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第二分会场——民间信仰的理论探讨与个案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3-11-16 13:50     标题: 第二分会场——民间信仰的理论探讨与个案分析



第一场:主持人与评议人   叶涛 教授
舒燕 宗教民俗学的理论建构与当代意义
王学义 文化经营:民间信仰的生存策略
王加华 被“私有化”的信仰:庙宇承包及其对民间信仰的影响
马莉 广西汉族传统民间信仰文化研究
詹娜 “生”与“熟”的过渡:辽东满族丧礼中的犁铧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3-11-16 14:12

叶涛点评
民间信仰论文是这次会议数量最多的主题
本常既有理论探讨也有个案分析
舒燕老师提出了宗教民俗学的学科框架,这是民俗学非常重要的分支学科
学义的探索精神是很可贵的。这个论题还包括寺院经济的问题。
王加华老师提出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他的研究很细。被承包的信仰是当下一个热点问题。
亦佛亦道,非佛非道。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民间信仰的特点。
马莉的论文对广西汉族民间信仰的介绍性文章。
詹娜的文章关注到丧礼,这是民间信仰的一个细节性基础问题。写也是中国民间信仰的特点所在,值得借鉴。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3-11-16 15:51     标题: 第二场

主持人与评议人 林继富教授
王素珍 庙界:土地庙、土地神、庙王土地——以湘中金蚌地区为中心
曹萌 本主信仰的基本形式:剑川县本主信仰的个案研究
张多 傣族民间社会民俗与宗教的互动:以西双版纳南传佛教“祜巴勐”的葬礼为个案
陈支越 作为民间信仰仪式的民俗体育文化:基于坳瑶黄泥鼓舞的田野研究
胡安亮 关于牙齿的一些信仰和禁忌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3-11-16 16:15

林继富点评
土地庙是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庙界的范围是从信仰文化的传播边界出发的案例研究,也是一个独特的视角。
本主信仰是白族文化的核心之一,是多元文化相互影响的结果,有一问题我们要提出来,就是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在民间信仰中的区分,以及如何看待神圣与世俗空间的关系。
民间信仰或宗教文化是在不断适应和调整中发展的。这里我们要注意几个概念的差异,宗教民俗、民俗宗教、民间信仰。
牙齿的信仰是在阅读了江绍原先生的的发须抓研究后得到的启发。细节的研究时民间信仰研究的基础,也具有很大发掘潜力。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3-11-16 16:24     标题: 第三场

主持人和评议人:王加华老师
周金琰 莆田妈祖信仰调查
张晓艺 民间信仰及其神圣神圣性的建构:基于A地妈祖信仰的田野考察
程安霞 论民间祭祀空间的可参观性生产:以洛阳关林庙为考察对象
赵翠翠 李向平 民间信仰的类型及其建构:以陕西宝鸡地区的炎帝信仰为例
阴卫 衣晓龙 金华黄大仙传说的本真性研究
王丹 清江流域土家族“人观”研究:基于花鼓子与撒叶尔荷的考察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3-11-16 16:42     标题: 直播观察·插播

会议进行到这一阶段,关于民间信仰的研讨已经渐渐深入,大家的视点从民间信仰的变迁、到民间信仰的存在形态、再到民间信仰的田野呈现,来自全国各地的案例和来自若干研究机构的学者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信心以及极大责任感。作为文化根谱,民间信仰研究不仅仅是一个研究方向,更是一个学术战略。中国民间信仰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多彩的呈现,是人类文化多样性不可替代的一个宝库,它不仅过去、现在深刻影响着数十亿人口的生活文化,也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文化支配作用。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3-11-16 16:52

浙师大的阴卫同学是衣晓龙老师(江湖上人称龙哥)带的本科生,他研究的是金华黄大仙的民间信仰。它的这次报告是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困惑,拿出来探讨。但事实上他对这些问题已经有自己的思考。他的问题是:文化变迁的惯性与人为选择的关系如何看待?基于黄大仙信仰的变异性与本真性的关系如何界定?非遗申报和保护会导致民间信仰的固定化或者符号化,那么这样的保护会造成什么后果。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3-11-16 17:10

王加华点评
民间信仰在当下非遗保护的背景下,出现了报告人所说的“建构”、“固化”、“变迁”、“生产”。民俗学界学者们对这些变化很敏锐。
民俗学的发展有一种趋势,就是越来越轻视基础资料学的建设,而周老师的基础性调查是很宝贵的。但是这个调查报告还缺乏对“人”的关注。
张晓艺的文章我有两个疑问;神圣性真的被消解了吗?个人化的民间信仰是否是特定的时空下才呈现出来的?
程安霞的文章我比较感兴趣,一个信仰空间如何被作为旅游产品开发。但我还想这道建构之后的结果如何?
赵翠翠的文章也是谈建构,从正祀和隐祀的区分来讲,民间信仰这个概念如何处理完全由官方主持的祭祀?
阴卫提出的问题很好,但是我个人一点也不担心民间信仰会“固化”。本真性并不是不变的,本真性也是建构和变迁的,是相对的。
非遗“运动”更多的是操作性,本真性更多的是学理化的问题,操作很难。
民俗在于“变”,传统也是在变化的,民俗保护没有必要忧虑自然“变”,在历史中“变”是常态。
作者: caiseshamo0716    时间: 2013-11-16 17:13

