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习近平推崇传统文化态度鲜明 演讲屡引古诗词 [打印本页]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4-9-13 16:50     标题: 习近平推崇传统文化态度鲜明 演讲屡引古诗词

新浪-新闻晨报 2014年09月11日02:09

  习近平曾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讲过:领导干部普遍应当读三个方面的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做好领导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

  □晨报记者 祝 玲

  习近平在考察北师大时,对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小学课文中去掉的现象,毫不掩饰地表示“很不赞成”。他说:“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仔细梳理习近平的公开言行,此番言论应该不只是兴致所至的即席发挥。习近平在不少场合,都态度鲜明地表达出对于人文传统的重视。

  一直爱读传统文化书籍

  习近平爱读书至少可推溯到1969年。那年他16岁,在黄土高坡上,开始知青生涯,读书不辍。“爱看书”、“好学”,是他留给陕北梁家河村老乡们的印象之一。他们记得,他“带一箱子书下乡”,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时吃饭也拿着书”。

  1982年,习近平赴河北正定任县委副书记,他后来在《忆大山》一文中写道,“我到正定后,第一个登门拜访的对象就是贾大山。”贾大山是当地一个颇有名气的作家,习近平在去河北之前就读过几篇他的小说,并自称为之折服,于是“一个春寒料峭的傍晚,我在工作人员陪同下来到大山居住的小屋,相互问候之后,便开始了漫无边际的闲聊,文学艺术、戏曲电影、古今中外、社会人生,无所不及,无话不谈……”

  有媒体梳理过这位热爱阅读的总书记提及过书单,包括《单向度的人》、《史记》、《春秋》、《诗经》、《礼记》、《管子》、《取经》、《苦难辉煌》等。不难看出,传统文化的书籍占了很大的比重。

  不掩饰厚爱才有焦虑和期待

  上海市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蔡丰明给记者讲了两个习主席热爱传统文化,并且传为美谈的小故事。

  2006年,国家文化部开展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申报工作,让人意外的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亲自带队赴京。一把手亲自参加一个文化会议,当时就引起文化圈热议。

  还有一件事,让蔡丰明印象深刻。习近平在上海当市委书记时,请办公室人出面,邀请了包括蔡丰明在内的学者开了研讨会,希望能谈谈上海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蔡丰明和其他学者当时提出要加强传统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文化进学校,优秀的传统文化毕业生能够留在上海。没想到这些建议很快就得到了落实,当年有几个民俗学的研究生就落户留了下来。

  从中不难看出,习近平此番“很不赞成”的表态,有着个人对中国传统文学与文化的热爱情结——从插队时的读书不缀,到为地方官时对作家与作品的尊重、对传统文化亲力亲为的保护,再到担任总书记之后考察曲阜孔府,还有在《之江新语》里、在他各种场合讲话时信手拈来的古诗词句——习近平从来不掩饰自己对传统文化、文学的厚爱。

  但在另外一方面,这也体现了习近平对民族文化传承的焦虑与期待,对教育界提出的期待与要求。从政治角度去解读,更是面向中国未来的。习近平希望自己所认同、所敬重的民族文化、包括负载古代经典诗词与散文中的文学、艺术、道德、精神等等,能够成为一代代中国人嵌在脑子里的基因。习近平视察北师大时,看到展厅内摆放着一张北师大早年一位毕业生公共课考试的成绩单,听学校负责人介绍说排在第一的公共课就是“人伦道德”,感慨地引用古人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称教师职责第一位的就应该是“传道”。而这里所说的道,便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道。

  核心价值观继承文化脉络

  蔡丰明说,核心价值观不可能凭空产生,这其中就包含了很强烈民族文化色彩,有文化传承的脉络。他认为,习近平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继承了中华民族非常优秀的文化传统脉络,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中有很多在现代化社会中值得提倡,这也是一种世界精神。而经典作品构筑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是维系中华民族始终向前发展的内生力量,也是奠定世界大国地位坚实的文化基础。

  在蔡丰明看来,习近平提倡传统文化还有另外一层深意,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实际上有很多制约的方法。如传统文化中,主张天下为公,这种精神和现在反腐精神是一致的。

  [相关链接]

  再品主席首尔演讲 广征博引国学深厚

  今年7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发表演讲,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广征博引,注读如下:

  中国人自古就提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以和为贵”、“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理念世代相传。

  “国虽大,好战必亡”出自古代著名兵书《司马法》,意思是一个国家无论多么强大,如果不断进行战争最终必定灭亡。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华民族历来主张“君子义以为质”,强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出自《礼记·大学》,意思是国家之间以及国与民之间,不应当把谋取财富当作唯一的利益,也应当把正义和道义作为利益。

  “君子义以为质”出自《论语·卫灵公十五》,原文为“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意思是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出自《论语》,意思是用不义的手段得到的富与贵,对于我就如同天上的浮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关各方应该保持充分耐心和定力,积极开展对话接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由王充《论衡》中“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演变而来,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相信,只要我们升起友好合作的风帆,坚持互利共赢的航向,中韩友好合作的巨轮必将乘风破浪,不断驶向和平与繁荣的光明彼岸!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李白的《行路难》,意为尽管前路会有困难,但仍将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引申为相信总会实现理想施展抱负。

  (据新华社报道)

    (原标题:习近平推崇传统文化多年未变)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4-9-13 16:50     标题: 当年有几个民俗学的研究生就落户留了下来:

引用:
原帖
还有一件事,让蔡丰明印象深刻。习近平在上海当市委书记时,请办公室人出面,邀请了包括蔡丰明在内的学者开了研讨会,希望能谈谈上海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蔡丰明和其他学者当时提出要加强传统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文化进学校,优秀的传统文化毕业生能够留在上海。没想到这些建议很快就得到了落实,当年有几个民俗学的研究生就落户留了下来
...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