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民间文学110课堂李新宇第四组
[打印本页]
作者:
李新宇
时间:
2013-9-23 20:12
标题:
民间文学110课堂李新宇第四组
亲们,告别了民俗文化视频网,从此这儿就是我们的家。
我们是最积极,最踊跃的第四组。
未来的日子,大家携手共进。
多多发言啊!!!!!!
下面隆重介绍我们的组员:边文君,余雪琴,严日娜,王雪莹,张晴,魏珊,杨瑞盼,谭沅,肖丹娜,李新宇
作者:
李新宇
时间:
2013-9-23 20:18
标题: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刚刚过去的中秋佳节还未远去,那香甜的月饼滋味儿恐怕还留在我们的舌尖儿上。
你所聊了解的中秋习俗有哪些呢,你的乡人是如何过的呢?
古今咏月的诗文你知道哪些?
快来谈谈吧。
作者:
李新宇
时间:
2013-9-23 20:34
标题:
注意注意
注意了,注意了。课程安排要牢记!
民间文学课程相关安排
一、课程考核
平时表现(作业、发言、讨论)30%+小组参与30%+期末闭卷40%(教材很重要)
考试内容:课堂讲授内容+教材+作品
二、购买教材
刘守华、陈建宪主编:《民间文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参考书目(推荐作品,尽量多阅读!)
《希腊神话》 《伊索寓言》 《一千零一夜》 《格林童话》 《阿凡提故事》
四、教学方法:
采用分组法和网络讨论、分组展示相结合的方法,每组确定一个课题,分工研讨(民俗文化视频网网络论坛),最后确定主讲人,课程结束前三周集中讲授十个小组调查报告;
选题范围包括:作品集中的作品、鬼故事(校园故事)、地方的民俗文化等。
五、课堂活动
每小组必须上讲台讲故事两次。故事类型不限,要有吸引力,同时立意深刻(自己分析),时间控制在3—5分钟之内
下一次估计就是我们了,大家要提前准备毛遂自荐啊。
作者:
李新宇
时间:
2013-9-23 20:40
标题:
回复 2# 的帖子
中秋传统习俗
来源:火凤网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以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条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
燃灯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灯笼两颗,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玩兔儿爷
近人金易、沈义羚所著的《宫女谈往录》中,记述了一位叫荣儿的宫女讲述的故事。当时正是八国联军进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太后逃出了京都,在逃亡的路上恰逢中秋,这位太后慌乱之中亦未忘旧礼古俗,便在寄寓的忻州贡院中举行了祭月之礼。故事说,“晚饭后按着宫里的习惯,要由皇后去祭祀‘太阴君’。这大概是沿着东北的习惯‘男不拜兔,女不祭灶’罢,‘太阴君’是由每家的主妇来祭的。在庭院的东南角上,摆上供桌,请出神码来(一张纸上印一个大兔子在月宫里捣药),插在香坛里。香坛是一个方斗,晋北的斗不是圆的,是方的。街上有时偶然听到晋北人唱‘圆不过月亮方不过斗,甜不过尕妹妹的温柔。’可见,晋北的斗全是方的了。斗里盛满新高粱,斗口糊上黄纸,供桌上四碟水果,四盘月饼,月饼叠起来有半尺高。另外,中间一个大木盘,放着直径有一尺长的圆月饼,这是专给祭兔时做的。还有两枝新毛豆角。四碗清茶,是把茶叶放在碗里用凉水冲一下。就这样,由皇后带着妃子、格格和我们大家行完礼,就算礼成。我们都是逃跑在外的,非常迷信,唯恐有一点礼仪不周,得罪了神鬼,给自己降下灾难。所以一有给神鬼磕头的机会,都是争着参加,没有一个人敢拉后的!我和娟子是替换着来磕的头。”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宫廷中祭拜月兔的规矩,虽说是在逃难之中,香坛只好用晋北的方斗来替代,但从心理角度说,因为在难中,所以对神则更为敬畏而虔诚。从这个故事看,清代宫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的。然而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玉兔儿爷,这种称呼虽不如称太阴君严肃庄重,但却显得更为亲切。而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实是庄重不足而游戏有余,尽管略显得对神不大尊敬,但却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异化。中秋自从由祭月的礼俗转化成民间节日后就淡化了礼俗色彩,而游赏性质越来越突出,玩兔儿爷的风俗,可以说是这一现象的有力佐证。