来支持一下二场同学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3-11-16 17:14     标题: 回复 9# 的帖子

宝贵的支持。。。感谢。。。我们这边网络出了问题,不过及时解决了。但是图片又受限于机子暂时传不了。。。只有后来再补上。。。。多多包含。。。。
作者: 胡寄奴    时间: 2013-11-16 17:27


作者: 胡寄奴    时间: 2013-11-16 17:29

呀  总算登上来了  没网的时光度秒如年
作者: 胡寄奴    时间: 2013-11-16 17:30


作者: 胡寄奴    时间: 2013-11-16 17:33

17:30—18:30  民间信仰的理论探讨与个案分析(4)  主持与评议人:舒燕
作者: 胡寄奴    时间: 2013-11-16 17:35

李永平 :陕西“血社火”的历史文化记忆
程鹏  莱芜南部安期生信仰变迁研究(第八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
王婷  传统时期中国花神信仰的生态内质及现代价值转换
戚晓萍 松鸣岩花儿会的代际传承调查研究
郭俊红  龙王信仰的现状
卫泽  “以灰驱鬼”的习俗探究:以山西省南卫村丧葬礼仪中的“拦门灰”为个案
作者: 胡寄奴    时间: 2013-11-16 17:56

[localimg=400,300]1[/localimg]
[localimg=400,300]3[/localimg]
作者: 胡寄奴    时间: 2013-11-16 18:34     标题: 直播观察·插播

辽大志愿者卫泽童鞋的草木灰民俗研究从小处着眼,将小小草木灰的文化大作用讲的很清楚。由此可见,民俗学的研究一定要具备生活文化的视野,身边的事物也可以成为很好的研究。
作者: 胡寄奴    时间: 2013-11-16 18:43

舒燕点评
资料丰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李老师的血社火研究讲一个较为罕见民俗事象呈现出来。我想血社火的家族传承应该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程鹏的安期生信仰研究我第一次了解,可见中国民俗之博大。我想了解论文中不同资料的关系、关联性是什么?
王老师的花神信仰论文写得很认真,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并且从生态美学角度研究花神也颇具新意。
花儿会的研究也是从代际传承来探讨节会,我想民间信仰的中心是人,那么这篇文章的角度无疑是很好的。
龙王信仰内涵的转变是我感兴趣的部分。
卫泽的以灰驱鬼研究做的很认真,学习精神可嘉。我的问题是这些习俗在现代的传承状况如何,传承的价值在哪?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3-11-16 21:00     标题: ……

^
[attach]27142[/attach]
[attach]27143[/attach]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3-11-16 21:07

只能干着散场了  大家都走了  网速才给力起来   只能会后补图啦
作者: brook王    时间: 2013-11-16 21:44     标题: 辽大人加油~

师兄,我们终于战胜周末的网速爬上来了,看见民间信仰就先进来这里,请个安先,fighting!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3-11-17 08:48     标题: 第五场

主持人和评议人 黄景春
曹荣 交往与包容:对京西桑峪村乡村天主教群体的考察
吴效群 对帕特南粘合性社会资本与连接性社会资本关系的研究:兼论西方教会式团体与中国的庙会式团体
刘兴禄 当代湘西“瓦乡人”还傩愿的田野考察
吕书宝 与祭祀民俗相伴随的山岳角色转换
刘秀峰 浙江缙云山张山寨“七七”庙会研究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3-11-17 08:51     标题: 精彩语录

吉首大学的刘兴禄老师本人就是瓦乡人,目前瓦乡人被划入苗族、土家族、侗族。
刘老师说“我们家里有土家族、汉族、苗族,我们兄弟几个是不同民族!”
一席话引来大家会心一笑,可见民族识别工作还有很多细节工作要做。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3-11-17 09:00     标题: 精彩语录

主持人:沙野是不是撒泼的意思。
沙野:呵呵,不是不是。。。。沙野就是吸收知识,享受感情!!!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3-11-17 09:07

[attach]27164[/attach]
柯杨老前辈和沙野老坛友
[attach]27165[/attach]
作者: 胡寄奴    时间: 2013-11-17 09:10     标题: 回复 21# 的帖子

