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260课堂 民间文学 朱晓蝶 第一小组 [打印本页]

作者: 朱晓蝶    时间: 2013-9-22 22:11     标题: 260课堂 民间文学 朱晓蝶 第一小组

第一小组的童鞋们,欢迎前来报到!
作者: 董茹    时间: 2013-9-22 22:42     标题: 投入小组的温暖怀抱

如题。终于注册成功了~
作者: 朱晓蝶    时间: 2013-9-22 23:01     标题: 回复 2# 的帖子

很好很好!组织已经壮大了!
作者: 朱晓蝶    时间: 2013-9-22 23:03     标题: 注意了,注意了。课程安排要牢记!

民间文学课程相关安排
一、课程考核
平时表现(作业、发言、讨论)30%+小组参与30%+期末闭卷40%(教材很重要)
考试内容:课堂讲授内容+教材+作品
二、购买教材
刘守华、陈建宪主编:《民间文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参考书目(推荐作品,尽量多阅读!)
《希腊神话》 《伊索寓言》 《一千零一夜》 《格林童话》 《阿凡提故事》
四、教学方法:
采用分组法和网络讨论、分组展示相结合的方法,每组确定一个课题,分工研讨(民俗文化视频网网络论坛),最后确定主讲人,课程结束前三周集中讲授十个小组调查报告;
选题范围包括:作品集中的作品、鬼故事(校园故事)、地方的民俗文化等。
五、课堂活动
每小组必须上讲台讲故事两次。故事类型不限,要有吸引力,同时立意深刻(自己分析),时间控制在3—5分钟之内。

(我们是第一组,所以下一次估计就是我们了,大家要提前准备毛遂自荐啊。)
作者: 朱晓蝶    时间: 2013-9-22 23:06     标题: 中秋作业再强调

记录家乡中秋习俗,发表讨论帖。组员们加油啊~~~
作者: 朱晓蝶    时间: 2013-9-22 23:08     标题: 中秋作业

浅谈中秋习俗
又是一年中秋佳节,每年我们都会在这个节日里留下种种回忆。那中秋节是因何而来的呢?通过查找多种数据,可以了解中秋节是如何演变而来的。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对大自然充满敬畏之情,有了敬月的习俗。周代就已经有了“秋分夕月”等活动;汉代则会在中秋敬老、养老,颇似后来的九月九日“老人节”;晋代出现了赏月的活动;而到了浪漫多情的唐代,中秋就与嫦娥、后羿、吴刚的故事联系在一起了;北宋时期,正式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还出现了类似月饼的应节小吃。
流传至今,过中秋节的习俗包括:拜月赏月;吃月饼;送瓜祝子等。而经笔者调查,发现在当今社会,较为普遍的中秋习俗仍为吃月饼。另有一客家同学表示家人会在中秋之际吃柚子。经查证,因“柚”与“佑”同音,故吃柚子表达了祈求月神保佑之意。此外从营养学角度看,中秋吃的月饼都属于过于油腻的食物,吃柚子可以开胃、解油腻,既健康又美味。
在笔者看来,中秋节是次于春节的具有强烈团圆意味的中国传统节日。自古,中国就是宗法制社会,为了维系家族情感,中秋就会有团圆家宴。《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就写到,八月十五这日,所有人都聚在“老祖宗”贾母的屋子里。等月亮出来了,众人便在贾母的带领下到院子里焚香拜月。此时院子里“嘉荫堂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烛,陈设着瓜果月饼等物。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名状。地下铺着拜毡锦褥。”从中便可见,古代大家族对中秋的重视及中秋隐含的团圆之意。
即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原来的大家族的轮廓还是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我们还是会争取在中秋时回家一趟,与家人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看电视的中秋晚会。在这一天,不谈工作的烦恼、生活的压力,只是随意说笑,只因有家人陪在身边。中秋,寄托着家的温暖,是家族凝聚力的维系纽带。
无家,何来国?

