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文化对散居回族经济发展的导引与制约 [打印本页]

作者: 代启福    时间: 2009-2-21 09:10     标题: 文化对散居回族经济发展的导引与制约

                                     文化对散居回族经济发展的导引与制约
                                                          作者: 来源:《理论前沿》 2009-1-21 21:12:22 字体:
[摘要]  散居回族广泛分散居住在祖国各地,在历史传承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共同的民族文化使散居回族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习惯世代相传,并引导和制约了其民族经济的发展。要充分发挥文化在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在经济发展同时继续创新民族文化。
  [关键词] 文化; 散居回族; 经济发展
  文化是国家、民族全部智慧和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保持国家、民族生机与活力的强大精神内核,是经济发展的深层推动力。回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近千年的生存和发展中,民族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培育和丰富,对回族的生存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散居回族,虽然散居在祖国各地,但是共同的民族文化却使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习惯代代相传,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回族传统文化对散居回族经济的发展具有导引和制约作用,影响并支配着散居回族经济发展的方向、发展方式和竞争能力。
  一、回族传统文化对散居回族经济的导引
  我国回族经过元、明、清三个朝代漫长的历史演变,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和经济体系,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整体经济文化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散居回族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有着极大的导引作用。在散居回族的经济行为中,传统的经济文化思想和伊斯兰教的价值观,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使我国回族群众在其经济活动中,在追求世俗的物质利益的同时,还严格遵循传统文化中规定的经济原则,受其规范,在诚实劳动中既为国家民族创造物质精神财富,也为自己谋求两世幸福,同时又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与散居回族经济之间合璧并存、共同发展的显著特征。
  ()传统文化支撑共同心理素质,导引经济发展方向。
  共同心理素质,也称心理状态或民族性格,是指一个民族在精神和气质上的特点,是一个民族的人们所共有的思想、意识、感情和性格、气质,是民族诸特征中最活跃、最富有表现力和最具有稳定性的因素,是维系和巩固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回族之形成,与中国本土上自远古发展变化而来的诸多民族大不相同,即一是丧失了自己的母语,二是没有鲜明的共同地域,三是缺乏统一的共同经济生活,唯独突出表现出来的是共同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作为民族意识生生不息地维系着回族这一共同体。从这一点上来说,回族在中国的情形同犹太人在全世界的情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民族学严格意义上的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方面的特征不大明显甚至消失,但是,顽强的共同心理素质以民族意识的表现方式发挥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伊斯兰文化对回族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使其形成族教一体的独特形态。从理论上讲,民族和宗教是不同的范畴,但就回族来说,民族共同体和伊斯兰文化意识形态一开始就水乳交融,难以分离,这一点突出表现为回族广泛分散于汉族汪洋大海,但其强烈的民族心理感情,是包括其他信仰伊斯兰教而有相对聚居区的民族难以相比的。就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民族而言,唯独回族在全国范围内与汉族杂居,每日每时的接触增强了民族间的友好交往。虽然民族差别的客观存在,使散居区的回族最容易感受到民族隔阂、民族偏见的存在,但散居回族并没有因此停止经济发展,反而在与各民族的交往中寻找到了发展自己民族经济的方向。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共同的心理素质。
  ()散居回族传统文化导引经营观念,影响经济行为。
  散居回族文化对散居回族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如散居回族具有经商的良好习惯和历史传统,其经商范围、经商内容、经商形式以及经商理念,无不表现出鲜明的散居回族传统文化。《古兰经》里明确了经商的重要地位,引导和鼓励人们走出大胆开拓财源之路,要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甘愿吃苦。由于伊斯兰教文化赋予商人应有的地位和意义,再加上穆罕默德本人曾亲自从事经商活动,这种价值观念和生活经历,对散居回族经济发展行为方式、经营理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用,形成了优良的经营传统和经营理念。比如,非义不敢的理财理念;诸业并举的产业理念;公平交易的有序运营理念;合理分配理念;适度消费理念;和谐群体理念;共存共生的生态保护理念等等。
  二、回族传统文化对散居回族经济发展的制约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散居回族文化在导引经济发展的同时,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一致的地方,则制约着散居回族经济的发展。
  ()内陆区域意识影响散居回族经济发展。
  内陆区域意识是相对于沿海开放意识而言的。内陆区域意识是一种相对保守的意识,而沿海意识则代表一种开放理念,散居回族主要生活在西部边远地区和中部地带。西部地区高山僻壤,人口稀少,自然环境恶劣,散居回族主要以农牧业为生,经济发展缓慢,生产技术落后,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业也不发达;而中原地带虽经济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好于西部,但由于长期受回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加之传统计划经济运行体制的束缚,使这里的散居回族人很难走出去,形成开放的经济发展机制,从而影响自身优势的发挥。
