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探秘长白山原始纳音部落 12根封尘千年图喇柱面世 [打印本页]

作者: 放牛班的课堂    时间: 2014-8-20 10:59     标题: 探秘长白山原始纳音部落 12根封尘千年图喇柱面世

来源:吉和网 作者:庄利铭 时间:2014-08-19 10:50:21

新闻提示:

2000多年前,长白山上生活着三个部落,生活在长白山安图二道白河北坡的朱舍里部落,生活在白山通化一带的鸭绿江部落,生活在长白山抚松漫江一带的纳音部落。当时的纳音部落有一城七寨,纳音老城在现在的锦江和漫江交汇的地方,长白山木屋村落的东南方,我们探寻的地方,就在漫江支流黑水河畔,纳音部落七寨之一的黑水寨,早在四百多年前神秘消失。为了重现消失近五百年的纳音部落,吉林森工松江河林业集团黑河中心林场和吉林省萨曼旅游开发保留了原有的遗址,共同挖掘打造纳音部落,让古老部落呈现在世界目光面前。

吉和网8月19日报道 2014年8月16日,由吉林省民俗协会、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长春大学、长春师范大学、长春摄影家协会、吉林森工集团联合主办的“2014长白山国际萨满文化艺术节”隆重开幕,来自中国、蒙古国等国家的100多位萨满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齐聚长白山脚下黑水河畔的纳音部落,在长白山女神佛库伦的注视下,演绎古老而神秘的萨满文化。

驱车6小时走进长白山脚下神秘萨满部落

长白山纳音部落位于吉林省抚松县302国道附近,距吉林省省会长春6个小时车程,是途经长白山天池南坡的必经之地,与长白山天池西坡仰头相望。

到达纳音部落已是傍晚18时许,占地20余晌的长白山纳音部落,群山环抱古朴神秘,门前漫江蜿蜒穿过,周边山林茂密、林道纵横,原始森林近在咫尺,数以万计的燕子筑巢于此,呢喃翻飞随处可见。

长80米,宽20米的女神广场,是纳音部落的中轴线,将整个部落分成东西两区。举目观看,广场两侧共有16面在纳音部落生活居住的家族姓氏旗帜,色彩斑斓。仔细端详,每个旗杆上都悬挂着纳音部落家族旗帜,上面有各个家族的祖训、族规、家规。在广场的正南方向,从左到右供奉着子孙娘娘佛托妈妈、长白山女神佛库伦、托梦天母阿布卡赫赫三尊神像。广场两侧摆放的是蛙、熊、鹰、虎、狼、鹿、鱼等动物神,每一个都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高挂红灯悬挂彩条的谢虎台、古老神秘的萨满占卜天穹阵、12生肖石和熊熊燃烧的萨满铜镜组成的萨满转运台、长烟烈烈昼夜不熄的通天炉……消失四百多年的纳音部落,又回到了世人面前。

12根封尘千余年图喇柱首次面世纳音部落

萨满占卜是萨满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天穹阵占地700平方米,12根尘封千余年图喇柱就位于纳音部落的天穹阵中,中间是一棵能和上天沟通的神树,神树下面有八个不同方位的天门,天门上绘有萨满宇宙图和森林文字,四面是十二根巨大的木雕萨满神柱。

据吉林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张荣波介绍,萨满神柱也称长白图喇柱,图喇是满语,原名恩都图喇,汉译为神柱,柱长九尺(约3米),象征九天,信奉萨满的我国北方各民族用它来代达夙愿,乞求吉祥安宁。张荣波老人一身青衣,声若洪钟,神情激动地告诉记者:“我们眼前的这十二根图喇柱是满族纳音部落后裔,国内著名的萨满文化专家富育光先生,将富察氏家族珍藏几百年的图喇秘籍无偿捐赠奉献给长白山纳音部落,每个图喇柱都是一个家庭祖先史及一段族人动人的故事!”

