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推荐】李向平文集·学术中华
[打印本页]
作者:
karin
时间:
2009-2-22 22:54
标题:
【推荐】李向平文集·学术中华
李向平文集·学术中华
作者:
李向平
文章目录
与其重构精神,不如再建社会
大学学术的公共性危机
社会缺席,宗教安在?——当代中国宗教社会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宗教的权力表述——中国宗教的公—私形态及其秩序构成
功能整合与职能分隔——当代教会与中国社会结构(一)
功能整合与职能分隔——当代教会与中国社会结构(二)
文化正当性的冲突
制度变迁与功能定位——当代中国宗教活动空间的社会组织特征
姚明与刘翔:代表华人精神?
“道德银行”可以休矣!
当革命成为信仰——写在《切•格瓦拉2005》
(特别推荐)
中国人的“关系—信仰”模式
(特别推荐)
“社会”依旧“缺席”吗?
私人信仰与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信仰的社会学解读
(特别推荐)
伦理·身份·认同——中国当代基督教徒的伦理生活(一)
伦理•身份•认同——中国当代基督教徒的伦理生活(二)
儒教复兴,谁能决定好坏?
“场所”为中心的“宗教活动空间”——变迁中的中国“宗教制度”
(特别推荐)
信仰如何构成宗教——“宗教市场论”与中国宗教的地域性经验
伦理·身份·认同——中国当代基督教徒的伦理生活(一)
伦理·身份·认同——中国当代基督教徒的伦理生活(二)
一年一度祭孔日,圣哲信仰为哪般?
道德评价:绝非公权力的要害
公祭:一种公共象征模式
(特别推荐)
“寺庙”与“教会”——佛耶制度比较论
宗教、民族认同及其与社会和谐之辨证关系
关系主义的儒教模式
“做文化”与“做宗教”——市场化·市场论·市场结构刍议
“文化”为什么很难讲
从信仰到宗教的“中间逻辑”——中国宗教社会学理论发凡
从人民内部矛盾到公平正义——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典范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移
(推荐)
造反无理:被“好人”遮蔽的“老谋深算”——《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意义象征
伦理·身份·认同——中国当代基督教徒的伦理生活
当代中国文化的再生产机制及其结构
井水不犯河水——李琼《边界与冲突》序
中国人的信仰与反信仰
“少林寺现象”及其引发的宗教社会学问题——传统佛教的认同方式与神圣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
中国当代佛教经济的“社会性”刍议
社会化,还是世俗化?——中国当代佛教发展的基本问题
信仰认同与宗教模式——儒耶两教的信仰认同比较(上)
(推荐)
信仰认同与宗教模式——儒耶两教的信仰认同比较(下)
(推荐)
国家祭圣祖:政治认同的象征性建构
人不慈善,谁之过?
最自由的中国人——读《空谷幽兰-寻访当代中国隐士》
民主与迷信的新冲突
“红色宗教徒”的入党问题
当代中国政教关系新论——政教认同关系的社会化建构
(推荐)
大寨造大庙,信仰大转型
国家认同与私人信仰的互动——论当代中国宗教需求的层级结构
信仰与宗教的空间分割
当代中国基督教的“堂-点模式”刍论——宗教的社会性与公共性视角
国家不应有成为宗教的想法——读《现代社会转型中的天皇制与基督教》
当代中国“老板”的信仰与信仰实践
中国信仰与当代中国人的信仰重建
信仰如无法制,精神必定走私——中国宗教-信仰的供需关系及其法律困境
后改革时代的正当性冲动——清明祭国祖的象征意义
解放思想与权力-信仰——改革开放三十年纪念
宗教与灾后社会重建——“社会慈善”的理念及其取向
私人信仰与中国宗教的法制化
“反革命”为什么很容易?——革命与反革命的一元双向特征
佛教信仰合法性质疑——从少林寺接管昆明四座寺庙谈起
中国信仰的现代性问题——以国家公祭圣祖-先贤为例
(推荐)
中国灵性的群己之辩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