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第二届民俗学论坛恳谈会——叶涛老师在线解疑答惑
[打印本页]
作者:
木鱼
时间:
2013-8-9 16:24
标题:
第二届民俗学论坛恳谈会——叶涛老师在线解疑答惑
8月9日下午,深受民俗学子爱戴的叶涛老师做客中国民俗学论坛QQ群,在线为大家解疑答惑。
[
本帖最后由 木鱼 于 2013-8-9 16:25 编辑
]
作者:
虾哥
时间:
2013-8-9 16:27
中国民俗学论坛qq群:9768275
欢迎大家加入,共同探讨问题!
作者:
木鱼
时间:
2013-8-9 16:35
聊天总是从日常生活开始,ren在旅途.同学谈到他每天晚上下班,能看看民俗学的东西,就觉得非常幸福。叶老师语重心长的告诉他:
谢谢你,能够把民俗作为你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民俗不是饭碗,如果你现在已经工作了,那就先做好本职工作,有自立的生活能力、有本钱去追求精神生活,这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
木鱼
时间:
2013-8-9 17:13
接着北师大的程德兴同学从身体理论开始,与叶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内容涉及民俗与生活,学科内涵与研究方法等。聊天记录如下:
程德兴-北师大:
因为这学期学了一些关于身体的理论,我想知道前辈们是如何看民间文学或口头传统的“口头性”。我个人甚至觉得文本化的民间文学的体裁研究好像不属于民间文学研究的范畴。(日本民俗学家岩本通弥问“以民俗为研究对象就是民俗学吗?”),基于文本化的“民间文学”研究就是民间文学吗?
程德兴-北师大:
我越来越觉得民间文学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具体情景、现场的、面对面的,我觉得“”口头性“应该是民间文学根本的特征之一
好吧,求指教。。。
我是不是想多了???
叶涛:
程德兴的问题我不懂,回答不了。近几年,好像刘铁梁老师谈身体性问题比较多,你近水楼台,应该去请教刘老师。另外,西村的论文似乎也和你的问题相关,赶快找来读读。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
程德兴-北师大:
恩呢
程德兴-北师大:
彭老师开了身体民俗学的课,表示各种感兴趣,尤其是福大爷的书~~
多谢叶老师哈
叶涛:
只要想就好!现在学习民俗学的同学们,不存在想多了的问题,只存在不想、不读、不写的可怕的倾向。
程德兴-北师大:
这两天在写康老师的课程论文,加上我这段时间在平谷的田野调查,想法比较乱
唐钱华西南大学:
民间文学这个词只是学者研究的概念性提炼
具体到一些具体的口头传承事项,哪一个不是与身体相关,不是在用生活与生命在诠释呢。
叶涛:
民俗或民间文学确实不能够只是生活,用“民俗就是生活”来作为学理的支撑,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希望引起同学们的思考,用自己的知识、自己的思想去考虑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套用某个现成的所谓理论。
西村真志叶的论文就是在大量的田野基础上的独立思考的论文
叶涛:
建议大家都找来读读西村的论文
ren在旅途.:
对,首先是自己对照生活去思考,然后在结合先人们的理论去再认识。有时候得相信自己的判断。
程德兴-北师大:
恩呢。。。
程德兴-北师大:
老师和前辈们,我还有疑惑。。。我觉得自己还没入民俗学的门,平时看文化人类学的东西要多一点,我就感受不到咱们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的区别在哪?现在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都关注“日常生活”,感觉好泛化,我真的糊涂了~~虽然老师们总是强调“过程”,但是我真心无力了。。。大虾们有这种疑惑么??
周波-辽宁大学:
有这个疑惑
太上忘情:
不必局限于学科
夜空 精灵:
和学科历史有关,事实已经这样了
程德兴-北师大:
我觉得看书是可以不要局限于学科,可是老师又强调“学科意识”
叶涛:
我过去在山大的时候,是这样给同学们说的:作为学科而言,民俗学是你的标签,因为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学术体制之中,必须遵守这个体制的规定,否则就无法拿到学位、无法取得合法的社会地位。民俗学是学术体制给你规定的。民俗学的知识体系是由过去的那些民俗学家的研究所决定了的。学科意识是一种生存意识,必须强调我们自己学科的独立型,才能够取得我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周波-辽宁大学:
也许老师们可以把握这个度。
叶涛:
不过,问题并不这么简单
叶涛:
实际上,学科之间的融合是近几十年来的大趋势。民俗学和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甚至历史学的社会史、经济学的经济史、法律的习惯法等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确实是无法截然分开。因此,学术传统就成为学科独立性的最重要的标志。
程德兴-北师大:
以前有人跟我说人类学是关于“他者”的研究,强调客观中立。可是我看王铭铭老师的书,他对地方社会的研究,哪里是对“他者”的研究?他是用地方文化传统解释当地的文化现象。反观咱们民俗学,好多用西方的理论解释中国地方的文化事实【个人感受,大侠们千万手下留情,不要拍死我】
太上忘情:
叶老师说的没错,最近在看吴慰慈的《图书馆学概论》谈到学科问题的时候也讲到过类似的话,21世纪学科高度分化的基础上也在趋于高度综合
叶涛:
对于民俗学而言,强调田野作业的重要性,强调民俗研究对象的现实性,强调研究生活中的程式化问题等等,都是我们的学术传统。
程德兴-北师大:
没有决然分开的“他者”或“自我”,他者即自我,所以用“他者”“自我”的研究来区分文化人类学和民俗学,我觉得有点扯淡
唐钱华西南大学:
也不完全说是扯淡,还是一个学科传统的问题
叶涛:
因此,我当年要求我在山大的学生,面对具体的研究对象时,“忘记学科意识,牢记问题意识”,只要有利于解决问题,任何学科的知识和方法都是你应该掌握的知识。
程德兴-北师大:
生活中的程式化??求老师进一步指点呀~~学生智商不高,有点笨
ren在旅途.:
叶老师 是大家风范 不会因为自己是搞民俗的什么都得按照民俗体系里的东西来
程德兴-北师大:
生活中的程式化=模式化的生活??与惯习又有什么区别呢?好吧,我问题比较多。。。
好吧,我又是想太多的节奏么???