长春大学萨满文化研究中心孙运来教授介绍,12根长白图喇柱尘封千余年,首次面世,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是长白山萨满文化的重要标志。

纳音部落后裔四百多年来首次展演拜山祭祖

16日8时整,两位纳音部落男性后裔,身披族衣,手拿香袋,脚迈方步,来到长白山女神佛库伦神像前,将精心采制的山杜鹃香灰拈放于香槽之中,香案之上摆放着巨大神弓和3支祭祀神箭。这次,纳音部落后裔将根据祖传神谱记载,对原始拜山活动进行一次重现,这是四百多年来纳音部落后裔首次拜山祭祖。

就在祭坛旁边不远处,一头黑皮大猪已经被拴住四脚,纳音部落的后生们架起铁锅,生火点柴,滚滚沸水热气翻腾。只听一通鼓响,猪头落地,银盆装盛,由德高望重的族人双手托送到香案上。香炉里高香燃起,香烟袅袅,蒙在三位神像头上的红布被一一揭开,通天炉旁两挂长鞭骤然响起,清脆响亮的鞭炮声回响于白山黑水之间。

一位头戴神帽,彩穗遮脸,身穿五彩萨满服的高龄萨满,向众人展示清朝皇帝所赐圣旨真品原件,四百多年来纳音部落后裔首次拜山祭祖圆满成功。

4位蒙古国大萨满首次来中国表演萨满祭祀

此次2014长白山国际萨满文化艺术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全国10多个省份以及国外的知名萨满进行精彩演出。这其中,以不远千里从蒙古国远道而来四位大萨满的表演最为吸引眼球,因为这是他们首次来中国表演。这次来到中国的四位蒙古国大萨满,为两男两女,其中一位体形高大的女萨满,引起全场的瞩目,她通体红衣,脚穿蒙古自制红皮靴,胸前挂着一面碗口大的铜镜,是蒙古国此次萨满表演的主角。

16日10时许,在这位红衣萨满的带领下,四位来自蒙古国的大萨满走上台来。两位女萨满手持盛满清水的圣杯,来到舞台西南角,用长把木勺盛满清水扬向天空,随即又拿出奶酪,抛向天空,口中念念有词,两位男萨满则在旁守候,随时为女萨满递上所需用品,其中一位男萨满还手持麦克,将台上的一举一动向场下观众逐一介绍。在经过虔诚祭祀天神后,男萨满在台上点燃一堆木头,女萨满拿出一只三角形的神鼓,在火堆上不停烘烤,独特的展演方式,引起在场观众的强烈兴趣,纷纷举起手中的相机,留下这珍贵的影像。

吉黑辽和内蒙萨满齐聚纳音部落展绝技

16日下午,来自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10多个省份的国内知名萨满家族,开始了最热烈好看的萨满绝技展演,展演直到深夜,不同风格,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萨满表演,带给人们迥然不同的视觉感受和精神感应,喝彩声和鼓掌声此起彼伏,高潮一个接着一个,来自各地的萨满文化传承人,在长白山脚下纳音部落里尽情展示,热烈交流,空气中布满萨满的气息。

在所有的萨满表演中,最令人大开眼界的,要数夜里的“跑火池”了。厚厚的炭火铺在地上有10米多长,红色的炭火在夜色中显得特别夺目,红彤彤的一片,发出嘭啪的响声,两米远的距离都能感到那股灼热。一位年轻力壮的男子,不停地用铁锹拍打木炭,将大块的火炭拍成碎块,他告诉记者,这样做是为了使火池表面坚实。把火炭拍实,为萨满跑火池做好准备。

20时许,跑火池开始!在跑火池的一端,一字摆放6个水盆,6把椅子,椅子上放着擦脚用的毛巾。主祭萨满告诉记者,在跑火池前萨满必须净足,这是对神灵表达尊敬,不然脚就会被烫伤。6位萨满在水盆里赤脚净足,高声呐喊着跑过10米多长火池,那真是大开眼界。事后记者还特意察看了其中一位萨满的脚有没有烧伤,果然丝毫未损。

专家高度评价纳音部落学术研究意义

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在参观考察了纳音部落后说,萨满教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普遍信仰的一种原始宗教,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古代北方民族或部落,如肃慎、勿吉、靺鞨、女真、匈奴、契丹等;近代北方民族,如满族、蒙古、赫哲、鄂温克、哈萨克等也都信奉萨满教或保留一些萨满教的某些遗俗,萨满教原始信仰行为的传布区域相当广阔,囊括了北亚、中北欧及北美的广袤地区。长白山纳音部落是中国萨满文化传承基地进行萨满文化实物展出展览和活态演出交流的实践基地,是中国满族的发源地,是世界萨满文化发源地之一。

