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存档]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研究文獻要目 [打印本页]

作者: apple    时间: 2008-9-17 14:31     标题: [存档]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研究文獻要目

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研究文獻要目
許 學 仁 輯 錄

【 專 著 】
01 蔡季襄《晚周繒書考證》,1944年8月,臺北,藝文印書館。
02 饒宗頤《長沙出土戰國繒書新釋》(選堂叢書之四),1958年,香港義友昌記印務公司。
03 許學仁《先秦楚文字研究》,1979年6月,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案】輯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第二十四號(上冊),頁519-740,1980年6月。
04 李零《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研究》,1985年7月,北京?中華書局
05 饒宗頤?曾憲通《楚帛書》,1985年9月,香港?中華書局。
06 曾憲通《長沙楚帛書文字編》,1993年2月,北京?中華書局。
07 饒宗頤?曾憲通《楚地出土文獻三種研究》,1993年8月,北京?中華書局。
08 李學勤《簡帛佚籍與學術史》,1994年12月,台灣?時報出版社。
09 陳茂仁《楚帛書研究》,1996年1月,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陳松長《帛書史話》,2000年1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1 陳久金《帛書及古典天文史料注析與研究》,頁73-101,2001年5月,萬卷樓圖書公司。
12 劉信芳《子彈庫楚墓出土文獻研究》,2002年1月,藝文印書館。【案】本書包涵A59〈楚帛書解詁〉(甲篇、乙篇、丙篇及譯文)、A60〈楚帛書論綱〉、A52〈中國最早的物候曆月名 ─楚帛書月名及神祇研究〉,及〈楚帛書序錄〉,並附錄蔡季襄遺稿〈關於楚帛書流入美國基過的有關資料〉、〈楚帛書殘片〉及〈關於子彈庫楚帛畫的幾個問題〉。
13 何 新《宇宙的起源─長沙楚帛書新考》(《何新古經新解系列?第一輯?第七卷),頁73-101,2002年1月,北京?時事出版社。

