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被遗忘的荒野──呼唤中国的妖怪学研究 [打印本页]

作者: 刘晓峰    时间: 2013-4-28 12:50     标题: 被遗忘的荒野──呼唤中国的妖怪学研究

被遗忘的荒野
——呼唤中国的妖怪学研究



    日本的“妖怪热”已经持续好多年了。

    在书店里,收入不同时代妖怪图像的书,经常被排列在陈列畅销书的店头。由古老的妖怪故事中生发出来的新编鬼怪故事,也同样大行其道。山妖、女鬼、河童,从动画片到连续剧,电视里几乎每天都看得到这些出镜的妖怪们。在日本,“东亚怪异学会”、“世界妖怪协会”以及各种名目的妖怪研究所林林总总。这份“妖怪热”的热潮其实来头很久远。追本溯源可以追到十九世纪末。十九世纪末日本已经出版了井円了的《妖怪学讲义》。这套书厚厚八大卷,是日本妖怪学的开山之作。

    妖怪总是善于变化。说来井円了的学者生涯也变化得颇有妖味。井上本从事佛教哲学研究和教育工作。他一开始研究妖怪的目的是反妖怪。日本学者介绍说,他从事“妖怪学”研究,本是为了以哲学思想开启民智,推进文明。一八八六年他创立“不可思议研究会”,自己开坛宣讲主张,并刊行自己的妖怪学讲义录,开始和民间流传各种妖怪迷信作斗争。他认真考察了大量个案,把妖怪们分成了真怪、假怪、误怪等,并指出大量的妖怪都是人们发源于内心的恐惧而幻化出来的。这位日本的堂·吉诃德,骑科学之马端文明之矛,本来下定决心要大展雄风屠妖怪之龙。没想到“妖怪”二字沾不得,因为这两个字极有灵性极有人气。井上的妖怪研究意想不到一炮而红,“妖怪博士”一时在日本社会上大名鼎鼎。请他去演说的邀请不断。顺坡下驴,他一路就妖怪下去,一生先后写了《伪怪百谈》《通俗插图妖怪百谈》《通俗插图续妖怪百谈》《妖怪的本来面目》《妖怪学》。甚至一九一九年去世前,他还出版了一本《真妖怪》。这架势颇让我感觉是读一篇汉赋——各种妖故事鬼故事铺排得骈四俪六雕镂五彩被人们至今挂在口头,科学和文明相当于赋里曲终奏雅那点可怜的谏讽,一般都被人们忽略不计了。

    讲日本的“妖怪热”,便会想到水木茂这个名字。他的《鬼太郎》系列动画片是日本“妖怪热”巨大的推动力。从一九六九年到一九九六年,《鬼太郎》先后推出过四部,每一部都影响巨大,每一部的热播都带来人们对妖怪进一步的关注,以至于有“妖怪热”就是“鬼太郎热”的说法。《鬼太郎》等动画片之外,他还创作有《妖怪百物语》《河童三平》等众多妖气十足的作品。他还是《水木茂诸种妖怪入门》《日本妖怪大全》《图说日本妖怪大全》的编著者。是妖怪杂志《怪》的主编之一。一九九五年日本成立“世界妖怪协会”,他还成了首任会长。和明治时代讲求文明开化的井円了不同,水木茂活跃的年代在二战后,准确说他面对的是日本经济经过高速成长后的消费社会。水木茂用不着穿戴科普或启蒙的外衣。主义已经不重要,人们追求的是刺激、有趣、好玩、新颖。市民就是顾客,顾客就是上帝。所以市民的爱好,就是上帝的爱好。于是一个水木茂站立起来,千万个水木茂跟上来。到这档口形势比人强,妖怪们是休想躲到清闲了。

