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安徽安庆6老人或为免火葬自杀 多村庄强收棺木 [打印本页]

作者: 虾哥    时间: 2014-5-28 10:01     标题: 安徽安庆6老人或为免火葬自杀 多村庄强收棺木

安徽安庆6老人或为免火葬自杀 多村庄强收棺木

2014年05月28日02:30  新京报


5月24日,安庆桐城大关镇,40多副棺木被砸坏后,扔在荒地上。摄影/新京报首席记者 陈杰


  5月24日,大关镇旵冲村88岁的潘秀英。为了能“睡棺木”土葬,潘秀英四次喝农药自杀,后被抢救过来。


  近日,安徽安庆实施殡葬改革,要求从6月1日起,全市城乡居民死亡后按规定火化。
  改革政策公布后,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有6位老人自杀身亡。自杀事件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安庆外宣办称,媒体报道“老人自杀”一事与安庆殡葬改革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但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殡葬改革政策的“一刀切”,令备有棺木数十年的老人心里无法接受;政策推行过于迅速,致宣传、教育不到位;基层强行收缴棺木,直接刺激老人;而当地重土葬的传统习俗也令老人心结难解。
  昨日,安徽省民政厅回应称,禁止强制收缴棺木。专家称,对民俗文化的改革应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新京报记者 张永生 申志民 安徽安庆报道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安徽安庆市强推殡葬改革,对民众家中现有棺木强行拆解,多名老人在6月1日火葬实行日前自尽。
  昨天,安徽省民政厅回应新京报记者称:省民政厅禁止强制收缴棺木;安庆市政府向省民政厅回应称,安庆殡葬改革政策也禁止强制收缴棺木,且在执行过程中并无强制收缴一事。
  但新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一政策出台前,安庆多地农村已大规模强行收缴村民棺木;政策出台后,也并未被严格执行,部分农村仍继续强制收缴棺木。
  在有着浓厚土葬风俗的安庆农村,棺木是许多老人后半辈子最重要的“财产”,强制收缴棺木令他们在心理上备受打击。在安庆市桐城方圆50公里范围内,先后有6位自杀身亡的老人。其子女均称老人是为了避免6月1日后的火葬政策而自杀的。
  桐城大关镇旵冲村,今年88岁的潘秀英已自杀4次,但最终被救活,在其子女恳求下,村委会同意暂不收缴她的棺木。5月25日,她以含糊不清的言语向新京报记者承认,棺木是她目前活着的唯一指望。

  突如其来的消息
  在殡葬改革政策传达到村里前,关于火葬在安庆农村没有任何宣传
  91岁的吴正德死了。
  5月6日上午,在得知棺木将被收缴的消息约一个小时后,吴正德上吊身亡。吴正德是安庆市下属县级市桐城新店村数得着的高寿老人,其子吴大旺在附近中学当了多年校长,去年刚退休。
  今年4月初,有村民告诉吴正德,6月1日以后死,要火化了,棺材也保不住了。吴大旺劝慰说,不一定是真的,因为此前没听到过任何风声。
  “这不是个风声。”吕亭镇新店村的村民组长朱子玉(化名)说,4月上旬他和其他村民组长被叫到村委会开了会,村主任告诉大家,安庆市要实行殡葬改革。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朱子玉当场呆住了:“之前几十年我们这从没说过火葬的事。”
  新京报记者从桐城至少20个村里了解到,安庆市殡葬改革的消息基本都是4月初传达到各村的。
  从今年3月中旬,安庆市开始拟定这一政策,到4月初传达到村里,不过短短半个月。而且,桐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伍建强也向新京报记者证实,此前桐城关于火葬并未有任何民间宣传。
  朱子玉将这一消息形容为“突如其来”。
  5月25日,桐城吕亭镇新店村村支书杨万生称,4月1日之后,吕亭镇政府开始频频召集村干部召开关于殡葬改革的基层会议,要求加强对殡葬改革的宣传工作,新店村自此开始大力宣传。
  但桐城市20多个村至少30名村民证实,在他们村,进入4月后,关于殡葬改革的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但村委会却未组织任何宣传工作。只是4月中旬贴出了一份安庆市将在6月1日实行火葬的通告。
  “殡葬改革,99%的老百姓都支持。”杨万生一再强调,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负责任的。