周波-辽宁大学:
有问题就提出来,这点很好。
叶涛:
当然,任何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边界,比如钟老就给民俗学学科限定了边界:这就是他在民俗学概论中讲到的六大部分,构成了民俗学的基本体系。虽然可以对钟老的这种分法进行讨论,但是,毕竟这是一种观点,一种老人家认为可行的观点。
程德兴-北师大:
亲爱的“ren在旅行”,我民俗学才入门的菜鸟一枚,所以就只能按常理出牌、提问。。。多多见谅我的慢节奏哈。。。
杨旭东:
当我们纯粹在这儿讨论两个学科区别的时候,似乎有很多的说不清,当人类学、民俗学和其他专业一起上课的时候,一下子就分出来了。我给大家讲个读书时的故事,当时中央民族大学王建民老师开设艺术人类学的课程,每个人都要讲一次课,有一个同学之前并不认识,她在讲台上讲的时候,她所用的图片,她调查的视角让我马上判断出来:这个人是学民俗学出身。课下一问,果然,硕士阶段是民俗学专业,博士阶段是人类学专业。我觉得专业之间的区别可以在具体的对比中产生
叶涛:
这位同学说的例子很有意思。民俗学的同学和人类学的同学在一起时,为什么能够被人家一眼就看出来呢?这要从两个方面看,之所以能够有区别,一方面说明民俗学确实有自己的特点,民俗学的学生就是和人类学的不同;另一方面,你是在人类学的课堂上,人家的主场当然你民俗学就有天然的劣势。
程德兴-北师大:
今个谢谢老师和各位前辈咯,天气热,大家注意防暑哦~~愿大家健康开心每一天。PS:民俗学对我个人最大的影响就是:学会更宽容的态度看待不同于自己的人或事,尊重不同的人。而且田野中总是遇到很多有爱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这个小姑凉很多做人的道理,而且还遇到很多好心人。田野中的小感动多多~~最最重要的是,民俗学的田野让我真真的修炼成了女汉子。。。。谢谢各位,我退下了~论文爬字去。。。
杨旭东:
今儿叶老师有点现场答记者问的味道啊
夜空 精灵:
现在刚打开qq的同学,大家收看的是叶老师热线,广告之后更精彩
叶涛:
我经常讲,做民俗学的学生很不容易,一方面我们要掌握历史学的知识,因为我们研究的对象都是传承文化,都有历史的传承,弄不清历史,就讲不清现实;另一方面,民俗学又是注重现实的学问,也可以说民俗学是以现实的民俗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因此,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对于现实社会现象的研究理论与方法我们必须也要懂。所以,民俗学的学生要兼通古今,学贯多个科属,难啊!
杨旭东:
要做到叶老师说的那样,的确很难
作者:
木鱼
时间:
2013-8-9 17:24
辽大周波同学也问道民俗学对灾难的理解与认识。
周波-辽宁大学:
当今中国很多地方发生干旱,人们虽然没有了以前的祈雨仪式,但是传统的旱魃信仰仍然很盛行,碰到干旱自然又成了讨论的话题。我想问叶老师,民俗学者在灾害面前能够做些什么?
叶涛:
面对灾难,民俗学能够做什么?好像日本专门有学者研究灾难中的民俗学,已经有文章翻译过来了,可以找来看看
作者:
木鱼
时间:
2013-8-9 17:25
竹林遗风同学问道民间信仰组织与民间宗教的关系:
竹林遗风:
叶老师好!在我的田野观察中 洛阳一带围绕黄河河神产生的香社组织与民间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里的民间宗教即民间秘密教门 不知道泰山香社组织与民间宗教关系如何?
叶涛:
当代的民间香社和民间宗教组织的关系,这是我在论文中有意回避的问题。今天中国民间信仰的复杂性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其中,民间信仰组织与传统的民间秘密宗教的关系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其中,还涉及到当代意识形态问题,即我国政府在五十年代确定的30多种反动会道门的问题。
叶涛:
这个问题找机会好好再谈吧
我也得下线了。谢谢各位同学,酷暑炎炎,各种多多保重!
各位多多保重!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3-8-9 21:34
祝贺恳谈会圆满!
这种交流方式值得倡扬以远。
建议以后提前作好宣传工作。
作者:
虾哥
时间:
2013-8-9 23:30
第三期请英古老师如何?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3-8-10 13:00
使不得!
我可为恳谈会的组织、推荐、串联尽些心力。
是否可通过提前邀约圈内大佬,制定一个年内计划表?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