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直播】纪念大会(09:00—10:00) [打印本页]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3-5-30 00:52     标题: 【直播】纪念大会(09:00—10:00)



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会堂小报告厅
时间:2013年5月30日

09:00—10:00
纪念大会  
致辞:
朝戈金  中国民俗学会  会长
刘魁立  中国民俗学会  荣誉会长
郝时远  中国民族学会  会长
比尔·艾伟(Bill IVEY)  美国民俗学会  前任会长
武寅    中国社会科学院   副院长

主持人:叶涛 中国民俗学会 秘书长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3-5-30 00:58

搬板凳!等待直播……
作者: 大高    时间: 2013-5-30 08:04

引用:
原帖由 恩施土家 于 2013-5-30 00:58 发表
搬板凳!等待直播……
你是沙发好不好,我这才是板凳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3-5-30 08:18     标题: 回复 3# 的帖子

寻找在场感。不知道现场怎么样。。。
作者: 大高    时间: 2013-5-30 08:29

引用:
原帖由 恩施土家 于 2013-5-30 08:18 发表
寻找在场感。不知道现场怎么样。。。
估计比咱俩现在这个现场热闹
作者: 唐小样    时间: 2013-5-30 08:53

我也搬板凳,等待圍觀。一邊上課,一邊看直播,哈哈,一心二用。
作者: 大高    时间: 2013-5-30 08:55

中国民俗学会在京纪念成立20周年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3日11:17 光明日报


  记者 宫苏艺



  本报北京11月22日电 中国民俗学会今天在北京召开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全国文联主席周巍峙、中国社会学学会会长郑杭生、中国民族学学会会长郝时远等出席大会并讲话。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在发言中强调,20年来,中国民俗学会始终以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抢救民间文化遗产为己任,坚持为乡土服务,为普通民众服务,为国家的文化事业和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对我国民俗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随后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上,上百位来自全国的民俗学专家、学者及海外东方民俗研究人士,就民俗学如何为国家、地方、民众服务,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20年来民俗学的学术历程,民俗学理论与方法的反思,民俗博物馆的建设等议题,展开了研讨。稿件来源:光明日报(来源:光明日报)

先回顾下20年的
作者: caiseshamo0716    时间: 2013-5-30 09:13

会议即将开始,叶涛老师介绍到场嘉宾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3-5-30 09:16     标题: 上图片。。。流水作业

一边拍一边剪一边传,一边写直播。
作者: caiseshamo0716    时间: 2013-5-30 09:17

出席本次大会的嘉宾有乌丙安先生、郝时远刘魁立、朝戈金先生、王秋桂先生等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3-5-30 09:18

朝会长致辞。
座无虚席。备用板凳不够。有站立者20余人。
作者: 张志娟    时间: 2013-5-30 09:27

纪念大会开幕
首先由叶涛老师介绍到场嘉宾
[attach]25582[/attach]
作者: 大高    时间: 2013-5-30 09:29

[attach]25583[/attach]

谢谢搬运工老师搬运
作者: 张志娟    时间: 2013-5-30 09:30

台上嘉宾席一览
[attach]25584[/attach]
作者: 张志娟    时间: 2013-5-30 09:35

中国民俗学会会长 朝戈金先生致辞:

回顾民俗学会的历史:1978年,发布“七人倡议书”,得到高度重视,民俗学被列入学科建立计划。1983年成立民俗学会。学会成立之初,在钟敬文等老一辈大师领导下开展活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协会致力于召开各项研讨会,培养新人。
进入二十一世纪,在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学科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协会接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完成传统节日与社会项目,期间召开传统节假日与,节日与社会生活公共性等三届国际学术研讨会。
与此相关,五部委联合下发文件,讨论关于传统节日的利用问题。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第一次以国家发布文件方式,宣传传统节日。近百年来,传统节日被排除在国家时间谱系之外的历史结束。中国民俗学会为国家决策部门提供支持,最终促进了国家时间体系的完善。
非遗工作开展之后,积极促进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中国民俗学会组成课题小组,起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定计划。
在国家层面,我会多名会员是国家非遗保护专家会委员,参与非遗保护法的讨论与审定工作,参与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项目书工作。地方层面,众多会员直接参与非遗的保护、普查工作,成为各地非遗保护的中坚力量。
同时,我会会员长期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的工作,也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精神在国内加以宣传。另一方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方民俗学家也来自我们协会。2012年,我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咨询机构。
近年来,我们得到国际同行学者的肯定,已与美国、日本、芬兰建立了多层次的交流机制。已与美国民俗学会建立制度性交流平台。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成为两国重要交流渠道。与日本也已签订交流协议。
现在,学会的年刊已经创立。在民俗学会主站上,共发布文章8946条,访问量4530万人次,注册会员9953人,浏览人数达2.78亿人次。
一批批人才在研究领域、教学领域,遍地开花。形成数十个硕士点和博士点。为未来的学术力量奠定基础。
三十年耕耘,民俗学已从鲜为人知,发展到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这是发展队伍、建立学科的三十年,更是做出贡献,建设成绩的三十年。现今学会有两千多名会员,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当前,立足学科本位,培养高水平人才,是民俗学会立足的基础。全球化背景下的人类文明进步,为民俗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现实,为民俗学提供了参与社会实践的机遇。
最后谨代表中国民俗学会,对各位代表表示感谢和敬意。
作者: alphattie    时间: 2013-5-30 09:37

辛苦啦 ……
作者: 张志娟    时间: 2013-5-30 09:37

朝戈金老师剪影
[attach]25585[/attach]
[attach]25586[/attach]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3-5-30 09:41

刘魁立荣誉会长发言结束语:各位,生日好!
作者: 张志娟    时间: 2013-5-30 09:44

接着中国民俗学会 荣誉会长
刘魁立先生致辞:

30年对于一个人,是而立之年,但对于一个学科来说还太年轻。
这真是一个很强大的队伍。
那个年代,钟敬文先生等人都还在,自我怀疑过:也许我们这些年轻人未必能接过这面旗帜,达到他们的成就
想而今,队伍更壮大,步伐更坚实,局面更广阔。
我们应该珍惜眼下的局面。
几代学者提供了许多非常具有社会意义的课题。说理论是灰色的,这话未必准确,它与我们社会生活相辅相成。
可以说我们是背负着非常重要的历史责任,既要向过去的人负责,又要为了我们未来的人。
应该是俯仰上下,无愧于心。各位,生日好!

[attach]25587[/attach]
[attach]25588[/attach]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3-5-30 09:44

中国民族学会会长郝时远讲话中,他说,中国民俗学会,应该说不只是三十而立,而是成家立业之后进入了小康社会。
作者: 张志娟    时间: 2013-5-30 09:50

中国民族学会会长郝时远先生致辞:
很高兴迎来民俗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同时我也以社科院同人的身份,对大家表示祝贺。通常三十年的时候,大家都会说三十而立。但传统的三十而立并不适于这样的场合,一般三十而立是成家立业,但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小康社会了。我想在几个方面都是非常突出的。首先它开创了非常引人注目,同时深入到中国社会最底层领域,来弘扬文化,保存资源。同时会员们以自身的努力,为民俗学贡献了丰厚的学术成果和田野资料,并且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第三不仅是形成了人才聚集的环境,而且民俗研究已经和国际社会的文化多样性,我国的非遗保护,这些理念结合在一起,为我国现代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贡献。作为一个成熟的协会,有这样一个家族,是基本条件。