  两次殡葬改革未果
  1994年和2006年安庆均试图推行殡葬改革,但都因各种原因流产
  虽然村民们普遍对殡葬改革感到突然,但多名安庆市的公务员表示,因为去年祭祀引发山火的事件,他们对此有心理准备。
  根据1994年发布的《安徽省殡葬管理办法》规定,安庆市除岳西县外,其余各县大都在实行火葬的范围内。但安庆市火葬推行一直滞后。2006年安庆曾试图再次开展殡葬改革,还准备了动员大会,但最终未实施。去年5月的数据显示,安庆全市被列入火葬区的年死亡人口约为38000人,仅3500余人实行火葬,其中市辖区占了一半。
  关于今年安庆推行殡葬改革的原因,一名安庆市民政局官员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安庆殡葬改革“拖后腿”,政府部门“压力很大”。
  由于当地坟墓多建在山坡上,常因祭祀引发火情。去年年底,村民祭祀引发山林多处火灾,安庆市为此追究了20多名官员责任,林业局局长引咎辞职。
  前述官员称,这次火灾是当地推行殡葬改革的直接原因之一。
  今年3月16日,安庆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成立安庆市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领导小组由安庆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晓明任组长,成员包括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市民政局长等。
  3月25日,安庆市就下发了通知,4月1日,启动殡葬改革,城乡居民死亡后火化。5月初,再次下发通知称,6月1日起正式实施殡葬改革。
  安庆市民政局同时提出,至今年底将全市平均火化率提高到50%,到2015年力争达到70%,到2016年达到80%。
  对此,干了30多年村组长的朱子玉说,他无法想象,在一个土葬风俗浓重的地区,外地很多年才能实现的殡葬改革目标,安庆如何能够在短短两三年之间实现。

  厝棺传统
  安庆传统不能血葬,要在野外厝放几年(厝棺),然后再葬。这个风俗全国不多见
  吴正德老人的棺材放在自己所住的屋子一角,用了12棵杉树做成,油了红漆,盖上塑料布。
  而离吴正德家20公里外的大关镇旵冲村,88岁的潘秀英的棺材则摆在床前,一睁眼就能看到。
  这些棺材都是十多年前做好的,当年大都花费两三千元。
  在84岁的新店村民施学文看来,棺材是人最后的房子,“这里的人一生劳苦,死后想睡一个风雨不透的房子,就是这棺材。”施学文说,“睡棺材”是本地上了岁数的人的统一想望。
  安庆当地还有一个特有的风俗,就是厝棺,意思是将棺材安置在某处暂不下葬。
  施学文介绍,从他记事起,在整个安庆市,尤其是桐城,就有人去世后厝棺三年甚至更久才下葬的风俗。
  新店村距离桐城市约20公里,田野一片油绿。山坡上的树丛下,不时可见灰白色用石棉或石材搭成的小房子,每个里面都放置一具棺木。
  “死后立刻下葬,叫做血葬,只有没人管的五保户才会这样。”施学文说,本地人认为,血葬对后辈兴旺不利。
  5月5日,安庆市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关于安庆市实施殡葬改革的情况说明》称,殡葬改革实施后,厝棺原则上由各地在今年年内妥善处置。
  “这个时代,谁都知道这是迷信,老人们也都知道火葬利国利民。但他们都习惯老传统了。”朱子玉说。
  当地村民介绍,殡葬改革的消息传出后,很多厝棺未葬的家属开始响应,“大多数厝棺都下葬了。”

