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冬至快到了,聊聊冬至 [打印本页]

作者: 阮彬    时间: 2013-12-12 22:16     标题: 冬至快到了,聊聊冬至

冬至快到了,发现身边在农历十一月份过生日的孩纸们真不少。祝他们生日快乐的同时,我们来聊聊二十节气之一的冬至吧

[ 本帖最后由 阮彬 于 2013-12-12 22:23 编辑 ]
作者: 阮彬    时间: 2013-12-12 22:24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作者: 阮彬    时间: 2013-12-12 22:30

小时候到了冬至附近,老人们一般都要给孩子们炖羊肉汤喝,说是这样不尿床,哈哈,那时候嫌弃羊肉太膻了,老人这样说更有种耻辱的感觉,都不好好喝,现在反而喝不到了
大家家乡那边冬至日有没有什么习俗啊
作者: 唐文茹    时间: 2013-12-12 22:52

大家都说冬至要吃饺子,但是我们那里就没有这个说法
作者: 唐文茹    时间: 2013-12-12 22:54

冬至节,我国各地的民俗各有差别,有些地方习惯吃饺子,传说冬至节吃了饺子不冻耳朵。还有些地方则是吃汤圆,喝米汤等等,荆州在冬至节则有腌腊货的习俗。
作者: 唐文茹    时间: 2013-12-12 22:59     标题: 各地的冬至习俗

老北京的冬至习俗

冬至(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为进九之始。古人认为到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日。因此值得庆贺。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但民间并不以冬至为节,不过有些应时应景的活动。

清代,有的旗人为了消灾祈福。于冬至日五更时分,邀请本家嫡亲姑表及挚友齐聚庭院席地而坐,用矮桌供上“天地码儿”或牌位,杀猪祭天。顺便祭“祖宗杆子”(系两、三丈高的旗杆,顶端为葫芦形,稍下为“刁斗”,斗下悬旗,代表祖先)。祭罢,亲朋围坐吃“白肉”,这种白肉谓之“神余”。

南方人在在北京客居旅游的,亦有设筵祭祀祖先的。同时也邀请同僚或挚友在一起聚餐、餐饮。燕俗则不重冬祭。老北京人向无此举。

冬至之日,京师各大道观有盛大法会。道士唪经,上表,庆贺元始天尊诞辰。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故民间有吃锟饨的习俗。《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实际上“湿饨”与“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后世不再解释其原义,只流传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把它单纯看做是节令饮食而已。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
作者: 唐文茹    时间: 2013-12-12 22:59

台湾冬至的“补冬”

漳台民间认为过了“冬至”算又添了岁,故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凡外出者这天必尽量回家与亲人团聚,合家品尝"冬节圆",谓之"添岁"。各家族是日聚集宗祠祭拜祖先,祭品必有"冬节圆"。有《漳州竹枝词》话冬至:"家家碾米煎圆香,祭祖祠堂共举觞。刺绣传闻添弱线,一天添得一条长。"门窗、仓库、桌柜、牛舍、猪圈、鸡窝、水井、厕所等处,凡人们以为有神的地方,都贴上一两粒"冬节圆",可求诸神保佑居家平安。《重修台湾府志·风俗一》也有类此记述。

冬节“补冬”在台湾也成俗。冬节前日,晚饭过后,各家在厅堂搓圆。古例搓圆时禁忌口出不祥语。搓圆仔后要补冬,米糕是补品之一,甜米糕要加龙眼干肉,咸米糕有羊肉糕及红 米糕。补品还有雄番鸭、公鸡、猪肚鳖炖八珍或十全大补。