【 論 文 】
﹝中文部分﹞
A01 陳 槃〈先秦兩漢帛書考〉,附錄〈長沙楚墓絹質彩繪照片小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二十四本,頁193 –195,1953年6月,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A02 郭沫若〈關於晚周帛畫的考察〉,《人民文學》1953年11期,頁113-118。
A03 饒宗頤〈長沙楚墓時占神物圖卷考釋〉〈附摹本〉,《東方文化》第一卷第一期,頁69 - 84,1954年1月,香港大學。
A04 饒宗頤〈帛書解題〉,日比野丈夫譯,日本平凡社《書道全集》第一卷,圖版127-128〈附摹本〉,1954年。A05 董作賓〈論長沙出土的繒書〉,《大陸雜誌》第十卷第六期,頁173 - 177〈附摹本〉,1955年3月。A06 李學勤〈戰國提銘概述﹝下﹞〉,《文物》1959年第9期,頁58 –61。
A07 李學勤〈補論戰國題銘的一些問題〉,《文物》1960年第7期,頁67 – 68。
A08 安志敏?陳公柔〈長沙戰國繒書及其有關問題〉〈附摹本〉,《文物》1963第9期,頁48 – 60。
A09 商承祚〈戰國楚帛書述略〉〈附弗利亞美術館照片及摹本〉,《文物》1964年第9期,頁8 – 20。
A10 李 棪〈楚國帛書中間兩段韻文試讀〉〈油印本〉,1964年12月,倫敦大學東方非洲學院演講稿。
A11 饒宗頤〈楚繒書十二月名覈論〉,《大陸雜誌》第三十卷第一期,頁1 - 5〈附月名照片〉,1965年11月。
A12 李 棪〈楚國帛書諸家隸定句讀異同表〉〈稿本〉,1968年。
A13 嚴一萍〈楚繒書新考﹝上﹞﹝中﹞﹝下﹞〉,《中國文字》第廿六冊至廿八冊〈附月名照片〉,1967-1968年。
A14 金祥恆〈楚繒書『雨+晶+包 / 虍+豆 』解〉,《中國文字》第廿八冊,頁 - ,1968年。【案】又載《古器物中楚文之研究》
A15 饒宗頤〈楚繒書之摹本籍圖像 ─ 三首神、肥遺與印度古神話之比較〉,《故宮月刊》第三卷第二期,頁1 - 26〈附紅外線照片及摹本〉,1968年10月。
A16 饒宗頤〈楚繒書疏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四十本﹝上﹞,頁1 - 32,1968年10月,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A17 陳 槃〈楚繒書疏證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四十本﹝上﹞,頁33 - 35,1968年10月,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A18 唐健垣〈楚繒書新文字拾遺〉,《中國文字》第三十冊,頁3321-3362,1968年。
A19 李 棪〈評巴納《楚繒書文字的韻與律》〉,《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四卷第二期,頁539 - 544,1971年,香港中文大學。
A20 曾憲通〈楚月名初探〉,《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頁97 - 107。【案】又載《古文字研究》第五輯,頁303-319,1981年1月,北京?中華書局,題為:〈楚月名初探─兼談昭固墓竹簡的年代問題〉。又輯入〈楚地出土文獻三種研究〉頁343–361,北京?中華書局。又輯入《曾憲通學術文集》頁181-200,2002年7月,汕頭大學出版社。
A21 陳邦懷〈戰國楚帛書文字考證〉,《古文字研究》第五輯,頁233- 242,1981年1月,北京?中華書局。【案】後又輯入《一得集》上卷,頁103-118,略有增刪,1989年10月,山東?齊魯書社。
A22 李學勤〈論楚帛書中的天象〉,《湖南考古輯刊》第一集,頁68-72,1982年12月,岳麓書社。【案】又輯入《簡帛佚籍與學術史》,頁37- 47,1994年12月,時報出版社。又《簡帛佚籍與學術史》,頁37- 46,2001年9月,江西教育出版社
A23 饒宗頤〈楚帛書十二月與爾雅〉,輯入《楚地出土文獻三種研究》,頁290-302,1993年8月,北京?中華書局。【自注】1964年11月1日文,1983年冬月重訂
A24 陳夢家〈戰國楚帛書考〉,《考古學報》1984年第 2期,頁 - 。
A25 李學勤〈楚帛書中的古史與宇宙觀〉,《楚史論叢》初集,頁145 – 154,1984年10月,湖北人民出版社。【案】又輯入《簡帛佚籍與學術史》,頁48 -57,1994年12月,台灣?時報出版社。又《簡帛佚籍與學術史》,頁47-55,2001年9月,江西教育出版社
A26 曹錦炎〈楚帛書《月令》篇考釋〉,《江漢考古》1985年第1期,頁63 - 68。
A27 高 明〈楚繒書研究〉,《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輯,頁397-406,1985年12月,北京?中華書局。
A28 吳九龍〈簡牘帛書中的「夭」字〉,《出土文獻研究》,1985年6月,文物出版社。
A29 何琳儀〈長沙帛書通釋〉,《江漢考古》1986年第1 / 2期,頁51- 57 / 77-87。