终于看到辽大乌家军的拉拉队了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3-11-17 09:19

黄景春点评
曹荣教授的文章我很感兴趣,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民间已经有很多解决基督教、天主教与民间文化相处的办法,刘老师认为这也是文化遗产,这是很重要的。
吴老师进行了一个理论对话,这个对话不仅有宏阔视野,也有理论反思。
刘兴禄老师的文章很细致,提出的问题也颇具意义。也提示我们对边缘族群的研究的深入。
刘秀峰老师的研究很扎实,我认为还应该突出庙会的一个亮点,而不是面面俱到。
沙野老师对家乡民俗的关注已经很多年,这一个又给我们提供给了新的研究成果。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3-11-17 09:36     标题: 第六场

主持人与评议人:赵德利
黄景春 国家在场与当代庙会转型:以浦东圣堂“三月半庙会”为例
徐永安 人类学视域下“老人自死”习俗的信仰本质及其文化价值
李永跃 湖南影戏“科仪文本”之形态研究
张志全 巴蜀地区的城隍信仰与民间演剧
邢雪 浅谈本命年的红色崇拜
唐仲山 同仁县年都乎村村落山神信仰与村落民俗调查分析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3-11-17 09:43     标题: 好认真哪呐!!!!!!

[attach]27172[/attach]计时员齐鲁青未了!!!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3-11-17 09:50

[attach]27173[/attach]
黄景春老师和吴效群老师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3-11-17 10:03

青海民族大学的唐仲山老师讲了自己多年对热贡年都乎村的於菟仪式,引起大家高度的兴趣。唐老师说自己研究於菟多年,但还不敢写於菟起源和词源的文章,因为还有诸多问题、矛盾尚未解决。但实际上唐老师已经有自己的判断,认为是藏语借词,汉代已有之。唐老师谨慎认真的精神值得学习。
作者: 胡寄奴    时间: 2013-11-17 10:29

直播继续哈,我拍照多哥上传
作者: 胡寄奴    时间: 2013-11-17 11:06     标题: ……

多哥有哪一场漏播了吧   上一场明明是第七场嘛  
作者: 胡寄奴    时间: 2013-11-17 11:10

   多哥他们采访柯杨老师去了  我接下这上午最后一棒吧
作者: 胡寄奴    时间: 2013-11-17 11:25     标题: 专题研讨(八)

民间信仰的的理论探讨与个案分析(7)
主持与评议人:吴效群
谭祖武 石维刚     祭神娱人:生活的诗化——湘西苗族“祭日月神”科仪解读
黄志强   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唐山人自己的节日
朱一迅  李向平   权利与利益关系中的民间信仰——以江南莲湖刘王庙的复兴为例
孟令法    杨府爷信仰在畲族社会中的辐射性影响研究
宁勇  太极拳推手的魅力与人生智慧的修炼与提升
作者: 胡寄奴    时间: 2013-11-17 11:35     标题: 回复 33# 的帖子

没有漏播,那一场节日文化的单独开贴了。
作者: 胡寄奴    时间: 2013-11-17 11:37

这是民间信仰研讨的最后一场了,纵观这次民间信仰研讨,可见民间信仰问题之复杂、潜力之大、研究之热。。。。。希望这次会议有助于推动研究。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3-11-17 11:52

吴效群点评
我们这些研究的基本套路都是这样的理论加案例,这也是整个民俗学界的共同问题。我们20年前读书就在研究国家在场、权力格局这些问题,现在依然如此。我们的基本问题在哪里?你的个案、我的个案,个案的价值和位置在哪里?田野是干什么的,不是描述,要讨论问题。描述的话新闻记者做的更好。你只是描述田野,没有评价一个问题,就没有太大意义。中国那么多村落,每个村都可以写几十万字,那么这些村落田野调查问题和知识创造在哪里?田野也需要讲前人研究,你的问题的出处在哪里?年年如此,都是理论套话,我没有看到知识体系、规范和新问题,当然这也是学界普遍的问题。
作者: caiseshamo0716    时间: 2013-11-17 12:01

看你们的帖子感觉好晕哦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3-11-17 12:04

会议研讨圆满结束,,感谢王学义、程鹏、胡安亮和我组成的直播团队。
作者: 南池子    时间: 2013-11-17 12:56     标题: 回复 38# 的帖子

我觉得吴效群老师的点评是很精要的,指出了扎堆研究民间信仰所存在的问题。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3-11-17 16:47     标题: 回复 38# 的帖子

嗯。
问题意识应是一个民俗学者研究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作者: 代启福    时间: 2013-11-17 18:29

羡慕呀,终于见到图了。
作者: 齐鲁青未了    时间: 2013-11-18 11:27     标题: 回复 41# 的帖子

吴晓群老师的点评不仅仅切中当前民间信仰研究的不足,对民俗学学科发展和建设的思考也能引起与会代表的认同。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3-11-20 22:07