    作为一名学者讲说日本妖怪,还有一个名字我必须提及。这就是编写了《日本妖怪学大全》的小松和彦。日本民俗学家柳田国男曾经在一篇短文里谈到过这样一件事情。沿着山谷有一条连接两个村子的道路。在道路中间有一棵被雷电击倒只剩下半截的大树。岁月的疾风劲雨冲打下,这棵相当粗大的残树不仅长满青苔,而且树心腐烂后留下了又黑又深的树洞。这道特异的风景映射到每一个来往经过的行人眼中,并被他们的想象做出各种加工。于是近百年来围绕这棵残树便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鬼怪与山妖的传说。这些传说又反复被一代代人转述。村子里那些孩子就在这转述中一天天长大,并沿着这条路来来往往。这些传说于是构成了古老村落文化的一部分。然而伴随工业化社会的到来,一条笔直宽广的现代化新路填山移谷修建起来。新路又近又方便。原来是两个村子人来往必经的道路不再见得到行人。一年又一年,原来的道路上长起了荒草。慢慢的村子里的人们已经忘记了荒草中曾经的道路,连带着也忘记了那些围绕残树曾经活灵活现存在的传说。这些被遗忘在荒草中的传说,在柳田国男的视野里无疑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在现代科学和文化不断普及的新时代,日本社会一天天发生着巨大变化。这些变化被赋予了进步、文明和现代性等多重意义。然而伴随日本农村一天天不断被解体,日本先民在千百年来农耕生活中创造的民间习俗,也和那条大路以及那些传说一样被抛弃被遗忘。痛感这片可怕的遗忘之荒野,民俗学家小松和彦毅然投身于妖怪世界之中。在他供职的京都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的网页上,我们可以找到关于江户时代几乎所有日本妖怪的资料。这是以小松为核心的课题组多年的心血。它被小松和彦看成是日本人“心灵的故乡”的一部分。

    小松和彦讲到的“心灵的故乡”这几个字,读到时令我怦然心动。它让我想起一首小诗,一首王渔洋为《聊斋志异》题写的诗句:

姑妄言之姑听之,


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


爱听秋坟鬼唱诗。



当年感动于蒲松龄用多彩笔墨描摹出的人妖鬼狐,渔洋山人留下了这四句诗句。“姑妄言之” 和蒲松龄《聊斋自志》说自己“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的黄州一样,用的是苏东坡的典故。历史上喜欢鬼故事的一个大名人是苏东坡。宋人叶梦得《石林避暑录话》记载过一段苏东坡逸事,说东坡贬官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所与游者亦不尽择,各随其人高下,谈谐放荡,不复为岭畦。有不能谈之,则强之使说鬼。或辞无有,则曰‘姑妄言之’,于是闻者无不绝倒,皆尽欢而去。”在过去的悠悠岁月,秋雨绵绵中,豆棚瓜田里,曾经有多少人围坐着讲鬼怪故事,又曾有多少人听过这些鬼怪故事。月黑风高,故事散场,多少人曾担心后面跟着鬼怪,怀着一颗胆战心惊的心,忐忑于归家的路上。这些鬼怪故事,和这些被鬼怪故事妆点过的夜晚,不也正是我们中国人“心灵的故乡”的一部分吗?

    中国这块土地,是富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土地。以典籍论,从《山海经》开始,我们记载各种鬼怪故事的著作数不胜数。但是至今没有一部像样的《中国妖怪大全》。也没有一个真正研究中国妖怪学的组织。作为一个民俗学研究者,思之不胜汗颜之至。还有更让人觉得迫在眉睫的事情。