  ()小商小贩意识阻碍散居回族经济发展。
  伊斯兰文化认为人间的一切财富都是暂时的,而后世才是永恒的。这种观念使一些回族穆斯林在经营过程中满足于小富即安,稍有成效便不再增加投入,使原有的经营优势形不成规模经济,部分回民在思想上只想解决温饱,只求安于现状,不图有所作为,贫困山区回族人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此外,小商贩式的意识,只顾眼前利益,忽视民族的长远发展,商业经营的范围也比较狭小,主要集中于回族清真风味与小吃、牛羊肉屠宰加工与销售等。回族人的眼光主要集中在商品的流通,而忽视商品的生产,不从事现代加工业和高附加值的行业,所得收入相对较少。
  ()文化教育事业滞后阻碍散居回族经济发展。
  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持。教育质量好坏、文化程度高低与散居回族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一般说来,文化程度高的地区,其经济发展较好,其人均纯收入也高。散居回族是比较重视发展教育事业的,但总体上来说,散居回族的教育事业还并不发达。据笔者对孟村回族自治县人口文化程度调查,2005年,全县总人口185653人,回族人口占24.5%。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人员91850人,初高中文化程度88396人,中专文化程度3103人,大专文化程度1935人,本科生363人,研究生6人。文化程度构成与该地区其他非散居回族居住区相比明显偏低。文化教育滞后和文化程度不高影响了劳动力资源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影响对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发展政策的理解和执行,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
  三、散居回族在经济发展中弘扬优良文化创新民族文化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乏。只有具有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能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一个民族文化落后或有文化缺陷,经济发展水平很难提高,即使获得一时的增长,也难以为继。散居回族经济与文化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散居回族应该在先进文化的导引下不断发展壮大民族经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弘扬散居回族优良传统文化,创新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支撑散居回族经济快速发展。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散居回族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石,是散居回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导引和精神支撑。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散居回族群众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迫切需要我们在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的同时,坚持并吸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民族精神。这样可以深化散居回族人民群众对人生的理解,鼓励他们对人生的创造性追求,培养他们对人生事业的崇高感及奋发进取的意志,使整个民族在经济上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精神上也获得提升。因此,散居回族必须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良美德和散居回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发展中创新民族文化。
  回族优秀传统文化包含可持续发展理念,它要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共荣共生,可持续发展。当今社会,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速度越来越快,文化要素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经济活动之中,使经济发展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态,经济活动、文化活动和社会活动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科技、信息和人才等文化因素,正在丰富和扩充着原有的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成为决定经济发展潜力和后劲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创新和人才素质的提高,经济竞争越来越依赖于文化资源要素的竞争,社会财富越来越向拥有文化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现代社会,物质消费与文化消费日益融为一体,具有文化含量、文化品位、文化个性的产品,不仅可以满足人的基本物质需要,而且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散居回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散居回族经济发展和竞争的重要资源。民族文化成分越多,品位越高,经济的竞争力就越强。
  ()创新民族文化,促进散居回族经济跨越式发展。
  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人类文化发展也要趋同化一体化,相反,在日益变小的世界里,人类更需要葆有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文化价值取向的自主性,产生富有时代内涵的现代民族文化。这是不同文明之间对话的基础,也是保持各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培植历史文化记忆的沃土。这需要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各民族文化优长的基础上善于从伟大实践中吸取养分,创新民族文化,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