  一刀切的政策
   对于是否可按年龄划分土葬,桐城市认为此举不利于殡葬改革
  殡葬改革在各村的推行都是从登记村民家中棺木开始的。
  朱子玉称,吕亭镇政府召集各村干部开会后,村里又召集村民组长和村民代表开了会,会上要求村民组长要挨家登记村民家中现有棺材,发补贴就按照登记表来,“会上说的不是村民愿意留下棺材就留下,而是,想留下棺材,就给你当场砸碎,不想留,村委会帮忙抬走。”
  新店村吴大旺等村民称,年轻人和大部分中年人不会在乎火葬还是土葬,但很多老人的棺材已经准备了二三十年,“能不能有个灵活的政策,或者给老人一个缓冲的时间?”
  5月25日,桐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伍建强为难地说,目前的政策的确是“一刀切”,对于是否可以按年龄划分土葬,“也考虑过,但在讨论中被否决了。如果以年龄划分,有虚岁和实岁之分。另外,年龄容易被人找关系作假。这样不利于殡葬改革。”
  对于政策是否存在“一刀切”的问题,安庆市民政局未接电话,该市外宣部门则未对此作回应。
  4月18日是大关镇旵冲村到各家各户登记棺材的日子。当天夜里,81岁的老太太蒋秀华上吊自杀在屋后的樟树园里。
  蒋的孙子梅秀发告诉新京报记者,蒋秀华死前曾说,她的棺材都做了10多年了,她要睡棺材。
  吕亭镇陡岗村68岁的柳少莲是个媒婆,她生前性格开朗,身体健康。4月25日,柳少莲推开厨房里足有三四十斤的井盖,跳井自杀身亡。
  5月2日,新店村85岁的笪爱青喝下一瓶百草枯自杀身亡。
  旵冲村潘秀英则是多次趁着家人不备,喝下喷雾桶里的农药水。5月3日,她呕血不止,在家打了四五天吊针才好转。
  24日,潘秀英坐在门口,脸色灰白。她告诉新京报记者,从4月20日起,她至少喝过4次农药水。
  潘秀英被救活后,其家人去找村干部,村委会同意将棺材暂时保留。
  “现在就怕事情蔓延。”朱子玉称。
  潘秀英、柳少莲、蒋秀华的家人证实,老人自杀后,没有村干部或者镇里的人来过问这件事。
  桐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伍建强说,非正常死亡必须要到公安部门去备案,目前没有人去公安部门针对非正常死亡备案。
  5月25日,新店村村支书杨万生称,推行殡葬改革宣传过程中,极个别老人因为年龄大对政策不理解,同时认为自己年老,不能给晚辈带来什么帮助,可能是负担,于是选择寻短见,“但这只是个案。”
  关于个别老人想不开自杀,伍建强说,“我们目前只是听说,但是还没有得到证实。网络上看到个别类似的消息,不能全部相信。”

  收棺
  在多地的执行过程中,棺木被要求必须上缴或破坏,没有通融的空间
  5月5日,安庆市发布《关于安庆市实施殡葬改革的情况说明》称,对居民自行拆除和上缴棺木的,给予部分资金奖补。同时,坚决杜绝强制收缴棺木等现象的发生。
  但在多地的执行过程中,这一政策变成,棺木必须上缴,没有通融的空间。
  5月6日早晨7点多,吴大旺到新店村村委会开会。村主任通知,明天开始收缴棺木。
  “会很平静,参加的村民代表等没人反对,相反都非常支持。”5月25日,新店村村支书杨万生称。
  上午近10点,吴大旺回到家中,他告知父亲吴正德这一消息,并劝慰了一番。
  10点40分左右,吴正德催吴大旺回家给自己做饭。11点35分,吴大旺送饭来到父亲的院子,发现父亲在门前的樟树上上吊身亡。
  吴大旺说,父亲死后,没有村干部和乡镇干部来探望或者给个说法。
  新店村村支书杨万生称,从5月6日开始,按照市镇部署,新店村开始收缴棺木,全村4900口人有192口棺材,均已收缴,政府部门给每口棺材1000元补助。“你随便问,村民都支持,有的就是不给钱也愿意上缴。”
  关于棺木是上缴、破坏还是销毁,杨万生称,这根据村民个人意愿而定,有村民想留着当柴烧,就破坏后留家里;不想留,就拿走集中销毁。
  桐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伍建强说,对棺材的处置,他们要求是,“愿意留就留,愿意让政府帮忙破拆就破拆,不强制收缴。”安庆市宣传部门称,市里的要求也是不强制收缴。安徽省民政厅也强调禁止强制收缴棺木。
  但各级政府所说的收棺情况跟村民们反映的情况大相径庭。新店村的汪正明和胡云梅夫妇在痛哭中看着他们准备了20多年的棺材被抬走。
  “我的棺材是我卖一点粮食买一点木头省吃俭用准备下来的。”事情过了近20天,72岁的胡云梅还是忍不住落泪。
  胡云梅说,5月7日,村主任带着几个壮汉,还有派出所的人跟着,不容老两口说什么,直接抬走了棺材,给他们留下2000元钱。
  同村施学文和老伴也不愿上缴棺材,但村主任带人将老两口的棺材砸碎。
  5月25日,新店村一角,露天摆放着四五十口棺材。也有村子将破拆后的棺材堆在了河道边。