长春师范大学满族文化研究所吕萍教授说,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远古时代的人们把各种自然物和变化莫测的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本身联系起来,从而对它敬仰和祈求,形成最初的宗教观念。在祭祀中,用优美的神歌,惟妙惟肖的萨满舞蹈,表达对祖先的怀念。纳音部落真正做到不砍一棵树,不破坏一片林,利用原有林场公共设施,开发古老人文地域文化,对萨满文化研究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促进了萨满文化在大众中的传播。   

记者 庄利铭 摄影 李磊
作者: 放牛班的课堂    时间: 2014-8-20 11:04     标题: 纳音部落消失400年后 后裔首次祭拜长白山

2014年08月19日 07:16 来源:长春晚报

  16日,位于长白山脚下黑水河畔的纳音部落迎来了来自中国、蒙古国的100多位萨满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大家齐聚此地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热烈庆祝2014长白山国际萨满文化艺术节胜利召开,同时继续将古老而神秘的萨满文化发扬光大。

  纳音部落400年后再次“重现”

  2000多年前,长白山上生活着三个部落,生活在长白山安图二道白河北坡的朱舍里部落;生活在白山通化一带的鸭绿江部落;生活在长白山、抚松漫江一带的纳音部落。当时的纳音部落有一城七寨,纳音老城在现在的锦江和漫江交汇的地方,长白山木屋村落的东南方,我们探寻的地方,就在漫江支流黑水河畔,纳音部落七寨之一的黑水寨,400多年前神秘消失。为了重现消失近400多年的纳音部落,吉林森工松江河林业集团黑河中心林场和吉林省萨蔓旅游开发保留了原有的遗址,共同发掘打造纳音部落,让古老部落呈现在世界目光面前。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共有400余人参加本次萨满文化艺术节,这其中不仅包括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的萨满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还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以及摄影爱好者。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萨满教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普遍信仰的一种原始宗教,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长白山纳音部落是中国满族的发源地,是世界萨满文化发源地之一。

  驱车数百公里只为探秘神秘的萨满文化

  长白山纳音部落位于吉林省抚松县302国道附近,是途经长白山天池南坡的必经之地。记者从长春出发到达此地足足用了6个小时,车程500多公里。在现场记者看到,长80米,宽20米的女神广场,将整个部落分成东西两区。在广场的正南方向,从左到右供奉着子孙娘娘佛托妈妈、长白山女神佛库伦、托梦天母阿布卡赫赫三尊神像。广场两侧摆放的是蛙、熊、鹰、虎、狼、鹿、鱼等动物神像,每一个都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纳音部落后裔展演拜山祭祖 参观群众叹为观止

  此次艺术节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纳音部落后裔拜山祭祖的活动,16日8时许,两位纳音部落男性后裔,身披族衣,手拿香袋,脚迈方步,来到长白山女神佛库伦神像前,将精心采制的山杜鹃香灰拈放于香槽之中,香案之上摆放着巨大神弓和3支祭祀神箭。据了解,此次纳音部落后裔将根据祖传神谱记载,对原始拜山活动进行一次重现,这是400多年来纳音部落后裔首次拜山祭祖。不仅如此,纳音部落还在现场向众人展示了清朝皇帝所颁圣旨真品原件,着实令在场的观众叹为观止。“圣旨原来是这样啊,以前在电视里看到过,今天太幸运了,终于看到真的了。”台下一位观众连连赞叹。

  当日傍晚,来自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10多个省份的国内知名萨满家族在女神广场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萨满绝技演出,演出持续到深夜。在所有表演中,最令人大开眼界的当数“跑火池”。厚厚的炭火铺在地上有10米多长,红色的炭火在夜色中显得特别夺目。20时许,活动正式开始。只见在火池的一端,一字摆放6个水盆,6把椅子,椅子上放着擦脚用的毛巾。在场的很多观众都很疑惑,随后主祭萨满告诉大家,在“跑火池”前必须净足,这是对神灵表达尊敬,不然脚就会被烫伤。

  随后,6位萨满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水盆里赤脚净足,高声呐喊着跑过10米多长的火池,许多在场的观众甚至用手捂住自己的眼睛,生怕看到表演者将脚灼伤。表演结束后,记者走上前采访时看到,他们的脚居然没有一点儿损伤,现场的观众在震惊的同时更对萨满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这都是我们的祖先传下来的习俗和文化,虽然有很长一段时间这一文化濒临衰落,但我们都希望由我们这一辈年轻人将这一古老的萨满文化传承下去,让人们更多地关注并且了解这一文化。”一位萨满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说。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