作者: 向美丽    时间: 2013-9-23 20:44     标题: 家乡的中秋节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刚刚过去,远在武汉的我通过电话了解到家乡的一些中秋节习俗。我是湖北恩施人,身份证上显示的也是土家族。在我们家乡中秋节又叫“月半”,顾名思义正好是一个月过去了一半还剩下一半。在这一天,妈妈和爸爸会带着孩子们去姥姥家里,也就是“回娘家”。在中秋节这一天,出嫁的女孩子都会带着孩子和老公回娘家,娘家人会杀一只鸭子作为款待,算是一种小团圆的感觉吧。到了下午,一家人会在一起打糍粑,做出来的糍粑是圆形的象征团团圆圆。我们家过中秋基本只有这两个习惯。但是听爷爷说,以前族里的人还会“拜月”、“偷瓜送童子”的习俗。 土家族人把月亮当作替人牵线搭桥、撮合婚姻、成人之美的红娘和“月老大人”,中秋佳节是“月老大人”的寿辰,是“月光生日”,于是“打糍粑”,“拜月”祝寿。中秋之夜,秋高气爽,桂香盈庭,月光如水,土家人在山寨吊脚楼前的院坝设香案,摆上月饼、糍粑、花生、桂花酒等供品,祭月神“拜月”,祈求五谷丰登、合家幸福美满、无灾无祸;祈求有情人终成眷属。然后在院坝饮酒吃月饼、吃糍粑“赏月”。赏月之后,土家青年男女,趁夜深人静,结伙到菜园地“偷瓜”,种瓜主人发现后也不能叫骂。将偷来的南瓜悄悄送到久婚未育的夫妇家中,置床上,一人学婴儿啼哭,一人说四言八句吉语祝辞,祝愿得瓜主人来年生子,这一习俗曰“送童子”。对于这一习俗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古时土家山寨,有一对年过半百的夫妇,无儿无女,但一生积德。有一年八月十五中秋节,天子娘娘路过土家山寨,听到传颂老人乐施好善,扶危济贫的美德后,便将所带儿女留一个在瓜棚里,吩咐山民送给老人。于是山民们将形如娃娃的南瓜,悄悄送到老人的床上,老人去睡觉时瓜破,突然从南瓜里跳出一个活泼可爱的婴儿,老人无比感动,顿时老泪纵横,后来幸福地度过了晚年。“破瓜得子”后沿袭中秋节的风俗。
作者: 董茹    时间: 2013-9-23 21:05

在我的家乡山西太原,中秋节是一个一家团聚的“团圆节”。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除了在外学习或工作、无法回家的人,全家人都要回家与家人相聚。在这一天,已经嫁人的姑娘通常是不能回娘家过节的,而要在婆家与丈夫一起过,还应当给公公婆婆送月饼当作中秋礼物;而新媳妇回婆家必须由女婿来请,女婿请媳妇时要给岳父岳母送月饼作礼品。团圆饭通常是晚饭,这是为了让白天上班无法回家吃午饭的家人也能吃到团圆饭。午饭基本上以饺子为主食,晚上的团圆饭比午饭更加丰盛,而“重头戏”就是各种各样的月饼。
    在山西,最有代表性的手工月饼是郭杜林月饼。传说郭杜林月饼是清朝三位姓郭、姓杜、姓林的师傅无意间做成的,故得名郭杜林;又因他们是酒醉后率性而发打出月饼,因此郭杜林月饼又称“醉饼”。相传慈禧太后在太原期间,每日不变的点心贡品就是郭杜林月饼,慈禧回到京城后对这种月饼仍然念念不忘,使得郭杜林月饼作为国饼扬名京城。自此,晋省要员皆以食用郭杜林月饼为荣,民间也给了郭杜林月饼另一个名号——“太后饼”。除了郭杜林月饼之外,山西吕梁、晋中一带的手打月饼“空心月饼”和忻州神池的“神池月饼”也是很有家乡特色的月饼。如今的中秋节,太原人的团圆饭饭桌上除了广式月饼、苏式月饼之外,还有着手工晋饼的一席之地。相对而言,传统晋饼更加受到中老年人的喜爱。
    现如今,太原市民保存下来的中秋习俗已经不多,除了吃月饼外,中秋赏月现也只是部分家庭的“饭后节目”,很多家庭已经将饭后的全家赏月变成了全家收看中秋晚会。城市的“中秋味道”在慢慢消散。但是,在太原市的郊区,如市辖区万柏林区、晋源区、县级市古交市、还有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等地的农村,还保存着比较丰富的中秋习俗。在吃月饼之前,太原农村人还有中秋节拜月的习俗。在中秋之夜,家家团聚,在院落东面摆上供桌,上置月光马儿(即月神像)、祭月月饼(与供家人食用的普通月饼不同)、西瓜、毛豆、水果等,讲究的人家还要摆香炉、烛台等,香炉中点燃一种盘曲的线香,称为芸香。月亮出来后,全家仰望明月,主拜者叩头敬献,嘴里还要诵拜月歌:“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敬神仙,有吃有喝还有穿,一家大小都平安。”等到月光照在桌上供品后,便表示月光菩萨已领受了这份情意,于是烧香焚纸,皆大欢喜。姑娘们拜月别有情趣,单独设一幅月光图,心中默默祈求嫦娥仙子保佑自己有个美好的未来。过去山西有些地方讲究“男不拜月”,可能因为月亮属阴;但在晋东南一些地方则素有“女不望月”的风俗,祭月则全由男子进行,不过后来这些讲究都不那么严格了。拜月结束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祭品,将一块特大的祭月月饼按全家人数切块,每人一份,若有外出未归者,还要特意留一份。农家打月饼,特别讲究制作一些兔子形状的小月饼,是专门送给小孩子的礼品。这种兔子月饼取意于月中玉兔,表达大人的对孩子的祝福。农村有的地方中秋之夜拜月、吃月饼后,小伙子们还要打响鞭,以声音大而清脆者为优。还有的地方夜里还要点硫磺火,称“龙火”。
    中秋节是家人团圆的节日,尽管现在太原人过中秋的讲究已经没那么多,但是期盼家人幸福团圆的心意永远不会改变。
作者: 朱晓蝶    时间: 2013-9-23 21:06     标题: 回复 7# 的帖子

