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范式转换】民俗学研究的普遍性追求 [打印本页]

作者: 邓苗    时间: 2014-4-7 22:20     标题: 【范式转换】民俗学研究的普遍性追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俗学既是一门社会科学,也是一门人文科学,但主要还是一门社会科学。(关于这个观点,我将在合适的时候和时机详细进行说明。)不论是人文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具有两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其中一部分是理论和方法,另一部分则是材料。材料的直接作用是用来论证理论的,而理论的建构又是为了分析具体的材料所形塑的各种事实。如果没有材料或者事实的支撑,我们的理论建构将只能是空头理论,或者说是经不起推敲,无法被人们所运用的死物。而如果材料或事实如果不借助于相关的理论,那么这种对事实的分析也只能陷入具体事实的泥潭拔不出来,我们将无法由表面扑朔迷离、错综复杂、碎片化的东西,看到隐藏在事实背后的东西,看不到这种事实之所以发生的原因和动力机制。因此,理论和材料对于任何人文社会科学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民俗学也是如此。但是,遗憾的是,民俗学最大的缺点却正是理论化的水平不够。我们只有数得过来的几个从本学科的研究得来的理论,而绝大多数的理论都是来自相邻的人类学、文学、历史学等学科。这种情况的发生一方面固然与学科史有关,然而更大的原因则在于人们理论建构意识的缺乏。这种从具体的民俗事实出发建构体系化、系统化的理论的学术追求的无知无觉,不但体现在诸多以民俗搜集为主要工作的地方学者,就是许多学院的受过专门训练的接收了现代民俗学学术训练的学者也是如此,甚至许多知名的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民俗学者也是这样。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他们的作品中看不到理论建构的努力。而当代民俗学的发展,最紧迫的任务就是立足于中国事实的体系化的民俗学学科理论和范式的建构,当然,也包括对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的建构。三十年来,民俗学已经产出了大量的立足于具体事实的具体研究,而资料的搜集也已经十分丰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从这些事实出发,建立适合我们的研究的可以为学界共享的理论和方法。当然,需要补充一句,这是就普遍情况而言的,当然也有部分学者有建构理论的努力,尽管这种理论被学界接受的情况还需要拭目以待,比如神话母题,比如民间信仰筑梦民生的理论等。
作者: 邓苗    时间: 2014-4-7 22:41

上边最后似乎没说清楚,学科的建立需要的是普遍性的理论,而非客观性的理论,但是客观性的追求也是普遍性的理论建立的一个基础。我们所需要做的,首先是正视民俗学研究的客观性追求,然后在这种客观性的基础上建立更加广泛的具有普遍性的理论体系,从而使民俗学成为一门系统的、完整的,具有自己的完整理论和方法、方法论的学科。
作者: 小唐第二    时间: 2014-5-11 08:59

如果说所谓的学术就是把西方的理论介绍到中国来,那么,这样的学术宁可不做。

[ 本帖最后由 小唐第二 于 2014-5-20 16:09 编辑 ]
作者: 高丙中    时间: 2014-5-13 22:32     标题: 当学生并不可耻

学术有规范,翻译、评价外国的知识与学术,遵守规范就一样是值得尊敬的劳动。
作者: 王霄冰    时间: 2014-5-16 16:02

引用:
原帖由 小唐第二 于 2014-5-11 08:59 发表
如果说所谓的学术就是把西方的理论介绍到中国来,那么,这样的学术宁可不做,传声筒最大的悲哀就是贩卖学术、招摇撞骗。当西方理论的贩卖者是最可耻的事情。
其实学术不分国界,无论是中国民俗学还是其他学科本来都应该是国际学术的一部分。作为学者,我们有必要随时了解国际学界的主要动向,也有责任将自己的研究与国际学术接上轨。但由于我国很多学者不重视外语学习,不能阅读外文原著,所以才出现了很多专门介绍西方理论的著作和文章,而且往往很受欢迎。只要任何有过译介经验的人都知道,这项工作并不轻松,是需要付出十分辛勤的劳动的。
作者: 小唐第二    时间: 2014-5-20 16:11

前一阵看旅游人类学的一本教材,一看前面的研究综述全是西方的种种理论,临了介绍了一本中国的有些许创见的著作。感触良多。上面那句话也太有些激愤了,呵呵,还是要理性才行啊。
作者: 辛巴达    时间: 2014-10-15 18:52     标题: 回复 5# 的帖子

应当鼓励学术翻译事业,同一部著作也应当鼓励有多样的译本,方可比较磨砺。同时也应当重视把汉语著作翻译为更多的语言。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