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唐山缸窑粗瓷生产与民俗文化
[打印本页]
作者:
老陶成局
时间:
2014-6-26 04:58
标题:
唐山缸窑粗瓷生产与民俗文化
唐山缸窑粗瓷生产与民俗文化
文/黄志强
说起唐山陶瓷发展的历史,就不能少了“缸窑”这个老地名,它是“北方瓷都”唐山陶瓷的发祥地。
缸窑位于今唐山市路北区缸窑路一带,由东缸窑和西缸窑两个部分组成。1990年出版的《唐山市路北区地名志》中记载:“缸窑,系唐山陶瓷发祥地,原为滦县的两个村落,建于明初,因人们在此建窑烧制缸、盆等陶器,故名缸窑”。明代永乐二年,山东枣林庄及山西介休等地移民陆续迁至唐山陡河东岸湾道山一带,这些移民除种田为生外,还带来烧制缸、盆的陶瓷技艺。由于湾道山一带有着丰富的陶土资源,古冶王辇庄一带有天然的红釉土资源,唐山又盛产煤炭,这为陶瓷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移民们利用农闲时节建窑(馒头窑)烧制缸、瓮、盆等粗瓷产品,用来交换其它生活物资。1896年出版的《滦州志》记载:“明初工匠有今元矣,因民风朴素不尚奇巧,其居肆者攻金攻木而己,惟唐山多缸窑能制陶器、罂瓮、盆盎之属皆具焉,然粗笨乏精细,其它日用所需皆来自异方云” 明清以来,缸窑以生产大缸等粗瓷产品为主。相传有田氏人家、范氏人家最早在缸窑建窑烧制陶器、大缸等粗瓷产品。
随着缸窑数量的日见增多,陶工们又多散居在附近的秦庄、窑上庄等村落里。时间久之,原来的自然村庄地名逐渐被“缸窑”所代替,并以地理位置形成了东缸窑、西缸窑两个地名。东、西缸窑地名的形成,民间还有一种传说:东缸窑是以山东移民为主,故称“东缸窑”;西缸窑是以山西移民为主,故称“西缸窑”。东、西缸窑的老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东缸窑曾建有窑神庙供奉窑神。古代陶瓷业生产成败有很大的偶然性,人们为烧出成功的、优质的陶瓷制品,不得不仰仗神明。我国窑神祭祀活动始于宋元时期,供奉窑神是一种民间信仰。
位于东缸窑常家街东边的窑神庙,是东缸窑三官庙、真武庙、窑神庙三大庙之一。窑神庙相传始建于明代,窑神庙正门朝南,正门里面是二门,过了二门是宽敞的院落,院内有八九尺高的石碑三四座,记载着庙史,其中有碑刻记载缸窑陶瓷生产始于明代永乐年间。供奉窑神是东、西缸窑窑主、陶工祈求窑火兴旺的祭祀活动。窑神庙正殿供奉着泥塑窑神坐象,供奉的窑神是为使缸窑窑火兴旺而殉身的周窑顺。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窑神诞辰之日举行庙会,缸窑的窑主、陶工纷纷来到窑神庙烧香礼拜,祈求窑神保佑窑火不息,缸窑兴旺。解放后,窑神庙原址改建成陶瓷公司第二小学,现在窑神庙已不复存在。
到明代嘉靖年间,缸窑开始出现了以粗瓷生产经营为主业的陶瓷作坊。1937年出版的《滦县志》有这样的记载:“德窑业老厂,在唐山北东缸窑,始名陶成局,创始于明嘉靖年间。初立仅能造大缸、瓷盆等货……”。明代嘉靖年间,山东枣林庄移民秦氏人家在东缸窑创办了唐山第一家陶瓷作坊“陶成局”。1990年出版的《唐山陶瓷志》征求意见稿记载:“据秦氏代传:其祖先秦宽,明永乐年间从山东枣林庄迁至缸窑,始以种田为生,家业日有起色,到明嘉靖年间已成当地富户,有土地二三十顷之多。当同乡常家迁到缸窑后,始办厂烧制缸盆。