部隊又壯大了!!!真好!!!
作者: 朱晓蝶    时间: 2013-9-23 21:13     标题: 回复 8# 的帖子

好想吃“太后餅”啊~~~
作者: 董茹    时间: 2013-9-23 21:22     标题: 回复 10# 的帖子

等你回我家给你吃
作者: 2011213087    时间: 2013-9-23 21:33     标题: 姚珊 2011213087

在我的家乡甘肃张掖,中秋节是一个一家团聚的“团圆节”。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全家人都要赶回家过节,除非实在无法回家的。在很久以前,中秋是一个很重大的节日 ,但是现在却是一个很普通的传统节日,所以过中秋的活动特别少,主要有以下:
1.做好祭月的大月饼。在家里,妈妈很早起来就开始做月饼,不像超市里卖的那种,我们祭月的月饼直径大概是30厘米,类似千层饼一样。
2.吃团圆饭。在傍晚的时候,我们会一起做一顿很丰盛的团圆饭,然后大家一起吃饭。
3.吃完饭后就是就是最关键的活动了,那就是祭月。就是在月亮升起来之后,将小方桌放在能够找得到月光的地方,将月饼放在上面。还有,将水果,比如西瓜、苹果、梨等水果且很好看的月牙形状,一起放上,等待月亮来“吃”。
上面就是我们家乡过中秋的习俗了,虽然千年之后有所简化,但是大家还是比较重视,在过节的时候还是尽量回家跟亲人团聚,吃月饼赏月。这不但可以增进感情,也是一个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机会。
作者: 宋源    时间: 2013-9-23 21:38

说起家乡的中秋,已经略感陌生。作为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一直以来都没能感受到多么浓厚的中秋气息。今年的中秋,是第三个独自在外地度过的中秋了,没有什么特别,但来自父母和朋友的问候让我切实感受到了节日的温暖,这或许也是中秋最有人情味的地方吧。
电话里和父母聊起家乡的中秋,爸妈说,宜昌的中秋节啊,没有什么太大的特别吧。这句话的确可以概括宜昌中秋的特色,与全国其他很多地方相比,有同,也有异。下面我就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们是如何度过中秋佳节的。
和很多地方一样,宜昌人在中秋节前夕都会购置中秋特色食品——月饼。无论多少,每个家庭都会来上几块儿,用当地人的话,就是“一定得沾沾过节的气儿”。中秋节不像春节那样让人忙碌,但宜昌人也会在八月十五那天早早起床,用前几天就购置好的食材来准备一顿丰盛的团圆饭。来吃团圆饭的也无非是家中的亲戚朋友,去谁家吃也没有固定要求,视情况而定,而大多数情况下会因顾及老人身体状况而选择在老人家团聚。团圆饭的菜品也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因为是招待亲友,多以以丰盛为特色即可。
有的人也会选择在这天,提上礼盒去看看平时疏于联系的亲人和朋友,聊聊天,叙叙旧。
至于赏月,没有人特意前往哪里观赏月亮,但都会在十五的晚上抬头看看天边的月亮,赞叹一句“真圆真亮啊”。