  强收棺木违“物权法”
  律师称,不管殡改制度有无棺木处置的相关规定,一旦侵犯公民私有财产,都是违法的
  5月8日,吕亭镇吕亭村里收棺木,村委会带的人当着83岁的郑世芳的面锯断了她的棺木。
  “没人问你愿意留着还是被收走。”郑的儿子胡红祠说,村干部称收缴棺木是国家政策,“我们不敢违背政策,眼睁睁看棺材被毁。老太太晕了过去。”
  在服安眠药自杀未遂后,5月23日凌晨,郑世芳在家里杂物间上吊身亡。
  日前,安庆市民政局一名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他们会采取科学的工作措施,不会搞平坟等极端举措,但殡改工作的时间表不会改变。
  25日,桐城市宣传部副部长伍建强称,经摸底,桐城全市一共有4.6万副棺材,已经被处置(销毁)的约4.5万副,剩余800副左右棺材仍保留在居民家中,“政府部门将对家中仍存有棺材的人群进行重点关注。”
  他随后强调,如果村镇殡葬改革做得不到位,有关官员将会受处分。
  5月27日,安庆外宣办主任甘震称,根据他们掌握的情况,部分媒体报道“老人自杀”一事与安庆殡葬改革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中国这么大,老人生老病死是正常的事情。”
  新京报记者追问,老人的死亡是否与推行殡葬改革方式不当有关,甘震称,他在开会,不方便沟通。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人庆认为,安庆推行火葬,一定程度上是大势所趋,但在殡葬改革前,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好充分调研,考虑到改革所带来的各方面的负面隐患。
  李人庆称,土葬代表乡土民俗文化,对此的改革应该是渐进式的,短短一两个月的改革显然操之过急,“这需要2-5年培育观念的过程。”
  关于强制收缴棺木一事,北京市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郭昭利称,棺木是公民的私有财产,在所有人不同意的前提下,强制收缴、破坏棺木违背“物权法”。“不管殡改制度有无棺木处置的相关规定,一旦侵犯公民私有财产,都是违法的。”

(原标题:安庆殡葬改革:从夭折到强势重启)


(编辑:SN098)


本文转载自:http://news.sina.com.cn/c/2014-05-28/023030243965.shtml



作者: 虾哥    时间: 2014-5-29 19:25

【南都深度】葬礼:死于殡改前2014-05-28 [url=]南都深度[/url]



5月27日,桐城县东盛村王云华的家中摆放着她的遗像。对于她的死亡家人既感到悲痛,又觉得她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心愿。


【阅读提示】 5月5日深夜,安徽桐城东盛村,80岁的老人王云华跳入屋后水塘。3天后,她终于实现晚年心愿:办一场风光的葬礼。

王云华在三十年前就买好了棺材,十几年前拍好了遗像。殡葬改革的消息,让她的期望落空。

在她跳湖前后,安庆多地曝出老人自杀事件。为什么他们把土葬看的比死亡还重要?安庆一带传统文化深厚,坟地选址看重风水,且仍流传着一个神秘的仪式。种种葬礼细节,民间已有争议。

一名村干部拿民国剪辫子为例,认为历史趋势不可逆转。然而,传袭上百年的习俗,要在两个月内彻底更改;置办三十年的棺材,需在几天之内拆解。

新的殡葬制度试图以迅猛的姿态取代旧制度,这些老人用生命作出回应。

南都记者 张少杰


投塘

晚饭后她洗了澡,换了身从未穿过的新衣服


收寿材的队伍来到程谈朋家,是在5月5日上午。

村干部周光明带着四个人上门,笑嘻嘻地递上一个红包,里面是1000元钱。其余四人走进偏房,掀开白布,合力抬起一具寿材(棺材),扛到程家门外的空地上。

不到半小时,在电锯轰鸣声中,这具已有30年历史的棺材碎成木块。程谈朋的大儿媳看着瘆人,把木块移到墙脚下。

偏房还有一具棺材,按照事先约定,周光明没搬走,一行人匆匆赶赴下一家。

实施殡葬改革的通知下达到桐城县东盛村村委会,已经是4月下旬。通知大意是,6月1日起,安庆市实行殡葬改革,土葬全部改成火葬。已有棺材需上缴,政府则给予补偿。

此时,距离土葬大限,仅有一个多月。

5月初,周光明来程家做过工作,程谈朋当即同意,妻子王云华则激烈反对。

妥协后的结果是:先收程谈朋的棺材,等全村都收完,再收王云华的。

对于火葬还是土葬,程谈朋态度超然,“政府肯定有他的理由,应该听政府的。”这位87岁的老人一生坎坷,少年时险些被国民党抓壮丁,解放后当上了生产队长。但对王云华来说,接受火葬并不容易。按照当地传说,若死后无法留下全尸,影响来生投胎,也对子女不利。

