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民俗学(民间文学)高校硕士学位论文目录
[打印本页]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4-4-5 21:31
标题:
【转】民俗学(民间文学)高校硕士学位论文目录
闲来无事,做了一些目录工作,呵呵。拿来与大家共享。这里是我所能搜集到的各个高校的民俗学(民间文学)的硕士论文题目。嘿嘿。大家猜猜我是谁?
院校 作者 毕业年月 导师 论文题目
北京师大
1953年第一批研究生:张紫晨、乌丙安、张振犁、李淑华、蔚家麟(两年毕业)
1955年第二批研究生:潜明兹、巫瑞书、屈育德、陈子艾、杨秉礼(1959年毕业)
1963年第三批研究生:叶春生、李绪鉴。
1979年第四批研究生:程蔷、刘铁梁、李德芳、李稚田、龚笃清、陈洪新
程蔷 1982、7 钟敬文 唐西域胡人识宝传说
刘铁梁 传统“花儿”的内容与形式
李德芳 北朝民歌的社会风俗史研究
李稚田 顾颉刚与民间文艺学
龚笃清 论冯梦龙的民歌俗曲观
陈洪新 吴歌中所反映的资本主义因素
张铭远 1985、7 钟敬文 许钰 中国现代神话学史的新展开
苑利 中国人类学派故事学史初探
郭于华 1987、7 张紫晨 论闻一多的神话传说研究
邱希淳 论吕洞宾传说的演变
余梅 论黄土高原妇女歌谣中的伦理意向及其历史内涵
乔继堂 1989、7 钟敬文 许钰 论爬山歌的形式和流布
刘宁波 原始文化观念中水的再生功能试析
周爱明 论狐妻故事的传统文化精神
王增勇 张紫晨 黄土文化和土地崇拜
梁木森 淮阳人祖庙会研究
黄秀根 汉代民俗概论
何彬(女) 日本两墓制
尹成奎 朝鲜民居文化考
康丽 2000 中国巧女故事新探
岳永逸 2001 天桥街头艺人生活史研究——以技艺传承为主
邻里纠纷与村落惯例
丫鬟山庙会研究——以宗教活动为主
2002 杨家将故事研究——以华北地区杨门女将故事为主(99级)
华北“预知未来型”故事研究
河北东部皮影戏影卷研究——影卷《五锋令》的现代民间传承与表演
民俗生活中的木板手画——杨家埠年画考察
土楼的民俗研究——以闽西、闽南地区方圆土楼为主
清代会馆祭祀制度研究
李亚妮 2003 青春期民俗教育——2001-2002年陕西关中地区三村田野调查与地方文献资料的描述和分析
李 鹤 从社会性别角度看旱作农业地区的用水民俗——以山西省霍州市阎家庄乡刘家庄村为个案
王秀梅 经歌与乡村女性叙事——以山东省巨野县经歌和乡村女性叙事群体研究为个
赵晓双 节日与性别——黄河九曲灯仪式中的性别角色与分工的初步调查与分析
李 美 2004 刘铁梁 桂西壮族丧葬仪礼及其功能
陈巴黎 刘铁梁 北京的东岳信仰与东岳庙香会组织研究
王 丹 刘铁梁 伍家沟村精怪故事类型研究——兼论故事中的地方性知识
华智亚 刘铁梁 族谱与村民的记忆——塘村的个案
项 萌 刘铁梁 客家家族制度、文化与女性——来自广西朱砂垌村的个案研究
西村真志叶 万建中 中国民间幻想故事的文体特征研究
王素珍 万建中 《风俗通义》的风俗观研究——兼论《风俗通义》在中国民俗学史上的价值
程善伟 万建中 峄山风物传说论析
周锦章 2005 寺庙大杂院的历史变迁与社会关系的互动——以北京西四北三条隆长寺为个案
吴静瑾 2005 萧放 《清嘉录》与清代中期江南地区岁时民俗生活
张恒艳 2005 萧放 作为家庭节日的“七月十四”——对广西壮族“七月十四”社会功能及山变的考察与思考
陈纹珊 2005 萧放 晚清北京岁时民俗志与都市岁时节俗研究
王学文 2005 刘铁梁 村落生活方式与村民地方感——一个京郊石业村落的考察
郭丽云 2005 刘铁梁 村落联合体的文化传统及其再造——北京丰台区“花乡十八村”个案研究
毛淑芬 2005 董晓萍 两个村庄的传统葬礼民俗及其社会性别角色——以山东省阳谷县闫庄村与河南省台前县杨岗村葬礼为个案分析
王立阳 2005 万建中 求雨仪式与村落空间——后营的个案
李 秀 2005 万建中 论民俗旅游的展示模式及舞台分层的景观展示系统
李 莉 2005 万建中 论镜母题中的他者观和自我观
