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王宁:人民的学者、人民的教师
[打印本页]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3-7-3 06:09
标题:
王宁:人民的学者、人民的教师
——在钟敬文先生110周年诞辰暨“钟敬文高等教育与学术文化思想座谈会”上的讲话
王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按:钟敬文先生110周年诞辰暨“钟敬文高等教育与学术文化思想座谈会”在人大会堂召开,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王宁在会上发表了题为《人民的学者、人民的教师钟敬文先生》的讲话。现在受权在我的博客和学术交流网上发布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道和朋友们:
钟敬文先生是我和在座很多朋友的业师,他以百岁高龄告别人生,跨越了两个世纪,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精神财富。如今,又是十年过去了,他的音容笑貌、人格魅力,仍然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心里。
钟敬文先生是人民的学者。“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一次最大的变革。从封建集权的帝制,到建设一个民主的国家,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批爱国先觉的知识分子走在这场文化变革的前列。钟敬文先生无疑是这些先觉者中间的一员。新文化运动的两个重要的主题是科学与民主,这两个目标是远大的。当时的先觉先行者受到寿命自然规律的限制,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又走进21世纪的已经不多。钟敬文先生是带着这个理想终身奋斗,并进入21世纪的稀有学者之一。
钟敬文先生从五四运动起,就坚持着一个十分深刻的学术理念。他认为,文化不应当、也不可能完全属于历代统治者、文化人和现行政治,它应当属于人类绵长的精神史,而普通民众的日常实践给世界留下了更多的文化成品。中国文化中存在着上、中、下三层文化,三个层次的文化不但是有区别的,而且是一个整体。钟敬文先生提出文化分层次的学说,重点在于发扬民间文化。他认为:“民主思想,是人类精神活动上的宝贵财富,也是促使近现代各国人民社会和生活进步的一种精神力量。”这几句话告诉我们,民主思想是历史上任何时代都具有的,民间文化是随着民主精神传承的。他的根本立场,是要提升中国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人民文化的重要地位和未来价值。一个世纪过去了,我们已经深深体会到在中国发扬民主精神的艰难,而建设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制度,就更不容易。钟敬文先生坚守着这个理想,为之辛苦,为之奋斗。
钟敬文先生是人民的教师。他能够在整整一个世纪里坚持自己的学术理念并为之终身工作,是因为他找到了一个最适合自己的领域和岗位——学术与教育。学术研究有一定的自由空间,教育是不慕权势的学者实现自己理想的一个相对安静的栖居之所。古往今来,多少贤能之士远离仕途,投身教育,为国家培育人才,让知识成为改造社会、强盛国家的伟大力量,钟敬文先生正是在潜心研究和奉献教育的过程中去弘扬民主精神,推动着人民精神史的延续。其实,这条路对钟敬文先生来说,并不是平坦的;但他不怕曲折,不言放弃,一旦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仍然迈开脚步,打起中国民俗学派的大旗,使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承载着人民的文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人文学科。
13年前,在钟敬文先生和启功先生的带领下,北师大成立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在这个中心,钟敬文先生的思想辐射到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之外的更多学科——语言学、文字学、文献学……研究中心关注了中国古代典籍对民俗文化的保存作用,也关注了民俗文化解读上层经典的重要功能,努力培养从上中下三个层次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代新人,使钟敬文先生的学术理念在前进中有所扩展。钟敬文先生在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建立的第三年离开人世,他在临终前的一年内作了三件事——策划“中国民俗学史”的立项和提纲的完成,主持“创建中国民俗学派”的座谈会并为此出版专著,在病床上安排了“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的议程和讲话——这三件事一直做到他弥留之际,很多他的学生被叫到病床前来听他安排工作。这种“放不下”的坚持,每想起来都是催人泪下的!
在纪念钟敬文先生诞辰110周年的时候,我们愿意用两个称号来称谓自己的老师,那就是——人民的学者,人民的教师;面对老师的遗容与遗作,我们的工作,是进一步总结历史,创造未来,继续实现钟敬文先生的学术理想和未竟的遗愿。
谢谢大家!
来源: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7月1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04220.html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