    说一段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二零一二年我到浙江省做田野调查,在海盐市澉浦镇的老庙里看到了一尊名为陈小姐(行三,一名三姑娘)的神像。这位女神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也没有在文献上见过记载。后来听热心澉浦本地文化整理的周乐训先生讲,陈小姐本是平湖人,她看上了对街住的小伙子。尽管双方父母不同意,但两个人暗中往来着。澉浦路窄,两边的房子相向而建。曾几何时,楼上陈小姐和对街小伙子的房窗间架起了满载青春激情的梯子。一来二去陈小姐怀了孕。耐不住父母逼问,就跳荷花池淹死了。陈小姐死后魂回来索命,成了大家都怕的神。周先生讲,在当地这位陈小姐是地方最大的神。有病跳神请神,请到陈小姐是最大的。法事的规格也最高,要杀鸡,要给陈小姐做亲。陈小姐高兴了,患者就会病愈恢复健康。周先生觉得不可思议的是陈小姐作祟在人间,人们却又敬重她。回京后查到清人钱泳《履园丛话》中记载青浦金泽镇古来祭祀一位“陈三姑娘”。当时陈三姑娘的塑像附置于东岳庙里。每年逢三月廿八、九月初九,远近数百里内的善男信女络绎而至者以数万计。“灯花香烛,昼夜不绝。乡中妇女,皆装束陪侍女神,以祈福。或有疾病者,巫辄言触犯三姑,必须虔祷。于是愚夫愚妇亟具三牲,到庙求免。”这位三姑娘本是吴江人。年龄只有十六七岁,但“美丽自命,有桑间濮上之行。其父觉之,遂沉诸湖,后为祟,由来已久”。青浦去海盐不远,地域文化渊源相近。我推想澉浦的陈小姐就是《履园丛话》中的“陈三姑娘”。但周先生讲述的版本,明显加入了许多澉浦本地方的元素,显得愈发鲜活生动。就是这样保存在乡村几百年的鲜活生动的鬼怪故事,很多至今尚未得到认真的搜集和整理。尤其遗憾的是上世纪大规模搜集整理民间故事编辑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时,相当多的民间妖魔鬼怪故事因为被视为封建迷信不曾入选,被“选择性遗忘”。而中国的乡村每一天都在消失。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一直在城市化道路上飞奔。统计数字表明到今天中国的城市化人口数字已经超过百分之五十。大规模的城市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农村人口的大幅缩减。在全国规模的大面积土地开发以及新农村运动中,旧有的乡村社会正在飞速解体。伴随广播、电视、网络进入乡村,整个村落的文化生活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村落社会的鬼怪传说,也像柳田国男讲述的那片“被遗忘的荒野”一样,正一大片一大片变得无限荒芜。

    我友刘宗迪曾云:“妖怪就是对于异域未知世界的想象”, 植根于村落社会的鬼怪传说,是前近代农耕为主的乡村社会对于未知世界想象的一部分,是中国人“心灵的故乡”的一部分。抓紧时间搜集和整理之,正是我们民俗学者应当肩负的责任。可偌大的中国,这样的工作需要很多人组织起来,而不是一二同道就可以肩负起来的。从海那边的“妖怪热”说起来,拉杂讲了这许多,总括起来就是说了一个梦。梦里面有中国真正研究妖怪学的学者组织,有一部高质量的《中国妖怪大全》,有一部《中国民间妖怪故事集成》,还有面对一片片变得无限荒芜的荒野一份不甘心。

    真的应当启动了,中国的妖怪学!

    何时才能启动,中国的妖怪学!

附件:

圣僧妖龙1  [时间:2013-4-28 13:07]
作者: 沙野    时间: 2013-4-28 14:11     标题: 有一个

我指导的毕业论文,有一个研究黄袍怪的,如果想看,通知我发帖啊。
作者: 木兰山人    时间: 2013-4-28 15:39

想起读学前班时,小朋友们喜欢抱着电线杆听电线杆里的电流声音,因为别人都说里面有妖怪。
作者: 宁锐    时间: 2013-4-28 18:04     标题: 从你开始吧!

真的应当启动了,中国的妖怪学!
    何时才能启动,中国的妖怪学!
从你开始吧!
作者: 江南有丹橘    时间: 2013-4-28 20:02

乡间有许多灵异故事,尤其是对天灾人祸人们有科学之外的解释,他们不认为是想象。
作者: 沙野    时间: 2013-4-28 22:10

引用:
原帖由 宁锐 于 2013-4-28 18:04 发表
真的应当启动了,中国的妖怪学!
    何时才能启动,中国的妖怪学!
从你开始吧!
支持!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3-4-28 23:47

呵呵,中国妖怪可多了,研究不过来呢。
妖怪造成史应当和道教、神仙方术、巫密切相关吧。
作者: 刘晓峰    时间: 2013-5-7 10:09

我一直在想,在中国叫“妖怪学”有一点狭窄,因为中国的妖怪是和神、佛、鬼等相互关联的。
怎么找到一个能把这个世界概括起来的词呢?我为此很苦恼。
作者: 南池子    时间: 2013-5-7 10:46     标题: 回复 8# 的帖子