李红武 2005 杨利慧 现代民间口承神话演述人及其神话观研究——以陕西省伏羲山、女娲山演述人为个案
马丹丹 2005 杨利慧 献祭与礼物——1926-1948年华北农村社会体制变迁的文化解释
周 春 2005 杨利慧 当代中国乡村的民间故事讲述活动——以湖北省丹江口市伍家沟村为例
何晋 2006 绕游民俗志——试从清至民国时期北京、四川两地的资料切入
李小川 城市化进程中的民俗变迁——以北京市石景山区庞村为个案
王瑞华 萧放 从《礼记•乐记》看先秦乐俗观
吴丽平 萧放 <杭俗遗风>与晚清杭州城市民俗研究
柳芳菲 从晚清定婚习俗看民间俗规与国家律典的协调与距离——以晚清时期北京定婚资料为例
詹环蓉 刘铁梁 冲突与谋合——北京桑峪村天主教群体的个案考察
张旭 万建中 中国民间散文叙事文学中的“变形”母题
赵长坤 万建中 多元文化视角审视下的高中语文课程——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为例
张成福 中国神话母题索引——以辽宁、河南、四川、浙江、陕西和河北六省“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故事卷”中采录的现代民间口承神话为材料
仝云丽 杨利慧 神话、庙会与社会变迁——河南淮阳人祖神话与庙会的个案研究
代改珍 杨利慧 旅游与传统文化的再生产——对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的田野研究
靳晓娜 2007 董晓萍 《白蛇传》传说的文本整理与电子典藏——从《白蛇传》传说文本与民俗志地名关系的角度切入
曾燚娜 董晓萍 牛织传说的文本整理与电子典藏——对牛织传说图形的民俗文化内涵分析
王晓鸣 董晓萍 梁祝传说的文本整理与电子典藏——从梁祝传说文本与历史地名关系的角度切入
贺少雅 萧放 清代至民国时期河北省永清县水灾民俗初探
苏燕 萧放 王树楠与《新疆礼俗志》
许明堂 萧放 《朱子家礼》研究——以近世家族礼俗生活为中心的考察
孙乾飞 万建中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的生成过程考察——以《中国民间文学集成门头沟卷》为个案
李琼 中国民间魔宝故事
王诗愉 刘铁梁 说唱与敬神
谢磊 刘铁梁 闲暇、生计与文化——近世京城八角鼓票房的流变
袁明子 刘铁梁 胡同中居民的地方感与民俗文化的地方性
孙甜甜 刘铁梁 老字号商家管理传统中的内外关系——北京大栅栏老字号的民俗考察
周全明 杨利慧 康丽 康家营子弟大秧歌——对北京近郊一个调香老会信仰仪式和组织制度的考察
阮氏好 杨利慧 康丽 越南荣军烈士纪念仪式之田野研究
杨静 杨利慧 康丽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北京天桥中幡的保护与传承为例
卢海英 杨利慧 康丽 河北武强木版年画的生产与变迁
常华 杨利慧 康丽 大众文化对民间文化的整合及结果---以涉及民俗内容较多的电影为例
蔡锦碧 2008 节日史志文献整理与数据处理(福建省)
韩冰 建筑牺牲型故事与建筑民俗
王敏 县卷本故事数据库中的“狐狸与人”主题故事母题描述与故事类型索引
张世昌 北京徽籍会馆志与会馆民俗
陈建丽 北京妙峰山碑刻文献与香会(花会)组织的集体记忆
谢艳丽 传说记忆与村落生活——以葛庄孝妇传说为个案
王雪 民国以来北京近郊丧葬礼俗的变迁——以一个“大了活”的口述史为个案
白劲光 坟墓的“现代化”过程——以北京郊区墓葬改革过程为例
尹滢 看坟人的历史记忆与民俗生活
马永基 社会转型期的村民合作传统变迁——以鲁中山区的郑村为个案
王效珅 对城市化进程中原住居民生活现状的考察——以望京社会为个案
程安霞 旅游开发与传说传承的扩展化
林静 羌族族群认同的变迁
李智 湖北武当地区的“叫魂”习俗——一项医疗民俗的民族志研究
王均霞 敬神的妇女:泰山进香女性的民族志研究
邵凤丽 2009 家谱凡例研究——以徽州汪氏家谱为例
郭慧宁 《太平广记》报应类故事初探——兼与当代中国部分报应故事比较