作者:
李新宇
时间:
2013-9-23 20:41
我们家乡的活动已经没有这么多了,吃月饼,赏月还保留着。
作者:
肖丹娜
时间:
2013-9-23 21:38
标题:
回复 5# 的帖子
我们那里中秋最隆重的活动要数博饼了,中秋那天妈妈还打电话向我炫耀了她的博饼成果。
博饼是闽南地区特有的并文化外延的一种民俗活动。是在中秋节时用于娱乐的一种游戏,用六粒骰子投掷结果组合来决定参与者的奖品。传统的奖品为大小不同的月饼,专有名为会饼,相传这种游戏可以预测人未来一年内的运气。这种流行于厦门的博饼起源说为:300多年前郑成功据厦抗清,其士兵多来自福建、广东等地,中秋前后愈发思亲怀乡。郑成功的部将洪旭为了宽释士兵愁绪,激励鼓舞士气,利于驱逐荷兰东印度公司殖民者,克取台湾,于是与当年驻扎在今厦门洪本部33-44号的后部衙堂属员,经过一番推敲,巧妙研究设计出中秋会饼,让全体将士在凉爽的中秋夜晚欢快一博。每会月饼按照各级科举制度的头衔,设有“状元”1个,“对堂(榜眼)”2个,“三红(探花)”4个,“四进(进士)”8个,“二举(举人)”16个,“一秀(秀才)”32个。全会有大小63块饼,含有七九六十三之数,是个吉利数字。因为九九八十一是天子之数,八九七十二是亲王数,而郑成功封过延平郡王,所以用郡王六十三之数。[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9-23 22:42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9-23 22:44
中秋节是中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但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泰国人把中秋节唤做“祈月节”。节日之夜,各家各户,男女老少都要参拜月亮。人们在大方桌前端坐祈祷,互相祝福。据泰国传说,中秋节时,八仙会带着寿桃到月宫给观音祝寿。
每年中秋临近时,新加坡当地著名的乌节路、新加坡河畔、牛车水及裕华园等地装饰一新。图为9月7日,在新加坡牛车水华人聚居区,人们参加亮灯仪式演出。新加坡是一个旅游国家,中秋佳节无疑是一个吸引游客的绝好机会。图为9月7日,新加坡牛车水华人聚居区,入夜时分,华灯初上,整个大街小巷一片红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动。每年中秋节,新加坡一些华人聚居地都会组织舞龙舞狮表演及放河灯、踩高跷、彩灯展示等活动。图为新加坡中秋节游园灯会中,京剧脸谱造型的花灯。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9-23 22:45
日本人称中秋节为“月见节”。 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过中秋吃的是江米做的“团子”,它形状各异,馅儿以豆沙为主。图为妇女们在制作中秋节吃的团子。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9-23 22:47
我感觉我们湖北这里的都过的差不多啊,看了下还是感觉国外的过得要丰富的多咧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9-23 22:51
韩国人称中秋节为“秋夕”,韩国人在中秋节有吃松饼,向亲朋戚友送礼的中秋节习俗。中秋在韩国是一个大节日,会一连放3天假。图为韩国首尔景福宫的中秋节民俗才艺表演。韩国“秋夕节”最重要的是全家人要团聚到爷爷奶奶家,首先是祭拜祖先,然后全家人一起跳舞、赏月。图为韩国爱宝动物园中的小狮子穿着韩国传统的服饰,迎接中秋节的到来。秋夕可以说是韩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一个丰收和感恩的节日,甚至比春节更隆重。图为韩国爱宝动物园中的猩猩穿着韩国传统的服饰,迎接中秋节的到来。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9-23 22:52
马来西亚的华人在中秋节时必定要做的三件事情是赏月、吃月饼、提灯笼游行。中秋临近,马来西亚各地的老字号商家纷纷推出各色月饼。一些华人社团会提灯笼游行庆中秋活动。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9-23 22:53
中秋节是生活在菲律宾的华侨华人非常重视的传统佳节。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唐人街在中秋节会热闹非凡,当地华侨华人会举行为期两天的活动,欢度中秋节。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9-23 22:54
