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对“民俗学中的糟粕的东西是否需要研究”问题的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张润平    时间: 2014-6-7 19:42     标题: 对“民俗学中的糟粕的东西是否需要研究”问题的思考

    对民俗学中的糟粕的东西是否需要研究类此问题,我觉得首先应对所谓糟粕的东西有一个界定。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人内心本身就有不少糟粕的东西,自身的眼光本身就非常糟粕,往往把非常精粹的东西硬要看做糟粕,这能够怪谁?!
        
对精华与糟粕的分析,我觉得还是太过于文化大革命式的习惯化判断了。同时好些事物事理精华与糟粕恰恰是其不能够分离的阴阳两面,就如人的前身与背心、嘴巴与屁股一样,你能够取其精华而舍其糟粕吗?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4-6-8 11:34

我们是靠“迷信”活着的。
作者: 焦虎三    时间: 2014-6-9 15:41

这个问题,可能要分几个层面来谈,
首先是政治化视角中的“糟粕”与“精华”的界定与认知,包括评判话语权的角度与态度。其次,是知识化视角中的“糟粕”与“精华”的界定与认知,众所周知,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对于许多事象有完全不同的认知态度和判定标准,最后,如何理解进化视角下“糟粕”与“精华”,是值得关注与思考的。文明是发展,有发展必有取舍,必有淘汰和更新。以下这个实例说明,旧的习俗在一定程度上,并非尽善尽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世纪欧洲人相信压一块大石头在肚皮上就可以治疗肚子庝,但现在人们知道了这事要看医生,要吃药。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4-6-9 21:54

引用:
原帖由 英古阿格 于 2014-6-8 11:34 发表
我们是靠“迷信”活着的。
这句话是我在丽江田野时听到一句话。话中有话,意味深长。
什么是糟粕与迷信?是谁说了算?破除了迷信,移风易俗后剩下的一地鸡毛谁买单?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