估计很难找到一个完全涵盖这类故事的名词。有鬼魂、动物幻化、妖孽、精怪、尸变等称呼,古代小说笔记里也往往会做一些分类,似乎没有提到过一个概括性的词汇。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3-5-7 15:24

神话学里面倒是有一个词“精灵”。但是也是涵盖力稍欠。
作者: 风林火山    时间: 2013-5-8 08:22

妖怪和妖精
民间故事中的妖怪?小说中的妖怪?其他的妖怪?
作者: 沈艾麒    时间: 2013-5-10 18:02

有必要专门弄一个妖怪学么?
作者: 刘晓峰    时间: 2013-5-10 20:05

有必要专门弄一个妖怪学么?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请问您具体怎么想的呢?
作者: 南池子    时间: 2013-5-10 22:20

反过来看,这无疑就是命名与分类的问题。那就直奔古代的类书即可。如:《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妖怪部》,多数是被划归“妖怪”。这么来看“妖怪学”,也是有所凭据的,似乎也就不足为奇了。不知刘老师有何高见?
作者: 刘晓峰    时间: 2013-5-11 06:14

在概念问题上,我写这篇小文时就觉得很别扭。所以行文到了后边,“妖怪”变成了“鬼怪”。因为文中的陈小姐,用“妖怪”来称呼准确说是不通的。
中国的情况和日本是有不同的。而我想找一个词,能把包括妖怪在内很多“非常”的故事、民俗与民俗文化概括起来,一时没有找到觉得非常合适的。当时刊物有截稿期,就沿用了日本人的说法。但其实心里还是很不踏实。所以,很想听一听小沈怎么想的。大家怎么想的。
子不语是中国读书人的传统,民俗学最应当关注的,就是子不语的部分。感觉这部分不能只用古代类书来直接套下来。一如我们不能就用“怪力乱神”来话事一样。
作者: 木兰山人    时间: 2013-5-11 07:58     标题: 回复 15# 的帖子

非人学?感觉妖怪学这个名词还行。陈小姐死后作祟,也算是妖怪吧
作者: 南池子    时间: 2013-5-11 11:36     标题: 回复 15# 的帖子

在网络的这类故事里,大家一般很习惯性地称其为“灵异故事”,它基本涵盖了鬼魂、僵尸、妖魔、仙话、显灵等一大批子故事类。
我认为可以使用“妖怪学”的理由是:1、这既不脱离传统,也未出离前人的理论基础,它有使用的合理性,也更有共识;2、凭空新造一个概念,再去建构和阐释的难度,显然要面对的问题会更多;3、使用这一既有的概念,可以进一步陈述它的内涵,做一些新的拓展,是可以弥补它自身的问题的。
作者: 刘晓峰    时间: 2013-5-11 22:50

概念的事,很多理论上的高手在呢。请教各位高人,我们也叫妖怪学合适吗?

[ 本帖最后由 刘晓峰 于 2013-5-11 22:52 编辑 ]
作者: 时菲菲    时间: 2013-5-11 23:11     标题: 回复 8# 的帖子

神鬼怪还好说,主要是如何把佛囊括进去,太难了
作者: 南池子    时间: 2013-5-12 09:46     标题: 回复 19# 的帖子

降妖性质的故事,如果是为了显示神的灵应,那我更倾向于分类到“仙话”里面
如果只是妖怪故事的一个环节,那我觉得分类为“妖怪故事”是可以的

现在的问题,我同意沈的意见,就是要讨论是否有必要开一个“妖怪学”?如果有必要,它与以往的故事研究的差别在哪里?
作者: 黄景春    时间: 2013-5-12 10:40