A30 朱德熙〈長沙帛書考釋〈五篇〉〉,1986年8月,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六屆年會論文。輯入《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輯,頁290-297,1992年8月,中華書局。
A31 李學勤〈再論帛書十二種〉,《湖南考古輯刊》第四輯,頁110-114,1987年10月,岳麓書社。【案】又輯入《簡帛佚籍與學術史》,頁58-70,1994年12月,台灣?時報出版社。又《簡帛佚籍與學術史》,頁56-66,2001年9月,江西教育出版社。
A32 李學勤〈長沙楚帛書通論〉,《楚文化研究論集》第一集,頁16-23,1987年1月,荊楚書社。【案】又《李學勤集》頁266-273,1989年,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A33 陳秉新〈長沙楚帛書文字考釋之辨正〉,《文物研究》第四輯,頁187-193,1988年,岳麓書社。
A34 李 零〈《長沙子彈庫戰國帛書研究》補正〉,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成立十週年紀念論文,1988年【案】輯入《古文字研究》第二十輯,頁154-178,2000年3月。
A35 蔡成鼎〈帛書《四時篇》讀後〉,《江漢考古》1988年第1期〈總第26期〉,頁69 - 73。
A36 何琳儀〈長沙帛書通釋校補〉,《江漢考古》1989年第4期〈總第33期〉,頁48 - 53。
A37 林進忠〈長沙戰國楚帛書的書法〉,《台灣美術》第2卷第2期(總第6期),頁45-50,1989年10月。
A38 徐 山〈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行款問題質疑〉,《考古與文物》1990年第5期,頁92 - 94,轉86。
A39 連邵名〈長沙楚帛書與卦氣說〉,《考古》1990年第9期,頁849–854。
A40 饒宗頤〈楚帛書天象再議〉,《中國文化》第3期,頁66–73,1990年12月。
A41 連邵名〈長沙楚帛書與中國古代的宇宙論〉,《文物》1991年第2期,頁40 - 46。
A42 李 零〈楚帛書與“式圖”〉,《江漢考古》1991年第1期〈總第38期〉,頁59 - 62。
A43 李 零〈楚帛書目驗記〉,《文物天地》1991年第6期,頁29 –30。
A44 劉 釗〈說“ ”“ ”二字來源並談楚帛書“萬”“兒”二字的讀法〉,《江漢考古》1992年第1期〈總第42期〉,頁78 -79。
A45 朱德熙〈長沙帛書考釋〈四篇〉〉,《語言文字學術論文集 ─慶祝王力先生學術活動五十週年》頁151 - 157,1989年1月,上海?知識出版社。
A46 劉信芳〈《楚帛書》與《天問》類徵〉,《楚辭研究》頁253 –263,1992年9月,北京?文津出版社。
A47 饒宗頤〈帛書丙篇與日書合證〉,《楚地出土文獻三種研究》頁332-340,1993年8月,北京?中華書局。
A48 饒宗頤〈楚繪畫四論〉,《畫蓷─國畫史論集》頁27-50,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案】其二為〈繒書四時樹法〉,其三為〈繒書時二月神像中三首神與肥遺考〉
A49 曾憲通〈楚帛書研究述要〉,《楚地出土文獻三種研究》頁398-404,1993年8月,北京?中華書局。【案】,又輯入《曾憲通學術文集》頁126-170,篇題改為〈長沙楚帛書研究述要〉,2002年7月,汕頭大學出版社。
A50 劉彬徽〈楚帛書出土五十周年紀論〉,《楚文化研究論集》第四集,頁577 - 584,1994年6月,河南人民出版社。
A51 院文清〈楚帛書與中國創世紀神話〉,《楚文化研究論集》第四集,頁597 - 607,1994年6月,河南人民出版社。
A52 劉信芳〈中國最早的物候曆月名 ─ 楚帛書月名及神祇研究〉,《中華文史論叢》第五十三輯,頁75 - 107,1994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案】輯入《子彈庫楚墓出土文獻研究》頁129-166,2002年1月,藝文印書館。並附湯炳正「關於〈楚帛書月名及神祇研究〉修正意見的函」,見本書頁1-6。
A53 李學勤〈楚帛書和道家文化〉,《道家文化研究》第五輯,頁 - ,1994年。
A54 鄭 剛〈論楚帛書乙篇的性質〉,紀念容庚先生百年誕辰暨中國古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1994年。刊載《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古文字研究專號)》,頁596-606,1998年4月,廣東人民出版社。
A55 李 零〈土城讀書記(五則)〉,紀念容庚先生百年誕辰暨中國古
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1994年。【案】第一則為楚帛書「熱氣寒氣,以為其序」,後易名為〈古文字雜識(五則)〉,載《國學研究》第三卷,頁267-273,1994年5月,北京大學。

