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网上入殓师"逝者如斯夫dead" 只关注死人的微博 [打印本页]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3-10-4 16:51     标题: 网上入殓师"逝者如斯夫dead" 只关注死人的微博

网上入殓师"逝者如斯夫dead" 只关注死人的微博

2012-12-25中国文化传媒网


      他一共关注了695个人,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已经离世

     如果自己在微博上关注的人开口说话了,小林(化名)就会吓一跳。截至1222日,他的微博账号“逝者如斯夫dead”一共关注了695个人。这些被关注者最大的相同点是已经离世,头像灰暗。

这是一个只关注死人的微博账号。

     而对于关注了“逝者如斯夫dead”这个账号的接近两万名新浪用户来说,死亡这个命题已经见怪不怪每一天,他们会在这里看到有人死去的消息,这消息掺杂在五光十色的网络资讯里,静谧得如寒冬里呵出的一口热气慢慢消散。

     而这个不怕晦气、每天利用闲暇时间翻阅死人微博的小林,自称“网上入殓师”。不收取任何费用,他的义务“入殓工作”已经坚持了一年半。

死亡播报

     1220日晚上10点,“逝者如斯夫dead”更新了一条微博一条对于死亡的播报,一如这一年半的既往。这条微博是这样的:

@Herzhou (20121114日最后微博),男,34岁,病逝。很腼腆的男生,篮球好手,原地抓框。看他朋友哀悼他的微博,恋了一个女孩十年,供她去德国读书,最后却选择了离开。微博版入殓师,只关注逝者微博。感谢大家每天一次转发、留言点灯,功德无量。

     用100多个字符,这条微博告诉了粉丝们这样一条死讯:这个已经离世的叫做Herzhou的用户,最后一条微博更新于20121114日。后面的内容,则是对他生平的简单概括。

     点击进入死者的微博页面,最后一条微博下面已经有200多条网友评论,大部分以一个蜡烛的图案表示哀悼。哀悼时间,基本都在“逝者如斯夫dead”发布这条微博以后。

     这个自称“网上入殓师”的人,是25岁的IT从业者,福建人小林。上个月,他一度把微博名字改为“网上入殓师”,但是遭到粉丝们的反对,只好又改了回来。“一年半了,也许他们已经习惯了吧。”虽然名字没改成,但是“网上入殓师”这个角色,俨然已是小林的一个固有身份,无论是对他自己,还是接近两万人的粉丝,又或者,那些已经死去的微博用户。

     有一部分微博

     在死者亲友要求下被删除了

    自从20117月发了第一条微博开始,这个微博页面的气氛始终带有一丝压抑和安详在死亡这个命题下。从第一条死亡播报发布至今,现在还有的微博有348条实际发过的数量多于这些,有一部分在死者的亲友要求下被删掉了。

     一步步成为“网上入殓师”,小林的经历实属偶然。去年73日,他看到一条微博上的讣告,一个闪念,注册了这个微博账号。“就是想试试,不营销,不买粉,单独做别人都没有做的话题,祭奠那些死去的人们,能做到什么程度。”

     第一条微博是对那条讣告的转发,虽然只有4条评论,但给了小林一点做下去的信心。

     小林对自己微博的定位人群是,“会去看离世者微博的人”。“我把宣传信息留言在逝者微博的最后一条微博里,肯定会被特别来看他的人看到,虽然少,但是这些用户如果关注我,质量就特别高,因为他本身是特别认同你的,而且是通过逝者微博发现你的,这决定了质量。”事实证明小林的定位是对的,此后很多离世者信息的获取,都是靠最早这批老用户提供的。

      在一位CEO转发了微博后,小林的粉丝一夜间涨了一千多,他动力大增。

      和医学无关的死亡鉴定

     伴随着粉丝数量稳步上升,小林还专门开通了一个微信账号收集信息,他所获得的离世者名单也越来越长。在这些繁杂的死亡信息里,入殓之前,小林必须要做的是死亡鉴定确定用户已经死亡。

     没有医学手段,鉴定全凭对死者微博信息的浏览。

      确定一名用户死亡,首先就是微博停止了更新,其次是,往往会有用户的朋友在页面上留言哀悼。

    这道简单的工序过后,小林的下一步操作是点击“关注”按钮,留意这位死亡用户,继续观察,如果半个月还是没有更新,基本上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可以宣告死亡。

