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第二届中国博士后文化发展论坛“鄂西圈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主题对话实录 [打印本页]

作者: 水焰    时间: 2013-11-17 22:03     标题: 第二届中国博士后文化发展论坛“鄂西圈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主题对话实录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承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
周南文化沙龙
嘉  宾:
         徐新桥  湖北省发展战略规划办公室副主任
董永祥  恩施州委副书记、常务副州长、
秦  斌  恩施州副州长、
杨青山  武当山太极湖集团董事长、
张晓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
杨通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副主任、国家环境伦理学学会中国代表及联络人
高  磊  湖北省孝感市委宣传部文改办主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
主持人:
         苏升乾  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苏升乾:万物之妙在于变,万变之妙在于生,一切都在变化当中。我们讨论的时间,比原计划缩短了25分钟,我们争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首先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来参加对话的各位嘉宾。他们是:徐新桥博士,徐博士是湖北省战略规划办副主任,他一方面是政府官员,同时又是管理学博士,还是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多个院校的兼职研究员、教授;恩施州州委副书记、常务副州长董永祥先生;恩施州副州长秦斌先生;杨青山博士,这是今天到会的企业家,是武当山太极湖集团董事长,同时也是中欧工商学院的EMBA——儒商;张晓明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高磊先生,湖北省孝感市委宣传部文改办主任,也是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的博士后。您是学者做了官员,还是官员成为了学者?
高磊:我是从学生到了机关,又从机关到了学校。
苏升乾:您就是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都具备。接下来,杨通进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伦理学研究室副主任,同时还是国际伦理学学会中国代表及联络人。
在座的都介绍完了,下面请大家发言。咱们事先说好,每位10分钟。因为10分钟之内讲完,这是对会议的尊重,是对听众的尊重。同时,还是水平的表现。在规定的时间内讲清楚、讲完。
徐主任自从鄂西战略实施以来,五年多的时间,一直是在抓项目。昨天晚上我和徐主任做了一番交谈,谈的都是一个个项目。那么,想先请您谈谈您的见解。
徐新桥:好,谢谢主持人!刚才省发改委的肖安民主任做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介绍,那么我来从另外一个角度,给各位进行一个解读性的汇报。

我的解读性汇报就一个字——救。这个救再分解成六个字:他救、自救、救人。他救,就是我们湖北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一个整体战略,运用省政府的强有力的力量,常务副省长任办公室主任,我任专职副主任。整合资金,1200多亿的投资,90%是搞基础设施,来帮助落后地区。他救的第二个方面,就是省政府拿出三千万,招点子、招经理人,搞策划、搞创意。他救的第三个方面,就是利用知识,运用高层的智慧,组织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包括我们今天在座的全国博士后这些智囊团,来为我们这些最贫困的地方,提供智力的支持。
自救呢,200万年以前第四纪冰川的时候,地球上三分之二的陆地被1000米厚的冰雪所覆盖,可是我们鄂西圈的女娲补天,这个地方没有经受第四纪冰川,第三纪冰川几亿年来的,都遗存下来了,银杏、香果树、水杉……所以女娲补天绝不是神话,它是地理的印证。这些远古时代的变迁,可能是单细胞记忆留存下来的。这种自救,当时是补天,我们现在的自救是什么?占全省七成的土地,一半的人口,两成的财政收入。我们荷包里只有两样东西,只有硬币和没有污染的空气。一富一穷都在荷包里揣着,怎么样自救?我们不是把首钢、武钢搬到这里来,我们要用自身的产业来自救,以生态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切入点,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我们要把短板补起来,不是靠外界产业,靠自身产业,这是我们自救。
救人呢,不是说城市人来扶持我们,上级政府来扶持我们,仅仅这样不行。好像说要以城补乡、以工补农,不是这样的,是我们救你们。现在你们被雾霾所包围,被含铬的大米所吞噬,我们要把你们救出来。鄂西这个地区不仅仅是宜居,还要宜养,要让你们幸福,不仅仅是科学发展观,还要幸福发展观。
这是自救、他救、救人,我今天要表达的,对鄂西圈的一个解读。
苏升乾:徐主任仅仅用了五分钟,站在一个省级的高度,对这些具体的问题背后的内涵,做了一个高度的概括。
董书记,又有党的职务又有政府的职务,咱们按习惯,把党的职务放前面。董书记,您看从州的文化建设上,跟旅游的结合等等,因为听到讲旅游的比较多。那么您从您的思考和对工作的认识,您谈谈看法。
董永祥:非常高兴,我不是文化人,非常喜欢文化。我们经常讲恩施的最大优势是什么?把旅游产业作为战略产业,推动商贸。就恩施来讲,省委省政府明确地提出了,恩施要深耕文化旅游。旅游最大的优势,那么一个是自然环境生态,一个是民族文化。

首先就是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把各方面的专家集中起来, 专门成立一个民族文化工作组。第二,我们加强了民族文化的保护。我们在经济建设中,打造了一批文化项目,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第三个,我们注重了文化设施的建设,对文化的投入,是实实在在的。以恩施州刚刚落成的文化中心为例子,我们直接投资了4个亿,建设了一个旅游的综合多功能平台,集民族建筑、民族文化和旅游为一体。
如何把优势资源转换为生产力?我们在实践中,做了一个很好的探索。我们恩施州现在已经建成了一个5A级景区,10个4A级景区。应该说,恩施的生态文化旅游会进一步的发展。
苏升乾:如果说刚才徐主任给我们讲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那么董书记给我们把这个规划具体化。就像师首长布置了战略目标,您就像参谋长给一个一个分解下来。
秦州长是具体的负责旅游工作的。旅游说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涉及到方方面面。那么您来平衡这个关系的时候,怎么去处理?
