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3D扫描、纳米技术用于岩画保护
[打印本页]
作者:
唐小样
时间:
2013-12-18 19:13
标题:
3D扫描、纳米技术用于岩画保护
2013年12月17日 07:53 来源: 中国文化报 赵 倩
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贺兰山岩画艺术节上,来自国内科技、文化、考古等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再次提及岩画保护问题。令人欣喜的是,运用高科技手段开展岩画保护的工作正在逐步展开。3D影像扫描、纳米技术等现代化高科技正被我国科研工作者应用到岩画保护中,并有望成为未来“治疗”岩画病害的重要手段。
多数专家认为,早在新石器时期中国最早的岩画已经出现。其中宁夏贺兰山和内蒙古阴山西段狼山地区正是目前中国岩画发现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然而,这一古老的人类文明遗存正面临减少乃至消失的危险。据专家介绍,由于风蚀、雨水侵蚀、微生物侵蚀、植物根系蔓延等原因,加上人为破坏,世界范围内的岩画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病害问题,但目前为止仍未找到最适合岩画保护的技术方法。
在本届贺兰山岩画节上,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徐飞获得了“2013年岩画收获奖”,其原因是由他主持编著的《贺兰山岩画抢救性保护方案》已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正在运用注浆的方式,在贺兰山岩画区的部分岩石上做实验。
除了这些传统的手段之外,“高科技”正成为更多专家探索岩画保护的新方式。
据了解,从去年开始,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已和国内一家公司合作利用3D扫描技术采集岩画数据,效果良好。
贺兰山岩画馆馆长张建国说,3D扫描技术在其他领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运用,把它用到岩画的勘察中也很有效,它不但可以360度扫描岩画周围的环境,提供更为精确的画面和数据,还能减少人为勘察对岩画造成的破坏。
在科学掌握岩画数据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保护岩画以及对发生病害的岩画进行修复“治疗”,才是至关重要的。就目前而言,纳米技术有望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近两年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奇多次深入贺兰山岩画沟口进行实地考察,他带领的研究小组也与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了表面微结构、病害原因分析与模拟防护实验等实质性研究工作。
王奇说,岩画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对岩画的表面保护工作必须在遵循相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尊重和保留原有材料和工艺的真实性,保留所有的历史信息。
不过,由于纳米技术目前在用于类似岩画的文物古迹保护方面并无先例,所以业界对该技术的利用尚存疑虑,担心会对岩画产生“副作用”。
“岩画的表面保护工作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和挑战,接下来我们将进行长期的现场样石试验与数据采集工作,拟采用纳米抗紫外老化、纳米抗风沙磨蚀、纳米疏水防覆冰、纳米防霉菌等多项技术,探索最有效的材料体系,在不改变原有的色彩、光泽、纹路和透气性的基础上,赋予岩画表面更强的生命力,避免任何‘副作用’。”王奇说。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