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打印本页]

作者: 老陶成局    时间: 2013-12-5 05:56     标题: 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2013年12月05日03:44    来源:人民日报   
新华社巴库12月4日电  (记者姜铁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4日在阿塞拜疆巴库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此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副会长苏金秀在珠算申遗成功后对新华社记者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珠算的计算功能逐渐被削弱,但是古老的珠算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力。今天珠算成功申遗,将有助于让更多的人认识珠算,了解珠算,增强民族自豪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弘扬与保护珠算文化的行列中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给拥有者群体带来认同感和历史感,是确保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创造性的关键。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二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要求保护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和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及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手工艺等。

《 人民日报 》( 2013年12月05日 15 版)


作者: 黄河下游    时间: 2013-12-5 11:18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祝贺珠算申遗成功!
作者: 曾有幸    时间: 2013-12-5 11:48

祝贺中国珠算申遗成功!
关于非遗工作的操作当是两方面的操作,一是专家学者的研究工作,一是基层人士的发现、发掘、资料整理工作。基层人士的发现、发掘、资料整理工作本是基础,可惜当代政策对这一方面太令人心冷。虽说有县市级文化馆,殊不知他们是官爷,且现今进入文化部门者,多是官二代、富二代出身,或部队退役人员,多不学无术之辈,怎么搞得起来?所以,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造成毫无底气的纸上谈兵或空谈。

[ 本帖最后由 曾有幸 于 2013-12-5 11:51 编辑 ]
作者: 老陶成局    时间: 2013-12-5 12:07

引用:
原帖由 曾有幸 于 2013-12-5 11:48 发表
祝贺中国珠算申遗成功!
关于非遗工作的操作当是两方面的操作,一是专家学者的研究工作,一是基层人士的发现、发掘、资料整理工作。基层人士的发现、发掘、资料整理工作本是基础,可惜当代政策对这一方面太令人心冷 ...
官僚部门的近亲繁殖,遗害无穷!
作者: 放牛班的课堂    时间: 2013-12-10 20:15     标题: 新浪图片:

#五年十年#第19期【千年珠算】历时五年申请,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最早见于汉朝的《数术记遗》,被誉为“最古老的计算机”。它是计算工具,更是中华文明的符号。一起通过图片回顾其历史http://t.cn/8kIdjCF 更多精彩戳http://t.cn/z8Byvwz


作者: 放牛班的课堂    时间: 2013-12-12 21:23     标题: 图说中国珠算

发布时间: 2013-12-12 17:26   来源: 荆楚网


作者: 放牛班的课堂    时间: 2013-12-21 22:23     标题: 业内人士谈珠算的传承与发展:盼普及珠心算

中新网 2013年12月20日 16:59 来源:半岛都市报 

  珠算,曾经是会计的必备工具,一个算盘,再大或再小的“天文数字”都能搞定。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面临着被彻底淘汰的命运。从一种专业技能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珠算经历了一个由胜而衰的发展过程。如今,珠算的传承和保护提上了日程。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他们就珠算的发展现状、传承与保护等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业内人士表示,珠心算的发展代表了珠算的未来发展方向,他们希望珠心算得以普及和发展 。

  发展与困境年轻人不学产生“断层”

  珠算曾有过辉煌时期,青岛市珠算协会副会长张宗凯说,前些年,全国举办各类珠算比赛,培养珠算能手。珠算之所以流传范围广、使用时间长,主要在于其自身优势。首先 ,珠算能够益智健脑,“珠算对婴幼儿的作用很大,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数的概念,启发智慧,锻炼大脑能力,开发大脑潜能。甚至有人说,经常打打算盘能预防老年痴呆。”张宗凯说,算盘还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珠算的进档、二元示数法等对计算机的发明也有启发。”此外,珠算准确率也高,在通过学习达到了一定技能之后,“算数几乎不会出现问题”。

  但如今,珠算的发展已是困难重重,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工作人员马先生认为现在珠算的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断层,“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学,不愿意去拨弄算盘。大家不用了,慢慢地就淡忘了,就可能被丢掉了,只能去申请非遗。”张宗凯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分析说:“第一个原因是现在的年轻人不大习惯于动手,特别依赖电脑。珠算是通过手拨算珠计算,而且还需要经过指导和刻苦练习,而计算器操作更为简单方便。就像很多人都依赖电脑打字,写字能力退步一样。再一个原因是中小学不再开设珠算课,这就妨碍了有兴趣的人认识珠算。就像足球一样,让大家经常接触,提高兴趣了,这项运动才能发展得好。而不开设珠算课以后,群众的普及性基础就没有了。”