  1.在经济发展实践中整合文化资源,创新民族文化。
  首先,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改革开放30年来,生活在广大农村的散居回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耕作方式、栽培技术不断变革,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民的生活习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其次,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交通和通讯手段整合和创新了民族文化。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交通和通讯手段使任何一种文化想独立封闭地生存与发展都已不可能,文化间的交流、冲突与融合,将进一步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素养,并逐步整合为新的民族文化。
  2.创新散居回族文化,提升散居回族劳动者素质。
  散居回族劳动者是发展散居回族经济、传承和创新散居回族文化的主体,创新散居回族传统文化,发展散居回族经济关键是提升散居回族劳动者素质。
  (1)散居回族劳动者经济观念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市场意识已上升为第一的意识。散居回族劳动者的创业,从经商到办企业,开始首要考虑市场,树立了强烈的市场观念,以及与市场观念相适应的竞争观、开放观、人才观、效益观,开始学会配置和利用不同的市场资源。其次,散居回族劳动者的理财观念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劳动者在吸收传统的理财精华的基础上,树立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再次,树立了现代化大生产意识,科技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日渐强烈。
  (2)利用打工改变散居回族劳动者素质。打工,即农民到城市或乡镇企业从事非传统农业的各种工作。是当代中国农村最普遍、最重要的社会现象之一,散居回族农村劳动者打工,是这一社会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这些散居回族劳动者一种全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打工影响和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
  首先,打工生产方式,改善了散居回族群众的生活条件,促进了两个文明的建设。农民外出打工,经济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其次,打工生产方式,改变了散居回族劳动者的价值观念,提高了人员素质。散居回族劳动者通过打工,开阔眼界、更新观念、积累资金、掌握技术、学习经验、结识朋友、开拓市场(门路),从而脱贫致富,这是打工之所以长盛不衰的动力和生命力所在。一些散居回族劳动者在打工过程中学习到了现代管理和经营的知识,了解了市场,接受了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提高了自身素质。通过打工经历的磨炼和积累,有些人自己创办了企业,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路人。(本文作者:
文化对散居回族经济发展的导引与制约
作者: 来源:《理论前沿》 2009-1-21 21:12:22 字体:
[摘要]  散居回族广泛分散居住在祖国各地,在历史传承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共同的民族文化使散居回族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习惯世代相传,并引导和制约了其民族经济的发展。要充分发挥文化在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在经济发展同时继续创新民族文化。
  [关键词] 文化; 散居回族; 经济发展
  文化是国家、民族全部智慧和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保持国家、民族生机与活力的强大精神内核,是经济发展的深层推动力。回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近千年的生存和发展中,民族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培育和丰富,对回族的生存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散居回族,虽然散居在祖国各地,但是共同的民族文化却使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习惯代代相传,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回族传统文化对散居回族经济的发展具有导引和制约作用,影响并支配着散居回族经济发展的方向、发展方式和竞争能力。
  一、回族传统文化对散居回族经济的导引
  我国回族经过元、明、清三个朝代漫长的历史演变,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和经济体系,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整体经济文化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散居回族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有着极大的导引作用。在散居回族的经济行为中,传统的经济文化思想和伊斯兰教的价值观,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使我国回族群众在其经济活动中,在追求世俗的物质利益的同时,还严格遵循传统文化中规定的经济原则,受其规范,在诚实劳动中既为国家民族创造物质精神财富,也为自己谋求两世幸福,同时又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与散居回族经济之间合璧并存、共同发展的显著特征。
  ()传统文化支撑共同心理素质,导引经济发展方向。
