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新华网】专家谈民俗保护:应积极探索学界和地方政府合作新模式 [打印本页]

作者: 叶涛    时间: 2013-6-24 09:27     标题: 【新华网】专家谈民俗保护:应积极探索学界和地方政府合作新模式

新华网北京6月23日电(记者吴振东 翟永冠)对于一些兼具研究和商业价值的传统民俗,往往是学术机构重保护,地方政府讲开发,如何实现二者双赢,最终助力文化传承?近日,多位民俗专家在京表示,应积极探索学界和政府合作保护传统文化的新模式。

    “《中国端午节》出版座谈会”22日在京举行。这部于今年6月出版首发的六卷本丛书收录了迄今为止有关端午节最重要的史料、图像、研究论文,以及与端午节相关的民间文学、俗文学资料,是端午节乃至中国传统节日研究领域最大的一套知识集成。该书由中国民俗学会和嘉兴市委、市政府协议合作编纂,这种地方政府与学术机构的合作模式,被看作是一次保护“非遗”的成功探索。

    “学者有发掘、整理珍贵史料的责任,地方政府有弘扬当地传统文化的需求,老百姓也有传承古老民俗的渴望。通过合作,可以找到传统文化保护和商业价值开发的最佳平衡点。”丛书总主编、清华大学教授刘晓峰表示。

    嘉兴端午事象纷繁,具有吴越文化、稻作文化的深厚背景。2011年,端午节(嘉兴端午习俗)被选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中国端午节》(嘉兴卷)直接来自于中国民俗学团队历时两年的田野报告,不仅获得了珍贵研究资料,也进一步展示了嘉兴端午民俗的深厚底蕴。

    尽管端午节早已名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但不少专家坦言现在的端午节过成了“粽子节”,更多独具特色的端午元素被忽视了。“另一方面,在‘申遗’成功后,如何避免过度商业化和人工化,甚至借创新之名篡改民俗,也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现实。”中国民俗学会顾问、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陶立璠表示。

    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辽宁大学教授乌丙安认为,学界和地方政府的合作模式可以固定下来,并予以推广,用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中国有两千多个县,这种模式充分挖掘各地特色。”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周小璞表示,不少基层“非遗”保护者缺乏学术和理论指导,对保护标准、目标和资料收集、展示、利用的认识和能力相对薄弱,应把学界跟基层工作者之间的渠道建立起来。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3-06/23/c_116255429.htm
作者: 叶涛    时间: 2013-6-24 09:33

中国日报网转发
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 ... ontent_9393401.html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