是的,吴效群老师的苦口婆心,让我们深深为20多年的学术重复感到惭愧,这一问题,必经由更年轻一带学子引起高度重视,并力争新的突破。
作者: 胡寄奴    时间: 2013-11-20 22:13     标题: 回复 45# 的帖子

是不是也是施老师《告别田野》里要表达的意思?!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3-11-20 22:18     标题: 回复 46# 的帖子

是的,异曲同工。。他们都看到了学科力量不应该浪费在增加案例上。。。
作者: 张润平    时间: 2013-11-21 09:22

引用:
原帖由 张多 于 2013-11-17 11:52 发表
吴效群点评
我们这些研究的基本套路都是这样的理论加案例,这也是整个民俗学界的共同问题。我们20年前读书就在研究国家在场、权力格局这些问题,现在依然如此。我们的基本问题在哪里?你的个案、我的个案,个案的价 ...
吴老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引起大家高度注意。这个问题也可以说是目前田野调查的普遍现象,说明我们的调查还缺乏主见,对田野中的各种民俗事项还缺乏清晰认识、准确把握,根本原因是大学所学理论与实际中国社会民间信仰核心理念大相径庭,对什么是“中国人”、什么是“中国历史”缺乏深刻认知所致。
我这样说,可能有些同仁还不赞成,身为中国人,怎么能不知道什么是中国人、什么是中国历史?其实还真是这样,别说是深刻认知,就是起码的认知都缺失。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3-11-21 21:47     标题: 第二分会场图片

会议当天的网络不给力,相机卡也读不出来,只好后续传上照片了!
[attach]27333[/attach][attach]27334[/attach][attach]27335[/attach][attach]27336[/attach][attach]27337[/attach][attach]27338[/attach][attach]27339[/attach][attach]27340[/attach][attach]27341[/attach][attach]27342[/attach]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3-11-21 21:56     标题: 继续上传

再上传一组照片!
[attach]27343[/attach][attach]27344[/attach][attach]27345[/attach][attach]27346[/attach][attach]27347[/attach][attach]27348[/attach][attach]27349[/attach][attach]27350[/attach][attach]27351[/attach][attach]27352[/attach]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3-11-21 21:59

谢谢鹏哥,辛苦辛苦!!!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3-11-22 12:20     标题: 昨天没传完,今天继续

昨天没传完,今天继续补上,本来应该给每位发言的老师同学都来个特写的,可惜设备不给力,加上一忙起来很多都没拍到,期待大家有拍的好的再上传了!

[attach]27368[/attach]
[attach]27369[/attach]
[attach]27370[/attach]
[attach]27371[/attach]
[attach]27372[/attach]
詹娜老师,还有思考中的学义

[attach]27373[/attach]
叶老师与吕老师

[attach]27374[/attach]
[attach]27375[/attach]
这位妹子在想啥呢?

[attach]27376[/attach]
[attach]27377[/attach]
周金琰先生

[attach]27378[/attach]
[attach]27379[/attach]
[attach]27380[/attach]
[attach]27381[/attach]
程安霞老师,还有认真报道的多多

[attach]27382[/attach]
[attach]27383[/attach]
浙师大新生力量——本科生阴卫

[attach]27384[/attach]
严肃认真的陈金文老师

[attach]27385[/attach]
此次年会华东师大可是鼎力支持啊,李向平老师的四位弟子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3-11-22 12:52

引用:
原帖由 张多 于 2013-11-17 11:52 发表
吴效群点评
我们这些研究的基本套路都是这样的理论加案例,这也是整个民俗学界的共同问题。我们20年前读书就在研究国家在场、权力格局这些问题,现在依然如此。我们的基本问题在哪里?你的个案、我的个案,个案的价 ...
吴老师的点评可以说是一针见血,直指现在民俗学学科的问题,不知吴老师是否将此撰写成文,其威力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必将惊醒学人,如果还没有,那真是要强烈建议吴老师撰写成文了。
对于个案研究,我们大多是用现成的理论去套个案的田野调查,一谈民间信仰,就谈国家在场、权利社会、大小传统,只是用一个个田野点去验证这些既有理论的正确性,却无创新,如果说对于刚入门亦步亦趋的学子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话,那对于要走学术之路甚或已经成名的学者来说,则是发人深省的了。当然我们不是否定个案研究的价值,人类学的许多经典研究都是个案研究,都是精彩的民族志,但从这些作品中,人类学家们则抽绎出了诸多理论。而民俗学的许多研究只是拿已有的理论去套个案研究,于理论发展无益,所以民俗学要发展,我们就不能再做这种无价值的研究了。
作者: 张润平    时间: 2013-11-22 13:31

我们应从个案研究中推导出自己的理论。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3-11-22 14:09     标题: 回复 53# 的帖子

你的解读也是一针见血。赞一个。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