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漳台两地家家“做牙”,敬“地基主”。“做牙”分“头牙”、“尾牙”,农历二月初二为“头牙”,十二月十六为“尾牙”。“尾牙”这天,各铺户商贾皆备牲礼祭福神,以酬谢神灵一年来的佑助。同时,老板备酒犒劳伙计,向伙计发"年赏"。倘若老板要辞退某伙计,可能会多发些赏银给他,并在席上特地斟酒敬他,或席上特意把鸡头朝向他,以示谢意(闽南宴俗,鸡头朝向谁,谁为最尊者)。假如伙计决定明年不再受老板之雇,也会有所暗示,即散席时将筷子倒置。故古时商界有俗谚:"吃头牙粘嘴须,吃尾牙面忧忧",反映了伙计在"头牙"和"尾牙"不同心情。
作者: 唐文茹    时间: 2013-12-12 23:00

山西冬至的“九九消寒”

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实质上相当于今天的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个节气的首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称之为"亚岁"。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欢度节日。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

现在的冬至节,仍然保留着许多历史的遗迹。从冬至之日起,即进入了数九寒天。山西民间保留有涂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形式多种多样。

有画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红笔或黑笔涂染一朵花瓣,花瓣尽而九九出,称为九九消寒图。

有的是横十画、坚十画,制成一个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块图表。每天涂抹一格、九尽格满,称为九九消寒表。

有画几个中空的格子,选好几个字,每字必须是几划。每日写一笔,最后成为一句话,如"亭前屋后看劲柏峰骨"等语,称为九九消寒句。

最雅致的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画,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

各家具体采用什么形式,往往根据主人的爱好和文化素质而定。民间还留有九九消寒图民谚:"下点天阴上点晴,左风右雾雪中心。图中点得墨黑黑,门外已是草茵茵。"
作者: 唐文茹    时间: 2013-12-12 23:00

无锡人过冬至与“添岁”

无锡人对冬至很重视,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的前一天称"冬至夜",一家老少团聚在一起吃冬至夜饭。如家里有人外出未归,要留个座位,摆副碗筷,象征性地盛些饭菜,以示思念。吃夜饭前,先祭祖宗。祭毕,把菜回锅烧一烧。如不烧就吃,说是记忆力要衰退。饭里要放黄豆,叫"元宝饭",饭碗里预先放两只熟荸荠,吃饭时把荸荠夹出来,叫"钳元宝"。

冬至夜饭,有钱人家吃得很丰盛。"有钱的吃一夜,无钱的冻一夜"。冬至那天的早晨称"冬至朝",吃隔夜做好的糯米团子,故有诗云:"家家捣米作团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史传,冬至这天在周代是新年元旦,故今无锡地区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作者: 唐文茹    时间: 2013-12-12 23:01

泉州人冬至回家谒祖

每年农历十一月中旬,约当公历11月22日(或前、后一天),是冬至节,又称冬节。冬至为24个节气之一,特别为人们所重视,泉州人称冬至为“冬节小年兜”,其重视程度似稍为逊色,但过节时同样很隆重。

冬至应节食品,各地不一,北方吃馄饨,西北一带多吃饺,江浙一带则吃汤圆和麻糍。苏州人过冬至节所吃的汤圆,又称“冬至团”,分为粉团和粉圆两种,《清嘉录》曰:“有馅而大者为粉团,冬至夜祭先品也;无馅而小者为粉圆,冬至朝供神品也。”泉州人所吃的“冬节丸”,实际上就是《清嘉录》所介绍的苏州人应节食品粉圆。节日前夕,家家户户要“搓丸”。有红、白两色。“搓丸”手艺细巧,晋江深沪、石狮祥芝、惠安崇武的渔村妇女,搓丸速度快,质量好,粒粒小如鱼目珠子,令人赞叹不已,在搓冬节丸的同时,还用米丸料捏做一些小巧玲珑的瓜果动物和金锭银宝,以象征兴旺吉样有财气,俗称“做鸡母狗仔”。

