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传承 技艺的展现 |
----走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 |
发布时间:2009-02-15 07:07 来源: www.ccdy.cn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展厅。
制作贵州牙舟陶器的艺人们换上行头“拉坯”。牙舟陶器生产始于明洪武年间,至今仍保存古朴制作风格。
中国是世界上谷物酿醋最早的国家,图为酿造山西老陈醋的缸。
身穿绚丽苗族服饰的姑娘。
(图片由本报记者卢旭 池玉玺 舒琳 杜洁芳 摄)
剪纸:剪出千年世象流变
传统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与智慧,而且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传承古老技艺,有利于传承中华血脉,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和领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本期我们用文字与图片记录了部分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技艺,以飨读者。 |
木匠工艺师正在用木筷制作木拱桥梁模型
手艺只有进入思想的层面才有价值——
用传统技艺传递民族情感
本报记者 谌强
由文化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1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与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元宵节揭幕以来,已吸引了十多万观众走进全国农业展览馆,成为节日期间的一个社会热点和文化亮点。传承久远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一种新颖的方式,引起社会更广泛的关注和更深刻的思考。九项展出唤醒文化记忆
传统技艺大展,是此次以传统技艺为主题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之一,与其同时举行的其他系列活动包括中国传统技艺产品展销定货会、中国传统烹饪和副食加工技艺展演、元宵节民俗踩街活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论坛等。但系列活动最主要的内容和最大亮点,还是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的传统技艺大展。精湛技艺彰显民族文化精神
重庆梁平竹帘是一种用竹丝和蚕丝交织编结而成并在上面绘画的竹帘工艺品,带着两个儿子一起来参展的牟秉衡师傅在展览现场精心地剖析竹丝,其精湛绝伦的技艺令参观者惊叹不已。牟师傅取来一个五六十厘米长的青竹节,剖成七八毫米宽的竹条,然后去除里层,只留外面的青篾,轻轻刮去外面的薄膜,反复将篾头送往刀架上那个固定的刀片,只十余秒钟,牟师傅已将一条窄窄的青篾分成了四十多根细如发丝的竹丝。传统技艺在当代该如何传承
与此次传统技艺大展同时举行的学术论坛,有一个令人欣喜的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这与传统技艺大展引得无数参观者惊叹追捧的热烈场面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们则理性地探讨了生产性方式保护这种契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普遍需求的重要途径。
工艺师在制作安徽铸胎掐丝珐琅。
合理利用是传承发展的前提
本报记者 谌强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中,以“生产性方式保护”为议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热议。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郑长铃研究员。
两位新疆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传承人正在演奏。
非遗大展为何要现场制作演示
本报记者 谌强
正在北京全国农展馆举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以十分丰富生动的展览内容,以及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现场制作演示,吸引了来自各地的众多参观者。一个土耳其观众在展览留言薄上写道,中国传统文化真伟大、真迷人!一位天津观众写道,自己已来参观过两次,展览太好了,还想再来,也希望将这个展览办到天津去!
湖北红安绣活传承人在现场制作绣花鞋垫。
一个小女孩聚精会神地观看海南黎族织锦技艺演示。
盘点非遗展令人叹服的八大传统手工艺 |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9-02-17 |
在北京农展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着实让我开了眼界。此次展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都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而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论坛”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即传统技艺的保护。话说回来,保护大熊猫,是因为大熊猫在生物进化中不再适应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但又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科学价值,所以才保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味着缺少市场,后继乏人。但生产性方式保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提出了一个行之有效地方式。当然其中也有早就进行生产性方式保护的五粮液传统技艺,让我们看到了这一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现的未来。 No.1 五粮液传统技艺
比如五粮液传统的制曲工艺完全靠人工踩制操作。制曲工人采用手工拌料,并将配制好的曲料装入木盒中,利用身体的重量,用光脚踩制,劳动强度非常大。其“包包曲”制曲工艺也采用的是传统的地面堆积式自然发酵法。生产周期长,并要用人工翻曲。在入窖操作时,工人要将拌曲后的糟醅用人工迅速运到窖池进行装窖,还要用脚将糟醅踩紧、用手工拍光、封窖泥。 目前在中国白酒企业中,已经很少有企业内保持这种手工酿造的传统了。而这种濒危的手工技艺也确实需要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加强保护。有人曾认为,五粮液的手工酿造技艺是中国数千年酿酒技艺的集中体现,足以为称作“中华酒文化之魂”,那么现在确实需要对其进行保护了。 No.2 寿山石雕
No.3 漆线雕
No.4 斑铜工艺
锡雕
No.6 人面竹雕
No.7 凤翔泥塑
No.8 鱼皮制作技艺
赫哲族是我国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民族,现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的饶河、抚远两县,现在沿江而居的赫哲人仍以渔业为主,不论男女老少,都是捕鱼好手,他们捕鱼、食鱼、用鱼皮盖房、造舟、制衣,在历史上以“鱼皮部落”为世所知。鱼皮制品以北方冷水鱼的鱼皮为原料,冷水鱼皮质有一定的厚度和韧性,比较耐磨,便于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后来由于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昂等原因而逐渐被其他材质所取代,这种传统手艺也渐渐失传。 |
文章来源: 中国网综合 | 责任编辑: 晓猛 |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