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13日 9:29
庄孔韶,新中国第一位民族学(人类学)博士。1990年-1994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杰克逊国际研究学院和人类学系作博士后研究和访问教授。曾任中央民族大学多元文化研究所所长、实验影视人类学中心主任、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民族学会理事、中国人类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
世家走出真赤子
庄孔韶出生于北京景山东街的一座临街老四合院(老京师大学堂旧址墙外侧),他的爷爷生前亲自设计图纸和监督施工。这个有百年历史的静静的庭院中,曾经走出过老京师大学堂毕业的中国首批采矿工程师之一,还有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庄泽宣,以及日本明治大学、早稻田大学毕业的清代第一批中国(法律系)留学生,是为庄氏家族祖父辈三兄弟。这座晚清和民初建立的三进套院,还接纳过不寻常的房客——蜚声中外的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先生。庄孔韶的父亲是辅仁大学生物系的高材生,一生致力于生物教学和研究撰写,并且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率先建立中国电化教育和北京植物园的奠基人,曾指导用显微胶片拍摄了解放后最早的生物教学影片《细胞》和《草履虫》等。
在这个充满了人文气息的院落中,庄孔韶度过了他美好的童年。庄孔韶的母亲是中国传统的贤妻良母,今年82岁高龄仍然精神健朗。她对笔者回忆起庄孔韶童年时,脸上充满幸福地说:“孔韶特别喜欢家中堂屋里的字画,他一整天对着对联描画,还顽皮地在对联上写满了字。”庄孔韶师从中国著名的人类学社会学泰斗林耀华先生。他1988年在林耀华教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论文——中国第一部教育人类学专著《教育人类学》,是受庄泽宣《教育与民族性》一书的直接影响,以及他本人多年中学大学教学与田野工作的经验和导师指导的综合结晶。庄泽宣先生是中国教育史上重要的学制改革“壬戌学制”的起草者。早在上世纪前半叶,庄泽宣先生就开始了对民族性与国民教育关系的探讨。“文革”期间庄孔韶高中毕业后,考取俄文教师资格在中学教俄文期间,对中国教育制度及中国儿童教养方式产生了浓厚兴趣。1978年考取研究生,追随林耀华先生从事人类学研究,这与他的家族背景及自身经历是相关联的。“知行合一”的庄孔韶并不仅仅从理论上阐述教育思想,他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年回国后,担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主任期间便身体力行,推动大学教育改革,大幅度更新课程设置,旨在更新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面对中国大学存在的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庄孔韶艰难地推动着人类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2002年他主编了中国大陆首部教育部核准的大学人类学教科书《人类学通论》,这是中国学人独立编写的首部融合东西方人类学知识的教科书,目前已被多所国内重点高校和地方院校指定为研究生、博士生必读教科书。
《银翅》高飞舞轻扬
1996年庄孔韶在台湾桂冠书局出版了《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1920-1990)》一书,该书于2000年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了简体字版。这本书是接续林耀华教授《金翼》的学术性续本。
《银翅》一书中对于福建地方社会数十年的历史变迁、人事更替和文化传承作了逼真的民族志记录,提出中国文化反观法这一具有创见的学术思想,这是庄孔韶对于中国农民社会在20世纪的剧烈变革作出的一个中国人类学家的重要学术论断。
庄孔韶把人类学田野调查访谈与长期参与观察所得来的材料相结合,考察中国社会大小传统的发展互动轨迹,追寻中国乡土社会文化传承与濡化的历史根基,这一点是他对国际汉学研究的突出贡献。美国学者柯文提出的“中国中心史观”,标志着美国汉学研究从费正清的“冲突-回应”模式的转型,但柯文并没有从实践的角度给出“中国中心史观”的合理研究模式。庄孔韶在《银翅》一书中不但考察福建地方社会历史文化变迁中佛教、儒学与民间信仰的层面,而且对外来基督教与本地文化的关联过程也提出了一个人类学家的特定见解。他对于福建农人宗教仪式中陈靖姑信仰在其现实生活中影响的细致考察,以及他优美的文笔记录与严谨的学术分析,使我们宛若走进了中国农人的心灵世界之中。“从田野到书斋”的人类学理念之发现,可以说是传统儒家学者经世致用理想的转化与重生。与持有价值中立态度的学者不同,庄孔韶保持着对中国国运民生的深切关注与体察,他的著作对于上世纪不同时期国家的政策与农民命运的关联作了深刻的历史性剖析。
生活中悟出人类学的性灵
庄孔韶对于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感悟也体现出他人类学研究的选题与取向。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附近魏公村多年形成的餐馆一条街——新疆街,是庄孔韶和他的研究生们的调研对象。他们拍摄的影视人类学作品《新疆街》,记录了这里多元族群互动的生动图景。发表的食品人类学论文《“新疆街”的时空变迁》,该论文英文版被世界著名学术出版机构Cruzon出版社收录在食物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论文集中,连续再版三次,成为世界食物人类学研究的经典作品。
