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三令五申”源自《史记》 具体讲述战场秩序 [打印本页]

作者: Robot    时间: 2013-3-12 23:35     标题: “三令五申”源自《史记》 具体讲述战场秩序

中新网 2013年03月12日 15:59 来源:沈阳晚报

  《史记》记载,孙子带着自己写的兵法去见吴王。吴王觉得,光说不练嘴把势,就问孙子,拿我的军队试试你的兵法,成吗?孙子说,行啊。吴王进一步出难题:用妇女训练,可以吗?孙子心里有底气,还是说,行啊。

  这吴王也有点不着调,真弄了180个宫女,分成两队,让孙子训练。孙子训练前,先讲了一些手势和队列操练的要求,然后开始训练。这帮女孩哪练过这玩意儿啊,都觉得特别有意思,叽叽喳喳地笑闹着。

  孙子也不恼,说,这是我没把将令说清楚,于是又讲了一遍,再训练,宫女们还是嘻嘻哈哈的。孙子说,刚才没说清楚将令,是我的责任,然而我又讲了一遍后,你们已经听懂了,只是不遵守,这是带队者的问题。于是他下令把两个队长推出去斩首。

  这俩队长恰好都是吴王的爱姬。吴王一看孙子要玩儿真的,赶忙求情,结果孙子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还是砍了。结果再练兵,吓傻了的姑娘们再也不敢胡闹了。

  《史记》里提到孙子讲将令的时候,是这么说的:“即三令五申之。”三令五申这个成语,从此就被用来形容反复提出命令、要求。

  那么有人问了,三令五申所提的命令与要求,都是什么呢?古代有本《武经总要》,是一部很重要的军事著作,里面记录了“三令五申”的具体内容。严格说来,那些并不都是命令,而是一些作战的基本原则。

  其中,“三令”包括“观敌人之谋,视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听金鼓,视旌旗,以齐其耳目”;“举斧钺,以宜其刑赏”。

  这三条,一是让士兵明确战场形势,包括地形、敌人的计策等;二是展示自己的旌旗与金鼓,以便听从号令,统一行动;三是展示斧钺这种施以惩罚的武器。

  而“五申”包括“申赏罚,以一其心”;“申视分合,以一其途”;“申夜战听火鼓”等,说白了,就是要申明赏罚、进退阵法、日战与夜战的号令等。

  总而言之,三令五申,讲述的都是战场秩序,为的就是行军打仗时不乱了阵脚,是一些原则性的东西,至于战斗期间一些军事细节的规定,就不在其列了。

  张玥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