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渴望。越南人的中秋节以孩子、鲤鱼为贵。孩子们都在中秋晚上听阿贵(越南版嫦娥)的传说,提鲤鱼灯游玩,预示长大“跳龙门”之意。图为越南中秋玩具市场,小贩在卖传统面具。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9-23 23:10
柬埔寨人在佛历十二月举行传统的“拜月节”。当天开始准备供月礼品,一派欢乐繁忙。晚上,大家把供品放进托盘,静待明月东升。图为柬埔寨金边的巨大中秋月饼。柬埔寨“拜月节”当晚,月上树梢头,人们虔心拜月,祈乞赐福。拜毕,老人把扁米塞进孩子嘴里,直到塞满不能咀嚼时方止。这表示“圆圆满满”、“和和美美”。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9-23 23:11
跟我们长得一样。。就是
好黑啊。。。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9-23 23:11
斯里兰卡以中秋的“月圆节”最隆重。“月圆节”这天,斯里兰卡全国放假。善男信女们都到寺庙或神堂去听讲经,拜月亮。听拜后围坐在场院里,就着美食端坐赏月。斯里兰卡的“月圆节”,是按佛历习俗流传的。斯里兰卡的月圆节庆祝持续到明月西沉,人们歌舞娱乐,尽兴而散。图为斯里兰卡的佛教徒在寺庙祈祷。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9-23 23:13
伊朗人称中秋节为“麦赫尔干节”。节日期间,人们都以品尝各种丰收果实为乐,隆重的庆祝活动持续六天才结束。图为伊历中秋节即将来临之际,女孩正在编织地毯。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9-23 23:18
中国的传统习俗里面还有祭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民间拜月,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9-23 23:20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9-23 23:21
藏族
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我们寝室有个孩子是藏族来着。。我咋没见她中秋那晚跳舞来着。。哈哈
估计是害羞。。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9-23 23:27
我们那儿都没有这么丰富,可能以前有吧。。从我记事起貌似没啥特别的,就是赏月,吃月饼倒还留着
另外就是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吃的月饼都是自己家做的,比现在卖的月饼要大点儿,没现在这么好看,但是里面的馅儿特别丰富,有好多种,糖啊,花生啊,核桃啊,葡萄干啊什么的好多好多,特甜。。。我从来都没搞清楚里面到底都是些啥。。只知道到每次接过大人们给的月饼傻笑
,然后就是吃。。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再没见过以前小时候的那种月饼了
作者:
余雪琴
时间:
2013-9-24 00:05
标题:
中秋节诗篇
《八月十五夜月》 《中秋月》
杜甫 苏轼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古代关于中秋节的诗句是数不胜数的,每个朝代都会有很多的诗篇。古代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没有现在这么发达,远在他方的人儿怎么来抒发思乡思念家人之情呢?那就要劳烦月亮了,月亮在古人的眼里是 思念家人故乡最好的寄托物。在美的月亮都不如自己家乡的美,再圆的月亮也没有自己家乡的圆啊!!
作者:
余雪琴
时间:
2013-9-24 00:13
我们湖北的中秋节和大家的中秋节是一样的吧!都有吃月饼,赏月。先来说赏月吧!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讲到吃月饼,我个人觉得现在的月饼越做越难吃,不太喜欢吃月饼的哦。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作者:
余雪琴
时间:
2013-9-24 00:16
标题:
回复 4# 的帖子
我们那儿也没有这些活动,就只剩吃月饼,赏月,还有就是妇女回娘家过中秋节,吃团圆饭!