  共同心理素质,也称心理状态或民族性格,是指一个民族在精神和气质上的特点,是一个民族的人们所共有的思想、意识、感情和性格、气质,是民族诸特征中最活跃、最富有表现力和最具有稳定性的因素,是维系和巩固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回族之形成,与中国本土上自远古发展变化而来的诸多民族大不相同,即一是丧失了自己的母语,二是没有鲜明的共同地域,三是缺乏统一的共同经济生活,唯独突出表现出来的是共同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作为民族意识生生不息地维系着回族这一共同体。从这一点上来说,回族在中国的情形同犹太人在全世界的情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民族学严格意义上的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方面的特征不大明显甚至消失,但是,顽强的共同心理素质以民族意识的表现方式发挥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伊斯兰文化对回族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使其形成族教一体的独特形态。从理论上讲,民族和宗教是不同的范畴,但就回族来说,民族共同体和伊斯兰文化意识形态一开始就水乳交融,难以分离,这一点突出表现为回族广泛分散于汉族汪洋大海,但其强烈的民族心理感情,是包括其他信仰伊斯兰教而有相对聚居区的民族难以相比的。就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民族而言,唯独回族在全国范围内与汉族杂居,每日每时的接触增强了民族间的友好交往。虽然民族差别的客观存在,使散居区的回族最容易感受到民族隔阂、民族偏见的存在,但散居回族并没有因此停止经济发展,反而在与各民族的交往中寻找到了发展自己民族经济的方向。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共同的心理素质。
  ()散居回族传统文化导引经营观念,影响经济行为。
  散居回族文化对散居回族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如散居回族具有经商的良好习惯和历史传统,其经商范围、经商内容、经商形式以及经商理念,无不表现出鲜明的散居回族传统文化。《古兰经》里明确了经商的重要地位,引导和鼓励人们走出大胆开拓财源之路,要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甘愿吃苦。由于伊斯兰教文化赋予商人应有的地位和意义,再加上穆罕默德本人曾亲自从事经商活动,这种价值观念和生活经历,对散居回族经济发展行为方式、经营理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用,形成了优良的经营传统和经营理念。比如,非义不敢的理财理念;诸业并举的产业理念;公平交易的有序运营理念;合理分配理念;适度消费理念;和谐群体理念;共存共生的生态保护理念等等。
  二、回族传统文化对散居回族经济发展的制约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散居回族文化在导引经济发展的同时,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一致的地方,则制约着散居回族经济的发展。
  ()内陆区域意识影响散居回族经济发展。
  内陆区域意识是相对于沿海开放意识而言的。内陆区域意识是一种相对保守的意识,而沿海意识则代表一种开放理念,散居回族主要生活在西部边远地区和中部地带。西部地区高山僻壤,人口稀少,自然环境恶劣,散居回族主要以农牧业为生,经济发展缓慢,生产技术落后,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业也不发达;而中原地带虽经济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好于西部,但由于长期受回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加之传统计划经济运行体制的束缚,使这里的散居回族人很难走出去,形成开放的经济发展机制,从而影响自身优势的发挥。
  ()小商小贩意识阻碍散居回族经济发展。
  伊斯兰文化认为人间的一切财富都是暂时的,而后世才是永恒的。这种观念使一些回族穆斯林在经营过程中满足于小富即安,稍有成效便不再增加投入,使原有的经营优势形不成规模经济,部分回民在思想上只想解决温饱,只求安于现状,不图有所作为,贫困山区回族人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此外,小商贩式的意识,只顾眼前利益,忽视民族的长远发展,商业经营的范围也比较狭小,主要集中于回族清真风味与小吃、牛羊肉屠宰加工与销售等。回族人的眼光主要集中在商品的流通,而忽视商品的生产,不从事现代加工业和高附加值的行业,所得收入相对较少。
  ()文化教育事业滞后阻碍散居回族经济发展。
  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持。教育质量好坏、文化程度高低与散居回族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一般说来,文化程度高的地区,其经济发展较好,其人均纯收入也高。散居回族是比较重视发展教育事业的,但总体上来说,散居回族的教育事业还并不发达。据笔者对孟村回族自治县人口文化程度调查,2005年,全县总人口185653人,回族人口占24.5%。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人员91850人,初高中文化程度88396人,中专文化程度3103人,大专文化程度1935人,本科生363人,研究生6人。文化程度构成与该地区其他非散居回族居住区相比明显偏低。文化教育滞后和文化程度不高影响了劳动力资源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影响对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发展政策的理解和执行,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
  三、散居回族在经济发展中弘扬优良文化创新民族文化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乏。只有具有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能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一个民族文化落后或有文化缺陷,经济发展水平很难提高,即使获得一时的增长,也难以为继。散居回族经济与文化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散居回族应该在先进文化的导引下不断发展壮大民族经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弘扬散居回族优良传统文化,创新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支撑散居回族经济快速发展。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散居回族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石,是散居回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导引和精神支撑。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散居回族群众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迫切需要我们在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的同时,坚持并吸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民族精神。这样可以深化散居回族人民群众对人生的理解,鼓励他们对人生的创造性追求,培养他们对人生事业的崇高感及奋发进取的意志,使整个民族在经济上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精神上也获得提升。因此,散居回族必须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良美德和散居回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发展中创新民族文化。
