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云南大学历史文化] 他留山:见证边屯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打印本页]
作者:
朱卿
时间:
2013-11-13 09:28
标题:
他留山:见证边屯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滇西北的崇山峻岭间,总是蕴藏着令人神往的风情,地处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的他留山就是这样一处神奇的地方。它默默地驻守在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连接之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眼中的它只是再寻常不过的一条山脉。2006年,国务院将他留山中的一个古墓葬群列入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定名为营盘村墓群,与此同时,一个文化厚重的族群、一段辉煌的历史逐渐展露在世人眼前。
营盘村古墓群展现他留人历史
上世纪80年代初,第二次全国文化普查时,永胜县当地一些研究民族文化和考古的学者在他留山的营盘村,发现了一个约30多万平方米的巨大古墓群,古墓的碑林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轮廓未变,壮观雄伟,古墓数量之多让人惊叹。
据当地的边屯文化研究专家简良开介绍,大概在1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古墓碑1.3万多座。经专家考证认定,古墓中埋葬的人属于一个族群,这个族群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划分为彝族的一个支系——他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永胜县的六德、仁海、板桥等地。多年来,这个族群一直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少为人知。简良开说:“作为彝族的一个支系,他留人过去没有土葬的习惯。这样的部落为何会有墓群,而且是如此规模的一个墓群,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他留人古墓群的数量与规模在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中极为罕见。让人们更加惊异的是它所反映出的高超的雕刻工艺和艺术造诣。参与发掘古墓群的永胜县文管所所长张顺彩说:“墓面上倒爬的狮子、小巧玲珑的坟头两边立的瑞兽,都不是实际的动物,是通过想像、艺术加工而产生的。墓碑上有极富他留特色的图案、姓氏,有玉带、莲花、瑞兽、八卦图案,既有极富神秘色彩的精灵图腾,也有汉族的传说典故,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多民族融合的特点。”张顺彩介绍,墓碑上反映出他留人会用汉语来记音,按本民族的叫法用汉文记录; 那些墓碑的镌刻工艺在当时来说具有很高的水平,墓上的麒麟上千只,姿态各异,找不出完全相同的两只;古墓上可以看到反映道教、佛教内容的文字。
古墓按家族排列,井然有序。随着年代的演变,可以看出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粗俗到精致、从单一到系统的转变。张顺彩说:“古墓群证明了他留人曾经达到一个很高的生活水平,他们的社会生活、文化教育,包括生活饮食等方面,在那时都应该是相当发达的。”
简良开是第一批走入古墓群的当代学者,他用数年时间抄录了近3万字的碑文和墓志,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他留山墓群的研究。对于他来说,这个古墓群中处处都充满着谜团。他留人来自哪里?作为彝族的一个支系,为什么在生活方式、丧葬方式上与彝族迥然有别?在古墓群中,大量的汉族文化如何被他留人融进自己的民族文化之中?这个民族拥有的那段灿烂文化是如何起源、繁荣,又如何淹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墓群里有那么几座,既神秘又能说明一些历史真相。
其中一座最古老的墓碑位于古墓群山坡的高处,墓主生于明嘉靖年间,卒于万历年间,墓碑两侧刻着他留人的古装服饰。墓主姓段,名谦,但是“段”字在墓碑上被刻成了折断的“断”。据推测,墓碑上姓氏的出现标志着他留人姓氏来源起名的一个开始,那时他们可能还不理解“断”与“段”的区别,所以用了生活中常见的“断”字。
简良开说:“在断(段)谦之后的段氏的墓碑上,折断的断字已经演化为规范的‘段’字了。这个他留山最早的段氏墓,可以说是他留人最早接受汉文化的标志,标志着他们从没有姓氏走入到定姓取名的时期。他留人正是从段谦这个墓碑的时期开始逐渐接受汉文化。但这个阶段接受的还是比较层面的东西,他留山墓群墓碑是汉族的格式,表达的内容却是他留人的文化。”
另一个墓中埋葬了一对夫妇,男主人叫成海郁,有两座墓碑,碑文注明墓主生于明嘉靖年,卒于万历年。简良开说:“墓碑上,把墓主在世时到重立墓碑时历代子孙的名字全部以家谱的形式刻成了碑文,一共108人。墓上的对联:追溯渊源此公肇始,延绵嗣续是母开先。这显然融入了汉文化。”
据学者推断,成海郁夫妇是第一批来到他留山的人,是定居他留山的始祖。墓碑中的子孙中同名者很多,甚至同一代人里也有数个同名,这说明当时他留人取名字随意性很强。这块成氏家族的墓碑是他留人家谱学的缩影,也是他留人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缩影。作为彝族一个支系的他留人是最早在滇西北地区接受汉文化和使用汉文化的少数民族部落,可以推断,因为对汉文化的接受,他留人也收受了汉族人土葬的习惯。
他留人墓群最早的建于明万历年间,埋葬的多以成、王、海、兰等他留大姓为主。通过统计,学者们得出结论:他留人应是在明代嘉靖年之后一直到清朝初年,陆续入住到他留山的。
他留人与中原汉族人的交往、交融
距离他留山不远的永胜县城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边城。它身处金沙江的环抱之中,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从汉代开始,永胜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重地。600年前发生的一次重要事件,改变了这个古城的文化轨迹。
明朝初年,朱元璋采取寓兵于屯、移民实边的政策,开始屯垦制度。他大量迁移中土大姓充实云南,以打破云南各地土司争雄的局面。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朝开国名将沐英之子沐春为统摄金沙江上游一代的土司地界,将出征云南的中原军队数千人留在了金沙江畔的边陲重镇永胜,设立了一个军事机构——澜沧卫军指挥使司。
张顺彩说:“大量汉族人移居永胜,有战事就出征打仗,没战事就开荒种地,自给自足。他们把中原汉文化带到了永胜,包括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等等,与他留文化经历几百年的相互融合、相互吸纳。”据专家学者研究,他留人是在永胜的山野间放牧的游牧民族,原被称为“施蛮”,元末明初,被永胜当地的高氏集结成亲军团练,才慢慢结束游牧,开始定居生活。
他留人用他留语自称“他鲁苏”,“苏”在他留语中指“外路人”,也就是说,他留人的先祖是从外地迁徙来的。每年农历六月粑粑节,来自各地的他留人总会自发到他留山祭祖,宗祠中供奉着360个灵位。为什么是360个呢?简良开说:“他留人的祖先崇拜是族群崇拜,粑粑节中,他留人以族群为单位聚集在宗支山祭祖,他们认为开先始祖是360户伍。”
按照元代军队的建制,下千户的人数就是360户伍,高氏集结了360户伍组建了一支土司亲军,这个土司亲军建立后,在现在的永胜县位置建立了一个兵寨。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朝大军平定云南的时候,它归顺了大明。明朝洪武二十八年,永胜被设为澜沧卫后,大量中原人士迁入,这一场迁徙也成为一个民族融合、文化融合的过程,使永胜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经历了长期征战,来自江南的军旅在这一片水草丰茂的土地上放马于野、卸甲归田,带来了崇尚文化、知书识礼的古老传统。正是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让中原文化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交融在一起,使永胜有了它独有的标签文化——边屯文化。
边屯文化在他留山的印记
边屯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呢?