作者:
杨瑞盼
时间:
2013-9-24 20:45
标题:
中秋
现在,什么节日过的都没有原来有滋有味了,我们那的中秋节主要是吃月饼、赏月亮和出嫁后的女儿回娘家送月饼走亲戚团聚一下。
作者:
杨瑞盼
时间:
2013-9-24 20:54
标题:
中秋
记得小时候月饼的包装很简单,用一张油纸包四个月饼然后上面再贴一个大大的红色的福字,然后用一根绳子扎起来提着。那时候觉得月饼特别好吃,总是盼望着中秋盼望着吃月饼。现在的月饼包装让人眼花缭乱,却再也找不到以前吃月饼的感觉了。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9-24 21:33
今天好冷啊,大家多穿点啊~别冻着啦。。
前几天中秋还热着。。大家中秋都怎么过的呢?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9-24 21:36
我记得我那天跟好朋友们出去吃大餐看电影去了。。电影不错
还收到了几个好吃的月饼,就是没来得及在寝室赏月 。。
那天一个朋友出去露营还受伤了,现在伤口都没愈合,大家出去玩一定要小心啊~~
作者:
魏珊
时间:
2013-9-24 22:42
记得我小时候,中秋节是家乡很隆重的一个节日,仅次于春节。我们是客家人,习惯把中秋称作“八月半”或“八月节”,那天一定是全家团圆热热闹闹的,杀鸡宰鸭设家宴,享用完丰盛晚餐后的重头戏便是是赏月和“敬月光”。入夜,明月慢慢地从西天升起,辉月的光华洒满大地,人们在屋前庭院里摆上桂圆、花生、柿子、糖果、月饼、香茶等,先对月饼跪拜,叫“敬月光”或“拜月华”(现在已不拜了),感谢丰收并祈求家人团圆平安,然后高高兴兴地共坐在院里围着小桌赏月,大人一边饮茶、吃糕点水果等,一边高谈阔论,小孩子们则成群结队地在月华下奔跑嬉戏,或提着小灯笼到村子更深处更黑的地方去“探险”。赏月会到夜很深很晚才慢慢散去。
作者:
魏珊
时间:
2013-9-24 22:44
我们又把月饼叫做“油饼”,一般都是本地的小作坊或自家制作的,样子并不好看,比现在的要薄要大,可是馅料丰富,有豆沙馅、莲蓉馅、蛋黄馅的,最常吃的是五仁的,祈祷五谷丰登、五彩缤纷的收获和生活,里面有很多花生、芝麻、莲子和冬瓜糖等。柚子是必不可少的食品,我们会早早地买了柚子有些是送亲友,有些囤积着等它转黄变甜,品种有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剖柚子叫'杀柚',带有驱邪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说剥柚子皮是‘剥鬼皮’,寄寓了驱邪消灾的愿望。
作者:
魏珊
时间:
2013-9-24 22:47
客家人现在多分布于两广和江西福建等地,祖先其实是从中原地区迁移过来的。民间关于中秋节的来源有这样一个传说:南宋时,北方一些汉人不满金人入侵中原,准备组织反抗,但是金人控制很严,为了传递消息,统一行动,就把写有“八月十五杀鞑子(指金兵)”的字条藏在月饼中,用送月饼的方式联络群众。后来,八月十五成为一个民间的纪念日,无论南方、北方,都继承了八月十五互送月饼的传统。”
作者:
魏珊
时间:
2013-9-24 22:57
外省一般都把农历七月半当鬼节,客家人的鬼节却是在八月半,那天满月当空,阴气很重,百鬼夜行,故此我们会在敬月光时为阴间的鬼烧纸钱,祈求死去的亲人安息,甚至比较迷信的人还会请来“仙婆”(也就是巫婆),手舞足蹈念念叨叨请来死去的人的灵魂附体,以此和阳间的亲人见面团圆。听起来虽然有点恐怖,其实寄托了人们在这个团圆之夜对逝去的人的无尽思念。因此让我感到既悲伤又幸福。
作者:
杨瑞盼
时间:
2013-9-25 13:00
标题:
我们河南诗人写的关于中秋的诗哦
嫦娥
唐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作者:
杨瑞盼
时间:
2013-9-25 14:53
标题:
我们河南诗人写的关于中秋的诗哦!!!