  传承与保护普及和开发幼儿智力

  如今,对于珠算的传承,也存在不同的声音,有人就认为,现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珠算没有用了,大家已经没有必要学习这种过时的东西了。对这种说法,业内人士并不认同。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珠算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对于中华文明实践的一种肯定,像珠算这样显示中华文明智慧的一种发明,今天如何延续非常必要。尽管不可能每个人都拿一把算盘,但是珠算显示了一种非常奥妙的中国人的数学计算方式,它对幼儿园小孩,或者低年级学生,甚至在一些特殊群体中,对启发思维都很有意义。“提倡性的普及是我们的一种思维,所以珠算的保护方面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珠算从一门会计专业技能,到如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加以保护,张宗凯认为,应该从两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一方面,新型计算工具取代旧的计算工具,这反映了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中国的这项传统技能正在走向没落和失传,也不得不令人担忧。“其实 ,如果大家对珠算感兴趣,通过学习训练,珠算直到现在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计算工具。”

  说到珠算的传承和保护,张宗凯认为,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普及性的发展,一是在婴幼儿群体中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挖掘珠算的历史,面向大众推广珠算技能学习,以及推动婴幼儿珠心算的发展。对此,业内也基本上形成了共识。

  珠算与心算珠算未来的发展方向

  现在说珠算的发展,主要是珠心算的发展。虽然,中国早就有“暗算”“心算”等在脑子里打算盘的计算方式,但珠心算的叫法至今还不到三十年。张宗凯说,“珠算是手拨算珠进行计算,后来,在孩子的培养过程中,专家发现,珠算可以在脑中形成脑像图,就是说,经过训练,孩子的大脑中就有了一个算盘,把算盘放到了脑海中。这样,孩子就可以将看到的数字在脑子里转换成算珠,通俗地说,就是在脑子里打算盘。当然,要达到这种程度,得经过‘译珠’训练。”

  张宗凯认为,珠心算是对传统珠算的继承和创新,代表了珠算未来的发展方向,珠算专家研究发现,珠心算对幼儿的智力发展作用尤其大,通过珠心算训练,能启发大众智慧,特别是能够提高少儿的算数能力,开发大脑潜力。记者 高丽
作者: 放牛班的课堂    时间: 2013-12-21 22:28     标题: 退休教授编"珠算大全" 珠算功法用英文标注(图)

中新网 2013年12月17日 13:58 来源:大连晚报


孙老向记者展示他的著作。

  12月4日,珠算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得知这消息,大连理工大学退休教授孙成也特别激动。昨日,他带着自己编著的一本珠算书来到本报,他希望通过这本带有英文标注的珠算教程,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珠算。

  自制的算盘成童年“玩具”

  中国珠算申遗经过了5年的时间,提及此事,老人有些遗憾,“自己没能在这项工作上帮点儿忙。”老人拿出一本《中国珠算普及大全》,上面的编著者名称赫然写着“孙成也”,他告诉记者,这是一本样书,完成时间是2008年,那一年正好是珠算开始申遗。

  孙老是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退休教授,今年已经82岁高龄。这本教授珠算的书籍,汇集了老人半个世纪的心血。“小时候,父亲是一位教员,经常在家教我珠算,我就喜爱上了这个珠子扒拉起来噼里啪啦响的算术工具。”提起珠算,老人的眼中显出奕奕的神采。小时候家里都比较穷,没钱购买算盘,老人就用高粱秆自制了一个算盘,天天在家里练习。“折一段长的高粱秆做‘梁’,多条短一些的为‘档’,再折一些豆子大小的做‘珠子’。”老人进一步解释,这个简易算盘成了孙老童年的主要“玩具”,直到上学后,学校开设了珠算课程,父亲才给他购买了一个真正的算盘。

  让世界知道“中国发明”

  自幼对珠算的喜爱,让孙老在日后的工作中也格外注意积累珠算相关信息。从1957年至1978年连续21年间,老人在大学数学系工作期间,就积累了大量珠算资料并着手开始编撰书稿。而这只是著书的“远因”,2008年之前听说的两件事让他下定编著的决心。“一件事是,一位中国小学老师徐思众出了一本名为《珠心算方法》(珠算结合心算)的书,被当时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看到后,聘为政府贵宾去该国工作。在2002年至2005年间培训了几百名教师,教会全国万余名小学生。”马哈蒂尔的一句话让孙老倍受启发:“一个国家数学水平的提高,就会增强这个国家的国力。”

  另一件事,通晓英、日两种外语的孙老曾经看过日本出版的一本珠算书,书中称“长算盘”(上一下四)是日本的发明”或“改进”。还有一本书更是提出中国上二下五老式算盘“不足”,称“横梁下有五个算珠不如四个算珠快捷方便”。老人对此特别介怀,“珠算明明是中国的发明。”孙老介绍,中国的珠算记载可以追溯到汉代末年徐岳所著的《数术记遗》,书中记载了14种计算方法,其中第13种就是珠算。书中更是详细说明了“上一珠、下四珠”算盘的使用方法。“前一件事给了我启迪,后一件事给了我激励。才决心写一本既‘大全’,又‘普及’的珠算书。”