常家后人也讲:其先祖在原籍以制缸为业。明嘉靖年间从山东枣林庄迁至东缸窑,自己无力建窑烧缸,秦家出资建窑后,由先祖给其耍手艺。起初东缸窑会烧制缸盆的仅常姓一家,到清雍正年间,会做缸的杨家、裴家也先后从山东枣庄迁来,是以东缸窑又多两姓人家能烧制缸盆”。 常、杨、裴三家制缸艺人同为陶成局所雇用,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提高,产品种类的增加,使陶成局得以迅速发展。据唐山市建筑陶瓷厂地方志办公室1989年编写的《工业志综述》中记载:“唯有秦氏开办的陶成局资金最为雄厚,拥有工人较多,为了开采陶土而购置土地,从清乾隆四十九年至嘉庆三年的13年之间,即购置屈家庄、于家坟、贾家庄等地段的土地,有照可查的即达178亩。”由秦氏家族世袭承办的陶成局至今已有近500多年的历史,是缸窑众多陶瓷作坊中最成功的一家。
砖品是粗瓷产品中的一种,缸窑的砖品生产独具特色。2002年出版的《唐山百年纪事》第一卷中《新明瓷厂》一文记述:“新明瓷厂和德盛窑业厂是兄弟厂,都是秦家开办的,都是从陶成局分出来的。陶成局明清以来,有数百年历史,所有制瓷方法墨守成规,极少改进。至清光绪四年(1878年)开办开平矿务局时,因开凿矿井需用强度良好的缸砖,曾聘该厂厂主之先辈秦履安设计烧造。秦履安借鉴烧制缸盆的材料、技术与烧成温度烧出矿井用缸砖。以后又在古冶、林西等处分设缸砖厂,由秦履安之子秦鹤良等经理此事,产品质量越来越好,其后及自行设厂制造缸砖、缸管,供应天津北洋机器局大沽造船所,曾得到前清大臣李鸿章的特奖。”由此得知,新明瓷厂(老陶成局)生产的各种工业用砖品是借鉴烧制缸盆的材料和技术生产的。据考证,光绪年间,上海江南机器局使用的耐火砖及其它砖品除从国外进口外,还在老陶成局有所定制。
老陶成局利用制缸原料、工艺技术,在国内首先生产出了用于工业生产的耐火砖和用于工业建筑的高强度建筑砖(缸砖),对促进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老陶成局的带动下,东缸窑的致远成、汉记磁厂,西缸窑的真成局、同成局等多家窑厂烧制缸砖和耐火砖供应市场。此外,德盛窑业厂(唐山建筑陶瓷厂前身)生产的高铝耐火砖为国内首创。
1936年印制的德盛窑业厂产品说明书称:
“查本厂以旧有数百年之经验,以唐山特产火土采用科学方法,新式机器,所制成之各种各式火砖(耐火砖),缸砖,耐酸砖,墙面砖,铺路及建筑缸砖。既妥靠合用,且价格低廉。一经购买,无不认为满意。历经各大工厂,各铁路长期采购,给有证明函件。
本厂因火砖用途不同,特将其成分分为“高铝”“高字”“特号”“一号”“二号”等数种,以应不同之需要。其各种耐火度,成分,压力,折力,经实业部中央工业试验所既且国内大学试验室等实验分析,均合标准规定,以之施用于锅炉拱门,化铁炉,机车炉箱,化学工业耐火炉灶,耐酸建筑,窑炉,建筑房屋,铺砌路面,均属通用。
本厂出品均经实业官厅及国货机关查核,确为纯粹国货,给予一等国货证明书。并经参加各地国货展览会,给予超等优等奖状,用主诸君,幸垂察焉。”
除缸窑和德盛窑业厂的砖品生产外,开滦马家沟砖厂是唐山最大的砖品生产厂,其产品畅销海内外。