中秋月
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有点小伤感啊。。。
作者:
杨瑞盼
时间:
2013-9-25 14:55
标题:
我们河南诗人写的关于中秋的诗哦!!!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作者:
李新宇
时间:
2013-9-25 19:58
标题:
很有趣哦
中秋节过的一般,下面跟大家分享我写的一篇文章,大家多多指正哦。
月
“哟,今儿初九了。”
“还有几天就中秋啦。”
回来的路上,身边的两个同学淡淡地说着。我抬起头,可惜得很,白天阴得很重,这会儿天上是暗沉沉的,看不到一点儿的月和星光。心里不禁想着,若是十五那天还是这般天气,可就太遗憾了。圆月不是没有看过,但中秋毕竟是特殊的日子,假如看不到,若说不遗憾,就是假的。
在武汉过中秋,不用算,已有两个年头。细细回忆过去的两年的中秋,脑中实在没有什么印象。去年月饼倒是没少吃,滋味儿怎么样,实已忘记。至于前年,更不消提。前年和去年,中秋之夜的月亮如何,自然也不知道了。其实,中秋望月,嘴里嚼着香甜的月饼,是件美事儿。农家小院儿,桂花树下,竹篱一旁,小桌上堆满各式的月饼,桌边围坐着亲人,头顶悬着圆圆的皓月,氤氲在桂子芬芳之中,享受最美的景,体验温馨的情。幼时的中秋佳节情景,宛然在目。那时虽小不懂,抬头呆呆望着天上又大又圆的月亮,听大人们讲故事,心里是甜的。
因为不知道,月亮其实是冷的。
浪漫的古诗人早就告诉了我们。它也从未背叛过古诗人。“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秋寒露重,只怕没有冰冷的玉阶令女子足底生寒,女子还是会感到遍体凉意,只因帘外那一轮秋月。“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欲寄相思,相思难却,人再有情,却抵不住无情的月亮,既无情又如何不冷?
月虽冷,却与我们丝丝相连,它何尝不是人间最美的留恋呢。所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还有月宫仙子、玉兔的浪漫神话故事……无不昭示着天地间最美的情怀。
月,带给我们的还有思念。艾青有一首诗叫《我的思念是圆的》。中秋之夜,圆月当空,圆圆的它摇曳着游子心尖上关于故乡和母亲的记忆。繁忙之余,人们也要抽点儿时间抬头望望,寄愁心与明月,想想远方的人。月亮总是牵动人的情思,从远古到现在,千年难绝呵。
如今,我心里默默盼望,几天之后的中秋,天上有一轮圆圆的月。
作者:
肖丹娜
时间:
2013-9-25 23:38
标题:
回复 25# 的帖子
小谭子你是立志要把各国的中秋都过一遍么。。
中秋月
白居易
万里青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好久没和家人一起过中秋了~
作者:
杨瑞盼
时间:
2013-9-26 08:44
标题: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章 总 则 明确说明了制定本法的目的、保护的对象和各部门应采取的措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受法律保护。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和发现规范化,切实保护每一个公民的切身权益,争取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保护。
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评审及采取相应的保护。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规范化
第五章 法律责任 任何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作者:
杨瑞盼
时间:
2013-9-26 08:45
标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意义
1、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所不同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通过活态传承的方式来实现其历史认识价值和意义。可以说,任何一种传统文化事项都具有历史认识价值,都会从不同的角度给人类以启迪。我们可以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的渊源与发展更直观的了解到生动的历史。
2、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人类社会要发展,就需要不断创新。创新的源泉之一就是向传统学习,从本土文化中汲取精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创新、艺术创新、科学创新各个新领域中都将发挥重要作用。《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说,“文化多样性创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它使人类有了更多的选择,得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形成价值观,并因此成为各社区、各民族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一股主要推动力,以及在民主、宽容、社会公正、各民族和各文化间相互尊重的环境中繁荣发展起来的文化多样性对于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的和平与是不可或缺的”。
