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古城复兴:徘徊于过度商业化与保护严重不足之间 [打印本页]

作者: 陶立璠    时间: 2014-1-18 18:39     标题: 古城复兴:徘徊于过度商业化与保护严重不足之间

古城复兴:徘徊于过度商业化与保护严重不足之间 2014年01月15日 15:38
来源:凤凰网城市 孙晓青

         对古城来说,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个最坏的时代。
近年来,各地对古城镇进行修复与开发的热情不断高涨,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去年国内有不少于30座城市正在或策划投身“古城重建”热潮,重建项目从数亿元到上百亿元不等。
河南开封市要将老城区改造成近20平方公里的实景人文旅游胜地,重现北宋“汴京”时期盛景;山西大同在推行一个庞大的古城修复计划,从而能“回到明朝”;银川要重建西夏古城、苏州要修建“古城墙”、敦煌要建敦煌古城、河北滦县计划复建滦州古城……
几乎同一时间,古城成了各地政府眼中的“香饽饽”,成为了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聚宝盆”。
然而,在“古城热”的背后,各地探索出不同的建设模式,有些地方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有些地方则步入歧途,不但未能利用古城建设取得期望的经济社会效益,反而给古城带来难以挽救的破坏。
不仅如此,各地争相招商引资迎客上门,游人如织、商业浪潮席卷的背后,是各类隐患日渐增加,一旦出事,往往更是惨痛的境况。
1月11日凌晨,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大火让这颗有着1300年历史的茶马古道上的明珠再也无法完整。然而这并非孤例。去年3月,云南丽江大研古城内发生火灾,去年10月,中国第一古商城——洪江古商城突发大火,去年11月,黔江濯水古镇风雨廊桥发生火灾已无修复可能……
灾难已过,但留下的追问与思考却仍在继续。
悲情“月光城”
1月12日,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飘起雪花。
这仿佛是场祭奠,为着一天前独克宗古城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
被白雪覆盖的独克宗古城上,空气中依然有烟灰的气味。在古城四方街,曾经熟悉的银器店、客栈、酒吧、锅庄广场面目全非,甚至世界上最大的转经筒都未幸免。轰隆的挖掘机仍在清理火场。
独克宗古城始建于唐朝,是中国保存最好最大的藏族民居群,如今却再也无法重生了。242栋房屋被烧毁,335户群众受灾,这个藏语中美丽的“月光城”已是一片废墟。
独克宗古城坐落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建塘镇,曾经是滇藏茶马古道的枢纽,“独克宗”是按照佛经中的香巴拉理想国建成的。近年来,随着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香格里拉县加强了对独克宗古城的保护和修缮工作,重现了古城的历史风采,并使之已成为香格里拉的精品旅游景点,每年都吸引着数百万海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古城的建筑布局犹如八瓣莲花,古朴的藏式木屋一幢接一幢,当地百姓至今仍然在这里平静地生活。来自广西的董女士在独克宗古城卖了8年首饰,这次火灾把她的店铺烧了个精光,损失达上百万元。
在她看来古城里的火灾隐患早就存在的。“夏天时,古城里就经常断电、短路。冬天香格里拉那么冷,家家户户都要开空调和电热毯,用电量更大,超出了负荷。只要有一根老化的电线蹦出个火花,就有可能一烧烧一片。”
许多受灾群众把“消防栓不出水”归为注定出现火灾的隐患之一。据当地记者调查发现,2011年前,独克宗古城并没有专门的消防设施,2011年州里下决心投入800万元,建设了古城的室外消防系统。由于消防设施是后添置的,管道大多裸露在外。独克宗古城冬季温度低,夜间会到零下10多摄氏度,消防管道通水会引起水管爆裂,因此平时管道里没有水,有事时再从高处放水,但水到达消防栓需要一定的时间。消防官兵展开扑火时,管道里是有水的,但15分钟后,高处的消防栓水压开始不足。
在香格里拉县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官方这样分析这场灾难的“导火索”:第一,古城房屋多为土木结构,易燃烧;第二,城内通道狭窄,大型消防车无法进入受灾核心区;第三,当地气温较低,致消防设施供水水压不足。
就在独克宗古城火灾发生一天前召开的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暨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人们都在畅谈当地旅游的美好前景,却没人提及如何应对旅游景点的安全隐患。而面对如今满目疮痍的独克宗古城,不仅是云南当地的政府,各地热衷古城的政府都该反思,在古城带来旅游红利的同时,如何增强忧患意识,如何切实将历史留下的瑰宝保护起来。
近年来,古城频遭破坏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仅过去一年,就发生过多起古城大火事件。探寻原因,土木结构、电路老化、道路狭窄导致消防设施难以发挥作用……各种消防难题几乎是共同的。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朱自煊曾说,与西方相比,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特殊性。因为我国的古建筑大多为土木结构,与西方的砖石结构不一样,很难保护。对此,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福泉觉得应该认真来思考如何保护这些以木构架建筑为主体建筑群和突出特色的古城古镇。
在他看来,木结构建筑既是我国传统建筑的突出特色,但从防火上而言也是软肋。从技术上而言,除了在布置防火灭火装备、如何安排既是景观又可以在火灾发生时派上用场的溪流、井、泉等的合理布局,如何考虑使用不影响民居传统外观而又能防火的建筑材料设施,我甚至想到有没有这样的可能,科学家们发明出一种能在木结构外层涂或包装上一层看去完全酷似木头而又能防火的材料等等,都是对我国古城保护提出的新挑战和要求。