  回族优秀传统文化包含可持续发展理念,它要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共荣共生,可持续发展。当今社会,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速度越来越快,文化要素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经济活动之中,使经济发展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态,经济活动、文化活动和社会活动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科技、信息和人才等文化因素,正在丰富和扩充着原有的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成为决定经济发展潜力和后劲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创新和人才素质的提高,经济竞争越来越依赖于文化资源要素的竞争,社会财富越来越向拥有文化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现代社会,物质消费与文化消费日益融为一体,具有文化含量、文化品位、文化个性的产品,不仅可以满足人的基本物质需要,而且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散居回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散居回族经济发展和竞争的重要资源。民族文化成分越多,品位越高,经济的竞争力就越强。
  ()创新民族文化,促进散居回族经济跨越式发展。
  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人类文化发展也要趋同化一体化,相反,在日益变小的世界里,人类更需要葆有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文化价值取向的自主性,产生富有时代内涵的现代民族文化。这是不同文明之间对话的基础,也是保持各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培植历史文化记忆的沃土。这需要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各民族文化优长的基础上善于从伟大实践中吸取养分,创新民族文化,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
  1.在经济发展实践中整合文化资源,创新民族文化。
  首先,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改革开放30年来,生活在广大农村的散居回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耕作方式、栽培技术不断变革,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民的生活习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其次,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交通和通讯手段整合和创新了民族文化。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交通和通讯手段使任何一种文化想独立封闭地生存与发展都已不可能,文化间的交流、冲突与融合,将进一步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素养,并逐步整合为新的民族文化。
  2.创新散居回族文化,提升散居回族劳动者素质。
  散居回族劳动者是发展散居回族经济、传承和创新散居回族文化的主体,创新散居回族传统文化,发展散居回族经济关键是提升散居回族劳动者素质。
  (1)散居回族劳动者经济观念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市场意识已上升为第一的意识。散居回族劳动者的创业,从经商到办企业,开始首要考虑市场,树立了强烈的市场观念,以及与市场观念相适应的竞争观、开放观、人才观、效益观,开始学会配置和利用不同的市场资源。其次,散居回族劳动者的理财观念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劳动者在吸收传统的理财精华的基础上,树立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再次,树立了现代化大生产意识,科技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日渐强烈。
  (2)利用打工改变散居回族劳动者素质。打工,即农民到城市或乡镇企业从事非传统农业的各种工作。是当代中国农村最普遍、最重要的社会现象之一,散居回族农村劳动者打工,是这一社会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这些散居回族劳动者一种全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打工影响和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
  首先,打工生产方式,改善了散居回族群众的生活条件,促进了两个文明的建设。农民外出打工,经济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其次,打工生产方式,改变了散居回族劳动者的价值观念,提高了人员素质。散居回族劳动者通过打工,开阔眼界、更新观念、积累资金、掌握技术、学习经验、结识朋友、开拓市场(门路),从而脱贫致富,这是打工之所以长盛不衰的动力和生命力所在。一些散居回族劳动者在打工过程中学习到了现代管理和经营的知识,了解了市场,接受了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提高了自身素质。通过打工经历的磨炼和积累,有些人自己创办了企业,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路人。(本文作者:中共唐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文章来源:穆斯林服务网
         http://www.mslfw.com/Alm/ShowArticle.asp?ArticleID=2308

)
文章来源:穆斯林服务网
         http://www.mslfw.com/Alm/ShowArticle.asp?ArticleID=2308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