作者: apple    时间: 2008-9-17 14:31

A56 李 零〈楚帛書的再認識〉,《中國文化》第10輯,頁42-62,1994年8月。【按】又輯入《李零自選集》,頁227-262,1998年2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A57 江林昌〈子彈庫楚帛書《四時》篇宇宙觀集有關問題新探 ─ 兼論古代太陽循環觀念〉,《長江文化論集》,頁372-379,1995年7月,湖北教育出版社。【按】又輯入《楚辭與上古歷史文化研究 ─ 中國古代太陽循環文化揭密》,頁272-286,1998年5月,齊魯書社。
A58 吳振武〈楚帛書“夸步”解〉,《簡帛研究》第二輯,頁56 –58,1996年9月,北京?法律出版社。
A59 鄭 剛〈楚帛書的星歲紀年和歲星占〉,《簡帛研究》第二輯,頁59 – 68,1996年9月,北京?法律出版社。
A60 馮 時〈楚帛書研究三題〉,《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頁190 - 193,1996年9月,吉林大學出版社。
A61 劉信芳〈楚帛書解詁〉,《中國文字》新廿一期,頁67-108,1996年12月,臺北?藝文印書館。【案】輯入《子彈庫楚墓出土文獻研究》頁7-125,2002年1月
,藝文印書館。並附有作者「修訂說明」,頁9-10。
A62 劉信芳〈楚帛書論綱〉,《華學》第二輯,頁53 - 60,1996年12月,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案】輯入《子彈庫楚墓出土文獻研究》頁167-184,2002年1月,藝文印書館。
◎A55 李 零〈古文字雜識(五則)〉,《國學研究》第三卷,頁267-273,1994年5月,北京大學。【案】本文原為50〈土城讀書記(五則)〉,紀念容庚先生百年誕辰暨中國古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A63 游國慶〈楚帛書及楚域之文字書法與古璽淺探〉,《印林》第十七卷第一期(總第九十七期,〈楚帛書及楚域之文字書法與古璽專輯〉,頁2-24,1996年3月。。
A64呂 威〈楚地帛書敦煌殘卷與佛教偽經中的伏羲女媧故事〉,《文學遺產》1996年第4期,頁 - 。
A65 院文清〈楚帛書中的神話傳說與楚先祖譜系略證〉,王光鎬主編《文物考古文集》,頁258 - 271,1997年9月,武漢大學出版社
A66 楊 寬〈楚帛書的四季神像及其創世神話〉,《文學遺產》1997年第4期,頁4 - 12,1997年12月。
A67 周鳳五〈子彈庫帛書「熱氣倉氣」說〉,《中國文字》新廿三期,頁237-240,1997年12月,臺北?藝文印書館。
A68 陳茂仁〈淺探帛書《宜忌篇》章題之內涵〉,《第九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25-237,1998年3月,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A69 蔡季襄遺稿〈關於楚帛書流入美國經過的有關資料〉,《湖南省博物館文集》第四輯,頁21-25,1998年4月,《船山學刊》雜誌社。
A70 江林昌〈子彈庫楚帛書“推步規天”與古代宇宙觀〉,《簡帛研究》第三輯,頁122-128,1998年12月,廣西教育出版社。
A71 邢 文〈《堯典》星象、曆法與帛書《四時》〉,《華學》第三輯,頁169-177,1998年12月,紫禁城出版社。
A72 魏啟鵬〈帛書黃帝五正考釋〉,《華學》第三輯,頁177-180,1998年12月,紫禁城出版社。
A73 王志平〈楚帛書月名新探〉,《華學》第三輯,頁181-188,1998年12月,紫禁城出版社。
A74 陳茂仁〈由楚帛書置圖方式論其性質〉,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所主編《先秦兩漢論叢》第一輯,頁299-314,1999年7月,臺北?洪業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案】本文為第一屆先秦兩漢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1999年4月)
A75 王志平〈睡虎地《日書?玄弋篇》探源〉,《文博》1999年第5期(總第92期),頁28-34。【案】本文與 A62 比對睡虎地《日書?玄弋篇》,考訂楚帛書「
月」(十二月月名),及斗除之月。
A76 曾憲通〈楚帛書文字新訂〉,吉林大學古文字研究室編《中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頁89-95,1999年6月,長春?吉林大學出版 社。【案】又輯入《曾憲通學術文集》頁171-180,2002年7月,汕頭大學出版社。
A77 王志平〈楚帛書“姑月”試探〉,《江漢考古》1999年第3期,頁55-56,1999年9月。
A78 曾憲通〈楚帛書神話系統試論〉,清華大學主辦「第二屆中國古典文學國際研討會─紀念聞一多先生百週年誕辰」論文,頁1-7,1999年10月23-24日,新竹?清華大學國際會議廳。【案】輯入朱曉海主編《新古典新義:紀念聞一多先生百週年誕辰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頁 ─ ,2002年,台灣?學生書局。又輯入《曾憲通學術文集》頁171-180,2002年7月,汕頭大學出版社。