     这时,小林会通过总结离世者微博上的信息,做出一个100字左右的生平介绍。这道工序小林现在已经轻车熟路,只需要半个小时。

     和医学无关的死亡鉴定最怕人为因素的干扰。

     上个月有一次,一位网友恶搞发来一位声称是已经死亡的用户的信息。经过常规工序后,小林完成了对这位用户的鉴定,发布了死亡播报。结果那位用户隔了两天突然开始更新,并理所当然地对小林的行为非常愤怒。这次乌龙事件导致粉丝掉了不少,也给小林提了一个醒,他对死亡鉴定的过程更加用心了。

     一年多来,小林的鉴定准确率保持在99%以上。“其实被恶搞的事情不多,毕竟没有多少人喜欢拿这个开玩笑。”

      临死的人还能这么温暖地表达自己

      死亡鉴定的过程伴随着情感的洗礼。小林常常会目睹濒临死亡的绝症患者更新完生命的最后几条微博,头像就永远地暗了下去。

     “最早的那些死亡信息特别容易触动我,”小林说,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哭是因为一个叫“林海若蓝”的微博,“之前真的没有亲眼目睹过,临死前的人还能这么温暖地表达自己,他们对这个世界发表的遗言,都是那种最普通的字眼。”说到这些感触,小林放慢了语速,他说:“那些微博,字字都戳在我泪点里面。”

     接触的死亡信息太多,小林现在已经不像早期那样容易被触动。“现在这些都是当故事看了,有些麻木。”在他的手里,现在还有一百多个没有公布的离世者。这个名单每天都在拉长。

     他最终放弃了若有若无的说教意味

     重点关注有温情的部分

      死亡这个特殊主题带来的忌讳无法避免,小林因此遇到一些“诡异“事件。

      一天夜里某位离世者突然有动作,他关注了小林。

     小林心里一个咯噔,感到头皮发麻,转发了这个人的微博并向粉丝介绍说:“我靠,这个人居然关注了我!”本是出于“求安慰”的心理,小林却在那天被骂得不轻,粉丝掉了几十个。而真实的情况并没有什么灵异,只是那位离世者的朋友登录后进行的操作。

     配合哀婉的页面气氛,一年来小林的播报风格在渐渐转变。

     粉丝们看到死亡播报,第一反应往往是发评论哀悼常规的做法是发一个燃着的蜡烛图案。为了平衡整个页面“阴气过重”带来的压抑感,小林慢慢地尝试新的播报风格,和微博起初关注离世者的死因如车祸、酒驾、过劳、自杀等等以起到警示作用不同,如今在介绍死者的生平时,小林放弃了一度若有若无的说教意味,重点关注较有温情的部分:

@秦玲儿不是秦岭儿(201254),女,年轻,白血病。应该是一位上学的小姑娘吧。小姑娘很单纯,微博没有写很多病痛,一点小事就让她很快乐,比如赢了钱,吃好吃的。过年从医院偷跑回家吃年夜饭,亲爱的哥哥把她背上5楼,牛啊!

@da人物(2012211),男,29岁,突发脑梗塞。今年1月份的时候还在自拍卖萌说,2月份过了就30了,不能装可爱了,所以博主还是给你记录29岁。”

      “我尽量把死者介绍做得柔和一些,让微博看上去温暖一些。很多人顺手关注了之后就觉得晦气,很快就取消关注了,我干嘛天天在你这儿看死人?

    小林说:“因为一开始没想要影响什么,没想做出什么意义。有时候看到一些绝症病人因为缺钱没法治疗,很痛苦。会有闪念,如果能接一些公益性的广告,就用收入帮他们用几天最好的药。”

     一年半的时间,不少公共事件中的主角也被小林“入殓”至此。耳熟能详的有,醉驾妈妈、东莞理工女厕命案受害人、深圳车祸中的两位出租车乘客、尼泊尔空难中的遇难同胞……但无论影响力多少,死亡面前众生平等,身份不同的离世者,在小林的眼里都是没有付费的客人。

     在死亡这个庄重的命题面前,25岁的小林保持着足够的虔诚和安静,他默默扮演着自己的“入殓师”角色,甚至连女朋友都不知道他的这个账号。

    20121221日过去了,传说中的末日终究没来。网上世界依然喧嚣,但死亡也在不断继续。年轻的“网上入殓师”继续屏住呼吸,收集这世上的每个匆匆过客最后的秘密。(新快报记者 王琛)
本文转载自:中国文化传媒网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