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拯救木版年画,要让它“活”在民间
[打印本页]
作者:
唐小样
时间:
2013-4-26 12:52
标题:
拯救木版年画,要让它“活”在民间
2013年04月26日 08:57 来源:重庆日报
[attach]25196[/attach]
市民在三峡博物馆观看梁平木版年画。 记者 熊明 摄
本报讯(记者兰世秋实习生李若行)4月25日,“中国木版年画保护与传承研讨会”在三峡博物馆举行。国内近30位专家共同探讨了各地年画研究保护现状、艺术风格、木版年画的传承等议题。有专家提出:要拯救木版年画,就要让它“活”在民间。
19世纪被带出国门的木版年画,如今仍存放于大英博物馆
“中国木版年画当下的生存现状,可以用‘濒危’来形容。”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冯敏表示,年画是农耕时代的文化产物,主要依靠家庭祖传和群体作业来延续,“过年时,人们贴个门神,寻求吉祥。”
冯敏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年画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受到的冲击自然也就越大,“如今大部分地区只剩下一、两个艺人在坚持年画创作,即使是河南省朱仙镇,即中国最早的年画发源地,也只有六个艺人带领家人在创作年画。”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薄松年也表示,木版年画濒危,还与人们的观念有关系,“在许多人心里,觉得这项民间艺术登不上大雅之堂,甚至有很多博物馆都不重视木版年画的收藏与展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国学者对年画的研究非常重视,因为它们是研究中国古代汉学的重要依据,
薄松年介绍,除了大英博物馆外,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都有博物馆收藏着的中国木版年画。它们大都由19世纪来到中国的传教士或者汉学家带走,“谁也未曾想到,这些中国的年画被视如珍宝,存放在外国的博物馆里,并保存至今。”
抗战时期重庆曾办年画展,鼓舞人们生活的信心
“重庆是一座有着悠久木版年画历史的城市。”冯敏表示,自己对重庆的木版年画有着浓厚的兴趣。
冯敏介绍,抗战时期,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卫聚贤来到重庆,并在举办过好几次有关年画的展览。“其中有一次是1945年在解放碑举办的,那次展览搜集了全国19个省份的100多幅年画作品。卫聚贤希望通过这些年画向处于战争时期中的人们传达和平、美好的意愿,重新鼓舞人们对生活的信心。”
三峡博物馆也藏有数千件木版年画,多为清代至民国年间的作品,主要由卫聚贤捐赠。不仅如此,重庆梁平的木版年画,始于明朝嘉靖年间,至今已约有400年历史。
和全国一样,重庆的年画也面临保护和传承的问题。市文广局副局长温俊华建议,“木版年画是民间的东西,想让它继续‘活’下去,就应该‘活’在民间,并走向市场。”
薄松年也表示,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天天都像过年,贴年画的习俗自然被渐渐淡忘。要拯救年画,就要把中国的春节办出自己的文化特色,挖掘年画承载的文化味道,“美国的圣诞节不过200多年的历史,但人家就搞得有声有色,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新闻链接
木版年画:使用木板雕刻印刷,用于新年张贴新年画的习俗。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