清代康熙年间,山西介休移民范氏人家创办的“东裕成”是西缸窑的首家陶瓷作坊。西缸窑东裕成的经营方式不同于东缸窑陶成局的经营方式。陶成局是完全雇工生产,而东裕成在制坯、烧窑等主要工序上不用外人。到清代末年,东缸窑有老陶成局、东陶成、永庆隆、余庆局、三合义、泰成局、复兴局、义来局、本茂局、本发局、宝善兴、宝善隆、庆和成等陶瓷作坊;西缸窑有东裕成、祥泰成、祥泰局、祥泰增、峻成局、义盛局、东裕兴、裕成局等陶瓷作坊;市内乔屯有瑞生缸局和全信缸局。
到民国期间,唐山缸窑已经能够制作不同规格、不同用途的大缸、瓮、盆、罐等粗瓷制品达上百种之多。除了盛水、盛粮等百姓日用缸瓮粗瓷产品外,还有用于酿酒业、榨油业、染布业、酱醋坊、豆腐坊等行业的各种缸瓮粗瓷产品。唐山缸窑的生产粗瓷产品质量好,经久耐用,用途广泛,在华北、东北等地区深受用户的欢迎。
唐山东、西缸窑生产的老缸各具特色。据考证,明初,东缸窑生产的老缸,底大、肚小、口缩,为山东特色;西缸窑生产的老缸,底尖、肚大、口敞,为山西特色。到清代,东、西缸窑制缸技艺经过200多年的交流融合,发展提高,出现了介于山东、山西之间的新造型,形成了唐山缸特有的风格,其中以古朴庄重的“莲花缸”最为著名,是唐山陶瓷中的“青铜器”。
莲花缸初始生产的年代尚无考证,现在存世的莲花缸大多是清代到民国时期的产品。莲花缸与普通大缸不同之处在于外壁装饰有浮雕造型的人物、花鸟,鱼虫等图案,寓意吉祥。其工艺是手工或模印的泥浆粘花,其纹饰凸起,有立体感。经过施加不同的釉料,烧成后釉面呈黄绿色或黑紫色,莲花缸有古朴庄重之感。莲花缸多为定制,作工精巧,当时主要用于官府、学堂、庙宇以及达官贵人养殖莲花,装饰庭园之用,并兼有存蓄防火用水之功能。唐山缸窑除生产莲花缸外,还生产艺术陶瓷凉墩。凉墩因其外形似皮鼓,亦称鼓墩。凉墩装饰手法与莲花缸相仿,或在凉墩器身上镂空雕刻成古钱、福寿等纹饰字样。唐山缸窑生产的莲花缸、凉墩是唐山最早的大型艺术陶瓷雕塑作品。清光绪末年之后,随着粗白瓷施用化妆土技术传入,唐山缸窑出现了使用白色化妆土加蓝彩戓蓝、红、绿三彩绘制的莲花缸与凉墩,同时还出现了采用粘花、缕雕、彩绘并用的装饰技法。这些彩绘装饰技法的出现,使缸窑粗瓷装饰艺术进一步得到发展。唐山博物馆陈列的三个彩绘莲花缸,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解放后,缸窑的粗瓷生产进一步得到发展。日用粗瓷如缸类、盆盔、缸管、粗碗等,1957年前均无正式标准,沿用传统规格尺寸,产品出窑后剔出残品混合销售。1957年河北省轻化工业厅在天津召开了统一全省缸器制品规格会议,对唐山、承德、邯郸、石家庄等地所产缸器的高度、口径、吸水率等技术条件分别作了规定,确定了一二三级品外观质量缺陷的允许范围,制定出了河北省《粗瓷缸器产品质量标准》;1961年,唐山市陶瓷工业局又补充制定了《粗瓷重量及物理性能标准》;唐山粗瓷生产从此走上了标准化管理的道路。
除缸窑各厂的粗瓷生产外,开平粗瓷厂是唐山市最大的缸类生产厂。该厂以生产各种缸器为主,兼产部分盆、盔、缸管和园林艺术瓷,生产的《开平牌》大缸坚固耐用,釉面以“红、光、亮”而闻名遐迩,1983年,《开平牌》大缸荣获河北省优质产品称号。1983年至1984年,唐山陶瓷研究所与开平粗瓷厂合作开发园林艺术瓷获得成功。产品有狮狗、兔子、熊猫等动物造型的果皮箱,有1米多高的大象喷泉,还有荷花、八椤、转心、水仙等各种花盆10余种,开辟了园林艺术粗瓷生产的新途径。