作者:
杨瑞盼
时间:
2013-9-26 08:46
标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意义
3、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任何一个社会群体的发展都需要凝聚力,而一个群体或者民族的凝聚力最根本最重要的是来自于文化认同。我们今天所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除了在保护中国千百年来积淀起来的各种传统艺术形式方面应发挥重要作用外,这些传统表现形式在传承中华文明,特别是传承中华道德文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方面也发挥重要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捍卫祖先权益的途径。现在,我们部分的传统节日逐渐被他国占为己有,这是对我们祖先的不尊重。这些事情发生的原因,说明了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不够,我们应当反省。
作者:
杨瑞盼
时间:
2013-9-26 08:55
标题:
我认为非遗法的一些漏洞。。。
1、对传承人的保护力度不够,过于看重物而不看重人,许多传承人正悄然离去。
2、传承人的匮乏。应适当给予传承人经济和精神奖励,鼓励年轻人拿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接力棒,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价值开发力度过大,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9-26 23:13
标题:
回复 38# 的帖子
小丹娜,给你长长见识啦~~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9-26 23:17
标题:
回复 37# 的帖子
新宇写得不错啊~~
但是干嘛写得那么伤感,凄凉啊?中秋嘛,我倒觉得有个节过挺好的,是个团圆的日子,可以跟亲人朋友们一起开开心心在一起过节多好,哈哈
下次写开心点,不要这么凄凉啦~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9-26 23:20
看到一首人家原创的中秋诗,特伤感写得
明月不知愁,岁岁望中秋。遥望故乡月,秋波泪难收。一池残荷水,不见有兰舟。
当初邻家女,何处采莲藕。片片落叶过,往事自水流。亭下倚雕栏,夜深清光寒。
朗朗晴月色,一泄千里远。我心似明月,飞腾天际间。轻轻随风去,共与帝君游。
银河共对奕,流星握在手。不问凡尘事,一生乐悠悠。踏歌访蟾宫,翠帘挂玉钩。
寒光步玉阶,青辉绕琼楼。醉卧云台上,酒醒冷依旧。嫦娥有无情,寂寞却长久。
红颜如朝花,夕落无处寻。一朝魂飞去,青冢埋香骨。声声瑶琴语,字字湿锦袖。
余音绕耳畔,曲内尽是愁。金樽盛佳酿,同品桂花酒。酒虽无人意,一醉方罢休。
何如飞升去,幽居广寒宫。人间梦醒处,凡事何谓终。再望月当空,思念情更浓。
林静鸟共眠,池寂鱼团圆。一轮明月下,九州共思亲。离人望圆月,圆月照离人。
几家相聚语,多少离别声。身在异乡客,伴月愁绪生。故乡有亲人,凭月寄相思。
不经离别苦,何知明月心。原本中秋日,如何多伤神。抛却烦恼事,道尽离别词。
金风送秋爽,玉露衬夜迟。中秋明月夜,相思到几时,世事本无奈,亦幻亦如是。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9-26 23:22
唐·李峤《中秋月》诗: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唐·齐已《中秋月》诗: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唐·方干 《中秋月》诗:
“凉霄烟霭外,三五玉蟾秋。列野星辰正,当空鬼魅愁。
泉澄寒魄莹,露滴冷光浮。未折青青桂,吟看不忍休。”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9-26 23:23
北宋·王禹偁《中秋月》诗
之一:“明可监秋毫,供吟属我曹。隔年方得见,终夕敢辞劳。
冷向天心白,清临露掌高。霖台相照处,寒色满蓝袍。”
之二:“何处见清辉,登楼正午时。莫辞终夕看,动是隔年期。
冷湿流萤草,光凝宿鹤枝。不禁鸡唱晓,轻别下天涯。”
北宋·晏殊《中秋月》诗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另在《红楼梦》中贾雨村在中秋夜的作诗亦名《中秋月》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作者:
余雪琴
时间:
2013-9-27 14:45
标题:
回复 28# 的帖子
中秋节那天我就给我家里人打电话说中秋节快乐,问他们中午吃的什么,感觉好久没在家里过节,不管什么是什么节,我觉得过节没什么好玩的,自己去吃饭也没出去,因为中秋节太热了。月饼还是别人给我的了!!