A79 李建民〈楚帛書氣論發微〉,《大陸雜誌》第99卷第4期,頁1-4(145-148),1999年10月。
◎A34 李 零〈《長沙子彈庫戰國帛書研究》補正〉,《古文字研究》第二十輯,頁154-178,2000年3月。【案】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成立十週年紀念宣讀論文,1988年。A80 蕭 放〈明堂與月令關係新證〉,《民族藝術》2001年第1期,頁78-84。
A81 陳久金〈子彈庫《楚帛書》注譯〉,《帛書及古典天文史料注析與研究》,頁73-101,2001年5月,萬卷樓圖書公司。
A82 陳久金〈長沙子彈庫帛書反映出的先秦南方民族的天文曆法〉,《帛書及古典天文史料注析與研究》,頁73-101,2001年5月,萬卷樓圖書公司。
A83 劉彬徽〈楚帛書出土五十周年紀論〉,《早期文明與楚文化研究》,頁219-223,2001年7月,岳麓書社。
A84 馮 時〈戰國楚帛書創世章釋讀〉,《古代天文考古學》,頁13-29,2001年11月,臺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A85 劉信芳〈楚帛書伏戲女媧考〉,頁 -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主编「長沙三國吳簡暨百年簡帛發現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2001年8月17-19日。
A86 劉信芳〈楚帛書考釋二則〉,考古與文物編輯部主編《古文字論集(二)》(叢刊第四號 / 2001年092號),頁163-167,2001年,《考古與文物》出版社。
A87 劉信芳《楚帛書“德匿”以及相關文字的釋讀》,《華學》第五輯,頁130-139,2001年12月,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A88 楊澤生《楚帛書從“之”從“止”之字考釋》,上海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台灣楚文化研究會「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編號19,頁1-5,2002年7月,中華書局。
A89 董楚平《楚帛書“創世篇”釋文釋義》,中國古文字研究會?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所編《古文字研究》第五二十四輯,頁347-351,2002年7月,中華書局。
A90 謝光輝《楚帛書“ 邑” “ 室”解》,中國古文字研究會?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所編《古文字研究》第五二十四輯,頁352-354,2002年7月,中華書局。
A91 白于藍《釋“ ”》,中國古文字研究會?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所編《古文字研究》第五二十四輯,頁355-359,2002年7月,中華書局。
A92 陳偉武《楚系簡帛釋讀掇瑣》,中國古文字研究會?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所編《古文字研究》第五二十四輯,頁360-364,2002年7月,中華書局。
A93 王 寧《釋“孷”》,《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2/wangning01.htm,2002年8月7日。
B1 商志醰〈商承祚教授藏長沙子彈庫楚帛書國殘片〉,《文物天地》1992年第6期,頁29 - 30。B2 商志醰〈記商承祚教授藏長沙子彈庫楚國殘帛書〉,《文物》1992年第11期,頁32-33,轉35。Shang zhitan〈The Fragmentary Silk Writings of the State of Chu Unearthed from Zidangku in Changsha Collected by Professor ShangChengzuo〉,《WEN WU》No.11,1992,PP 32-33,35。
B3 饒宗頤〈長沙子彈庫楚國殘帛書文字小記〉,《文物》1992年第11期,頁34 - 35。
B4 李學勤〈試論長沙子彈庫楚帛書殘片〉,《文物》1992年第11期,頁36 - 39。【案】又輯入《簡帛佚籍與學術史》第二篇「楚帛書研究」,頁71-81,1994年12月,時報出版社。又《簡帛佚籍與學術史》,頁67-75,2001年9月,江西教育出版社。
B5 伊世同?何琳儀〈平星考 ─楚帛書殘片與長周期變星〉,《文物》1994年第 6期,頁84 - 93。
B6 李 零〈楚帛書的再認識〉,《李零自選集》頁227-262,1998年2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B7 楚 言〈楚帛書殘片回歸故里〉,《湖南省博物館文集》第四輯,頁45-46,1998年4月,《船山學刊》雜誌社。

