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内学术发生学术“范式”的转变时,海外汉学或中国的研究方法就会极大地启发国内的国学研究者。这方面例子也很多,前有民国时期瑞典汉学家高本汉(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1889—1978)的中古汉语语法研究,后有美国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1907—1991)和柯文(Paul A.Cohen.1934—)的晚清史研究。
德国老汉学家大部分都在中国工作过,艾锷风(Gustav Ecke.1896-1971)先后应聘于厦门大学(1923--1928)、清华大学(1928—1933)和辅仁大学(1935—1948),他也是著名汉学杂志《华裔学志》的创办人之一:傅汉思(Hans Hermann Frankel.1916-2003),1947—1948年在北大教书:李华德(Walter Liebenthal.1886-1982)从1933年到l952年先后两次在北大教书,抗战时随北大迁往昆明……这样的名单我们还可以开出长长的一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