作者:
余雪琴
时间:
2013-9-27 14:48
标题:
回复 45# 的帖子
快把全世界的中秋节习俗都找上来了!!哈哈。
作者:
边文君
时间:
2013-9-27 23:43
中秋节在国外的过法~
★越南中秋节儿童唱主角
随着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临近,越南各地的节日气氛尤显浓烈。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渴望。中秋节,首都河内的大小街道沿街摆卖月饼的店铺披红挂绿,上书“月饼”字样的大红灯笼高悬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种品牌的月饼摆满了货架。
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还在节日期间组织舞狮,常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两晚进行。当地人过节时或全家围坐阳台上、院子里,或举家外出到野外,摆上月饼、水果及其他各式点心,边赏月、边品尝美味的月饼。孩子们则提着各种灯笼,成群结队地尽情嘻闹。
随着近年来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习俗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许多年轻人在节日里或在家聚会、唱歌跳舞,或结伴外出游玩赏月,增进同伴之间的了解与情谊。因此,越南的中秋节除了传统的合家团圆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内涵,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新加坡:中秋也打“旅游牌”
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对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向来十分重视。对新加坡的华人来说,中秋佳节是联络感情,表示谢意的天赐良机。亲朋好友、商业伙伴之间相互馈赠月饼,借此表示问候与祝愿。
新加坡是一个旅游城市,中秋佳节无疑是一个吸引游客的绝好机会。每年中秋临近时,当地著名的乌节路、新加坡河畔、牛车水及裕华园等地装饰一新。入夜时分,华灯初上,整个大街小巷一片红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动。
在新加坡颇具中华古老园林风韵的御花园,也会举办规模宏大的梦幻彩灯会。这里既有令人们喜爱的迪斯尼系列灯饰,也有巨大的北京天坛和巨龙造型的灯饰,分外引人注目。
作者:
王雪莹
时间:
2013-9-27 23:55
我从小在城市长大,现在城市里的很多节日都是千篇一律没有什么特别有特色的活动了,想想也挺遗憾的。但过中秋节,我们一定会遵守的一个习俗就是团圆,在这一天几个小家庭一定会聚成一个大家庭一起吃饭,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笑笑闹闹,很是温暖。我觉得中秋节的最大的意义也在于此,不是什么吃月饼,赏月亮,而是你知道与你一起做这些事的家人们在下一个中秋节,下下个中秋节……都会一直和你在一起。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10-6 21:30
标题:
回复 48# 的帖子
哈哈哈,我知道你中秋没事干,我知道你那天干嘛啦,不用汇报啦。。我的月饼也是别人给我的,哈哈
下次我跟你一起去吃饭,有个伴,一个人怪孤独寂寞的。。。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10-6 21:32
这国庆都快过完了。。小伙伴们都回学校没啊~~
好多小伙伴都跑去老远旅游去了。。我羡慕啊。。
作者:
余雪琴
时间:
2013-10-10 22:20
标题:
回复 53# 的帖子
我昨天才回来的哟,国庆就这样过去了,我们要继续努力学习了,大家一起加油啊
作者:
边文君
时间:
2013-11-24 22:05
标题:
三生石的传说 轮回实录 佛教
这真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它写朋友的真情、写人的本性、写生命的精魂,历经两世而不改变,读事令人动容。
富家子弟李源,因为父亲在变乱中死去而体悟人生无常,发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食,把自己的家捐献出来改建惠林寺,并住在寺里修行。
寺里的住持圆泽禅师,很会经营寺产,而且很懂音乐,李源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常常坐着谈心,一谈就是一整天,没有人知道他们在谈什么。
有一天,他们相约共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眉山,李源想走水路从湖北沿江而上,圆泽却主张由陆路取道长安斜谷入川。李源不同意。圆泽只好依他,感叹说:“一个人的命运真是由不得自己呀!”于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边,看到一位穿花缎衣裤的妇人正到河边取水,圆泽看着就流下泪来,对李源说:“我不愿意走水路就是怕见到她呀!”李源吃惊地问他原因,他说:“她姓王,我注定要做她的儿子,因为我不肯来,所以她怀孕三年了还生不下来,现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现在请你用符咒帮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后洗澡的时候,请你来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为证明。十三年后的中秋夜,你来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来和你见面。”
李源一方面悲痛后悔,一方面为他洗澡更衣,到黄昏的时候,圆泽就死了,河边看见的妇人也随之生产了。
三天以后李源去看婴儿,婴儿见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切告诉王氏,王家便拿钱把圆泽埋葬在山下。
李源再也无心去游山,就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徒弟才说出圆泽早就写好了遗书。
十三年后,李源从洛阳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圆泽的约会,到寺外忽然听到葛洪川畔传来牧童拍着牛角的歌声:
我是过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赏月吟风的往事早已成为过去;
惭愧让你跑这么远来探望我,我的身体虽变了心性却长在。
李源听了,知道是旧人,忍不往问道:“泽公,你还好吗?”