王云华幼时是童养媳,家境贫寒,希望来生能有好运,对葬礼看得很重。几年前,她从安徽芜湖的小儿子家搬回桐城老家。原因之一,是当时芜湖已实施火葬。

更直接的原因在于,她曾去过火葬场,据说死者没烧干净,只烧了三分之二。事情真假已无从判断,但王云华至此留下心里阴影,“死了烧还得疼”。

周光明一行走后,这位性格急躁的老太太生了一上午闷气。虽然自己的棺材暂时保住了,但明显前景不妙。程谈朋已答应周光明,一起做做她的思想工作。

王云华今年80岁,身体结实,面色红润,至离世前,仍每天下田,侍弄屋前的一亩菜地。在家人和邻居眼里,她脾气直爽、急躁,“想做什么就要去做。”

这天中午,家人做了一桌菜,王云华照常吃了一大碗米饭。下午,她和村里几位老人聊天,话题焦点仍是老人们关心的寿材、火葬等,但没有人记得她说了什么。

吃完晚饭,她洗了个澡,换了一身从未穿过的新衣服:红色上衣、黑色裤子和布鞋。这一反常举动,并未引起家人注意。晚上7点多,老两口早早关灯,她催促程谈朋快睡,“明天还要看病”。家人事后推断,那时她应该已下决心。

王云华失踪的消息,是在深夜传开的。大儿子程营春带着家人找了一夜,凌晨五点天擦亮,他们才看到,屋后一个长着杂草的水塘里,浮着王云华的红色上衣。





王云华的老伴程谈朋选择“听政府的”,程家这口30年前就备好的棺木已被电锯锯碎,至今仍堆在自家墙外。

“睡棺材”
“寿材就是老人们的房子”

对于王云华的死,周光明颇感意外。

4月底收到上级通知后,他在村里开了队长会、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进行宣传动员。5月初,村委会仅花5天,就收完全村200多口棺材,“大多数人都是配合的。”

在村里老人看来,这一过程并非如此轻描淡写。

棺材虽顺利上交,但多数老人并不满意。

想起被收走的棺材,73岁的东盛村民陈爱民脸色一沉,撇一撇嘴:“这是我的财产,财产啊。”

二十多年前,她的丈夫买了两口棺材,花费全家半年的收入,而现在村里的补偿是2000元。

夫妻俩忍痛上交棺材的原因是,丈夫是个党员,不能拖组织的后腿。

按照桐城县的标准,一口棺材补偿1000元,这个价格虽然遭到村民非议,但并不是问题的核心。

两公里外的前进村,一位老太太上交棺材后,自己默默流了半天眼泪。她的女儿对南都记者解释,“你们年轻人要买房子吧,寿材(棺材)就是他们的房子。”

王云华投湖前后,悲剧在不断上演。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在安庆市桐城、太湖、枞阳、怀宁等地,采用跳湖、绝食、自缢、喝农药等方式自尽的,不下10例。

公开报道显示,5月12日,在枞阳县向荣村,97岁的吴秀礼绝食而死。他从一位上门理发的理发师口中得知殡葬改革的消息,决心“睡棺材”,他缩减进食,直至滴水不进,绝食离世。次日,枞阳县项金村的张文英,在自家门前树上自缢身亡。

此外,还有自杀未遂者。桐城旵冲村的潘秀英四次喝农药自杀,被救活后,她的大脑严重受损。

更多的老人将不满保留在心中。私下议论时,大部分老年人都表示不满,但认为自己无力去改变,“还能变吗?”