大家讨论很热烈,也很有意思。
晓峰游学日本多年,对妖怪学留意也多,倡导建立中国的妖怪学,别具只眼。他知道日本的妖怪,与中国的妖怪、精怪不太一致。据日本学者说,日本的妖怪包括了祖灵,而中国,祖灵是要敬奉祭祀的。
我们建立妖怪学(或者精怪学),首先要弄清“妖怪”、“精怪”这些概念,界定其范畴,然后大家可能会发现,这个领域天地广阔,而近现代科学文明话语,妖怪之类被迷信化,被选择性遗忘,虽文献资料和活态传承汪洋如海,但研究者寥寥,是一片等待耕耘的处女地。
作者: 刘晓峰    时间: 2013-5-12 22:47

欢迎景春兄参加讨论。
景春兄对古小说与宗教多有研究,在研究妖怪方面大有发言权。
我的一点设想写在这里。不知大家觉得“异界文化研究”这个提法怎么样?
我们这个世界是正常的世界,是有序的世界。参照日本人“常民”的叫法,不妨称之为“常界”。立足常界的秩序来衡量,妖怪、鬼怪、神魔都是一种异界。是非正常或超常。沿着这一思路,中国异界文化研究可以讨论的问题,包括在异界与常界之间,存在的沟通管道都有哪些?转换的方法都有哪些?道具都有哪些?异界的分类、异界的时间与空间特征、异界文化的想象原则、异界文化的功能异界文化的特征等等。
这是我们“考先志于载籍,收遗逸于当时”的时代,一点管见,请大家批评。

[ 本帖最后由 刘晓峰 于 2013-5-12 22:57 编辑 ]
作者: 刘晓峰    时间: 2013-5-12 23:03

单单提出通往异界的管道来说:比方说枕葫芦入梦的葫芦,日本浦岛太郎中的盒子。这方面很多,但并未被认真整理分析过。
作者: 杨秀    时间: 2013-5-12 23:12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陈小姐死后魂回来索命,成了大家都怕的神。。。。。
想起了《艾子杂说》   引用之:
   艾子行水,途见一庙,矮小而装饰甚严。前有一小沟,有人行至,水不可涉。顾庙中,而辄取大王像横于沟上,履之而去。复有一人至,见之,再三叹之曰:“神像直有如此亵慢!”乃自扶起,以衣拂饰,捧至座上,再拜而去。须臾,艾子闻庙中小鬼曰:“大王居此以为神,享里人祭祀,反为愚民之辱,何不施祸以谴之?”王曰:“然则祸当行于后来者。”小鬼又曰:“前人以履大王,辱莫甚焉,而不行祸;后来之人,敬大王者,反祸之,何也?”王曰:“前人已不信矣,又安祸之!”艾子曰:“真是鬼怕恶人也。

作者: 南池子    时间: 2013-5-13 00:24

我的感觉跟黄老师和刘老师的可能有点不一样,我恰恰认为两岸三地对这类故事的研究、鬼神观的梳理、阴阳秩序的分析虽未达到汗牛充栋之丰富,但也不乏诸多论述。陳登武、萧登福、孙英刚等人的专论,还有对古代笔记小说逐一做鬼神故事研究大量的硕士和博士论文,还有几本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是写校园鬼故事研究的。所以只能说,我们尚未出现一个成熟的、体系化的"妖怪学"。
作者: 刘晓峰    时间: 2013-5-13 05:45

引用:
原帖由 南池子 于 2013-5-13 00:24 发表
我的感觉跟黄老师和刘老师的可能有点不一样,我恰恰认为两岸三地对这类故事的研究、鬼神观的梳理、阴阳秩序的分析虽未达到汗牛充栋之丰富,但也不乏诸多论述。陳登武、萧登福、孙英刚等人的专论,还有对古代笔记小说 ...
南兄的这个感觉是对的。并且涉及到了重要的问题点上。
我的看法和您是一样的。文学的,如古代的志怪小说,被鲁迅那一代人研究,被那之后的人研究,做的很多。和民间信仰相关的,也有很多人做过研究。我们不是白手起家,一点凭借没有。我想象的是一个体系化的“妖怪”或“异界文化”研究。为了开展这一研究,我们应当构思些什么? 我们今天在这里能做什么?需要做什么?怎样做和前面的先行研究区别开?这都是大的问题点。
作者: 黄景春    时间: 2013-5-13 07:44