秦斌:谢谢主持人!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2010年9月10号、11号,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到恩施,对恩施的山水啊进行了一个考察,然后在恩施做了一个“感悟中国”的报告。于丹教授讲恩施是“仙居恩施”,通过考察的看、听,对“仙居恩施”做了一个解读,她说“第一恩施有这么好的山水、这么好的空气、这么美丽的田园风光”,70%都是森林覆盖的,她说“这么好的环境,住在这里就像神仙居住的地方”。第二个理由,她讲吃了很多恩施的美食,享受了恩施的空气,她就说“恩施这个地方,绿色无污染,从萝卜、白菜中都吃出神仙般的味道来了”,说在北京从来没吃到过这么好吃的萝卜白菜,这么好的空气,“你看这是不是像神仙过的生活”?她说第三呢,“恩施人在恩施,还有着非常质朴的情感、情怀,大家相互之间非常友好和睦的这种氛围”。徐主任刚才讲到,当前社会是有一些浮躁的一面,于丹老师说“当前社会这么浮躁的时候,恩施人还有这么质朴的感情,太难得了”。她是从恩施的山民歌里面感受到了,我不知道各位听了恩施的山民歌没有,其中有一首《叭一口》,“去年八月叭一口,今年八月还在甜啦”!恩施人就是有感情,叭一口的感情都可以管一年。

于丹教授对仙居恩施的解读,我们认为是对恩施的一种提炼和总结,启发我们的思路。主持人要我说说各个方面的关系,其实旅游产业是一个链条最长的产业。我们把旅游产业的发展,作为恩施州的一个主导产业,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要把它联系起来。所以,恩施要建设成徐主任说的鄂西圈的一个核心板块。我们有生态、有文化、有旅游,把生态这个前提、文化这个魂联系起来,同时我们还要建成全国的生态、文化、旅游的目的地。就是徐主任说的,把我们这么好的空气、好的饮食、好的文化,奉献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来享受。
大家都是研究文化、研究产业的,我特别想告诉大家,恩施这个地方是最值得研究的。我们真正做旅游,是从2010年开始的,09年高速公路通,10年铁路通,通了以后,巨大的旅游资源优势,迅速释放出来。就在短短的三四年当中,2000多万人次,收入过百亿,过去没这个概念。所以恩施这么好的生态环境,这么美丽的风光,腾龙洞、大峡谷、神农溪,在这么一个小范围里,有一个5A级景区10个4A级景区。我们还有民族文化,湖北人有一句话叫“东部人会写,西部人会唱”,湖北青歌赛连续四年得奖的,都是恩施这些歌。我们说“会说话的会唱歌,会走路的会跳”,恩施就是一个歌舞的地域,文化很丰富。今天是文化论坛,我不能唱。所以恩施这个地方最值得研究,短短四年就发展成这个样子,未来还会加速发展。那么在这个加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护好、发展好,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所以我特别希望各位,能够帮我们思考,我们今后走什么路、怎么发展、怎么把资源保护好。只要你们北方的雾霾继续下去,我们这里的价值越来越高。
希望借助朋友们的智慧,帮助我们思考,未来恩施怎么样旅游产业大发展。谢谢大家!