唐山缸窑的粗瓷生产向细瓷生产的转变始于民国初年,老陶成局(新明瓷厂)首先开始生产蓝花(青花)白瓷,这种白瓷属粗瓷的改良品种。到1925年,启新洋灰公司附属厂启新磁厂利用从英国、德国购进部分优质陶土,白色透明釉配方和彩绘原料,对唐山本地陶土进行改良,几经改进烧制出胎骨坚硬,色泽较白,釉面光润,几无吸水性的细瓷产品。在启新磁厂的带动下,唐山缸窑各厂除烧制粗瓷产品外,开始大量烧制嫁妆瓷、茶具、碗盘等日用细瓷产品。随着缸窑细瓷生产的发展,吸引了众多山东德州、河北彭城等地的制瓷艺人来唐山工作。由于电力、陶瓷机械以及注浆、贴花工艺的普及和使用,唐山陶瓷进入了工业化大生产的时代。
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是唐山缸窑陶瓷生产的鼎盛时期。1931年6月15日实业部出版的《工商半月刊》3卷12期《调查河北省之陶业》第二部分“唐山陶业之近代化”中记载:
“唐山陶业位于距唐山市三英里,距今三十年前,窑数不过二三十座,尔后年有增加。今则窑数不下百座,有窑店四十家经营之。近年兵匪为灾,彭城陶业大受不良影响,而唐山陶业则仍有长足之发展。自铁路通行以来,唐山瓷器之市场日形扩大,大量出品,年销售于东三省,北且远及哈尔滨焉。其在他处,则经过张家口,销路远及西北各地,沿津浦铁路南抵德州,沿平汉铁路直逮保定云。
十年以来,唐山陶业制碗一行特别发达。工人不敷雇用,则远自山东、彭城各地召募之。据云营业之盛、出品之多,实占唐山陶业半数以上。
唐山陶工共分三帮,不相混淆。第一帮为本地工人,节俭成风,从不浪费金钱;第三帮来自山东,嗜饮酗酒,俗有“酒鬼” 之称;第三帮为彭城帮,讲究衣饰,招摇过市,常入茶坊戏馆。近自机器模型盛行后,人工技术需要减少,据云此辈陶工常惶惶然惟恐失业焉”
除山东德州、河北彭城的制瓷艺人外,这个时期,江西景德镇绘瓷名家陆云山、刘有权等曾在唐山从事陶瓷彩绘艺术创作,对唐山陶瓷彩绘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解放后,唐山缸窑的细瓷生产进一步得到发展。20世纪末,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缸窑的粗瓷产品迅速被细瓷产品,以及金属、玻璃、塑料等新型材料所代替;到21世纪初,缸窑的粗瓷生产基本停止了生产;现在缸窑一带陶瓷生产以骨质瓷等细瓷生产为主。
如今东、西缸窑的老窑址已无处寻觅,但走在尚未拆迁改造的东缸窑秦庄的大街小巷之中,到处可以看到各种大小不一的闲置不用的缸瓮、缸管散落在居民平房住宅的四周,废弃的各种不同用途的匣钵(碗笼)成了围墙的建筑材料。岁月流逝,但老缸窑的痕迹依然保留在我的生活之中。我经常采访一些从小在缸窑学艺成长起来的陶瓷老艺人,这些老艺人有说不完的故事。古时东、西缸窑陶瓷生产的繁忙的场景,就像已故唐山陶瓷老艺人、著名画家刘汉宗生前绘制的长卷《陶瓷史画》中描绘的那样历历在目,让人浮想连翩。
600多年生生不息的窑火,映照出唐山缸窑独特的粗瓷文化,它是唐山陶瓷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在早期以传统手工制作的粗瓷产品,越来越受到唐山民俗文化收藏人士的青睐,市场价格也越来越高。我喜欢唐山陶瓷,收藏唐山陶瓷。在上万件唐山陶瓷收藏品中,有各个时期的缸窑粗瓷藏品数百件,其中有各种老缸、莲花缸、盐缸、油灯、酒坛子、酒瓮子、红釉碗、粥罐、盖罐、茶叶罐、火罐等日用粗瓷及各种老砖、缸管等建筑粗瓷,还有匣钵(碗笼)等各种窑具。这些古朴厚重的缸窑粗瓷藏品,它们是北方瓷都唐山缸窑民俗文化的一种载体,蓄含着缸窑窑神文化崇拜的民间信仰,展现着唐山缸窑艺人世代相传的古老的粗瓷制作技艺,展现着唐山缸窑粗瓷文化600多年发展的历程。传承唐山陶瓷文化,需要我们对缸窑粗瓷文化用心去发掘、去珍藏,因为缸窑是唐山陶瓷文化的根。