早在90年代初的时候,有人就提出“怪话”的概念,并与神话、仙话、鬼话并列。神话研究是大端,仙话研究从罗永麟、郑土有、梅新林开始,人群渐丰。鬼话研究,上海有个徐华龙,出过鬼学概论、大全。惟怪话,似乎未见理论阐述。对妖怪(精怪)的研究,多是从宗教学、文学的角度展开的,且数量相对于其他仍显得少。
晓峰提到“异界”,在宗教研究中以前常用的概念是“他界”,在中国它包括仙界、神界、冥界。是否有必要提出新概念,新概念如何跟旧概念合作,都可以探讨。
支持晓峰,事情总是越讨论越明白。
作者: 沈艾麒    时间: 2013-7-20 20:51

引用:
原帖由 刘晓峰 于 2013-5-10 20:05 发表
有必要专门弄一个妖怪学么?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请问您具体怎么想的呢?
刘老师,非常抱歉,五月份我回了您主贴后没看到有您的回复,适才整理收藏夹再看,才看到您发问,呵呵,抱歉。
关于那一问,其实,我也不懂,当时应该是看完主贴后有点疑问遂回问有无必要,一是不懂,二是也想得到您的解释指教。我只是感觉依照一般理论建立需要,要是特别提出某种“学”的话,那么它似乎应该要有一套自己的理论,这个理论似乎应该既要有指导性,亦应具备工具性即能够作为方法来实践比如说“妖怪”类领域的研究。此外,我觉得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那时主张某种“学”、提出一个术语,相对于现在恐怕要解决的问题要少些,那么当时既然提出、后世沿用也无可厚非;再者主贴后面提出“梦里面有中国真正研究妖怪学的学者组织,有一部高质量的《中国妖怪大全》,有一部《中国民间妖怪故事集成》”,好像“妖怪”(学)还是归于“故事”(学)。
大概当时即此种种原因提出疑问,现在想来实在是唐突,为此硬着头皮再回您之问,请指教为感!
作者: 孟令法    时间: 2013-7-31 00:05     标题: 回复 9# 的帖子

似乎還可以用“神”或“仙”!《山海經》中的不少“玩意”實際是神,而不是妖怪!在明清小說《聊齋志異》、《封神演義》、《閱微草堂筆記》、《鏡花緣》、《八仙全傳》、《濟公全傳》、《東遊記》、《西遊記》、《南遊記》、《北遊記》、《女媧石》等等神魔小說中,應當有不少所謂的妖怪其實是“神”或“仙”。同理,在民間神話、傳說中的某些形象,如盤瓠、西王母、白娘子、狐仙,即便某些被冠以“妖”字、“怪”字,如花妖、狐怪等,而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化蝶,是迴歸本體的“蝶妖”嗎?在我個人看來不然,他們已然是神、是仙。而在不少現存的寺廟道觀中,這類看似妖怪的形象,實際上也是“神”或“仙”,而屬地府冥界的鬼,如牛頭馬面、黑白無常、城隍判官等,又真的只是“鬼”嗎?所謂魑魅魍魎、四大神獸,果真是妖怪嗎?更有那些在現代網遊、穿越劇、玄幻劇中被重新塑造或臆造的非人形象,難道也可用神、仙、妖、魔、鬼、怪中的任意一個來輕易概括嗎?而這一切從虛化到現實的“臆想物”,歸根結底具有同一的“超自然力”這一核心屬性,而神、仙、妖、魔、鬼、怪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這種轉化的本質要求則在於“善念”、“善行”、“善道”,是人類趨好向益的心理要求。故而,如何理解和區分這些形象,才是創立所謂“神學”、“仙學”、“鬼學”、“妖怪學”等學科的根本,而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個人在研究神話時,在概念上較為傾向於似乎早已為人所遺忘的“廣義神話論”。
作者: 孟令法    时间: 2013-7-31 00:24     标题: 回复 22# 的帖子