泉俗有“冬节不回家无祖”之说,故出门在外者,都会尽可能回家过节谒祖。冬节早晨,要煮甜丸汤敬奉祖先,然后合家以甜丸汤为早餐。有的人家还于餐后留下几粒米丸,粘于门上,称“敬门神”。泉州人吃丸,称元宵丸为“头丸(圆)”,冬节为“尾丸(圆)”,这样头尾都圆,是意味着全家人整年从头到尾一切圆满。但清嘉庆《惠安县志. 风俗志》对冬节吃丸是这样解释的:“十一月,冬至,阳气始萌,食米丸,乃粘丸于门。凡阳尚圆,阴尚方,五月阳始生,黍先谷而熟,而为角黍,以象阴,角,方也。冬至阳始生,则为米丸,以象阳,丸、圆也;各以其类象之。夏至不以为节,抑阴也。”中午祭敬祖先,供品用荤素五味,入夜,又举行家祭如除夕,供品中必有嫩饼菜。泉俗过年,一年中只有冬节、除夕和清明节要备办嫩饼菜,据说都寓有“包金包银”之意,旨在祈望家庭兴旺发达。旧时如属大宗望族者,还于是日开宗庙词堂大门,举行祭祖仪式,与清明节的那次祭祖,合称春冬二祭。祭仪十分严格,参加者虔敬至诚。
作者: 张智慧    时间: 2013-12-19 22:58

冬至的英语是winter solstice,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作者: 张智慧    时间: 2013-12-19 23:03     标题: 冬至的饮食文化

1 吃饺子
  冬至到,饺子俏。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各大超市商场等饺子卖的都很“俏”。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为什么冬至这天要吃饺子呢?据说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作者: 张智慧    时间: 2013-12-19 23:04

2 吃汤圆
  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便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圆,他们在家宴上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子,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
作者: 张智慧    时间: 2013-12-19 23:06

3 吃馄饨
  我国许多地方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据《燕京岁时记》载:“冬至馄饨夏至面。”冬至这天,京师人家多食馄饨。南宋时,当时临安(今杭州)也有每逢冬至这一天吃馄饨的风俗。宋朝人周密说,临安人在冬至吃馄饨是为了祭祀祖先。只是到了南宋,我国才开始盛行冬至食馄饨祭祖的风俗。
作者: 张智慧    时间: 2013-12-19 23:07

4 吃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作者: 张智慧    时间: 2013-12-19 23:07

5 吃菜包  
  菜包则是用糯米磨成粉和熟烂的鼠曲蓬篙等物,揉合做成栖,做成半月形,里面包笋丝、豆干、菜脯等,是自古以来祭冬的祭物,古人叫做环饼(晋代时叫做寒具)。冬至的清早,家庭主妇必须早起“浮圆仔”(用糖水煮汤圆)、“炊菜包”(蒸菜包)并准备祭拜神明、祖先,并且享用“冬至圆”,吃了“冬至圆”,带有象征团圆及添岁之意;在从前,祭拜之后还以“冬至圆”粘在门户、器具上,称为“饷耗”。
作者: 张智慧    时间: 2013-12-19 23:12     标题: 冬至的节气特点

大家都搜集很多关于冬至起源、习俗方面的资料,嘿嘿,给大家普及一点科学知识。
   每年的12月21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270°(冬至点)时开始为“冬至”。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22个节气,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我们的古人对此早有认识,正因为“冬至阳生春又来”,所以很早以前冬至就已成为一个古老而重要的节日。

   冬至前后,虽然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少,但这时地面在夏半时积蓄的热量还可提供一定的补充,故这时气温还不是最低。“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冬至后白昼时间日渐增长。但是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仍比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少,所以在短期内气温仍继续下降。我国除少数海岛和海滨局部地区外,1月都是最冷的月份,故民间有“冬至不过不冷”之说,天文学上也把“冬至”规定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