牧童说:“李公真守信约,可惜我的俗缘未了,不能和你再亲近,我们只有努力修行不堕落,将来还有会见面的日子。”随即又唱了一首歌:
身前身后的事情非常渺茫,想说出因缘又怕心情忧伤;
吴越的山川我已经走遍了,再把船头掉转到瞿塘去吧!
牧童掉头而去,从此不知他往那里去了。
真有三生石吗?
圆泽禅师和李源的故事流传得很广,到了今天,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外,还留下一块大石头,据说就是当年他们隔世相会的地方,称为“三生石”。
“三生石”一直是中国极有名的石头,可以和女娲补天所剩下的那一块顽石相媲美,后来发展成中国人对前生与后世的信念,不但许多朋友以三生石作为肝胆相照的依据,更多的情侣则在三生石上写下他们的誓言,“缘订三生”的俗话就是这样来的。前面说过,这个故事很可能是真实的,但不管它是不是真实,至少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永恒的看法、真性不朽的看法。透过了这种“轮回”与“转世”的观念,中国人建立了深刻的伦理、生命、哲学,乃至于整个宇宙的理念,而这些正是佛教的一种入世观照和慧解。我们常说“七世夫妻”,常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常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常说“缘订三生,永浴爱河”……甚至于在生气的时候咬牙说:“我死了也不会放过你!”在歉意的时候红着脸说:“我下辈子做牛做马来报答你!”在失败灰心丧志的时候会说:“前辈子造了什么孽呀!”看到别人夫妻失和会说:“真是前世的冤家!”这种观念在中国是无孔不入的,民间妇女杀鸡杀鸭时会念着:“做鸡做鸭无了时,希望你下辈子去做有钱人的儿子。”乃至连死刑犯临刑时也会大喊一声:“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所以,“三生石”应该是有的。其实,轮回与转世都是佛教的基本观念,佛教里认为有生就有死,有情欲就有轮回,有因缘就有果报,所以生生世世做朋友是可能的,永生永世做爱侣也是可能的,当然,一再地做仇敌也是可能的……但生生世世,永生永世就永处缠缚,不得解脱,唯有放下一切才能超出轮回的束缚。在《出曜经》里有一首谒,很能点出生死轮回的本质:
伐树不尽根,虽伐犹复生;
伐爱不尽本,数数复生苦。
犹如自造箭,还自伤其身;
内箭亦如是,爱前伤众生。
在这里,爱作欲解,没有善恶之分,被仇恨的箭所射固然受伤,被爱情的箭射中也是痛苦的,一再的箭就带来不断的伤,生生世世地转下去。
另外,在《圆觉经》里有两段讲轮回,讲得更透彻:
“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且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回爱生,命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可见,轮回的不只是人,整个世界都在轮回。我们看不见云了,不表示云消失了,是因为云离开我人的视线;我们看不见月亮,不表示没有月亮,而是它运行到背面去了;同样的,我们的船一开动,两岸的风景就随着移动,世界的一切也就是这样了。人的一生像行船,出发、靠岸,船(本性)是不变的,但岸(身体)在变,风景(经历)就随之不同了。这种对轮回的比喻,真是优美极了。
作者:
边文君
时间:
2013-11-24 22:20
三生石这些东西都是信则有不信则无的东西,一些事物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佛家说的,今生种什么因,来世得什么果,一切都在轮回中,心中末把贪念生,一心慈悲度人生,心中常把忏悔生,才能脱离六道轮回,一句南无阿迷陀佛记心中。
作者:
余雪琴
时间:
2013-12-7 19:44
标题:
回复 56# 的帖子
这个帖子怎么又跑到这儿了,我凌乱了
作者:
边文君
时间:
2013-12-8 11:20
标题:
回复 57# 的帖子
不好意思。。。。。。。我发错地方了 我以为是在这里发 不过其他的我都发到那个贴子里了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