徐聪 民国时期北京岁时节日文献与岁时节日民俗
赵娜 北京旧城寺庙与街区用水——以北京西单地区羊皮市胡同等个案调查为例
连莉 北京传统茶行经济民俗地图
王宇琛 国王妻子型故事研究——以孟姜女故事类型分析为例
何深 云南黑井的盐业技术民俗与私盐问题
马海燕 传统文化的利用与再造---以洛阳老字号“真不同”为个案
张丽君 都市民俗旅游口头表演研究--以什刹海胡同游的三轮车夫为考察对象
王耀凤 地方神之建构与传承——以丽江纳西族保护神“三多”为个案
郭文钠 满汉全席与清末民初满汉关系的变迁
罗丹 被选择的传统:旅游视角下的广州波罗诞庙会
徐天基 仪式性馈赠:河套沟人的象征之旅
丁红美 当代农村中的兄弟交往实践研究——以西草泊村为例
陈影 民俗教育在中学阶段的实践与反思——以北京市兴海学校为例
俞晓燕 一个庙会的复兴与再定义——对嘉兴网船会的民俗志研究
李晓萍 京西山区村落生产领域的空间结构——以大安山村为例
曹俊仙 地域社会与地方戏的传承——民俗学视野下京西山梆子戏的传承研究
黄霏霏 个人生活口述史的民俗志研究——以翁向新《晚晴斋忆旧》为例
2、
华中师大
陈建宪 1987、12 刘守华 民间故事与宗教文化
黄永林 1988年5月 刘守华 论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关系——兼评郑振铎的俗文学观
孙丹 1988年5月 刘守华 儿童审美心理与儿童文学
何红一 1990年1月 刘守华 女娲·葫芦·息壤——试论中国民间叙事中的崇土意识
顾自力 1990年年12月 刘守华 鲧禹神话与原始巫术——对一个古典神话的新解析
粟定先 1991年5月 刘守华 侗款源流及文化价值试探
陶范 1994年5月 刘守华 中日异类婚故事初探
刘晓春 1994年5月 刘守华 灰姑娘故事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蒋明智 1994年5月 刘守华 民间童话与儿童审美心理
熊和平 1997年5月 刘守华 论龙女故事的特色与价值
孙正国 1997年5月 刘守华 中国虎故事的类型研究
周北川 1998年5月 刘守华 解难题——一个著名故事母题的解析
罗鹏 1998年5月 陈建宪 土家族丧葬习俗的田野调查
王松涛 1998年5月 陈建宪 关于《山海经》研究的数据库编程与应用
陈宜安 1999年5月 刘守华 安徒生童话与民间故事
林继富 1999年5月 刘守华 中国怪孩子故事研究
刘旭平 1999年5月 刘守华 唐代狐精故事研究
罗宏杰 1999年5月 陈建宪 中国葫芦民俗的符号学阐释
龚浩群 2001年5月 陈建宪 一个古老神话的再生与传承——湖北长阳廪君传说考察报告
张剑 2001年5月 陈建宪 月亮神话母题的象征
程秀莉 2002年5月 黄永林 火塘文化、“掰人”习俗与民间故事家刘德培的故事传承
余霞 2003年5月 陈建宪 鄂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角色转换功能
张晓舒 2003年5月 陈建宪 中西狼外婆(小红帽)童话的比较
贾 平 2004年5月 陈建宪 当代村落中的古老传说——对张谷英村一个风水起源传说讲述、传承状况的考察
张 捷 2004年5月 陈建宪 楚剧在民间——聚焦楚剧的当代命运
纪 军 2004年5月 黄永林 女书叙事诗与女性叙事
霍晶晶 2004年5月 黄永林 来来往往的风景——“汉味小说”与武汉都市民俗
徐金龙 2005 陈建宪 雅谑与狂欢的话语盛宴:明清文人辑本笑话与当代民间口传笑话之比较
聂达 2005 陈建宪 形象与话语的第三类表达---民间文学影视文本的纪录与阐释
王青 2005 黄永林 马街书会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关于河南马街书会的调研报告
张静 2005 陈建宪 黄陂木兰传说研究
祝晓春 2005 林继富 巫山神女传说研究