在現代文學創作(尤其是玄幻作品)以及網遊製作中,常有六界輪迴說,但卻不同於佛教,他們認為此六界乃人界、神界、仙界、鬼節、妖界、魔界,但這些“界”同佛教所謂的“六道輪迴”有著相似之處,即可相互轉化,妖可成人成仙成神,人亦可成仙成神成魔,魔亦可轉化成神成仙成人,這種轉化實際也是一念所致。總之,六界之內皆可互轉互通,在這種影響甚寬(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的現代認識中,哪一種或哪幾種才是異界,哪一種或哪幾種才是常界?這在妖怪學或“異界文化”研究中又該怎樣區分呢?
作者: 刘晓峰    时间: 2013-12-14 09:37

2013年11月24日到26日,在日本古都京都召开了一场非常特殊的大型国际学术讨论会。
24日主题演讲大会会场满员500人的座位无一虚席。
日本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所长小松和彦、作家京极夏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福斯特等,分别围绕“妖怪研究的新时代”、妖怪概念在流传于创作过程中的变化、欧美地区的怪异•妖怪文化研究的现状做了专题报告。
在这场主题为《怪异、妖怪文化的传统与创造——源自“内”与“外”视角的考察——》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美国、欧洲、印度、韩国的学者围坐在一起就有关妖怪的文化展开热烈的讨论。大会召开期间,我正以外国人研究员身份在京都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因缘际会有幸自始至终列席会议,不仅对于日本的妖怪文化研究历史也有了进一步了解,而且对于自己今后如何认识妖怪文化启发良多。
作者: 刘晓峰    时间: 2013-12-14 09:40     标题: 回复 30# 的帖子

孟兄所讲,我以为其实是一个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问题是最后认同的程度。“六界”作为虚构的世界,不论是哪一种虚构的方法,只要能经得住时间的持续考验,得到众生持久的认同,最后就会定着为一种新的文化概念。
不知孟兄以为然否?
作者: 拧发条鸟    时间: 2013-12-15 10:10

期待这里的讨论持续下去 --------
作者: 阿底阿侯    时间: 2013-12-22 21:46

灵光一闪,毕业论文的好选题啊!
作者: 张晓源    时间: 2013-12-22 22:47

引用:
原帖由 沙野 于 2013-4-28 14:11 发表
我指导的毕业论文,有一个研究黄袍怪的,如果想看,通知我发帖啊。
想学习学习,希望发帖!
作者: Robot    时间: 2013-12-30 10:54     标题: 刘晓峰:中国妖怪行不行?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29日   05 版)

    关于这一年的阅读,我想谈谈“妖怪”。

    妖怪是如何产生的?飘荡在原野的幽灵、飞奔于想象世界的怪兽、在黑暗的世界里留下轻声叹息的暧昧物体,它们究竟来自何处?学术界最新的研究观点认为,妖怪是人类对于未知的一种想象。它是一个民族民间创造力、想象力的特殊结晶,是创造未来重要的文化财富。

    倒退30年,谁能够想象这样的事实,在日本列岛80%以上进入都市化的今天,源于非工业社会的妖怪文化居然持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产生于古老时代的狐妖鬼影,会作为日本文化软实力中最具有进攻和扩张力量的一部分,在欧洲、北美、非洲以至中国纷纷登陆。今天在英语圈,和传统的monster不同,yokai(ようかい)和bakemono(ばけもの)作为特定名词正在渐渐定型化。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两个词的原型是“妖怪”“怪物”,它们本源自古老的中国。一如日本人饮茶学自中国,但英语世界里“茶道”却永远打着Made In Japan的烙印。