特色介绍:“摸秋”
虽然没有亲自见过和经历过,但我从父母那里了解到,在宜昌的农村地区,有一个至今仍在流传的中秋节特色活动,叫“摸秋”。其实我也不确定到底能不能称其为“活动”,因为它没有别的活动的盛大、热闹,它更像一个“偷偷摸摸”、“心照不宣”的游戏。
“摸秋”,其实就是指在八月十五当晚,生活在宜昌地区的农民会故意到邻居或者同村人的田里偷走一些粮食、瓜果,例如橘子,柚子,香葱,玉米等等,而被偷的农户第二天发现了也并不生气,因为这一行为是互相的,而他们在乎的,并不是偷得了多少和被偷了多少,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美好的祝愿。在他们看来,被偷的越多,预示他们越“有”,即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将收获更多。农户们最愿意被偷的就是香葱,因为香葱在宜昌方言中被称为“分葱”,这种葱被摘以后会生出更多,也就有更好的寓意,所以一些农户甚至会刻意在中秋节前夕在自己田里种上几排香葱,等待中秋“被偷的祝福”。
不光是中秋节,许多传统节日的特色民俗正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逐渐消失,我希望自己,也希望大家,能回归传统节日的本质,去关心传统节日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过真正有意义的佳节!
作者: 张小芳    时间: 2013-9-23 21:43     标题: 家乡中秋习俗

中秋月圆人团圆,千百年来,不论时代如何改变,中秋节都是人们心中无法舍弃的一部分。而每当农历八月十五到来之时,总会生出一种特别的温馨之感。而那高悬夜空的满月也成了游子们寄托思念的最深情的“红豆”。中秋节也是很多人心中很特别存在。封建社会的各种习俗以及种种美丽而神秘的传说与民间故事更是增添了它的魅力。
      在我的家乡江西吉安,中秋团圆也是一项雷打不变的传统风俗。每当这时,家家户户就像过年般热闹而喜庆。小时候,爸爸在外工作只有中秋和过年时我才能见到他。经过半年多的分离,更是增添了我对中秋的期盼。在吃完团圆饭后,小孩子们总会从家里搬出一张很高的方凳到自家的院子或大门前,挑一个赏月的最佳地点摆好。在方凳上摆好一个大大的柚子,将三根香插在上面。对于我们那个相对封闭的小乡镇来说,上香是绝对不能少的一个过程,否则来年家里必然不顺。虽然时至今日已经没多少人相信这一说法,倒是晚辈们总会尊重长辈们的想法,恭恭敬敬的点好香并作揖。然后再柚子周围摆上几个精致的碗碟,在其中依次放好白天做好的米果(用面粉做成,呈白色圆形,在中间放上一匙白糖和炒好的芝麻)、苹果、月饼。有的家庭还会做葱花饼。一切安置妥当之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畅谈。就着节日的浪漫烟花和美丽的夜空,听着父母的温情软语,那一刻真希望时光倒流。之后孩子们坐不住了便会挨家挨户的去瞅瞅邻里都拜访了些什么贡品,相互之间炫耀着。
  大人们则要继续坐在一起守到月亮落下。等孩子们疯完了回到家大人就会将柚子剖开一家人享用,寓意“天佑”。但是这之后还有个重头项目——做橘灯。这就要求大人们们要有比较好的剥皮技术。将柚子划成四瓣,从头往下剥到时到底部时就要停下,掏空里面的肉,最后柚子皮会呈现出像菊花台的形状。妈妈们用针线将柚子皮的顶端缝好,在里面放一根蜡烛点好,在用一根短的小棍子和绳子将简陋的橘灯提起来,孩子们就提着它出门和小伙伴们围着小镇四处溜达。后来学了冰心的《小桔灯》后对这个项目就更有了一种感情。
  其次爸爸们们还会在中秋节的时在广场上一起“烧塔”。首先选好一些外形比较完整的红砖,将其起层层的叠好,最后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圆锥体,就类似于我们在电视中见到的各种塔,但是我们堆的这种砖塔要求塔壁必须要留好空隙相等的缝。在塔堆好后,往里面塞浇了少量柏油的小火棍,每家扔一根,火越旺越好,寓意来年风风火火。但是近年来随着各种安全隐患以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参与其中。
  过年过节虽然过得都是日子,也许当今人们对过节的热情越来越淡,但是那份难得的节日气氛和民族情感却是无法改变的。不同的地域也有属于自己的节日习俗,这些别样的活动更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一样的光彩。
作者: 王淇    时间: 2013-9-23 21:48