苏升乾:谢谢秦州长!刚才几位领导的发言当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田园诗般的生活,看着绿水青山,吸着新鲜空气,听着龙船调。可是,在这一片田园诗当中,还有一部分工作,是刺刀见红的。那就是在具体的企业经营当中,怎样对待成功与失败?因为作为文化来说,它属于积淀、涵养,而企业的经营要求吹糠见米,需要有效益的。因此,我想请杨董事长给介绍一下,在市场机制与省里的鄂西圈战略之间,您是怎么来对应这个关系的?
杨青山:第一呢,关于区域发展模式的问题。我们在武当山,用五年时间开发了武当山太极湖。中国的文化产业,实际上就是两件事,一个城里的事,一个乡下的事。乡下的事就是文化、旅游和三农结合,城里就是文化、科技和三农结合。在实际过程中,有的是旅游开发,有的是精英城市开发,我们是第三者,综合下来的开发模式,跳出旅游、跳出城市。区域发展模式,第一个是产业,旅游;第二个文化;第三个生态;第四个民生。应该是旅游先导,文化植入,生态为保障,最后是民生。首先是产业先导,第二个是城乡统筹,第三是消费繁荣,消费是核心。

最后,我有几个建议。对于博士后,应该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要接地气。第一,要正确的处理政府、企业和老百姓的关系;第二,要正确的处理文化旅游产业、资本和第一产业的关系;第三,要处理好景区、城区和风景区的关系。
最后,欢迎大家来武当山太极湖。
苏升乾:几位的发言都很务实,下面我们想听一听张晓明老师,从理论上论证或者提升层次。
张晓明:感谢!刚才听了咱们恩施的一些介绍,我也一直在看恩施的一些情况。中国文化产呀,从2000年正式形成国家战略以来,现在的发展,到达了一个更高的水准,甚至我们把它叫做升级版。文化产业是从东向西,沿海发达地区更发达。刚才也介绍了10年以后,恩施的大发展。

有三句话,第一句话,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是如此之快,恐怕是独一无二的。中国从悠久的历史,从国家的经济规模,以及国家战略层面的大力支持,要集全国之力,要文化产业全方位的发展,这在全球都少见。第二句话,中国文化产业,我们是在工业争夺期这样一个阶段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实际上更大程度上是我们应对全球化的一个应激反应。因为,2000年提出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主要背景,就是加入WTO,这样一个开放形式,推动我们文化体制的改革。再一个,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是在城镇化还没有达到半数的时候,提出发展的,这也是一个地产发展的高峰期。那么既没有完成工业化,也没有完成城镇化,整个国家就提出文化产业发展。这第一是看到未来全球发展的一个方向,一个未来的趋势,引导工业化发展路径,使我们工业化能走出一条新道路。不好的方面,就是用搞工业的方式来搞文化,所以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追求GDP,追求经济增长率,在文化领域也出现GDP挂帅的情形。搞得好,我们的城市化会以文化为引领,我们的城市会发展的更加美,更加具有民族文化的地域性特点,这样会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好。搞得不好,那么文化产业会变成所谓的文化地产,变成市场和政府博弈,现在很多地方对文化地产的批评都是这样。第三句话,随着中国的发展,文化产业要找好新的坐标,要有一套新的想法,要会寻找新的发展道路。
近一年多以来,我们去了很多地方。比如我们去甘肃,甘肃在全国提出创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浙江永嘉县有一个南溪乡,是全流域整体规划开发。包括这次来恩施,我觉得要寻找一条符合中国特色,能够兼顾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城乡统筹一体化的,这样更好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这里正在进行的事,不但在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际上也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一次实践。联合国每隔两年要出一本创新报告,08年出第一本,出第二本的时候,提到文化产业是一个绿色产业,是一个环保产业,是一个环境友好型产业。所以把环境保护和文化产业结合在一起,是文化产业的题中应有之义。所以我觉得,恩施按照这样一条路走下去的话,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甚至国际上的发展,都是有重大意义的。
谢谢!
苏升乾:刚才张老师讲的话当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文化产业是复杂性最高的产业,我们也确实在生活中感受到这一点。国内有些旅游点,大家去了以后有一个感觉,就是“不到那里终身遗憾,去到那里遗憾终身”。这里面除了景点硬件建设的问题之外,还有些软件的东西跟不上。那么,咱们杨通进老师,从伦理学的角度上,旅游业或者是文化产业发展,涉及到哪些问题?