    早在120多年前,日本的井上圆了博士就站在破除迷信的立场开始对妖怪的研究。它是今天公认的日本妖怪学奠基人。1926年井上的《妖怪学讲义》总论部分在中国出版,翻译者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可惜我们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后继乏人。上世纪80年代,日本学术界开始正面接受妖怪文化,从正面对妖怪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宫田登的《妖怪民俗学》、小松和彦的《凭灵信仰伦》是那一时代的代表性著作。当时的学者们更多地关注点是“异界”“异类”“异形”,以及其背后展示出的人和自然的接点。他们的研究很快就被社会上一拨又一拨“妖怪文化热”所裹挟。借助漫画、动画的表现形式,50年代末开始,水木茂《鬼鬼鬼太郎》一路大受欢迎,从那时起日本社会已经逐渐出现“群妖乱舞”的现象。进入多媒体特别是网络时代,图像和声音的处理与传播技术都进步到新水平,整个世界文化发展都对人类想象力、空想能力提出新要求。作为文化资源的妖怪文化一跃而为世人所瞩目。

    在日本民俗学家眼里,妖怪文化是真正民众文化的一部分。2013年11月24日,在日本京都召开的《怪异、妖怪文化的传统与创造——源自“内”与“外”视角的考察》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今天日本妖怪研究的领军人物、日本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的小松和彦教授重点强调这一点。小松和彦指出,没有哪一个外形奇特的妖怪,是由帝王或朝廷下命令才创造出来的。相反是成千上万的普通人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在过去的生活经验中创造了妖怪文化。而妖怪文化正是观察一个民族民间创造力、想象力的重要视角。

    先后出版于2009年和2010年的《妖怪文化研究的最前线》《妖怪文化的传统和创造》,是日本学术界对于此前二十余年妖怪研究的总结性成果。而2013年11月最新召开的京都会议,标志着日本学者的研究前线依旧在向前延伸。2013年,日本最大的妖怪文化数据库早已经完成并提供免费公开检索,更多学者正把研究方向从依托传统转向创造未来,一批留学日本接受妖怪研究专门培养的专业学者已经完成学业分布到美国、英国、法国,分布到世界许多国家。然而在一个曾经诞生过《山海经》、孙悟空和《聊斋志异》的国度,很少有人意识到一种危机的到来——是否真的有这么一天,“妖怪”的英文读法会定型为“yakai”而不是“yaoguai”。在继承民族民间创造力、想象力的妖怪文化领域,我们是否又会输掉一场甲午战争?


    (作者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作者: 黄景春    时间: 2013-12-30 15:03

翻译几本日本妖怪学著作,从引进和学习开始,做中国的妖怪学研究。让中国妖怪再红火一把。无论如何,我们要对得起本土的妖怪,不是吗?
作者: 阿底阿侯    时间: 2013-12-31 15:02

引用:
原帖由 黄景春 于 2013-12-30 15:03 发表
翻译几本日本妖怪学著作,从引进和学习开始,做中国的妖怪学研究。让中国妖怪再红火一把。无论如何,我们要对得起本土的妖怪,不是吗?
好期待这样的学术作品,希望有一个系统的理论指导,那么就利于我去研究我们民族的妖怪了。
作者: 刘晓峰    时间: 2014-1-8 22:07

引用:
原帖由 黄景春 于 2013-12-30 15:03 发表
翻译几本日本妖怪学著作,从引进和学习开始,做中国的妖怪学研究。让中国妖怪再红火一把。无论如何,我们要对得起本土的妖怪,不是吗?
长远讲,中国的妖怪不会只是红一把。
看日本文化今天,就知道人们看管各种眼前重复无数遍的事情后,对未知、对想象的追和认。
今天的年轻人中,有投身期间的,将来一定能出来社会知名的大学者。
人在国外,身不自由。等8月底回国后,还是真的这方面得做点事情。
作者: 刘晓峰    时间: 2014-1-9 08:37

引用:
原帖由 沈艾麒 于 2013-7-20 20:51 发表


刘老师,非常抱歉,五月份我回了您主贴后没看到有您的回复,适才整理收藏夹再看,才看到您发问,呵呵,抱歉。
关于那一问,其实,我也不懂,当时应该是看完主贴后有点疑问遂回问有无必要,一是不懂,二是也想得 ...
大全和集成只是一部分啊。还有图像中的妖怪呢,影视中的妖怪呢,还有妖怪与当代人的生活呢,还有妖怪背后的思维领域的讨论呢。这是一块综合的领域,所以用了个学。如果只是故事,那确实如你所说用不着。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