[ 本帖最后由 陶立璠 于 2014-1-18 18:45 编辑 ]
作者: 陶立璠    时间: 2014-1-18 18:41     标题: 古城复兴:徘徊于过度商业化与保护严重不足之间 2

古城之殇:古城生存空间的保护应引起足够重视(2)


2014年01月15日 15:38
来源:凤凰网城市 孙晓青

扭曲的“古城保护”

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的商丘古城,是国内唯一一座“内城、城湖、城郭”三位一体、保存完整的城池,同时也是全国罕有的4000年来不断依托原址重建、形成六座城池“城摞城”格局的古城,其历史文化价值与旅游开发价值堪与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相媲美。

多年以前,当地政府就聘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严国泰等编制了古城保护规划,然而,该规划由于财力不足等原因迟迟得不到实施。如今,这座绝版古城正面临着生产生活的双重挤压,文化遗产保护面临巨大挑战。

据睢阳区文化旅游局的调查,1.13平方公里的古城内城里,常住人口高达3万人。此外,这里还云集着21个行政事业单位、10个商业金融单位、15家企业、14所学校、4家医院、54个厕所以及93条道路。当地人形容说,“古城虽小,人满为患;百业汇聚,五脏俱全”。

然而,古城内除了归德府文庙、侯方域故居等知名景点保存较好外,许多居民的房屋和商户经营的场所均已十分破败。学生下午放学时整个交通几乎陷入瘫痪状态;不少厕所因人满为患来不及清扫,向街道散发着恶臭。拥挤的窝棚、破败的建筑、横流的污水,还有刺鼻的空气,给古城的保护与发展蒙上了厚重的阴影。

《半月谈》记者在商丘古城调研发现,当地居民对古城改造愿望非常迫切,居民们告诉记者,商丘古城是个好宝贝,但这么多年来,古城居民的居住条件不见改善,不少文物点周边环境、风貌破坏严重,百姓急、政府急,但做起来又深感有心无力。

不仅是商丘,如何兼顾保护与发展也是横亘在很多政府心头的难题。今年年初,住建部与国家文物局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检查中发现,湖南岳阳、山东聊城等8个城市因保护不力,致历史文化遗存遭到破坏,历史文化名城价值受到严重影响。

在《半月谈》的调查中发现,一些地方存在有规划不执行,甚至擅自变更规划的现象。这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是因为财力不足、无力实施,有些则是为了眼前蝇头小利,故意不按照规划执行,这种或被动、或主动的行为,都使得古城遗产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据住建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仍有2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没有编制保护规划。一些专家认为,这些城市保护规划编制滞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害怕规划束缚地方大拆大建的手脚。而对老城大拆大建的背后,又有一个巨大的“利”字在舞动。这些没有规划乱建设、有了规划不落实的行为,已经成为古城遗产保护面临的现实威胁。
作者: 陶立璠    时间: 2014-1-18 18:43     标题: 古城之殇:古城生存空间的保护应引起足够重视(3)

古城之殇:古城生存空间的保护应引起足够重视(3)


2014年01月15日 15:38
来源:凤凰网城市 孙晓青

保护与发展的逻辑

在全国各地摸索古城保护的经验中,中央文史馆馆员、著名作家老舍之子舒乙曾盛赞台儿庄古城“找对了路”。在他看来,“台儿庄”为古城开发和保护开辟了新的航道,具有重大的突破性意义。