我们作为兄弟协会,有相当的合作,也有相当数量的成员彼此交叉。今后我们也是要更加努力的合作,共同推进国家的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包括生态文明建设这五位一体的文明建设。最近我在编写中华大百科全书中台湾原住民这一词条。贫苦原住民这一概念在清代已经消失了。后来清代民国所记载的原住民的习俗、所谓番俗,很多是平原上的原住民。查阅这些史料时我又想到,中国历史上无论修史编志,风俗的记录都是很重要的。这会成为我们上溯历史的一个很大的工程。如果我们能系统的把中国古文献中,包括少数民族文献中的民俗的部分都能提炼出来,我想应该价值很高。因为民俗是一个社会文化的基质,是一个民族的基质。我想这对我们更深刻的认识仍在延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更好的保护,应该有很高的价值。我们的传统民俗,在不断的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受到挑战,这是一个全球的课题。这一挑战在将来也将继续推陈出新。这也包括了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变迁。这种变迁是势不可挡的。一方面我们要保护,要传承,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它们在不停的流失。每一代都会有他的传说,会赋予它新的意义,另一方面也不断的流失,不断失去它原有的传统意义。这也正是民俗得以传承的原因。在历史民俗流失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现实民俗的形成。我们现代社会会不会形成新的民俗?“传统的发明”是社会学、人类学都要考虑的问题。我们现在做的研究多是经年历世的古代材料,但我们也要把我们今天的民俗,留给未来的人们,给他们做历史的研究。比如说现代网络,“网俗”。就像人类学可以做最原始的海岛的研究,也可以进入到高能物理研究所,我们民俗学也是要在这两头开展。
[attach]25589[/attach]
作者: 张志娟    时间: 2013-5-30 09:52

叶涛老师出面解释:
美国民俗学会前任会长 比尔·艾伟先生因故未能及时来到现场。他的致辞将由朱刚代行。

并表示:
回顾民俗学会发展历程,老一辈学者为我们做出了很大贡献。为了几年老一辈学者,下面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
其中有钟敬文、罗致平、江绍原、马学良、罗永麟、娄子匡等先生真身或照片出镜,现场笑声掌声连连。

视频播放完毕,叶涛老师说: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以上民俗学家和无数难以一一记名的民俗学者表示深深的敬意!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3-5-30 09:54

叶涛:美国民俗学会前任会长Bill Ivey还在太平洋上空遨翔。
注解:昨天在前往北途中,Bill所坐飞机发生乘客自杀事件,航班受影响而返回。BiLL今天重新启程。
作者: 张志娟    时间: 2013-5-30 09:56

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此时正在外地学习,无法致辞。
现场播放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女士的视频讲话。
她先是回忆了中国民俗学会的创建:倡议书联名上达国家社科院,提议建立民俗学及相关机构
钟敬文联合顾颉刚等致信国家社科院,此信得到胡乔木、于光远等高度重视。由于建立研究室尚不成熟,建议先建立研究会。将民俗学列入二十二的学科之中,并建议先成立地方性研究会,再成立全国性的。老一辈民俗学家深受鼓舞,迅速在全国掀起民俗学会建立的高潮。

“这个协会与那些追名逐利的不同,是真正的学术研究的协会。建议予以批准。”

社科院的支持,不仅体现在对民俗学者提供支持、创办民俗学年刊等,还将其作为扶持学科,纳入学科建设中。
我相信,从国家未来考虑,民俗学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祝愿中国民俗学会前景更加辉煌。
作者: 张志娟    时间: 2013-5-30 10:05

叶涛老师表示此次盛会受到各方贺信,并当场宣读了来自日本民俗学会的贺信:

代表日本民俗学会,谨向中国民俗学会致以由衷祝贺。三十年来,学术研究水平得到显著发展,学科地位显著提高。日本民俗学会希望中国民俗学会以三十周年作为新的起点,取得新的成绩。希望双方的交流进一步加深和扩大。

接着感谢来自茶艺委员会的支持。
然后还有很长一串感谢名单(来不得记下)
作者: 张志娟    时间: 2013-5-30 10:06

致辞告一段落,下面进行集体合影,之后是学术报告。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3-5-30 11:04

虽不能与会,有娟妹纸的直播,字句之间,仍可感觉到现场的热烈和精彩。
辛苦娟妹纸了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3-5-30 21:44

今天一天都在学院办公室做毕业生若干材料修订,晚上很晚回来。不过看到大家的播报,我也感受到现场的热烈气氛。祝贺学会的大喜日子。直播的同学们也幸苦了,谢谢你们!!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3-5-30 22:59

说点幕后。
直播方案前天就已分工安排就绪,昨晚踏场时才得知会场没有无线网络,叶涛老师说可以借朝会长的无线上网卡来应对。今早网卡调试时总联不上,最后还是大当家的亲自操作才救了场,论坛直播、微博直播才得以顺利进行。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3-5-30 23:22