作者:
老陶成局
时间:
2014-6-26 05:00
唐山缸窑(馒头窑)老照片
[attach]30071[/attach]
作者:
老陶成局
时间:
2014-6-26 05:05
缸窑陶瓷原料加工工序之一,槽碾轧料老照片
[attach]30072[/attach]
作者:
老陶成局
时间:
2014-6-26 05:11
现在的缸窑路
[attach]30073[/attach]
[attach]30074[/attach]
[attach]30075[/attach]
作者:
老陶成局
时间:
2014-6-26 05:15
现在的东缸窑
[attach]30076[/attach]
[attach]30077[/attach]
[attach]30078[/attach]
作者:
老陶成局
时间:
2014-6-26 05:16
居住在东缸窑的陶瓷老艺人
[attach]30079[/attach]
作者:
老陶成局
时间:
2014-6-26 05:19
现在的西缸窑
[attach]30080[/attach]
[attach]30081[/attach]
[attach]30082[/attach]
作者:
老陶成局
时间:
2014-6-26 05:20
西缸窑石粉厂门卫,原陶瓷厂老工人
[attach]30083[/attach]
作者:
老陶成局
时间:
2014-6-26 05:22
黄志强收藏的部分缸窑粗瓷
[attach]30084[/attach]
[attach]30085[/attach]
[attach]30086[/attach]
作者:
老陶成局
时间:
2014-6-26 05:23
黄志强收藏的部分缸窑窑具
[attach]30087[/attach]
作者:
老陶成局
时间:
2014-6-27 05:49
感谢张多老师的支持和鼓励!
2014年5月12日,唐山劳动日报
唐山缸窑:六百年窑火不息
黄志强
[attach]32783[/attach]
[
本帖最后由 老陶成局 于 2015-3-22 12:36 编辑
]
作者:
马向阳
时间:
2014-6-27 09:03
作者:
老陶成局
时间:
2014-8-17 15:41
2014年6月30日,第10期《开滦文博》
唐山缸窑史话 文/黄志强
[attach]30348[/attach]
[attach]30349[/attach]
[attach]30350[/attach]
[attach]30351[/attach]
[attach]30352[/attach]
[
本帖最后由 老陶成局 于 2014-9-12 09:47 编辑
]
作者:
老陶成局
时间:
2015-3-22 12:24
2014年第3期《唐山文史》
唐山缸窑:六百年窑火不息
黄志强
[attach]32782[/attach]
[attach]32779[/attach]
[attach]32780[/attach]
[attach]32781[/attach]
[
本帖最后由 老陶成局 于 2015-3-22 12:27 编辑
]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