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书店里面民俗书籍的现状
[打印本页]
作者:
蓝色爱德华
时间:
2014-2-7 10:10
标题:
书店里面民俗书籍的现状
过年的时候去书店,习惯性去找有关民俗的书籍,真的没想到,民俗类的书籍在书店不受欢迎到了这种地步......
济南最大的新华书店,和民俗有关的书籍就只有这么一点点地方......
除了乌丙安先生的一套文集,其他的书真的是惨不忍睹啊
难道民俗在别人的眼中就只是风俗的大集合么?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4-2-7 14:39
在专业性学术书店情况要好一些,比如昆明清华书屋,有民俗学专架,著作还算比较全面。另外,由于“民俗学”学科本身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因此很多民俗学书籍被归到其他学科的书架上,比如《山海经》、《荆楚岁时记》等在“古籍”;《岁时民俗与古小说研究》等在“古代文学”;《故事的歌手》等在“外国文学”;《哈尼族服饰文化与历史记忆》等在“民族学”;《金枝》等可能在“人类学”…………在图书馆也是这样,民俗学相关的藏书分别在“风俗与地理”、“少数民族文学“、”儿童文学“、“各时代作品集”、“民族史”、“文学理论”、“宗教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古代文学”、“现当代学”、“外国文学”、“社会科学综合”、“美学”、“哲学”、“语言学”、“历史”、“古籍”等分类书架上。有些院校、研究机构拥有专业的民俗学、民间文学资料室,比如北师大、中山、民文所等。
作者:
小猫咪
时间:
2014-2-11 20:50
民俗书卖得最好的不在书店可能是年货乡场上的地摊,老黄历什么的。
作者:
苏丽珍
时间:
2014-2-11 21:02
还是孔夫子旧书网上多一些 要么是淘宝上的复印版 一般卓越、京东等上面真是少得可怜
作者:
蓝色爱德华
时间:
2014-2-14 14:33
标题:
回复 2# 的帖子
这里还是体现出来民俗属于一个交叉学科,很多书籍其实在综合性的书店里面体现不出来
还有,张兄,能告诉我在这里怎么发图片啊?
作者:
蓝色爱德华
时间:
2014-2-14 14:35
标题:
回复 4# 的帖子
看需要什么样的书籍了,要是畅销书的话,当当、亚马逊以及淘宝上都有,要是学术类的话还是在孔夫子旧书网上多一些,要是学术类的书想买便宜的,还是在淘宝上比较常见
作者:
南池子
时间:
2014-2-15 15:35
过年期间逛了几家实体书店,在“民俗”书架上的基本都是风水、相书、皇历一类的类书。民间信仰类的放在了“宗教”一栏,建筑、饮食一类的放在了“传统文化”一栏,有一些理论类的放在了“人文社科”或者“历史/哲学”一栏,也有放在“人类学/社会学”里面的。
作者:
蓝色爱德华
时间:
2014-2-15 15:42
标题:
回复 7# 的帖子
虽然民俗包罗万象,但是总觉得风水相学这一类的东西所体现的内容有点太狭窄了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4-2-17 12:24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现在的民俗学著作很多都已经没货了,急需再版!列的很多书单,上面很多书都买不到,这也是一个问题。
作者:
蓝色爱德华
时间:
2014-2-17 13:39
标题:
回复 9# 的帖子
哎,是不是有很多也和书籍本身有关呢?比如学术类的书,一般的书店也买不到
作者:
车前子
时间:
2014-2-18 01:43
引用:
原帖由
蓝色爱德华
于 2014-2-15 15:42 发表
虽然民俗包罗万象,但是总觉得风水相学这一类的东西所体现的内容有点太狭窄了
在普通读者眼里,民俗就是婚丧嫁娶风水相术老黄历,实用就行。他无法把自己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升到“学”的高度,他也不懂啥叫“学”,也没有这种“文化自觉”。
作者:
车前子
时间:
2014-2-18 01:47
至于一般的书店也罢图书馆也好,那里的工作人员对民俗这个概念(学科)如何认识?他认识不到的东西,怎么去做?可想而知了。
作者:
蓝色爱德华
时间:
2014-2-18 09:09
标题:
回复 11# 的帖子
这么说我就有点理解了,只是把乌丙安教授的文集和风水学摆在一起有点让人难受
作者:
车前子
时间:
2014-2-18 11:34
标题:
回复 13# 的帖子
乌老师会感到难受吗?不一定。一般读者做事还是崇尚实用主义,《文集》和“风水学”摆在一起,肯定是翻看后者的多,销售量也大。但能让这些一般读者因此而有机会接触一下民俗学专著,领悟到这些“术”原来还可上升为“学”,将经典和通俗结合一下子,不经意间可能会起到通过其他方法和渠道起不到的作用。
眼下,民俗学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更多的是在院校和专业研究机构以及一些民俗学爱好者眼中受宠、流行,非此专业和非此爱好者,对这些接触太有限了,甚至脑子里根本没这个概念(对这个问题,走向社会的民俗学专业毕业生最有发言权)。因此站在社会大众的角度去看这个事儿,就很好解释了。同样还可以说明,对社会大众,最起码向知识界、公务员界、社会文化爱好者和“识字青年”普及民俗学基本知识,逐步夯实其社会基础和认可度,也应当是一件事儿。
作者:
蓝色爱德华
时间:
2014-2-18 14:25
标题:
回复 14# 的帖子
了解了,任重而道远啊
作者:
沙野
时间:
2014-2-18 22:29
标题:
提个醒
无所不在,有集中,有散在而已。。。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