刚成功注册了,来报个到,嘿嘿
作者: 王淇    时间: 2013-9-23 21:49

家乡的中秋节
    我的家乡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这个因为“通通都是山”而被命名的小县城。
    小时候的中秋节过得特别地有意思。记得当时爷爷奶奶都还健在,堂哥堂姐们也都还在读书,所以每到中秋节那天,我们全家人在中午会聚在一起吃顿饭,中秋团圆,老老少少,围在一起,其乐融融,那才叫“团圆”。并且,在中秋节那天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饭也算是我们通山人过节的一个传统吧。
    到了晚上,当一轮圆月升起之时,我们就会进行赏月活动,不过一般只是小孩子参与而已,大人们一般会教小孩子该如何赏月。像我小的时候,爷爷奶奶会让我拿个大月饼,对着月亮举着,口里还念叨着“月亮爹吃一口,我吃一口”,然后就自己咬上一口,如此反复地进行,直到一个月饼吃完为止。当然,小孩子会真的以为月亮是吃了自己的月饼的,就像当年的我一样。赏月的时候,爷爷奶奶还会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只是那时候的我兴趣只在月饼上,而对于这样的“良辰美景”却沒有欣赏的能力而已。
    在中秋节那天,相信也是我们那里很普遍的一个说法就是,当月亮出来之时,看着那么大那么圆的月亮,你是不能用手去指它的,不然月亮就会割你的耳朵。我问过我许多的同学朋友,他们说曾经小的时候都被家长这样教导过,当然也包括我。所以我们小孩子都是不敢在中秋节那天指着月亮的。我觉得这可能是一种出于对于月亮、对于自然、对于宇宙的一种敬畏之情而流传下来的一个民俗传统吧!
    但是到了现在,随着时间的流逝,爷爷奶奶也都相继去世,堂哥堂姐们也都去了外省成家立业,我也在外求学,留在家乡的人也越来越少,那些承载在这块土地这些人之上的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也逐渐地消失殆尽。那些关于中秋节的传统民俗,那些属于家乡的点点滴滴,如今也只好对着月亮慢慢地回味了,真是古人说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
作者: 王淇    时间: 2013-9-23 21:51     标题: 回复 12# 的帖子

哇塞,你们的月饼那么大啊?一个人应该吃不完吧?有机会去你家吃月饼去哈!不知道好吃不?
作者: 朱晓蝶    时间: 2013-9-23 21:55     标题: 回复 11# 的帖子

我們交流一下 家鄉月餅的口味吧~~~感覺會很好玩
作者: 余梦    时间: 2013-9-23 22:10

大家,我来了,注册好辛苦啊
作者: 朱晓蝶    时间: 2013-9-23 22:12     标题: 回复 19# 的帖子

歡迎,歡迎!!!辛苦了!!!
作者: 王汝婷    时间: 2013-9-23 22:13     标题: 已经远去的我家的中秋

        其实,在外公、外婆和爷爷逐渐离世的节奏里,过节的氛围在我们家也变得愈来愈淡起来,总觉得老一辈不在了,过节也没有意思,散落在天南海北的亲戚们也不会再为了团聚,专门在传统的中秋节从各处飞回老宅,大家只有在长假期凑在一起,中秋的三天休假显然不足够。
       还是想想小时候的中秋节吧……
       小时候过中秋节,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食物,晚餐餐桌上必有的醉蟹和子姜炒鸭,秋天了,蟹最肥美,错过了这一季的蟹那就最可惜了,可能是这个原因吧,只要在家,早秋,螃蟹是我家餐桌上是不是就可以看见的主食材,中秋的团圆夜,少了蟹,有点不对自家的味道了。由夏入秋,子姜在市面还有的时候,抓紧时间买来,和鸭子之间翻炒,香味是揭开了秋的味道;咬一片被切薄的姜片,肉嫩嫩的,微微的辣气冲上全身,这顿饭,好满足。小时候的中秋节留下的印象是“香”。
       夜饭后的赏月是重头戏,看那水果供盘就知道了——云片糕、月饼、柚子、葡萄、柿子、雪梨。
       老宅是平房,大人们磕自家晒干的南瓜子聊天,小孩也就围绕在大人们旁边嚷着吃水果。中秋节是壮族沙田柚子收获季节,习俗是有这样的:有的人将细香插在柚子上,烧柚子香;还有用长竿举过屋檐,表示对月恭敬。我们家恰好也不讲究,只是囫囵地将水果咽了,只有吃进去才是实在,没太多深究。水果都是应季的果品,因此,突出的都在鲜字,一个晚上就可以吃遍应季的水果。小时候的中秋节留下的印象是“鲜”。
       大人们也不厌其烦的讲着和月亮有关的故事,有时候还让我们自己对着月亮自己编,我总是沉默的那个,因为我觉得好像我在凝视着月亮的时候,月亮也在跟我说话,谁愿意错过机会放弃和天上的人说话呢?小时候的我,自然是不能的。
       中秋的真正庆祝其实只是从下午到晚上,只有家人在下午逐渐赶到老宅聚在一起的时候,才刚刚开始,现在没人守着老宅,今年我也在外地,中秋节真的好像只是用来回忆,不是用来度过的了。