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南端的台儿庄,是京杭大运河沿线唯一保留了“明清时代运河村落风貌”遗存的古城。

2006年,台儿庄区政府原本已经与上海一家房地产企业签订了房地产开发改造协议,准备投资6亿元在这里建设一片居住新区。后经当时刚刚履新的枣庄市长陈伟及时叫停,才保住了这一珍贵遗存,并在此基础上修复成今日“古风古韵、美轮美奂”的台儿庄古城,避免了台儿庄沦为“千城一面”居住小区的厄运。

台儿庄古城保护与修复,规划了三年建设了三年。修复建设过程中,枣庄市一方面对现有遗存进行最严格的保护,把台儿庄大战后遗留下来的古驳岸、古码头,以及53处弹痕累累的古墙、古屋等遗存进行了原封不动的保护;另一方面邀请全国能工巧匠,按照“原风貌、原空间、原尺度”的规划,用“原来的材料、原来的工艺、原地的工匠”,依据原址原样进行恢复。
2008年以前,就连当地人也都没见过台儿庄古城的“模样”,但2011年以后,几乎没有几个人不知道台儿庄古城。“出名”后,当地人收入大幅增长,从农家乐到星级宾馆,从特产小作坊到特产名品,无数“寻梦人”带着自己的财富梦入驻台儿庄古城。

反观那些与台儿庄古城修复模式相反的地方,因为未经科学规划、匆匆上马的古城修复工程,不仅不能达到保护文物、安民利民的效果,而且会对文物造成永久的破坏,甚至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说,现阶段仍有一些地方决策者对保护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古城保护和修复过程中片面追求城市土地的经济价值,追求土地拍卖的高收益、高回报,抛弃了文化的传承。
作者: 陶立璠    时间: 2014-1-18 18:44     标题: 古城之殇:古城生存空间的保护应引起足够重视(4)

古城之殇:古城生存空间的保护应引起足够重视(4)


2014年01月15日 15:38
来源:凤凰网城市 孙晓青
欧洲国家各城市普遍重视古城保护、文物保护工作中市民力量的作用,往往通过积极主动、深入细致的工作,将政府对古城文物的保护意图、工作计划、保护方法等宣传到市民中,促使市民主动工作,与政府共同实现古城保护的目标。
在英国,古城保护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且切实影响着城市规划与建设。正如伦敦巴特莱特建筑规划学院院长米歇尔•考林斯教授所言,古城保护和建设的和谐统一,是城市规划部门的首要任务,这不仅仅是建筑学方面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问题。在古城保护宣传、推动制度建设等方面,英国的民间团体起到很大作用。
1877年,英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古迹保护团体“古建筑保护协会”成立。自此之后,在伦敦、约克等地,类似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民间团体的大力推动下,英国19世纪兴起了历史文化遗产立法运动。自此之后,《古迹保护法令》、《城市规划法令》等多部专门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以法律形式明确、细致且全方位地确定了古城古迹保护的政策措施。这些看似“繁文缛节”的法律法规,为英国的古城古迹提供了无形却又坚固的保护。
今年1月1日起,《山东省台儿庄古城保护管理条例》正式开始施行,台儿庄古城保护也正式有法可依。台儿庄古城管委会副主任张礼春接受《大众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在他眼里,《条例》给古城商业开发戴上了一道“紧箍”,是古城景观有了一道“保护符”。
随着近几年的古城复兴热,立法缺失问题一直被专家们诟病。对于发展中出现的种种弊端,不少专家认为,地方政府权力过大、缺少科学论证程序、政府任期内追求政绩等是主要原因,现有法律很难限制。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刘学认为,“执法层面需要动真格的 。”刘学说,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对历史文化遗产、传统风貌造成破坏的应该依法追究相关人员和单位的责任,同时还应该规定名城名镇名村资格的“退出机制”。
原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士光对此认为,现在从整体来看立法还是较薄弱,有些城市比较重视,有些城市相对就差得更多一些。由于国内很多省区都涉及到古城保护相关问题,所以他建议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甚至希望全国人大也应该考虑,能够将立法保护覆盖全国。
(稿件综合《半月谈》、《中国名城》、《南方人物周刊》、《大众日报》及昆明当地媒体报道 撰文 孙晓青)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