在永胜县的古老村落里,至今仍依稀可见600多年前的屯兵胜景。清水驿,距永胜县城45公里,是永胜边屯文化形成发展的真实写照与缩影。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它是澜沧卫的一个重要驿站,古称清水驿,现在是永胜县期纳镇的一个村委会。据简良开介绍,当时为了保障交通,60里设一个驿站,第一它保障军队的来往接待,还有军事文书的传递,第二保障各地进京科考的考生行程安全。清水驿距澜沧卫正好是60里。
当年清朝军队在这里屯田驻防,将这里发展成为边屯小镇,往来的文武官员在这里食宿换马,商来民往,热闹非凡。中原文化的到来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农耕文化,也在古老的街道留下了灵秀书香的文化烙印。
张顺彩说:“清水建筑中古朴精致的雕刻是中原文化和当地文化相融合的一种建筑文化。走在清水的古老街道,仿佛置身时空走廊,这里的建筑最早的建于元代,大部分建筑是明清时代,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多数墙面是典型的金包银墙面,用来防火的山墙上也有精美的雕绘,集中原民居文化之大成。”
站在他留山远眺山谷腹地,在营盘村古墓群所在的山坡东面,有一片占地130多万平方米的古城堡遗址,它曾经是一个恢宏壮观有着2000多居民的浩大建筑群,在19世纪毁于一场战火。这个山脉和城堡在明朝万历年前后逐渐变为他留人的定居地。当时他们与朝廷派来驻守的军队一起驻防他留山,他留人作为土司屯垦的一支队伍来到这里,所以说他留文化属于土司文化,也是边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洪武调卫后,这一场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成功的,它让永胜这一边陲小城拥有了不亚于中原的发达的农耕文明,同时也具有它独有的少数民族特质。他留人从明代以后的几百年一直主动参与永胜历史文化演变的进程,因而他留文化的繁荣与衰落也与这个进程息息相关。
清咸丰年间,杜文秀领导回民起义,在永胜数次被屯垦的军队击败。有些专家认为,杜文秀如果经云南永胜到四川与太平天国取得联系,中国的历史有可能会被改写。杜文秀被堵在永胜14年,与永胜军队整整打了10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杜文秀起义军乘他留酋长兰华奉高氏土司之命带主力到外地增援官兵的时机,在子夜里应外合炸开他留城堡的城门,一拥而入。为报久攻不克的仇恨,起义军大肆烧杀劫掠,他留人未逃出城堡的无一活口留下。他留酋长兰华在异地闻他留城堡失守,率兵返回与起义军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壮烈殉难。最后,起义军摧毁城堡,他留人四散奔逃。正是因为这场战事,曾经繁荣一时的他留文化随着时间的演变逐渐融入到汉族文化中,过往独树一帜的风格,虽有保留,但毕竟失去了锋锐的棱角,逐渐冷落下来,只剩下古城的遗迹和壮观的墓群作为历史的见证。
不论建筑、习俗还是语言,在永胜,处处都能看到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借鉴与融合,随着岁月的流逝,各民族文化不断传承与发展着,为边屯文化注入着生机。从2010年9月动工的以保护丽江边屯文化资源为目标的边屯文化博物馆项目去年底已经开馆,这是我国第一个以边屯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承担着保护与传承边屯文化的功能。神秘的他留山以及多姿多彩的永胜边屯文化,将吸引更多的人去探秘,去破译。
资料来源: 中国民族宗教网
http://www.mzb.com.cn/html/Home/report/290718-1.htm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3-11-13 10:44
他留古墓群应是汉族移民所创文化,只是移民迁居异地后他留人在此留居,以致成为张冠李戴的文化现象。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3-11-13 11:17
如今他留人被划为彝族,主要的3个村落在永胜县六德彝族傈僳族乡,然而他们自己并不认同,事实上他们也不是是彝族。他们很少甚至排斥和彝族通婚。他留人的很多民俗倒是和普米族、纳西族等相近。他们的口头传统、民族认同、族源、生计模式、象形文字经书、口述史、婚姻形态、民间信仰、节日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