[ 本帖最后由 王汝婷 于 2013-9-23 22:17 编辑 ]
作者: 余梦    时间: 2013-9-23 22:14     标题: 我的中秋节

  现今城市里的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土生土长的城里人,另一种则是从向下打拼奋斗到城里的高楼大厦里来的。我当然是占了父辈的光,他们辛辛苦苦打拼下来的房子,而我一出生就可以生活在城市里。今天就来谈谈我这一辈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没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很真实。
  我的中秋节总是和一个大家庭还有一个老地方联系起来的,虽然我们已经搬到了城里,但是永远也逃不开乡村,那里有我们的根,充满了温情的故事。通常到了中秋节这一天,妈妈一大早就会起来,收拾干净屋子,做好可口的瘦肉青菜手擀面叫醒我。吃过满足的早餐,一家人将自己收拾的干净整洁就出门了。早晨的生鲜市场格外的热闹,叫卖声吆喝声汇聚一堂,生活的景致就这样拉开了中秋节的序幕。妈妈挑了新鲜的鱼和肉,爸爸买了包装精致的月饼,一家人就来到了长途汽车站。车站的人手上拿满了带回家的礼品,男女老少脸上都是幸福欢快的神情,节日气氛的浓厚可见一斑。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老家,姥姥早已煮好了米酒汤圆等着我们,以便在回家的第一瞬间就有可口的美味。大姨、二姨、小姨和大舅也陆陆续续的到了,小孩子们兴奋的打闹声让这个不太大的屋子变得很热闹。男人们拿着长篙去后院打成熟的柿子和橘子,女人们拿着麻袋将打下来的水果小心的装起来,回家的时候每一家都能拿一袋分量不小的水果。几个姨妈在厨房一边聊天一边准备着中午的饭菜,偶尔有贪吃的小孩用黑溜溜的小手从刚出锅的烧鸡中钳走一块。男人们早已备好了酒,菜还没上齐他们早已开始了他们的游戏。菜上齐了,虽然都是农家小菜但是在节日气氛的熏陶下显得特别可口,午饭很快就被扫空了。吃过饭大家一边剔着牙一边聊天,姥姥拿出了她精心准备的月饼分给大家吃,看着每个人吃着月饼脸上幸福的笑容,姥姥也笑得很开心。我猜她最喜欢的不是中秋节,而是她的儿孙们都依偎在她身边的满足感吧。此时的月亮虽然还没有出来,但是丝毫不减大家的高涨的兴致。
  之所以交代我们是生活在城市里的,是因为大家预想中的晚上四世同堂一起的赏月的场景不会有了。赶在末班车之前,大家都拿好了自己的东西赶回城里去,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都习惯了不留宿了,不知道故乡的硬板床还能睡得习惯吗?姥姥带着她喜欢的遮阳帽一直跟着我们走出村口,走了很远了,回头她还在那里向我们挥手。眼眶有时候就会在不知不觉之间红了,明明是中秋节,可是晚上却不能一起对月邀歌,这是为什么呢?这直接有太多太多的原因了,我也不想一一去追究,只想即便是老家的月亮没有了,心中的月亮也会依然皎洁当空。因为中秋节,是我们的节日。
作者: 张小芳    时间: 2013-9-23 22:54     标题: 回复 13# 的帖子

哇,感觉摸秋很有趣诶
作者: 刘静思    时间: 2013-9-23 22:57     标题: 望月思家乡─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安县之中秋