筹备
30年前就开始做“寿材”



桐城是清朝桐城派文人的故里,文风鼎盛,历史上名人辈出。清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更是桐城人的骄傲。

桐城文艺家协会理事南新国,对南都记者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张英母亲选坟的故事。在当地民间传说中,张英的成功,很大部分得益于其祖坟风水好,“葬得好,子孙后代就好;葬得不好,子孙后代跟着遭殃。”

这一心态,也影响了普通桐城人对于葬礼的态度。外界很难想象,桐城的老人对葬礼的重视,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早在30年前,王云华就已经开始筹备自己的葬礼。1985年前后,程谈朋托熟人,从隔壁舒城县买来上等杉木,做成两口寿材。此后,这两口棺材就搁在程家的偏房里,下垫红砖,覆以白布。

1998年左右,王云华就去了桐城县城的照相馆,拍好遗照。坟地勘址,也早在十多年前开始谋划。

王云华的经历,在桐城很常见。在木材商人沈保的印象中,桐城乃至安庆各县,村民过完50岁生日,就开始买木头、请木匠,称“割寿材”。

做一副好寿材,需要十根杉木。一个成熟的木匠,要花三天打磨、卯榫成型,然后晾晒、刷两遍桐油、再次晾晒、再刷一遍土漆,总共耗时半个月。木匠一天的收入,是普通村民的数倍。做好寿材是件大喜事,主人要宴请亲朋,意喻增寿。

沈保回忆,这一习俗在新中国成立后曾短暂中断,改革开放后又重新兴旺。最鼎盛时,沈保的木材生意,六成来自寿材。桐城各村,几乎每村都有一两个木匠。


木材商人沈保的仓库里,还摆着十口半成品棺材卖不出去。

此外,桐城注重孝道、尊师重教的风气,延续至今。王云华的孙子程海龙回忆,桐城的家长非常尊重老师,初中同学中,至少三分之一请老师吃过饭。

几年前,70多岁的王云华还上山祭奠自己的母亲,程海龙陪伴左右,耳濡目染。葬礼,在传统乡村社会中,是展示孝道的重要舞台。

葬礼
她终于实现了“风光大葬”的晚年心愿



王云华的葬礼,在去世后第三天。墓地在20公里外的龙眠山上,坐西朝东,青山环绕。

对于母亲王云华的死,程营春持着复杂而矛盾的心态。母亲的死令全家陷入悲痛中,但去世后,王云华确实实现了自己的晚年心愿:办一场风光的葬礼。

葬礼当天,遵照当地习俗,请了锣鼓班子一路鸣放鞭炮、抛洒黄裱纸,下葬时,长子程营春挖三锄,称“开穴”。随后程家宴请亲朋,摆了20多桌。

在东盛村,宴席摆得越多越风光。几个邻居私下议论,这个葬礼办得不小。

王云芳终于如愿“睡”在了棺材中,“享受”了这场风光的葬礼。唯一遗憾是,葬礼少了一道程序——“厝基”。

安庆葬礼风俗最特殊的一点是,死者安葬前,需在山林僻静处停棺三年,棺材外裹以稻草,三年后才能正式下葬,以此纪念先人。只有没有子女的家庭,才会取消厝基。这一习俗多见于古代,现代社会已不常见。

但王云华的葬礼,距离6月1日火葬大限,已经不足一个月,厝基被迫取消。一位殡葬业人士告诉南都记者,安庆殡葬改革新政出台后,因为担心6月1日以后仍停在野外“厝基”的棺材命运难保,许多人中止厝基,提前下土安葬。

争议
改革之前,当地人对传统葬礼早有分歧



安庆土葬习俗,至少可以追溯至明朝初年。《双槐岁钞》记载,洪武三年(1371),朱元璋下圣旨禁止浙江等地水葬、火葬,“如无地,官司设为义冢,以便安葬,并不得火化,违者坐以重罪。”安庆几县靠近南京,得风气之先。

土葬的习俗在桐城流传至今,但在政府改革之前,民间并非没有争议。除了高龄老人,普通桐城人,对传统葬礼看法,分歧巨大。

和母亲王云芳的态度不同,程营春对火葬并不抗拒,“两个都可以,土葬比较麻烦。”他的侄子、26岁的程海龙则支持土葬,“这是传统,家里人都这么做。”

2012年1月,在安庆市网络问政平台,几位网友的发言争锋,颇有代表性。

反对土葬者,最为反感“厝基”仪式,认为这相当于“一个人死了要搞两次仪式”,不但耗费人力、时间和钱,遗体停放野外还可能影响环境。还有人说,因为担忧火葬,老人不愿随子女出门养老。

支持土葬者,则多站在传统文化角度,建坟不应铺张,以节约耕地,但土葬应保留,尊重农村风俗。

安庆市民政局也在帖子里回复,称意识到这是“一项触及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思想道德等多层面的深刻变革”。并且,殡葬改革意见,已经上报市政府审批。

