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学界的记忆史研究相对晚起。1996年,沈卫威在论述胡适受五四影响时,运用“历史记忆”概念,较早将“记忆”引入历史人物研究中。[12]到1997年,李放春、李猛简介西方与台湾学界最新的记忆史研究成果,特别提及王明珂,不过着眼点在于通过“集体记忆与社会认同”认识“口述史和传记在社会与历史研究中的运用”。[13]文章属介绍性质并略有理解偏差,毕竟此时中国大陆学界对此的认识刚刚开始。同年,罗志田通过分析罗尔纲关于胡适生平事迹回忆对“胡适形象”的修订和重塑,认为“回忆也可是诠释”,即“涂抹与修改”“历史记忆”,有意无意之间反去“历史真相”更远。文章引用王汎森发表在《当代》上的前述论著,作为“历史记忆”“可以不断地添写、修改、擦拭”的立论根据。[14]加上罗志田的美国求学经历,该文在方法论上显受西方记忆史影响。该年,杨念群在评介景军英文记忆史实证研究著述《神堂记忆》(The Te,Temple of Memories)同时,介绍“历史记忆”的一些概念。[15]这些为最早一批中国大陆学者介绍、学习和实践记忆史研究,受台湾学界影响明显,本身对西方史学界动向也比较敏感,但尚在起始阶段,多为评介、浅尝记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