望月思家乡─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安县之中秋
  已有三年不在家乡与家人一起过中秋这个自古以来被称为团圆节的节日了,今年亦是如此,今年,我在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想着家乡的节,家乡的人。
  凄凉感,有些吧;孤独感,有些吧;淡淡的失落,虽与故乡同一轮明月,却不同一样的人。在今天,望着空中月,童年的回忆便海潮般涌上心头:我记得,当年的月亮还没圆,可我们─一家老小,早已抬头仰望,等着圆月来亲吻大地,顺便亲吻我的脸庞。在家乡那个月亮特别清亮的小山村,大伙儿过节的心情、方式都差不多。那便是,没到中秋,就开始盼中秋,盼亲人回家团圆相聚,感受那几千年不变的温暖真情,于是家家户户都忙着到街上买月饼,买水果,买好鸡鸭鱼肉芋头青菜等,当然月饼是没有哪一家是自己做的,我们小孩儿,那便是争着抢着选最大的月饼,选最好的苹果,把它们藏起来,藏在最隐蔽的地方,拥有权归自己所有,他人谁都不能碰。待到中秋那一天,一家子吃过饭后,就和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也相聚一起,拿出之前买的月饼水果等,边赏月边吃东西。在更久之前,大家会拿出几柱香,插在庭院前,月亮下,祭拜月亮,老人们会给我们唱歌,爸爸妈妈们会给我们讲嫦娥后羿玉兔的故事,然后我们也相信了嫦娥是最漂亮的姐姐,她会飞上天,她和后羿有着我们很不理解但是很吸引好奇心的关系,很神秘;我们会把瞳孔放到最大,望着月亮,非要看出月亮里面桂花树的样子、嫦娥姐姐翩迁起舞的影子才肯罢休。追寻的月亮的影子,每个月亮下面的人:爷爷,爸爸,妈妈,叔叔,婶婶,三姑六婆,都在想着同样的而又各自不一样的事情,有感叹岁月的,有怀念亲人的,有的望着孩子,有的望着月亮,而只有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孩子,笑着,乐着,吃着,心里想着天上,想着天上的月亮,月亮里的嫦娥,嫦娥穿着的裙子,飞呀飞,飘呀飘,嘴里嘟哝着“我们为什么不能飞?”“我们什么时候也能飞上去?”
  想着想着,我不禁哑然失笑,哦,这里是华师,我,是异乡人,今年,不是童年。坐在图书馆的小山坡上,我拿出手机,给家人一一打了电话,问了家乡的中秋。爸爸说,很简单,齐聚一堂,吃个饭,赏个月,也就这么过了;姐姐说,除了爸爸说的,就是老人会唱个不知是什么名儿的歌,会祭拜月亮,一起分享月饼,分享快乐;妈妈说,她要回外婆家,买了鸡鸭,买了月饼,买了水果,买了些东西,陪外婆过个节,老人能再世的时间是越来越少了,一起团聚团聚······兴许还会放烟花。
  明明知道,月亮只有一个,可我还是喜欢相信“月是故乡明”,我会想起李白,也会想起苏轼,会举头望明月,也会安慰自己,人有悲欢离合,此事自古就难全。月亮上来了,我望着月亮,看着她越来越圆,看着看着,耳旁忽而传来悦耳的笑声:“这个是我的”,“这个是我的”,“这个大,这个好吃”,“妈妈,妈妈,我要听嫦娥姐姐的故事,还想要一套和嫦娥姐姐一模一样的裙子”,然后,妈妈也笑了······
作者: 刘静思    时间: 2013-9-23 22:58     标题: 回复 22# 的帖子

写得好温情,,真好。
作者: 杨霖    时间: 2013-9-24 12:09     标题: 海南琼海中秋节习俗

又是一年月盈人团圆之际,美好氤氲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头。作为一年中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中秋节在海南人的心目中地位举足轻重。海口的煮芋头和浮针占卜、儋州的调声歌节、文昌的对月思亲、琼海的天灯祈福等等,都是海南先民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海南省素有“侨乡”之称,拥有较多海外华侨和现有归侨,且翻开中国文人生活史,我们不难发现,过去数百年间,海南一直被视为蛮荒之地,是诗人被贬谪流放的首选地。当地居民生活堪忧,只得被迫背井离乡,渡海去异邦谋生。因此,每年中秋,仍留在海南本土的人就格外怀念海外亲人,他们举行各种仪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在笔者的故乡——琼海,“海边拜月”和“放天灯”要算是庆祝中秋节的活动中最具有侨乡特色的。
和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样,赏月、吃月饼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海南,祭月赏月却是在海边进行的,尤以拜月娘,会嫦娥的风俗最为盛行。这是因为海南四面环海,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岛屿文化,海南人对海有一种原始的崇拜感,加之许多居民都是靠海为生,人们在海边过中秋也就习以为常了,笔者回忆起自己的中秋拜月,依旧兴奋不已。八月十五那一天,全家人一起早早吃过团圆饭后,就会来到琼海地区的博鳌海,彼时已经人山人海了,小孩子纷纷拿起盘子到海岸边,把盘子一列排开,等待水面折射出的“嫦娥”出现。此时,家中的长者会带领晚辈围坐海边,准备香烛,供桌,以及供品,摆放的祭品不限,但一般都有月饼和时令水果,然后等待一切就绪,就开始燃烛焚香,拜月祭海。在神圣的祭月仪式结束之后,全家人就端坐在一起,边赏月边分食月饼,聊家常,并给予对方美好祝愿。如有人在外,即留一份或寄去,表示团圆。
在这样的中秋月圆之夜,全家往往围坐一处,一边吃月饼、水果,一边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故事;人们偶尔也会吟诵赏月名篇;祈祷内容多是祈求出入平安、吉祥如意,但也有一些未嫁的姑娘在祭祀拜月时,往往还为自己祈祷早日嫁上如意郎君。人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活动内容,但一般等到月过中天,就回屋休息。
中秋明月,对于青年男女来说还是表露心迹的良辰,除了吃团圆月饼,年轻人往往选择在月夜相会,海边对歌,谈情说爱,营造出“人月两圆”的和谐意境。
除了祭月赏月,海南的天灯更是一大特色民俗。在海南琼海,许多村落在中秋节这天都会组织集体放天灯,这是它们迎月、贺月的重要仪式。天灯的制作工艺过程一般是由老一代的长辈身口相传,年轻人手工制成,是用竹篾和白纸事先糊出一个水桶般大小的小型天灯,再将这些天灯用绳子垂直连接成一条“火龙”,将其挂于高处。每当月上枝头,夜空晴朗的时候,村里的人们将天灯从各个角落升起。此时,村庄里的人们都走出家门,站在街中庭院里观赏天灯。漫天的火灯,在夜幕的笼罩下显得无比美丽,化成了火光点点,每一个火灯上都承载着对家人最重要的思念。 
作者: 朱晓蝶    时间: 2013-9-24 22:21     标题: 研究主題,徵集點子啦~~