李丽丹 2005 黄永林 学习与借鉴,创新与超越---从“三言”异类婚故事看冯梦龙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周惠英 2006 林继富 中元节民俗仪式研究--以湖北省团风县团风镇七月半民俗为例
李林悦 2006 陈建宪 民间故事中公主角色的文化意义及叙事功能
肖志刚 2007 林继富 “汉川善书”探析
王雨露 2007 陈建宪 赵树理作品人物形象的民间性研究
梅仕士 2007 陈建宪 民间文化元素在电脑游戏创作中的运用——以网络游戏《暗黑破坏神》为例
欧阳梦 2007 林继富 土家族建房习俗研究——以湖北宣恩县老岔口村为例
王曼利 2008 陈建宪 文本背后的文本——苗族古歌《说古唱今》语境研究
徐媛 2008 林继富 《民间故事传承人保护方案研究》——以民间故事传承人刘德方为例
白杨 2008 林继富 神圣与世俗——荆楚年俗新解
周阳 2009 林继富 锡伯族“西迁节”文化内涵研究
李林 2009 林继富 论官方制度对寒食节清明节的影响
李燕 2009 陈建宪 试论传统民俗文化的现代重构问题——以河南淮阳太昊陵庙会为例
陈晶 2009 陈建宪 一个古代“送瘟神”习俗的现代遭遇——湖北黄石市西塞神舟会调查
辽宁大学
李雪萍 1997 试论民间文学的本质特征及其地位的衍变--从传播学视角的探索
孙庆忠 神话思维论
叔翼健 2001 论明代中后期的狎妓之风
关溪莹 闯关东故事的文化解析——以辽宁口承文本为研究对象
孙文福 丧葬禁忌论析——以北方汉族为例
吉国秀 当代育儿习俗研究——以汉民族为主体
朱艳菊 2002 论女性生殖崇拜的文化功能——以东北为例
张莹 2003 关东汉族民间伦理观念论析——以辽宁歌谣口承文本为对象
刘悦萍 乡村集市与民俗生活互动研究——以河北省新城县为例
李胜基 中国汉民族传统闹房习俗论析
王平 东北“二人转”的民俗学研究
詹娜 辽东民间社会的姻亲关系——以沙河沟村为例
刘宁 现代城市民间麻将赌博风俗研究——以爱群东社区和仪表社区为例
陈映婕 2004 吴越树木信仰民俗论析
齐心 生之延续:人鬼婚恋型故事研究——以辽宁民间口承故事为对象
侯小宁 鞋在中国传统婚俗中的符号意义
蒋晓杰 中国传统婚俗中彩礼与嫁妆的流变研究
张婉 现代性影响下的海岛渔民的民俗心理研究——以长兴岛镇八岔沟乡为例
王志清 2005 阜新地区巴拉根仓故事论析
苑杰 村落仪式与日常生活——以黄古屯小庙及其仪式为例
郝芳 门文化与其象征意义
傅平 山神信仰及其复兴的文化论析——以新村为例
侯景娟 中国民间蛇信仰
曾荣平 论中国蛋生殖崇拜
李迎君 2006 中国桃文化论析
申洁 汉族民俗生活中的色彩文化研究
陈妍 汉族民间禁忌语的文化阐释
石彦梅 “南蛮子憋宝”故事的文化论析——以辽宁民间口承文本为对象
孙晓颖 民间口头叙事中的“成年礼”——以“两兄弟”故事类型为例
李琳丽 徽州牌坊研究
穆爽 民俗实践中身体的符号意义
梁芳 中国汉族天鹅处女型故事研究
王正宇 皮影戏的现代价值——以辽南民间演影为例
潘晓娟 明清时期晋商家院文化研究
宁峰 赣南客家围屋的民俗文化研究
田柔永 韩国面具及面具舞的文化阐释
朱月 天保村的狐信仰研究
柴楠 中国民俗文化的宣泄功能研究
张鹰 满族民间游戏的文化研究
原源 2007 分家:日常生活的节点——以辽宁省海城市大莫村为例
雷俊霞 《释谚》平议兼其民俗语汇探析
冯悦 晚明城市民俗生活及其变迁研究——以“三言”、“二拍”为例
张宏伟 满族民间剪纸研究——以锦州医巫闾山地区为例
任秀杰 试论当代新俗之一:网络日记的文化建构及其意义
吕丹妮 茶馆之文化研究——以北京茶馆为例
杨娟 辽北地区牲畜市场商业民俗文化的变迁——以昌图县亮中桥镇北方黄牛交易市场为例
姬广绪 大石桥迷镇山娘娘庙会的变迁
王静 蒙古民族“敖包文化”变迁之探究——以蒙古贞地区为例
李阳 动物报恩故事研究——以辽宁民间口承文本为对象
邵媛媛 岫岩“烧香”仪式的文化研究
薛丹 2008 中国蛇郎故事之季女母题研究
尹忠华 丧葬习俗中的纸扎工艺研究——以大连北部山村民间纸扎为例
韩佳琦 《俚言解》研究——以民俗学视角
张晓莹 都市民间信仰的文化研究——以沈阳太清宫为例