本次直播见证了志愿者的精诚团结与拼搏精神。
有好多主讲者是即兴演讲的,他们演讲一结束,网络文字已经见诸论坛,这归功于娟妹、朱倩及北大直播团队的协作奉献。王鑫、韦明杏负责微博直播,她们在场内拍照、输入文字,与大高遥相呼应,同步运作,保证了微博直播的顺利进行。
黄雯领衔的会务组志愿者从会议报到一开始到会议结束,一直坚守在岗位中,发分会议纪念品,赠送书籍,接待外来佳宾,应对场外紧急情况,有条不紊,耐心细致,使会议在风平浪静中正常进行。
我与郭翠潇、马秋晨、张金荣则承担了专题访谈,除了中午吃饭花了半个小时外,从10:45开始到5:45,连续访谈了刘魁立、乌丙安、陶立璠、王秋桂、钟老女儿、王宵冰、菅丰(日本)、罗承晚(韩国)等八位国内外学者,八位学者的精彩讲述使我们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原来准备一人半小时的访谈都超出预期,从而为纪念大会留下了一份沉实的纪念品。
日本民俗学会常务理事菅丰先生是中国民俗学会的老朋友了,他说每次参加中国民俗学会会议,对参与学会网站及会议的志愿者印象深刻,这本身构成了中国民俗学会充沛的生机,预示着更美好的前景。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3-5-30 23:28

用一天时间来纪念三十年,三十年记忆浓缩在每一个流动的时光中,回忆、感受、展望,感动、感奋、意味深长。
最感动的场景:大会开幕式中播放了三分钟的1989年纪念顾颉刚、杨成志、钟敬文等七教授上书申请成立民俗学会时一次座谈会的录像片段,当已经远走的“七教授”和其他已故的老一辈学者的音容在幻灯片中一一再现时,历史的暖流淌过每个与会者的心灵。
沉寂之后热烈的掌声表达了每一位民俗同仁对先辈们的由衷感怀与敬意。

[ 本帖最后由 英古阿格 于 2013-6-2 00:40 编辑 ]
作者: 张志娟    时间: 2013-5-30 23:52

引用:
原帖由 笛威辛亢 于 2013-5-30 11:04 发表
虽不能与会,有娟妹纸的直播,字句之间,仍可感觉到现场的热烈和精彩。
辛苦娟妹纸了
今天,“张志娟”和“朱倩”都是集体ID,背后是俺们整个北大直播组
作者: 朱小宝    时间: 2013-5-31 23:27     标题: 回复 32# 的帖子

道一声辛苦了!!
作者: 叶涛    时间: 2013-6-1 17:19

引用:
原帖由 英古阿格 于 2013-5-30 23:28 发表
用一天时间来纪念三十年,三十年记忆浓缩在每一个流动的时光中,回忆、感受、展望,感动、感奋、意味深长。
最感动的场景:大会开幕式中播放了三分钟的1983年顾颉刚、杨成志、马学良、钟敬文等七教授上书申请成立民 ...
播放的那段视频,拍摄时间是1989年春天,纪念七教授上书恢复民俗学十周年座谈会。
作者: 车前子    时间: 2013-6-1 22:12

感动。
作者: 沙野    时间: 2013-6-4 17:22     标题: 哈哈……

张志娟她们摄影技术一流啊……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3-6-5 18:31

引用:
原帖由 英古阿格 于 2013-5-30 23:22 发表
本次直播见证了志愿者的精诚团结与拼搏精神。
有好多主讲者是即兴演讲的,他们演讲一结束,网络文字已经见诸论坛,这归功于娟妹、朱倩及北大直播团队的协作奉献。王鑫、韦明杏负责微博直播,她们在场内拍照、输入文 ...
菅丰先生每次见到他都会和我握手,对晚辈很热情!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3-6-6 23:09

此次直播本身,以及志愿者们的身影也构成了纪念的有机组成。
三十以后再回首,青春的底片依然清晰如故,令人怦然心动。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