請大家注意了!!!我們小組要在第五周之前決定研究主題,大家可以在論壇上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後我們投票決定。歡迎大家交流灌水~~~
作者: 朱晓蝶    时间: 2013-9-24 22:22

引用:
原帖由 杨霖 于 2013-9-24 12:09 发表
又是一年月盈人团圆之际,美好氤氲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头。作为一年中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中秋节在海南人的心目中地位举足轻重。海口的煮芋头和浮针占卜、儋州的调声歌节、文昌的对月思亲、琼海的天灯祈福等等 ...
你們的中秋最好玩誒~~~~~
作者: 余梦    时间: 2013-9-24 22:56     标题: 回复 25# 的帖子

哈哈,谢谢啊~~~~
作者: 余梦    时间: 2013-9-24 23:00     标题: 研究主题

我怕鬼故事……只要不与鬼故事相关我都赞同哈
作者: 朱晓蝶    时间: 2013-9-24 23:15     标题: 回复 30# 的帖子

嗯嗯,我們儘量。大家要說出自己的心聲啊~~
作者: 宋源    时间: 2013-10-11 23:02

好久了额..主题确定了咩?
作者: 朱晓蝶    时间: 2013-10-23 21:51

看了《紅河谷》大家一定深受感動與震撼。思考會讓我們感性的情緒變得更有深度。大家就《紅河谷》中神話的功能談談自己的理解吧~~
作者: 张小芳    时间: 2013-10-23 22:01     标题: 回复 33# 的帖子

在这部电影里面,老奶奶所串讲的神话给整个故事都渲染上了一层凄美而神秘的色彩,所以是观众观看后都会对这个民族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极具民族色彩,对这部电影的主题也不单单停留在发布抗外来侵略这一层面上。
作者: 朱晓蝶    时间: 2013-10-23 22:51     标题: 回复 34# 的帖子

嗯嗯,是珠穆朗瑪女神的故事作為了整部電影的另一條線索。讓電影在文化上更具有深度。同時這些神話的精神也通過藏族人民在民族災難面前的種種行為表現出來。特別是丹珠的塑造,感覺就像是珠穆朗瑪女神的象徵。
作者: 朱晓蝶    时间: 2013-10-25 22:12     标题: 回复 35# 的帖子

中国记忆 中国味道——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开始啦!
欢迎大家踊跃来报名参加,答题还有IPAD大奖哦~http://t.cn/zRir5rN
作者: 杨霖    时间: 2013-10-25 23:38

嘻嘻,@朱晓蝶  有空来海南我带你过中秋节哈~~对了,那个,关于《红河谷》的观后感就发在这个论坛也可以么?还是必须发在民俗文化视频网?还是没有注册成功肿么破
作者: 朱晓蝶    时间: 2013-10-26 00:26     标题: 回复 37# 的帖子

你可以用別人的帳號登陸,發帖時寫清楚自己的姓名、學號就可以了~~
作者: 杨霖    时间: 2013-10-26 21:28

神话故事虽然有其虚构性,有时候听起来甚至感觉神乎其神,不太现实,但是《红河谷》中的波西仙女的故事感人至深,还有丹珠身上投射出的“度母”形象,这都让整部影片展现出一种引人入胜的景象,像度母一般神圣高洁的丹珠用自己的生命守护了西藏,更让藏民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由此不难看出神话有其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是人们精神上的强大支柱
作者: 2011213087    时间: 2013-10-28 23:26

貌似我说的话很少啊!以后常来报道!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