杨通进:大家看历史可以发现,一个地方破坏,可以换一个地方生存,但是现在不是这样。所以人类发展的危机,一个是地球能够提供的资源有限,再一个容纳废弃物的容量也达到极限了。所以提出生态文化产业的概念,就是要避免这样一些问题。

这样新的发展战略,可以分为观念层面、制度层面和体制层面这三个层面。我主要谈观念层面,观念层面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理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这一点,中国文化和西方是不同的,我们是天人合一,西方是工业文明对自然的征服和破坏。甚至有人提出,人是自然的神经系统。怎么样以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把自然纳入我们的健康发展中,这也是当代大家要考虑的问题。十八大里面有几句话也提到,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这个概念,我带大家深入一下,尊重一定是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对对方的价值认可为前提,这就不是西方的那种机械的自然观所能包含和认识的。1982年通过《世界自然宪章》,就讲到要尊重自然,1997年通过的文件,其中也提到尊重自然是人类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
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发展方式,涉及到我们对价值目标的调整,而这种调整是一种深层的思考,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谢谢!
苏升乾:高主任,把您放到最后,是考虑到您既有理论研究,又涉及到实际工作。
高磊:不敢!刚才各位领导、各位老师,都发表各自的意见。我呢,在这个区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中,有一些思考,向大家报告一下。
这是我第一次来恩施,恩施和鄂西圈给我的印象,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叫“水连天,林无边,山有仙,鸟蹁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非常优越,非常好。鄂西圈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森林的覆盖率超过了70%。它在全省的发展战略上,除了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承载功能以外,还必须承担更大的功能,也就是我们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功能。那么,这样一个功能,无论是在地方政府的行政上,还是在学术界、理论界,我们首先要认清一点,文化资源丰富并不意味着产业发展一定优越,文化资源开发越多并不意味着文化收益越好——这是一个基本事实。很多的时候,都是借区域文化开发之名,行区域文化破坏之实。我要感谢恩施、鄂西圈,给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和典型的生态,在文化开发上,结合自己的特色,做出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同时,我们要确认一个前提,在经济文化开放的历程里,就应该是文化资源的评估,具体就是什么叫有效的文化资源。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开发,也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有市场,必须是有价值、可分享的。具体到区域文化资源上,我们也可以用一种方式来评估我们区域文化资源的价值。这是我讲的第二点,就是有效的文化资源。
第三点,我们要把握一个趋势。现在文化的消费,在本质上是一种符号的消费,或者叫象征的消费。它是通过对符号的消费,来达到自我身份的确认。如果把握受众的需求,来看我们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发展,那么我们就要把握,能不能够通过资源、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使他得到自我身份的确证。
更重要的,在我们区域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探索找到一条有效的路径。这个路径,第一点要突出特色,精准定位。区域经济的发展,一个地方的自然禀赋和资源禀赋、生产要素,一定是有限的。那么在有限的要素当中,如何更好的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的特色资源到底是什么,要依托这种特色资源来精准的进行产业的定位。11年10月我在扬州市委宣传部的时候,我对那个科长说把那个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拿来我看一下。我一看不得了,文化产业当中我们要重点发展八大主导产业,发展五十几个项目,投资额几千亿。我当时就问他说这个怎么来的,他告诉我说各县区报的。第二天我就找到我们常委部长,我说这个规划做出来别人会笑,你一个小小的地级市,文化产业居然有八大主导产业,投入几千亿的钱哪来。我说领导,我建议做一个11年至13年的行动计划,把它压缩到三个产业,十个重点项目。这就是,我们要把握我们自己的特色,来进行精准的定位。
第二点,我们要突出需求,建立渠道。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转型的过程当中,我们很多的东西,是不一定被市场认可的。因为文化领域有一个重要特点,它往往没有商业的针对需求的特性强。但是市场,是需求决定的。如果不把握住这一点,你所有的东西是不可能转化为现实经济的。同时,对文化产业开发而言,资源为王、渠道为王、内容为王。资源为王的时代,除了个别地区,基本上已经过去了。无论你承不承认,文化产业是一个内容为王的产业,但是现实是渠道为王。没有一个很好的营销渠道,我们的区域文化资源开发,也是一句空话,或者说不能取得好的收益。
第三点,我们应该找到一个模式——商业模式,或者叫盈利模式。很多项目建了之后,很多都是不能取回收益的。我在2011年3月份收集全国的文化产业园区的时候,发现有700多家,真正盈利的不到50家。它们靠什么支撑呢?文化地产。它通过商业地产的开发,来平衡项目的资金投入。上海市包括“1933”在内的产业园,都在做商业地产,在靠从2块8到17块8每平米每天的租金。这不是一个正常的状态,或者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它在现阶段,是一个现实。
苏升乾:高磊老师,请注意时间。
高磊:好,最后一句话,文化产业作为服务业的一种,服务业的生命核心在于服务。很多的开发,最后还要落到服务。我的汇报完了,谢谢!
