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 黄宗智《认识中国-走向从实践出发的社会科学》,《世纪中国》,2005年1月20日。
2 参金耀基《中国社会与文化》,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0页。
3 金耀基《中国社会与文化》,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5页,注35、36。
4 唐逸《基督信仰中国本土化的症结》,北京:《战略与管理》,1998年第1期。
5 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第129页,注2。
6 罗德尼·斯达克,罗杰尔·芬克《信仰的法则--解释宗教之人的方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29页。
7 罗德尼·斯达克,罗杰尔·芬克《信仰的法则--解释宗教之人的方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06页,注1。
8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年,第87页。
9 埃米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1、54、558页。
10 蔡彦仁《中国宗教-定义、范畴与方法学刍议》,康乐、彭明辉主编《史学方法与历史解释》,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第204-214页。
11 C.K.Yang, Religion in Chinese Society: A Study of Contemporary Social Function of Religion and some of their
Historical Factors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Berkeley , Los Angeles, London , 1961.
12 许倬云《杨庆堃先生的治学生涯》,《许倬云自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66-67页。
13 童星主编《发展社会学与中国现代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72页。也有学者把这组
概念译为"特殊性"与"普化性"、或"散开性"等等,本书使用"扩散型"的译法。
14 美国社会学家彼特·伯杰曾在讨论东亚经济发展模式时认为,与东亚经济紧密联系的并非西方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也不是人们常说的"集体主义",而是一种"公有主义"。本概念受此启发,却另有具体界定。参[美]比尔·莫耶斯等《美国心灵-关于这个国家的对话》,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第648页。
15 李向平《宗教的权力表达及其形式》,《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16 正式变体与随意变体的概念,参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2003年,第14页。
17 罗纳德·德沃金《自由的法-对美国宪法的道德解读》,上海出版社2001年,第24页。
18 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19 关于中国宗教之信仰-关系模式,详参李向平《信仰、革命与权力秩序-中国宗教社会学研究》相关部分,此不赘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0 詹姆斯·S.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52-53页。
21 史太文曾依于对中国鬼节的研究,对杨庆堃的宗教模式提出疑义。他认为:鬼节既是民众的又是官方的活动,既有经文宗教的成份又有民众宗教的特点,并跨越了扩散型宗教与制度型宗教之间的阈限。它所展示的信仰交换,既不存在明显的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情形,也不获见独立的中介分子活跃其间。参史太文《幽灵的节日》,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22 丹尼斯·朗《权力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59页。
23 格兰诺维特曾于1973年在《美国社会学杂志》发表了"弱关系的力量"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一文,对美国社会的劳动力流动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弱关系力量"的假设。此处"弱关系"概念,受此启发而用之于中国信仰的关系类型,然具体内涵有所不同。
24 此处关于弱关系、强关系的论述,请参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58-77页。
25 参曹正汉《观念如何塑造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59-60页。
26 此论参考了布迪厄有关"场域"的论述,见布迪厄《实践与反思》,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第134页。
27 参李向平《中国当代宗教的社会学诠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81-83页。
28 参康晓光《转型时期的中国社团》,http://www.cc.org.cn/.2004年3月30日
29 合法性概念在社会科学中的使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合法性概念用于社会秩序、规范系统的讨论;狭义合法性概念用于对国家统治类型和政治秩序层面。前者涉及广泛的社会领域,合法性基础可以是法律程序,亦可是一定社会价值或共同体所沿袭的先例,法律仅其中一个层面。故合法性概念可被理解为政治合法性、行政合法性、社会合法性、法律合法性等若干层面。参苏力、高丙中等,《规制与发展-第三部门的法律环境》,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11-319页。
30 Richard P. Madsen, Religious Organizations and Local Self Rule in Rural China, The paper in The 3th International Young Scholars' Symposium on "Christianity and Chinese Society and Culture ", December 7-11,2006.
31 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
32 Hsu , Francis L .(许烺光) Americans and Chinese : Reflections on two cultures and their people . New York: Garden City .1970.
33 杨国枢《中国人的社会取向:社会互动的观点》,见杨宜音主编《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一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34 乔健《'关系'刍议》,见杨国枢等主编《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的中国化》,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特刊》,第10辑,1982年。
35 金耀基《人际关系中人情之分析》,杨国枢主编《中国人的心理》,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81年。
36 杨联陞《报--中国社会关系的一个基础》,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63页。
37 Lucy Tan,"Ancestor Worship Judged by Scripture,"in Bong Rin Ro, ed.,Christian Alternatives to Ancestor practices (Taiwan:Asia Theological Association,1985,p.79.
38 罗家德《社会网分析讲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51页。
39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年,第94页。
40 此论参照了杨宜音《"自己人":一项有关中国人关系分类的个案研究》的相关论述,见杨宜音主编《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一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41 Blau, Peter M.,ed.1975.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Social Structure.New York: Free Press.
42 皮埃尔·布尔迪尔《实践与反思》,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第15-16页。
43 Ho,D.Y.F.1998,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Relationship Family Dominance: An Analysis Based on Methodological Relationalism.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