  冬至后,虽进入了“数九天气”,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景观差异较大。东北大地千里冰封,琼装玉琢;黄淮地区也常常是银装素裹;大江南北这时平均气温一般在5℃以上,冬作物仍继续生长,菜麦青青,一派生机,正是“水国过冬至,风光春已生”;而华南沿海的平均气温则在10℃以上,更是花香鸟语,满目春光。冬至前后是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积肥造肥的大好时机,同时要施好腊肥,做好防冻工作。江南地区更应加强冬作物的管理,做好清沟排水,培土壅根,对尚未犁翻的冬壤板结要抓紧耕翻,以疏松土壤,增强蓄水保水能力,并消灭越冬害虫。已经开始春种的南部沿海地区,则需要认真做好水稻秧苗的防寒工作。
作者: 张智慧    时间: 2013-12-19 23:18

古代的二十四节气和农事活动是相关的,人们根据节气进行一年的农事安排,那跟冬至相关的农事是什么呢?

   一是三麦、油菜的中耕松土、重施腊肥、浇泥浆水、清沟理墒、培土壅根。

  二是稻板茬棉田和棉花、玉米苗床冬翻,熟化土层。

  三是搞好良种串换调剂,棉种冷冻和室内选种。

  四是绿肥田除草,并注意培土壅根,防冻保苗。

  五是果园、桑园继续施肥、冬耕清园;果树、桑树整枝修剪、更新补缺、消灭越冬病虫。

  六是越冬蔬菜追施薄粪水、盖草保温防冻,特别要加强苗床的越冬管理。

  七是畜禽加强冬季饲养管理、修补畜舍、保温防寒。

  八是继续捕捞成鱼,整修鱼池,养好暂养鱼种和亲鱼;搞好鱼种越冬管理。
作者: 张智慧    时间: 2013-12-19 23:22     标题: 冬至节气谚语

一、根据冬至的阴、晴、冷、暖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

1、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
2、阴过冬至晴过年。(浙)
3、冬至阴天,来年春旱。(鲁)
4、晴冬至,年必雨。(鄂)
5、冬至晴,春节阴。(辽)
6、冬至晴,明年阴雨多。(桂)
7、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皖)
8、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9、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10、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鲁、湘)
11、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湘、粤)
12、冬至不冷,夏至不热。(湘)
13、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
14、冬至暖,烤火到小满。(桂)
作者: 张智慧    时间: 2013-12-19 23:26

二、根据冬至的风、霜、雨、雪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

1、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晋)
2、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湘、桂、云)
3、冬至无雪刮大风,来年六月雨水多。(藏)
4、冬至没打霜,夏至干长江。(湘)
5、冬至打霜来年旱(湘)。
6、冬至有霜,腊雪有望。(浙)
7、冬至有霜年有雪。(苏、鄂、川)
8、冬至无雨一冬晴。(皖、鲁、川)
9、冬至无雨,来年夏至旱。(桂)
10、冬至无雨过年雨,冬至下雨过年晴。(赣)
11、冬至毛毛雨,夏至涨大水。(湘)
12、一年雨水看冬至。(浙)
13、冬至有雨雨水多,冬至无雨雨水少。(粤)
14、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苏)
15、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晋、鲁)
16、冬至有雪,九九有雪。(陕)
17、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湘)
作者: 张智慧    时间: 2013-12-19 23:28

三、根据冬至日在月头、月中、月尾的位置,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

1、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台湾的早晚。)
2、冬至在月头,无被不用愁;冬至在月尾,大雪起纷飞。(贵)
3、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桂)
4、冬至在月中,无雪又无霜;冬至在月底,寒冷正二月。(苏)
5、冬在头,冷在节气前;冬在中,冷在节气中;冬在尾,冷在节气尾。(桂)
6、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没有火炉后悔。(甘)
作者: 张智慧    时间: 2013-12-19 23:30

关于冬至节气的谚语非常多,这些都是人们根据自己长期的生活经验总结而来,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这也是广大人民智慧的结晶。
作者: caiseshamo0716    时间: 2013-12-20 10:18

刘晓峰老师曾经在我们学校讲过一次有关冬至的讲座,内容涉及整个东北亚地区,很赞: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