  英文标注意在“普及”

  如何“普及”?孙老便想到了用英文标注,这也是孙老这部书的最大特点。记者看到,书中不但“算盘”、“指法”这些简短词汇标有英文翻译,而且连“百子叠并和还原法”这样极其专业的珠算基本功法也根据意义翻译了过来。“我怕自己的英文不合规范,还专门请教了英文系的教授,但懂英文的不一定懂珠算,懂珠算的英语不一定好,所以翻译工作是一大难题。”孙老表示。

  孙老感慨地说,珠算迄今为止已有2600年历史,是中国最早的计算机历史证明,它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作为新时代的中华儿女,应该更加努力、认真地将祖先的硕果继承并发扬光大。(文本报记者唐东丽 实习生梁莎莎 图首席记者李传报)
作者: Robot    时间: 2014-1-7 18:24     标题: 非遗珠算需要更为有效的保护传承机制

中国网-中国经济网 2014-01-07

  12月4日,在经历了5年漫长的申遗长跑后,中国珠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起,截止到2013年珠算成功进入世界级非遗名录,中国已拥有38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优秀实践名册”三项名录中都有项目列入其中的少数国家之一。对于中国珠算为何能成功地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申遗成功的意义在哪?对于中国珠算的保护与活态传承来说,应从哪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文物网采访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徐艺乙先生。

  中国文物网:中国珠算能成功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理由何在?

  徐艺乙:中国是珠算的故乡,像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一样,珠算自诞生起,千百年来,对我国乃至其他一些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及科技的发展,起过重大作用。

  第一,珠算起源于中国并在沿用了千百年,它不仅在中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而且还曾流传到周边的国家,如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等东亚各国也使用珠算,并被延续使用到今日;

  第二,珠算曾在科技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时中国只有一台计算机,为了成万上亿个数据,科学家们经常用算盘算到深夜,他们用算盘解决了许多数学难题,从而创造了世界上伟大的奇迹。1959年,中国独立走上了研发核潜艇的道路,成千上万个数据就是用算盘、计算尺一个个算出来的。我国在设计、制造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当时解决大量复杂数学运算难题的有力工具,也是中国古老的算盘。曾经有人用算盘和手摇计算机及早期的世界计算机做过比试,结果都是珠算胜出。国际科技界对中国珠算的科学价值也有极高评价。英国《独立报》和印度的《印度时报》,2007年在世界范围内分别评选出101项和50项改变世界的发明,均将中国珠算排在第一位;

  第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珠算对算数技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其他地方还是采用繁琐的计算方式之时,中国人已经熟练地掌握了珠算等方便快捷的运算工具,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第四,珠算的运用促进了人自身的发展。珠算技术讲究心手合一,手口并用,这种心手合一的训练方式对于开启心智、知行合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

  中国文物网:珠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意义何在?

  徐艺乙:中国珠算成功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珠算申遗成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肯定,其次也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珠算的历史和科学价值的认同,第三,中国珠算申遗成功将增强国人对这一传统文化技艺的重新认识和重视。

  中国文物网:目前国内珠算运用传承状况如何呢?

  徐艺乙:一是会计行业有时会在对账时辅以算盘的运用,二是某些科技领域可能会涉及一些珠算的运用,三是现在一些小学教育中会开设珠算课。

  中国文物网:您是否赞成珠算进入课堂?

  徐艺乙:珠算当然可以进入课堂,但问题的关键是珠算进课堂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谨慎对待,慎重处理。现在的中小学的教育已有一套运算技术体系,而这套运算技术的教学体系来自于西方,与中国本土的传统训练方式不同,与中国优秀的传统开启心智的教育方式是两套系统。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尝试着进行双重训练,中西训练方式同时进行,这是有益的。珠算的运用讲究的是心手合一,注重对人自身能力及潜力的发掘与培育,从这一方面来看,目前国内珠算的教育还远远未达到这一目标。

  中国文物网:就目前情况来看,对于中国珠算的保护与活态传承来说,应从哪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徐艺乙:首先,要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弘扬,增强社会大众的文化自信心,引起大家对珠算文化的重视;其次,应有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保护传承机制,比如说目前大家对于传统仪式和少数民族服饰很重视,人们都愿意去保护它们,也都在努力地去做相关的工作,但问题的关键是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传承机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活化的工作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第三,不能说空话,必须做一些脚踏实地的事情,一方面我们在挖掘保护弘扬中国传统的文化遗产,同时也需要我们更多地关注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和弘扬推动工作,在传承方面做一些能够落到实处的事情。只有落到实处,才能在实际当中应用起来,也才能活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象。

  专家介绍

  徐艺乙,汉族。1956年生,江苏省南通市人。民俗学家、文化遗产研究专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作者: 山人小卧龙    时间: 2014-1-9 11:14

记得上小学时,数学课还有珠算课。现在空闲的时候仍喜欢玩玩算盘。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