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七彩云南·魅力昆明] 【昆明记忆】孙冕:家门口的昆明
[打印本页]
作者:
朱卿
时间:
2014-9-12 14:21
标题:
【昆明记忆】孙冕:家门口的昆明
从6年前踏足昆明开始,《新周刊》掌门人孙冕已经记不起自己每年究竟要来昆明多少次了。原因很简单,他是“最热爱云南的外省人”,而昆明,就是他踏足云南的第一站。
这样的一见钟情,孙冕用了“情人”二字来形容。他说假如你自己居住的城市是老婆,那么这个地方就好比是情人,哪怕是你和她不断约会,她都能给你带来另一种活力,还有别样的激情。她还会包容你、爱护你。这样的地方,会让你这次去了,下次还想去。而昆明就是这样的地方。
对云南的热爱,还影响了孙冕操持的《新周刊》对云南的特别关注,继去年在丽江搞“雪山音乐节”之后,今年还专门搞了一期“云南特辑”,并且在昆明召开了一次小有规模的新闻发布会,以“体验经济之都”给了云南一个响亮的定位。而他们,还将原来的《云南航空》杂志拿过来,办了一本名为《香巴拉》的航空杂志。
最吸引孙冕的,除了气候之外,还有那扑面而来的家的感觉。孙冕在昆明结识了许多朋友,很多都是搞艺术的。到了昆明感觉最好的,就是朋友们也不会安排去哪,时间也不会确定,有时候会到翠湖边上去喝茶。大白天的,你都有可能在那里碰到在湖中心悠然唱歌的人。
事实上,孙冕在昆明有一处居所,就建在艺术家罗旭的土著巢内,简单的两居室,中间还有一个火塘和水池。每次他到昆明,肯定会和朋友到那去吃饭喝酒,因为罗旭做得一手的好菜,尤其是用青菜煮的汤。
喝到尽兴处,大家且歌且舞,往往还会跳到水池中去。
时光的步伐是那样的缓慢,这确实是一块能够让人做回自己的地方。有一年,孙冕在昆明刚好碰上了下雪,看到许多树枝都被雪折断了(应该是银桦树),用孙冕的话说是“这些树很少经风雪,脆弱得令人可爱”,就好比呆在昆明的人,千万不要用激烈的语言来责备他们,在昆明的天地里,人们恨不得永远变成一只小绵羊。
孙冕与艺术圈的人相当熟悉,有时候会在昆明碰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前来创作,他们许多人在昆明都建有自己的工作室。有的是建在“云南艺术总舵主”叶永青的“创库”里,有的建在罗旭那里。在昆明这样的地方,所有的外来者都会把伪装放下,每个人都会非常的放松,显露本性,许多创作一个人就可以完成。
石林、世博园这样一些旅游者必去的地方,孙冕一个都没有去。他说自己不是来旅游的,不必马上就去看完。这样的地方,心里总觉得就像是在家门口,随时都可以去,因此也就不着急了。
孙冕到了昆明之后,往往还会往大理、丽江下面走。在大理洱海的一座小岛上,他还和一位朋友盖了一座玻璃房子,一条透明的走廊,就悬空挂在了洱海之上。他说自己就像候鸟一样,累的时候,就会想到那里去住上几天。
大前年春节,他和朱哲琴还有几位朋友到岛上过年,在放朱哲琴《天唱》的时候,月亮起来了,他们忽然惊奇地发现,天上云的流动,竟然与音乐的韵律完全吻合。
在丽江,第一次到玉龙雪山的时候,孙冕心中就有个念头,那就是如果死的时候,灵魂还能够在那里游走,那该有多好。
这样的一些因素叠加起来,让孙冕对云南这块土地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感情。今年5月,孙冕在非典期间去到了丽江,却发现四方街上那曾经反射出清泠的月光的石板被一块块掀起,搞得面目全非。他顿时坐在石头上号啕大哭了起来,并且哭得特别伤心。后来才知道是搞网线改造。
在离广西南宁不远的一处今天仍有宋代古宅留存的古村落里,孙冕曾经看到过一块立于清代的石碑。上面提到村子里的所有建筑如果需要拆建,必须征得村里所有长者的同意。孙冕说他也在考虑一个问题,也就是能否作一立法,就是有多少年限的建筑,必然得到哪些部门的允许之后,方能开始动手拆建。
在泸沽湖的一家酒吧里,孙冕看到墙上贴着失学孩子的照片,后来他总共资助了30名孩子读书,学费是每人每年120元。
由昆明开始,孙冕完全沉浸在云南里。(编辑:祝乃娟)
作者: 记者黄端文 来源:南方周末 时间: 2003-10-30 11:22:34
南方周末——孙冕:家门口的昆明
http://www.southcn.com/weekend/tempdir/200310300004.htm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