧葬礼仪的主要内容,吊唁之日定为逝者下葬的前一天。下葬日期一确定亲友准备随礼前来吊唁,吊唁是一种希望能为死者家属分担痛苦,表达亲友们的慰藉之情。
守夜、上香:逝者亲朋好友轮流为其守夜,以示不舍之情,上香,法事前须砍酒杯口大小芭蕉,对芭蕉进行切割,以作香台。
做法事:下葬的前一天晚上、上山、烧灵屋之时,当地称做法事的为“师公”。“师公”都为男性,主要是为人祈祷、颂经、“请神送鬼”。当地受释道观念影响,人们认为请“师公”为逝者做法事,逝者即可消弭业障,往生极乐。
绕堂:在下葬的前一天晚上,整个过程要持续四五个小时,绕堂时孝子(只能由孝子)端着上插香放着逝者生辰八字的满米斗紧跟“师公”进行绕堂仪式,其他直系亲属紧跟孝子。
撒米:绕堂结束,“师公”将做法事之糖果与米混合,孝子女齐跪灵堂前,“师公”边唱祝福歌边撒米。
掩梦:也就是盖棺,该村俗称“掩梦”,时间是下葬当天的凌晨,“师公”会在盖棺之前用红纸写出具体时辰,以及与此相冲犯的生辰属相,该村一直传言,如果“师公”心肠不好,会把活人的魂魄也“掩”到棺椁里去,所以一到这时,其他人都会散去,只有孝子女和“师公”在场,如果孝子女也与此相冲犯,在“师公”开始钉钉子时也必须离开。这反映了人们对于鬼灵的畏惧。
出殡:是在“师公”将棺材盖好之后,将棺木由正堂搬出移至屋外之时,鞭炮、锣鼓大鸣,另孝子端着遗像紧跟“师公”以示开路。开路途中,严禁鞭炮锣鼓,以示宁静,至临时放棺之处放置稳当,锣鼓鞭炮大鸣,以示隆重。
绕棺:直系亲属跟着孝子,孝子端着遗像紧跟“师公”进行绕棺,待“师公”诵经完毕,点长明灯,打道回府。
下葬:在下葬当天,吃完早餐之后开始,棺材是大的那头朝前,里面的逝者是腿在前,因为逝者去另一个世界,是像活人要走路去,必须腿在前。走在最前面的是抛撒引路纸钱的人,孝子女走在棺材前,走几步又跪下,有时还得把棺材往后推,意为舍不得,而抬棺的人也会配合往后退几步,又继续往前走,地仙如此反复,直到墓地。行棺到墓穴前,“地仙”开始烧纸钱,往墓穴里丢鞭炮,待纸钱燃烧完毕后,“地仙”杀一只公鸡,将鸡血淋在墓穴周围,然后把公鸡扔人墓穴。尔后,棺材慢慢放入墓穴。“地仙”会用罗盘校准方位,将棺材摆正,此时孝子女要不停的跪拜,“地仙”通常会问孝子女“要富还是要贵”,孝子女就说“富贵双全”,“地仙”一问完就会抓几把土洒在棺材上,接下来众人开始用锄、锹用土填,堆好,人们散去,孝子女会在墓地周围捡些柴火带回家,“柴”与“财”谐音,取进财之意,葬后连续三天的傍晚,孝子要到墓地生一堆旺火,以防逝者遭受欺负。
烧灵屋:死者入土之日,亲属送山归来,选村口一平地,将逝者生前所用物品与竹与彩纸编织好的灵屋,以及大量的冥纸堆砌好,由“师公”点火烧化,俗称“随礼烧屋”。
守孝:老人去世三年内严禁孝子女婚嫁,严禁离婚,这是古代守孝制度的体现。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