对于儿童教育的关心与体察促进庄孔韶和他的同事、研究生追踪拍摄北京某家庭对女儿的教育方式,用人类学影像方式记录了中国独生子女家庭的教育过程,并从人类学深度探讨了中国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庄孔韶的相关教育论文集成为东亚和东南亚教育研究中国大陆地区的代表作品。
中国汉人社会研究的理想
在当代学术作品普遍缺乏读者、难以亲近大众的情景下,庄孔韶认为,学者自己应该反醒自己。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脱离实际的空谈玄学,当然引不起读者的任何兴趣。学者想参与社会就应该使自己的研究主题贴近国运民生,让自己的表达方式为读者所接受。学者不应该是高居象牙塔中自命不凡的教授、专家,而应该是积极入世推动社会发展的独立学人。
庄孔韶还进一步提出“不浪费的人类学”,意在以多种方式展现人类学的研究成果给广大民众。他的《“独行者”人类学随想丛书》中以诗、散文、对话、民族志、小说等多种文体展示他在中国西南、西北及福建、北美的田野过程与文化感悟。《北美花间》是他个人诗集兼摄影作品集,展示了他作为在美国生活的中国人类学家对美国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社会的独特视角。诗集将英文和汉文古诗中的同类风物与场景纳入作者个人的旅美情怀之中,其中东西文化的比较意像如自然之泉,回味无穷。《家族与人生:湖边夜话》则是中国人首部关于美国白人商业世家的民族志,在中国人类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这部小说式的作品贯穿了对于美国家庭的教育人类学分析与对比性思考。《远山与近士》则是庄孔韶早年在云南进入基诺族、哈尼族、傣族地区的人类田野工作感悟,其中对当地风土民俗的细致描绘,特别是对中国西南山地民族游耕生活方式的记录与分析,成为珍贵的人类学资料。
庄孔韶同时指导中国汉人社会研究、影视人类学、应用人类学三方面的硕士生与博士生。他认为,汉人社会研究是以人类学的理论方法介入到中国社会的实地田野考察之中,并在其基础上形成以民族志为主体的人类学作品,追求社会科学方法与中国国学训练的结合。在田野点的选择上,既鼓励学生选择新的田野点,发现新的学术研究类型,又支持他们追寻中外人类学家的经典田野点进行跟踪式回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独立学术人格,反对把外国现成人类学理论模式不加分析地生搬硬套。在中国汉人社会研究领域的学术创新,对旧有研究模式的突破,以及开创新的研究领域,一直是庄孔韶有意识开拓的主要方面。
从1918年美国人葛学溥在广东凤凰村的调研开始,西方人类学的理论开始介入到中国汉人社会研究领域,这个发生的时间是在人类学作为一门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的学科开始以前。那时,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著作还未问世。中国汉人社会研究实质上对于整个人类学理论的创建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汉人社会研究发展史中,林耀华的《金翼》、《义序的宗族研究》、杨懋春的《一个中国的村庄:山东台头》,许光的《祖荫下》,杨庆的《向共产主义转化前的中国村落》、“日本满铁惯性调查”等是研究中国汉人社会的重要著作与调研资料。作为一门动态学科的人类学,学者们关注的是一个处于文化变迁过程中的田野点,当年这些研究的先行者们所描述的文化场景及当初的理论预设,都已经历上个世纪重大的社会、文化与经济变动。在历史学家、政治学家梳理文献、档案的同时,庄孔韶带领他的研究团体用将近20年的时间重访这些经典的中国南北汉人社会的田野点,贯穿历史与现实,关注学术与民生,以求真务实之精神再次呈现给不仅是学界而且是广大民众一幅20世纪中国乡村变迁的人类学图景。其研究成果《时空穿行》一书,2004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庄孔韶已经注意到,要想全面理解中国汉人社会,仅仅从宗族、家族、宗教信仰等方面入手局限于华南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南北汉人社会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对于南北汉人社会的对比性研究,以及对中国汉人社会理论进程的全面梳理,是目前庄孔韶与其学生正在进行的重要科研工作。
心系民生的儒者
庄孔韶1995年开始主持了长江三峡淹没区文化遗产保护的田野实践研究,并与考古、文物、医学等方面的专家进行跨学科研究,受到海内外学界高度评介和重视。著名人类学家李亦园、庄英章先生等大力支持庄孔韶的民族民俗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考察了长江上的重要田野现场。中国历史博物馆前馆长、著名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高度评价庄孔韶在历史学、人类学、考古学相结合方面对于三峡库区文化遗产考察与抢救中的努力。
庄孔韶在应用人类学知识解决当代中国面临重要问题方面也有实际的应用性创见。2002年,中英艾滋病研究项目资金资助的,在小凉山跑马坪乡应用传统文化力量进行社区戒毒吸引了他的注意。从此,庄孔韶以重要的人类学切入点——以文化的力量战胜人类生物性的成瘾性的重要观点,激活古老族群的传统民俗仪式,把学院派的仪式研究带到了使人民受益的应用性工作中去。他追踪社区的全过程并加以推广,获得了世界上目前较高的戒毒率成果。他还进行了影视人类学的追踪拍摄与研究,其影视人类学作品《虎日》在中、美、英、荷兰、爱尔兰等国放映,引起了国际人类学、医学与公共卫生界在学术、社会公益与应用科学领域的重视,被认为是在医学科学解决人类成瘾性难题之外的新的成功思路。庄孔韶还与中外同行一道,长期在云南、四川等地对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项目评估与指导,并与多家国际基金会开展中国艾滋病防治和戒毒项目的合作。
文章来源:明明松间照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d28420100arrl.html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