李宏岩 养鹿群体文化及其实践理性的研究——以辽北营厂村的养鹿技术民俗为例
李楠 被建构的女性:产育场域中身体与权力的对抗与合谋——以辽北大觉堡村的产育民俗为对象
刘家佶 《目前集》民俗语言学研究
刘佳 民间故事中命运主题的研究——以辽宁民间口承文本为研究对象
梁肖 民俗生活中民间权威的角色与功能研究——以邓家台村的日常生活为对象
阮媛 汉族女红文化探析
周艳娇 新兵地区”鞑子秧歌“研究
张庆 现代都市婚介问题研究
吕慧敏 《搜神记》中的巫文化研究
祁欣 2009 《蜀语》等五种明代文献的民俗语言学解析
李婷 试论中国葫芦崇拜
冯军花 山西怀仁“旺火”习俗研究
代雪梅 转型时期沈阳皇寺庙会的变迁研究
何芳 《匡谬正俗》、《封氏闻见记》等五本唐代文献的民俗语言学解析
白云峰 花馍的隐喻与礼俗的现实——以山西下村花馍礼俗为对象
孟相男 二界沟“古渔雁”民间文学研究
许静 张山营民间刺绣文化解读
毛丽蓉 “收吓”仪式的民俗解读
闻良 西道村丧葬仪礼中“出黑先生”的研究
刘芳 从明代民歌解读明代的婚恋观念
陈曲 “屋墓混建”丧葬习俗的深描与阐释——以重庆宝花村为个案
张岚 医巫闾山歪脖老母信仰的文化解读
赵洪娟 黑龙江洛村礼物交换研究
山东大学
黄今姬 2002 红山峪村传统节日民俗调查与研究
刁统菊 红山峪村婚姻民俗的调查与研究(1950-2001)
张勃 寒食节起源研究(叶涛)(唐代节日研究,博士论文,2007年,中国古代史导师:齐涛)
李伟峰 2003 泰山香社民俗文化研究——以泰山现存香社石碑为例
李飞 从太谷曹家“三多堂”看明清晋商商贸和生活习俗
陈必昌 佛教对中国传统民间信仰的影响与冲击
曲洪伟 2004 胶东火炕民俗调查研究——以龙口常伦庄为例
姚传义 山东民俗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荣新 近代济南城市商业习俗研究——以普利街街区为例
马婕 井塘村宗族的调查与研究
李凡 山东聂家庄泥塑的调查与研究
秦荣艳 2005 社会转型对农村婚姻习俗的影响研究——以井塘村三个个案为例
辛灵美 民间信仰与村落生活研究——以井塘村的香社组织为例
胥志强 2006 择日:时间与生命形式
王芹 孔府喇叭户调查研究
李然 传说、庙会与村落生活——以费县龙王堂庙会为例
任双霞 2007 泰山王母池的神圣表达
赵龙 论新时期民俗学的发展阶段
王明远 • 省府前街的历史变迁与民俗传承
杨冰 • 神灵、庙宇与村落生活:对一个鲁中山村民间信仰的考察
孙芳 • 村落符号资本的经营与运用
郭贵荣 2008 《醒世姻缘传》婚俗解读
刘爱昕 茶食与乡民礼俗生活——鲁西刘庆洪村茶食礼俗研究
张玉 民间艺人、书会传承与乡民社会——胡集书会调查与研究
卢翱 “河州花儿”的演唱习俗与传承——以甘肃临夏松鸣岩“花儿会”为例
张萌 2009 总司庙与总司信仰——泰安祝阳总司庙调查与初研
张璐 泰山红门宫民间信仰的调查与研究
岳淑茗 现代婚礼对传统婚礼的继承与变革——以嘉祥东关汉民婚礼为例
袁冬梅 当代农村寿诞礼俗的传承与变迁(1949年以来)——以山东肥城董庄铺二村为例
刘晓 西方汉学家泰山信仰研究述论
本文转载自:民俗文化视频
http://folkvideo.ccnu.edu.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29
作者:
胡寄奴
时间:
2014-4-5 23:38
很珍贵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4-4-6 20:08
楼主辛苦了,多谢!
作者:
土家寨子
时间:
2014-4-14 09:49
特别好,
,谢谢。
作者:
caiseshamo0716
时间:
2014-4-22 19:46
作者:
安蓝蓝
时间:
2014-5-5 21:22
谢谢分享。你是个传说……
作者:
xyz2013
时间:
2014-5-22 18:01
找到了老师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