但立即有人在楼下发言:“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引起群众反感就会遇到很多阻挠”,现在看来,一语成谶。



2012年1月,网友发在安庆市网络问政平台的图片,对当地一些丧葬习俗,本地人也有争议。

提速
骤然启动改革是在年初山林失火之后



从全国范围来看,安庆的殡葬改革,已经略晚。安庆市民政局官员对媒体说,目前全国包括安徽省内各地大都已完成殡改,安庆属于“拖后腿”地区。安徽全省火化率约为80%,安庆地区只有10%。

虽然两年前民政局已上报殡改意见,但改革骤然提速,是在今年年初的山林失火之后。

2014年1月24日,安庆大龙山森林公园连续发生16处火情,引起官场震荡,20多名官员被处理。其中,安庆市分管副市长作检查,市林业局局长引咎辞职。

在官方的处理意见中,“居民祭祀扫墓等野外用火监督检查不力”,被认定为原因之一。时值冬至,正是安庆居民上山祭祖的日子,烧纸没烧干净,成为起火元凶。

3月25日,安庆市政府下发通知,全市正式启动实施殡葬改革。安庆市民政局官员对媒体称,4月1日,安庆市区宜城板块启动改革;6月1日,则是安庆下辖各县市(除岳西县外)的时间表。

留给这些农村老人接受火葬的时间,仅有两个多月。

代价
“方向是对的,但急功近利就是政绩观作祟”



“严禁乱葬乱埋,治理青山‘白化’”。

4月起,这个红底白字的条幅出现在桐城县城的大街上,条幅内容出自《2014年安庆市殡葬改革宣传方案》中所列的30条标语。

这个条幅几百米外,是桐城文庙,它是安徽省保存最完好的文庙,香火鼎盛,名人辈出。5月25日,面对一群集体参观的大学生,保安语气自豪,介绍庙里有一座拱桥,古时只能供大学士以上级别的读书人走。

传统与反传统,在这座古城相遇。自杀的老人们,用生命作出回应。

一位网友在百度贴吧发帖:“咱桐城人文之都,以孝义行天下。今日之举,覆三千年道德于倾刻之间,后世子孙羞为文矣!”

他随后补充,“改革的方向是对的,但是急功近利就是政绩观作祟。”改革的速度,还体现在几个数字上。2013年,安庆市火化率为10%。按照官方计划,从2014年起,之后三年,火化率要分别提高到50%、70%、80%。

虽然父亲赞同火葬,但程营春私下想过,一旦父亲百年之后,仪式还将按照土葬举行,毕竟夫妻二人需要合葬。

“要讲乐意,说老实话,谁都不乐意”,枞阳县一位村干部说,“没办法,我们只是执行者。”

在基层政府的逻辑来看,也感觉委屈。周光明认为,6月1日实施火葬后,老人的寿材已经没有意义,现在交给政府,还能拿1000块钱补偿,虽然不多,但聊胜于无。

殡葬改革,总让周光明想起民国初年剪辫子,“就像剪辫子一样,总有人不乐意,总有老脑筋。”

他坚持认为,政府为这场改革,付出了不小代价,“全村200多口棺材,一户1000块,这就是20万。以后建公墓还要几十亩地,这笔钱不少,都是政府出。”

付出代价的,还有木材商人沈保。他的仓库里,还摆着十口半成品棺材。木匠们还没来得及刷桐油和土漆,就传来了殡葬改革的消息。

这个消息意味着,制作寿材这门传承数百年的手艺,已无用武之地,这些手艺娴熟的木匠们,将转行改做家具、门窗,以谋生计。

木匠们走了,但仓库里的十口半成品棺材成了难题。买家没有付钱,这些棺材也无法脱手。沈保琢磨,自己可能得吃个哑巴亏。算上每口棺材1000块的补偿款,也不够支出的成本,但损失也不好讨要,“实在不行就当给国家做贡献了。”
  (应受访者要求,沈保为化名)

本文转载自: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AyNTQyMQ==&mid=200252142&idx=1&sn=43ebe1fe0fa3c674b0bc7eaba7951381&scene=3#rd



作者: 唐小样    时间: 2014-5-29 20:30

我寝室同学是安庆的,说哪只6个。4月起就开始严禁火葬,那时我们讨论时就说这事情估计要闹大,结果就一直发展到现在这样的情况。真是可悲。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