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讲座】文学研究学科中的问题:以哈萨克族文学研究为例 [打印本页]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4-5-30 19:50     标题: 【讲座】文学研究学科中的问题:以哈萨克族文学研究为例

  ·民族文学研究所双周系列学术讲座·

  题目:文学研究学科中的问题
           ——以哈萨克族文学研究为例


  主讲人:丹戴·伊斯卡阔夫(哈萨克斯坦苏莱曼大学校长助理、教授、哈萨克族文学研究专家)

  翻译:黄中祥,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所研究员,多年从事哈萨克口头传统研究,成果突出。

  时间:2014年5月27日(星期二)下午1:30~3:30。
  地点: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所会议室


  【主讲人简介】1946年生,70年代苏联莫斯科大学攻读欧洲文学系研究生,现为哈萨克斯坦苏莱曼大学哈萨克文学研究专家。写了很多关于哈萨克文学的百科全书。文学批评及批评史方面成果颇多。发表有500多篇论文,几十本专著,学术组织能力较强。

  丹戴:哈萨克谚语:“朋友可以选择,邻居不能选择。”中国是我们的好邻居。哈萨克斯坦于1991年代独立,当时经济很困难。中国商人说,你们只有1700万人,应该都认识吧。哈国人说,我们只有这么些人都这么困难,你们那么多人,如何解决吃喝问题的。现在情况好多了。来过中国五次,2012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所主办的史诗峰会也来过。

  1991年以前文学研究基本上在马列思想意识形态的观照中。苏联时期的国民教育都很成功,70%掌握了俄语,普及中学,没有文盲。土耳其70%为文盲。哈萨克从封建社会跨入社会主义,哈萨克国家的建立始于上世纪1917年代的苏联加盟共和国。苏联时期认为哈萨克的高尚的作家文学始于建国以后,上世纪2、30年代曾发生过争论,1917年之前的文学是低级的民间文学。阿拜是哈萨克著名民间文学作家,认为是低级的作家,作过否定。包括爱情、英雄史诗认为是庸俗的落后的低级的文学,一直到五十年代这种观点仍占上风。卡巴英雄史诗因符合当局思想才认为有研究价值。哈萨克文学源头是口头文学,又因歌手、艺人口头作品较多,所以又称为歌手文学。这些歌手、艺人都是有名有姓的。1937年这些民间作家、学者进行肃反,流放,对国家文学打击很大。1959年召开了一次文学研讨会,里程碑意义,苏联境内一些学者参加了会议,对原来否定口头文学的观点进行了修正,认为口头文学也是文学的重要内容。1960年编文学史三卷本,把哈萨克的口头文学内容列入其中,主要还是十月革命以后内容为主。到60年代、70、80年代,对文学史争议很大,有些学者认为应始于15世纪、18世纪。改变了以往1917年以后才有文学的观点。80 年代中后期,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哈萨克国内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以前被迫害的民间文学作家、研究者得到平反,他们的论述得到公开出版。

  独立以后对宗教问题得到重新认识。哈萨克加入苏联之前,都是在清真寺经学堂里接受教育,从中走出来好多学者。以前把宗教认为是鸦片而对这些学者成果予以否定。阿拜于1904年去世,阿拜是个很开放的人,建议学习外来先进文化,包括俄语,但因他是个宗教人世,部落首领,因此加入苏联后他的作品遭到批判。

  1991年哈萨克斯坦独立后俄罗斯化造成的影响逐渐消除,参考文献不再局限于前苏联,扩大到了汉文献、欧美文献及研究成果,哈萨克文学史源头追溯到了苏美尔时期,这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历史相联系,并不是说哈萨克的文学真的与此挂等号。现在突厥语民族内部不少民族都把自己的民族历史往前推,并把共有祖先、历史划到自己单一民族内,这是值得警惕与反思的。这种文化归属权之争不只发生在同一语族内部,与国外也有争议,如与中国也存在这种情况。如李白出生在哈萨克境内,有些哈萨克学者认为李白是本民族的,李白的哈萨克意思是富翁。吉尔吉斯也在争李白,因为碎叶城与吉尔吉斯较为相近。中国境内的好多哈萨克学者受过较好的文献考证训练,好多都到哈萨克斯坦去了,有些学者把国家历史推前了2000多年。现有20多个学者在研究哈中之间的历史、文化,很有意思,应该对此开个专题研讨会。

  以上为近百年的哈萨克斯坦的文学史。下面讲讲口头文学,哈萨克以前没有独立过,都在俄罗斯铁蹄下,曾发生过多次起义。有些民间文学因涉及到国家之间的历史纠纷而未能出版,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隐喻不同国家统治下的民情。现在出版的史诗基本上是反对蒙古准噶尔部落的,而反对俄罗斯的都没有出版。史诗应该有对立面,没有敌人就演唱不了。但反对俄罗斯的数量更多。文学研究涉及到国家乃至国际问题,现在的国际一体化在催化这一趋势。前苏联时期创作的作品基本上是歌颂劳动群众。现在的口头、作家文学倾向出对西方民主价值观的尊崇与歌颂,而对人民群众重视不够。这对我们的传统文学观、其次,历史观带来了很多变化,一是对以往民间文学、本土作家的低俗化观点予以批判与反思,有些学者认为我们应该根据时代需求,创作出符合全球化语境的,能够达到国际水准的杰出文学作品,而不应只满足于以往的历史想象中。文学作品应突出积极的,激励人民向上的人文精神,这也是文学能够立足于民间的前提,不能动摇这一基本原则。现在国内自由化思潮泛滥,没有一个统一的发展目标,各说各话,以吸引读者,提高阅读、影响为主要目的。国内宣传工具自由度相对高,没有太多的限制与目标设计,导致虚无化、个人化、西方化倾向较为突出。

  现代传媒的发达导致了书面文学阅读量的急剧滑坡,1991年独立之初作家们兴高采烈,信心满怀地准备迎接哈萨克文学的高潮时期,但至今也没有等到这一天。我们应从一个更大的历史维度来看这一问题,这也是美好的愿望。文学是人民的,不可能消失,但以后的道路还很漫长。

  谢谢大家!

  提问:

  黄中祥:为什么卡巴史诗在苏联时期得到重视?

  丹戴:卡巴是个狩猎者,所以作为劳动人民的代表而在苏联时期得到褒扬。

  李连荣:哈萨克史诗的活态演唱还有保留吗?

  丹戴:有,但很少了。

  (本文未受经主讲人审阅,仅供参考)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4-5-31 11:41

政治民俗学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