苏升乾:咱们用了一个小时多一点的时间,七位专家分别做了亮相。那么下面,大家已经了解了每位专家基本的思想和所关注的内容。所以在座的各位专家、博士后,有什么要专家讨论的,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但是根据我以往的参加讨论会的体会,往往有些同志在提问题当中,着重表现自己的观点,我想在座的如果有这样情况,也把您的观点适当压缩。别咱们专家才谈五分钟,您那谈十分钟。咱们后面还有十五分钟的讨论时间,在座的各位,哪位想发言?
好,这位请!
参会者甲:第一个问题,我们文化产业现在发展最大的问题,是说我们的政策还是体制,还是别的因素?第二个问题,如何处理政府和企业、市场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请高磊老师回答。
高磊:我觉得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市场的问题,市场机制没有充分的发挥作用,各类生产要素在市场当中,没有得到很好的释放。
第二个问题,市场、企业和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的国家,我对政府定位为三句话,环境的制造者、挑剔的顾客、秩序的维护者。政府应该做政府的事,市场和企业做应该做的事。
苏升乾:好,第二位。
参会者乙:我是研究屈原的,我也是屈原后裔。我觉得咱们湖北和湖南没有把屈原这个文化金矿开采出来,这是一个遗憾。屈原是诗歌的鼻祖,我建议在这里建一个诗歌的文化版权交易中心,我认为它在旅游文化产业当中,也能产生一些效益。我不知道讲得对不对,请在座的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苏升乾:谢谢这位朋友,以诗人的身份谈的一些体会。咱们哪位嘉宾回应一下?
徐新桥:谢谢这位屈原的后裔。鄂西圈发展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不好的,做得不好的就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做得不好的根源,我认为在中国是一个普遍现象,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而我们在创意方面还没有形成价值链的高端,成为微笑曲线的一个嘴角;第二个嘴角是产品的营销和品牌构建。
公开招聘做屈原的产业文化,结果某一个大学的方案是一个岛上建巨大的屈原的雕塑。还有一个博士提的方案,说做水街。我说完全不行!为什么呢?做屈原的文化产业,至少有三个要素:第一跟屈原文化有关;第二跟周围的自然环境有关,比如三峡大坝和水库;第三更要被市场所接受。做雕塑只跟屈原文化有关,跟周围的环境风马牛不相及,跟老百姓的需求也不相关。
1903年美国的旅行家盖洛在中国走了十几个省,然后写了一本《扬子江上的美国人》。他里面写到,走到三峡这个地方,他看到很多塔,问是什么东西?别人说是专门抓妖怪,一旦有水怪,就把它抓起来,放到塔下去就安宁了——这个有意思!我说屈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巫师——皇家巫师,中国的巫文化非常悠久和深厚,世界上的巫文化都非常深厚,哪里都有祈福消灾的。这个就跟屈原有关,还跟自然环境有关,也跟我们的受众有关。
所以我回答你的提问,我们正在做十大文化名人产业,在鄂西发展,现在我们还没做后期的品牌营销,还没到那个时候。客人们想来送钱,没有载体,前面的策划没策划好,产业没做起来。这是我回答你的!
我们鄂西圈现在最好的模式,是“绿色幸福村”模式,用十六字概括“风貌古朴”,农村更像农村;“功能现代”,就是用起来堪比城市;“产业绿色”,农业、非物质遗产,包括养老业;最后是“文明质朴”。农民组织和我们的投资者共同努力,为城里人提供宜游宜居宜养的这种服务。规划三十个村,目前我们已经开始了十个村。我们计划三年的时间,一年打基础,两年有看相,三年见成效,这样一个目标来打造城乡和谐、共荣的这样一个模式。
苏升乾:在座的各位朋友,因为我是当老师出生的,当老师有个特点,不能拖堂。很多朋友还有话说,我们嘉宾当中已经出现了不同意见。我想继续讨论下去,一定会很精彩,但是时间到了。
感谢在场的各位嘉宾,也感谢各位朋友。那么特别是来参加的一些老师们,我想特别提一下,刚才嘉宾的谈话,仔细听已经能感受到一些研究课题的出现。好好想一想,抓紧时间拿出一个成果来,这是一个机会。
今天的讨论就进行到这里,谢谢大家!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