﹝日文部分﹞
C1 梅原末治〈近時出現的文字資料〉(附摹本),平凡社《書道全集》第一卷,頁34-37,昭和二十九年(1954年)。【案】第四節為〈長沙的帛書與竹簡〉。
C2 澤谷昭次〈長沙楚墓時占神物圖卷〉(附摹本),日本河出書房《定本書道全集》第一卷,頁183,昭和三十一年(1956年)。
C3 林巳奈夫〈長沙出土戰國帛書考〉,京都《東方學報》第三十六冊第一分,頁53-97,昭和三十九年十月(1964年)。
C4 林巳奈夫〈長沙出土戰國帛書考補正〉,《東方學報》第三十七冊,頁509-514,昭和四十一年(1966年)。
C5 林巳奈夫〈長沙出土戰國帛書十二神考〉(英文),載《古代中國藝術及其再太平洋低區之影響》第一冊,頁77-101,1972年。
C6 林巳奈夫〈長沙出土戰國帛書十二神的由來〉(日文),《東方學報》第四十二冊,頁24-51,昭和四十二年(1967年)。
C7 池澤優〈子彈庫楚帛書八行文譯註〉(日文),《楚地出土資料與中國古代文化》,頁115-142,汲古書院,2002年3月。

﹝英文部分﹞
D1.Noel Barnard,〈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Chu Silk Manuscript─ A new reconstruction of the text〉,《Monumenta Serica》 Vol.17,PP1-11,1958年。【案】原文為英文稿,諾埃爾?巴 納〈楚繒書初探 ─ 文字之新復原〉,《華裔學志》第十七卷,頁1-11,1958年。
D2.Noel Barnard,〈Rhyme and Metre in the Chu Silk ManuscriptText〉,Papers on Far Eastern History 4,1971年。【案】原文為英文稿,諾埃爾?巴 納〈楚繒書文字之韻律〉,澳洲大學,1971年。
D3 Noel Barnard,〈A Definitive Text of the Chu Silk Manu、script,─a Morden Character Transcription,and a Ten-tative Translation〉,Monograph Serives,No.5,1972。【案】原文為英文稿,諾埃爾?巴 納〈楚繒書文字之總結 ─文字的摹本與試譯〉,澳洲大學,1972年。
D4 Noel Barnard,〈The Chu Silk Manuscript and other ArchaeologicalDocument of Ancient China〉,New York,1972年?,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5,1972年。【案】原文為英文稿,諾埃爾?巴 納〈楚繒書及其他考古學上的中國古文書〉,紐約,1972年。
D5 Noel Barnard,〈The Chu Silk Manuscript and Supplementary Volume〉,New York,1972年?【案】原文為英文稿,諾埃爾?巴納〈楚繒書及其補遺〉,紐約,1972年。
D6 Noel Barnard〈The Chu Silk Manuscript ─ Translation and Commentary〉,澳洲大學,1973年?【案】原文為英文稿,諾埃爾?巴納〈楚繒書譯注〉,澳洲大學,1973年
D7 Noel Barnard〈The Twelve Peripheral Figures of the Chu Silk Manuscript〉, 《中國文字》新十二期,頁453-513。【案】原文為英文稿,諾埃爾?巴納〈楚繒書周邊十二肖圖研究〉,《中國文字》新十二期,臺北?藝文印書館。



1997.11.05 初稿
1998.03.08 二稿
1999.08.30 三稿
1999.10.28 四稿
1999.11.10 五稿
1999.11.20 六稿
2000.04.12 七稿
2000/09/06 八稿
2001.07.01 九稿
2001/12/10 十稿
2002.05.09 十一稿
2002.06.24 十二稿


来自:简帛论坛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08-11-23 17:22

搞研究论文的好文献!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